羅美

《古今名醫彙粹》~ 卷二 (2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4)

1. 喻嘉言脈論三則(痙損水)

痙病異於常症,痙脈異於常脈。其曰: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名曰痙,為難治。發熱為太陽證,沉細為少陰脈。凡見微脈即陽之微,見細脈即陰之細。微則易於亡陽,細則易於亡陰,所以難治。其曰:太陽病,脈反沉遲,此為痙。雖亦陽症陰脈,而遲與微細大有不同,遲為營血不為充養筋脈而成痙,治不與少陰同法。

兩證夾陰之脈,其辨如此。《脈經》云痙家其脈伏堅,直上下,而復以按之緊而弦,直上下行,互發其義。明伏非伏藏,按之可得,即所謂其脈沉也。堅即緊如弦,不為指撓,邪氣堅實也。直上下行者,督脈與太陽合行脊裡,太陽邪盛,督脈亦顯其盛,故見直上直下。《脈經》曰:直上直下者,督脈也。

見則大人癲,小兒癇者是也。惟其夾於沉脈之內,所以病癲及痙。若舉指即見,則病為陽狂,登高俞垣,勇力且倍平昔,何至攣縮如是?痙脈中有陽,其辨又如此。蓋體強其脈亦強,求其柔軟和緩,必不可得。況強脈恆雜於陰脈之內,所以沉弦沉緊,邪深脈錮,難於亟奪耳。

可見痙證之欲解,必緊實之脈轉為微弱,乃可漸解也。

後人所述損脈,宗本越人,以脈來軟者為虛,緩者為虛,滯為虛,芤為中虛,弦為中虛,脈來細而微者血氣並虛,脈小者血氣俱少,脈沉小遲者脫氣。虛損之脈,似可一言而畢,實未足以盡其底裡。仲景曰虛勞之脈,多兼浮大,所以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又謂脈浮者裡虛。

又謂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男子脈浮弱而澀,為無子。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脈極虛芤遲,為消穀、亡血、失精。脈虛弱細微者,善盜汗。而總結其義曰: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可見浮大弦緊,外象有餘,中藏不足。

不專泥遲緩微弱一端以驗脈,而脈之情狀,莫逃於指下。

《金匾》有論遲數之脈曰:寸口脈浮而遲,浮脈則熱,遲脈則潛,熱潛相搏,名曰沉。趺陽脈浮而數,浮脈即熱,數脈即止,熱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則絡脈虛,伏則小便難,虛難相搏,水走皮膚,即為水矣。如是言脈,令聰明知見,全不得入。夫寸口肺脈所過,趺陽胃脈所過,二脈合診表裡。

《內經》:三陰結,謂之水。當以寸口、趺陽定其診也。寸口脈浮而遲,浮為衛為陽,遲為營為陰,衛不與榮和,其陽獨居脈外則為熱,營不從衛匿於脈中則為潛,營衛之間,熱潛之脈,相搏而至,則肺氣不能布化,故自結而沉也。脾與胃以膜相連而為表裡,趺陽脈浮而數,胃陽不與脾陰相合,浮而獨居於表則為熱;脾陰不得胃陽以和,反為陽氣所促而變數,數則陰血愈虛而止矣。數止相搏名曰伏者,趺陽之脈本不伏,以熱止之故而脈伏也。

白話文:

喻嘉言脈論三則(痙損水)

痙病:

痙病和一般疾病不同,痙病的脈象也和一般脈象不同。書上說:「太陽病發熱,脈象沉而細的,叫做痙病,很難治療。」發熱是太陽病的症狀,脈象沉細則是少陰脈的表現。凡是看到微弱的脈象,就是陽氣微弱;看到細小的脈象,就是陰血不足。陽氣微弱容易耗盡,陰血不足也容易耗盡,所以這種病難以治療。另外書上也說:「太陽病,脈象反而沉而遲緩的,也是痙病。」雖然也是陽病表現出陰脈,但遲緩和微細差異很大。遲緩是因為營血不能充分滋養筋脈而導致痙病,治療方法不能和少陰病相同。

以上兩種痙病都夾雜著陰脈,它們的區別就在這裡。《脈經》說,痙病的脈象是伏而堅硬,直上直下,按下去則感到緊而像弓弦,也是直上直下地走,這些說法互相呼應。要明白「伏」並不是指脈藏在深處,按下去還是可以感覺到的,也就是所謂的「脈沉」。堅硬就像弓弦一樣,手指無法讓它彎曲,說明邪氣非常強盛。直上直下,是因為督脈和太陽經在脊椎內並行,太陽經邪氣強盛,督脈的氣血也跟著顯現強盛,所以出現直上直下的脈象。《脈經》說:「直上直下的脈象,就是督脈的表現。」

看到這種脈象,大人會癲狂,小孩會抽搐。因為痙病的脈象夾雜在沉脈之中,所以會導致癲狂或抽搐。如果手指一搭上就能摸到脈象,那病情就是陽狂,病人會爬高上牆,力氣比平常大很多,怎麼會出現肌肉攣縮的痙病呢?痙病的脈象中夾雜著陽氣,它們的區別就在這裡。通常體格強壯的人脈象也強,想要摸到柔軟和緩的脈象是不可能的。而且強脈經常夾雜在陰脈之中,所以脈象沉而弦,沉而緊,是邪氣深入、脈象被困住的表現,很難馬上消除。

可見,痙病想要痊癒,一定是緊實的脈象轉為微弱,才能逐漸好轉。

損脈:

後人描述的損脈,基本是根據扁鵲的理論,認為脈象來得柔軟的是虛,脈象緩慢的是虛,脈象滯澀的是虛,脈象中間空虛的是中虛,脈象像弓弦的是中虛,脈象細微的是血氣都虛,脈象細小的血氣都少,脈象沉小而遲緩的是氣脫。虛損的脈象,似乎一句話就能說完,但實際上不足以說明它的全部。張仲景說,虛勞的脈象,大多兼有浮大的特點,所以男子平時脈象大是勞損,極度虛弱也是勞損。又說,脈象浮的,是體內虛弱。

又說,勞病的脈象是浮而大,手腳容易煩躁,春夏加重,秋冬好轉。男子脈象浮弱而澀,是沒有生育能力。如果脈象摸起來空虛、有動感、細微而緊,男子會遺精,女子會夢交。脈象極度空虛、空大而遲緩的,會消穀、亡血、失精。脈象虛弱細微的,容易盜汗。總結起來說,脈象弦而大,弦是減少的意思,大是空虛的意思,減少則表示寒,空虛則表示虛弱,虛寒相搏,就稱為革脈,婦女會有半產漏下,男子會亡血失精。可見脈象浮大弦緊,表面上看似乎是實證,實際內部是虛損的。

驗脈不能只拘泥於遲緩微弱,脈象的所有情況,都逃不出醫生的手指。

水證:

《金匱要略》論述遲數脈時說:「寸口的脈象浮而遲,浮脈代表熱,遲脈代表潛伏,熱和潛伏相搏,就叫做沉。趺陽的脈象浮而數,浮脈代表熱,數脈代表停止,熱和停止相搏,就叫做伏。沉和伏相搏,就叫做水。沉表示絡脈虛,伏表示小便困難,虛弱和困難相搏,水就會走到皮膚,形成水腫。」這樣解釋脈象,讓聰明人也很難理解。寸口是肺脈經過的地方,趺陽是胃脈經過的地方,兩脈合診可以判斷表裡。

《內經》說:「三陰經氣結滯,就叫做水腫。」應該用寸口和趺陽的脈象來判斷。寸口的脈象浮而遲,浮是衛氣,屬陽,遲是營氣,屬陰,衛氣不與營氣調和,陽氣獨自在外就成為熱,營氣不跟隨衛氣而躲在脈中就變成潛伏,營衛之間,熱和潛伏的脈象相互搏擊,肺氣就不能正常運行,所以結滯而沉。脾和胃通過薄膜相連,互為表裡。趺陽的脈象浮而數,胃陽不與脾陰調和,浮而獨自在外就變成熱;脾陰得不到胃陽的調和,反而被陽氣促使而變為數,數則陰血更加虛弱而停止了。數和停止搏擊而叫做伏,趺陽的脈象本來不伏,是因為熱使它停止才出現伏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