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彙粹》~ 卷二 (1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5)

1. 附:脈診總論

羅東逸曰:經云: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古今察脈之精。莫過《內經》。《內經》之診法甚詳,脈法甚約。自叔和《脈經》興,而脈象繁,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為診病莫盡於此。不知名象愈繁,診道莫准,將求精而愈失之。蓋由不知脈為胃氣之本源,其陰陽精要即相為對待,相去懸絕之間,有甚精之察,而不必多名象之求也。

夫診脈求病,求其病之表裡寒熱虛實順逆而已。《內經》說脈,止於浮、沉、緩、急、大、小、滑、澀八脈,特於對待、微甚、懸絕,著其相去之二等,而脈之情盡變極,察之極精。及仲景,又兼以陰陽著脈為十,以浮、數、動、滑、大為陽,沉、澀、弱、弦、微為陰。而察陰陽之法,又莫過於此。於是診脈之精,至此大備。

何以言之?人之先天本於陰陽,而陰陽復生於胃氣,惟穀神興而營氣足,故脈行焉。中涵先天四時五臟之正,而養於胃氣,以微見其間,是以脈常有神,而可診以陰陽逆從之法。故陰陽逆順之法,必首診其胃氣、五臟、四時。診胃氣者診其力,診五臟者診其神,診四時者診其順。

何謂力?胃之在三陽,搏而勿浮;在三陰,搏而勿沉。其為洪圓有力,陰陽兩和,是平胃脈也。四時而閏以太息,為五至,於何有病?此謂有力。若胃氣衰耗,已先見不搏而浮沉矣。何謂神?五臟五神而主五行,則恆見微弦、微鉤、微軟、微毛、微石之平衡,所謂臟真也。過則相凌,弱則受克而藏神失,再過則真臟現矣,此謂有神。

何謂順?五臟以胃氣各自主時而奉天令,故春肝、夏心、秋肺、冬腎,如天之被物,生、長、化、收、藏。以一旺主時,而群臟從焉,毋得以錯迕事見者,所謂順也。反順則為逆矣,逆時則逆臟,並逆胃矣;此謂以順。是三者病本之診也。

於是審其陰陽,以別柔剛,而知其逆順之所在。是以別於陽者,知病起時;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此診之大源,不可不知也。

嗣是乃有相去之三診,則於其病情而知之。一法為對待,如浮沉對待,緩急、大小、滑澀各對待,皆兩不相侔,判然可識者也。一法為微甚,從對待而推之,或甚浮微浮、甚沉微沉之過不及,以從容而知之也。一法為懸絕,如太過、三倍、四倍、不及之迥絕、絕無之殊。此為關格、真臟之見脈,可察而辨也。

辨其對待,以察生克;辨其微甚,以察間甚;辨其懸絕,以察生死。而又察仲景之陰陽十脈。合而察之,前三法為經,後四法為緯。不待多脈之名象。而死生順逆之機,瞭若指掌矣。

白話文:

羅東逸說:古籍記載,脈象的微妙之處在於細微之處,我們必須仔細觀察。古今以來,對於脈象的研究,沒有比《黃帝內經》更精確的了。《內經》對診斷方法描述詳細,對脈象的解析卻簡潔明瞭。自叔和的《脈經》出版後,脈象的描述變得複雜,定義了二十四種脈象,命名了七表八里九道,認為診斷疾病就包含在這些脈象中。然而,脈象名稱越多,診斷的準確度反而降低,追求精確反而越發迷失。這主要是因為忽略了脈象源自胃氣,陰陽兩者相互對應,即使差距懸殊,其中也有極為精確的區別,不需要追求繁多的脈象名稱。

診脈求病,無非是在探尋疾病的表裡、寒熱、虛實、順逆。《內經》中提到的脈象,只有浮、沉、緩、急、大、小、滑、澀八種,對於脈象的對應、微細和懸殊的差異,都有一等二級的區分,脈象的情況變化極致,觀察得非常精確。到了張仲景,他又加上陰陽,定義了十種脈象,將浮、數、動、滑、大歸為陽性,沉、澀、弱、弦、微歸為陰性。對於觀察陰陽的方法,再沒有比這個更全面的了。由此,診脈的精確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為什麼這麼說呢?人的先天本質源自陰陽,而陰陽又由胃氣生成,只有食物的精華充足,營養氣血纔能夠充沛,脈象才能運行。脈象包含了先天的四季和五臟的正常狀態,靠胃氣養護,呈現出微妙的變化,因此脈象通常有生命力,可以通過陰陽逆從法進行診斷。因此,陰陽逆順法必須首先診斷胃氣、五臟和四季。診斷胃氣就是看其力量,診斷五臟就是看其精神,診斷四季就是看其順序。

什麼是力量?胃氣在三陽位置,搏動但不浮;在三陰位置,搏動但不沉。它的脈象強壯圓潤,陰陽調和,這是正常的胃氣脈象。如果在四季中出現大喘息,脈象五至,怎麼會有病呢?這就是有力的脈象。如果胃氣衰竭,脈象已經出現無搏動或浮沉的跡象。什麼是精神?五臟對應五神,分別代表五行,經常呈現微弦、微鉤、微軟、微毛、微石的平衡,這就是臟腑的真實狀態。如果過度,就會互相侵犯;如果虛弱,就會受到剋制,臟腑的精神就會喪失,再過度,就會出現真臟脈象。這就是有精神的脈象。

什麼是順序?五臟靠胃氣各自掌管季節,順應天時,春天肝旺、夏天心旺、秋天肺旺、冬天腎旺,就像天氣的生長、成熟、收穫、儲存。一個旺盛的臟器主導季節,其他臟器跟隨,不能有違背的現象,這就是順序。相反,如果順序被打亂,就是逆序,逆序的季節會影響臟器,甚至影響胃氣;這就是順序的意義。這是診斷疾病本質的基本原則。

接下來,我們要仔細觀察陰陽,以區分柔韌和剛強,從而瞭解逆順的所在。通過區分陽性,可以知道疾病的起始時間;通過區分陰性,可以預測生死的期限。這是診斷的基礎,必須瞭解。

接下來,我們有三種診斷方法,可以根據病情來判斷。一種是對應法,如浮沉對應、緩急、大小、滑澀等脈象相互對應,都是兩者不同,容易辨識。另一種是微細法,從對應法推導出來,或者過度浮動或過度下沉的脈象,通過細心觀察來判斷。第三種是懸殊法,如過度、三倍、四倍、不及等脈象的差異,這是關於關格和真臟的脈象,可以觀察和辨識。

通過對應法來判斷生剋關係;通過微細法來判斷病情的輕重;通過懸殊法來判斷生死。同時,還要注意張仲景的陰陽十脈。將前三種方法作為經絡,後四種方法作為緯度,不需要過多脈象的名稱,就可以清楚地瞭解生死順逆的關鍵。

2. 諸家脈論附

3. 張景岳脈神章

脈者,血氣之神,邪正之鑑也。有諸中必形諸外,故血氣盛者脈必盛,氣血衰者脈必衰。無病脈正,有病脈乖。

人之疾病,無過表裡虛實寒熱六字,其中只虛實兩字足以盡之。蓋表症、里症、寒症、熱症,無不皆有虛實,既知表裡寒熱,而能以虛實二字決之,則千萬病情可一貫矣。

治病之法無逾攻補。用攻用補,無逾虛實。欲察虛實,無逾脈息。雖脈之浮沉主病各異,然一脈能兼諸病。一病能兼諸脈,且以諸脈中皆有虛實之變,病值危難,在乎能辨虛實,使虛實得真,則標本陰陽萬無一失,或脈有疑似,必兼證以察其孰主孰客,孰緩孰急。能知本末先後,是即神之至矣。

白話文:

【脈象是血液與氣的靈魂,是判斷邪氣與正氣的鏡子。內在的狀況必定會在外在表現出來,因此,血液與氣旺盛的人脈象一定強壯,氣血衰弱的人脈象必然衰弱。沒有疾病的脈象正常,有病的脈象就會出現異常。

人的疾病,不過就是表症、裡症、虛症、實症、寒症、熱症這六個字,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虛實兩個字,足以概括所有。因為表症、裡症、寒症、熱症,無一不含有虛實的情況,只要知道表裡寒熱,並能用虛實二字來判斷,那麼千萬種病情都能貫通理解。

治療疾病的原則不超過攻和補兩種。使用攻治或補治,主要看虛實。想要明察虛實,最重要的就是觀察脈象。雖然脈象的浮沉代表不同的疾病,但一種脈象可能包含多種疾病,一種疾病也可能呈現多種脈象。而且在各種脈象中都存在虛實的變化,當病情危急時,能夠分辨出虛實,就能真實地掌握虛實,那麼對於根本、表象、陰陽的判斷就不會有一點失誤。如果脈象有相似之處,必須結合其他症狀來判斷哪個是主症,哪個是次症,哪個要先治,哪個可以緩治。能夠明白主次先後,就是最高的醫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