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彙粹》~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痿病門

張子和曰:痿之為狀,兩足痿弱,不能行用。由腎水不能勝心火,心火上爍肺金,肺金受火制,六葉皆焦,皮毛虛弱,急而薄者,則生痿躃。躃者,足不能伸而行也。腎水者,肺金之子也。今腎水衰少,隨火上炎,腎主兩足,故骨髓衰竭,由使內太過而致。然《至真要大論》云:諸痿喘嘔,皆屬於上。

白話文:

張子和說:「痿症的症狀是:雙腳無力,不能行走。這主要是因為腎水不能剋制心火,心火向上灼燒肺金,導致肺金受火氣所制、六葉焦枯、皮毛虛弱、筋膜緊縮,於是產生痿症。而躃症指的是:雙腳伸展不開而無法行走。腎水是肺金的兒子,現在腎水衰弱稀少,隨著心火向上炎熱,而腎主宰雙腳,所以導致骨髓枯竭,是因內在心火過盛而引致的。」但是,《至真要大論》中提到:「凡是痿症、喘症、嘔吐等,都是上焦肺部出了問題。

上者,上焦也。三焦者,手少陽相火也。痿、喘、嘔三病,皆在膈上,屬肺金之部分也。故肌痹傳為脈痿,濕痿不仁傳為肉痿,髓竭足躃傳為骨痿,房室太過為筋痿,傳為白淫。大抵痿之為病,皆因客熱而成,好欲貪色,強力過度,漸成痿疾,故痿躃屬肺,脈痿屬心,筋痿屬肝,肉痿屬脾,骨痰屬腎,總由肺受火邪葉焦之故,相傳於四臟,痿病成矣。

白話文:

上焦:指人體的上半身。

三焦:中醫理論中的臟腑,與手少陽膽經相火相關。

痿、喘、嘔這三種疾病都發生在膈肌以上,屬於肺金的範疇。

因此,肌肉萎縮傳變為脈絡枯萎;寒濕導致肌肉萎縮不仁傳變為肉體萎縮;骨髓枯竭,導致腰腿無力傳變為骨頭萎縮;房事過度導致筋脈萎縮,傳變為白濁帶下。

總的來說,萎縮症的發病都是由於外來的熱邪侵襲而成,過度縱慾、貪戀美色,過度勞累,逐漸形成萎縮症。因此,腰腿無力屬於肺的範疇,脈絡萎縮屬於心的範疇,筋脈萎縮屬於肝的範疇,肉體萎縮屬於脾的範疇,骨頭萎縮屬於腎的範疇。這都是由於肺受到火熱邪氣侵襲,損傷肺葉所致,相傳於四臟,導致萎縮症的形成。

故疾病無寒,其人脈必浮而大,治之之法,與治痹頗異,風寒濕痹猶可湯蒸燔炙,時或一效,惟痿用之轉甚。蓋痿以肺熱為本,葉焦而成痿,以此傳於五臟,若作寒治,是不刃而殺也。《內經》謂治痿之法,獨取陽明。陽明者,胃脈也,五臟六腑之海也,主潤養宗筋。宗筋主束骨,又主大利機關。

白話文:

如果疾病沒有寒氣,患者的脈搏一定會浮起而強勁。治療的方法與治療風濕痺症有很大不同。風、寒、濕造成的痺症,可以使用湯藥、蒸汽或炙烤的方法,有時可能有效。但是,對痿症來說,這些方法只會讓病情惡化。

因為痿症是以肺熱為根源,肺葉焦灼導致癱瘓。從而傳播到五臟六腑。如果採用治療寒症的方法,無異於不費吹灰之力殺人。《內經》指出,治療痿症的方法,獨取陽明經絡。陽明經絡就是胃經,它是五臟六腑的總匯,負責滋養肌肉和韌帶。肌肉和韌帶負責束縛骨骼,也控制著大關節的活動。

機關者,身中大關節也,以司屈伸。是以陽明虛則宗筋縱,宗筋縱則大脈不伸,兩足痿弱。然取陽明者,胃脈也,胃為水穀之誨,人之四季以胃氣為本,本固則精化,精化則髓充,髓充則足能履矣。

白話文:

機關是指身體中重要的關節,負責屈伸動作。陽明經虛弱,就會導致主司運動的筋脈鬆弛,筋脈鬆弛就會導致大脈脈氣不通暢,因而導致雙腳無力。所以要調理陽明經,它是胃經的別名,胃是負責消化和吸收食物的,一年四季人體的氣血變化都以胃氣為根本。基礎穩固,精氣才能轉化,精氣轉化,骨髓才能充足,骨髓充足,雙腳才能行走。

丹溪先生曰:諸痿起於肺熱,只此一句,便見治法大意。蓋肺金體燥而居上,主氣,畏火者也。脾土性溫而居中,主四肢,畏木者也。火性炎上,若嗜欲無節,則水失所養,火寡於畏而侮所勝,肺得火邪而熱矣。木性剛急,肺受熱則金失所養,木寡於畏而侮所勝,脾得木邪而傷矣,肺熱則不能管攝一身,脾傷則四肢不能為用,而諸痿之病作。經曰: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

白話文:

丹溪先生說:所有痿證都是從肺熱引發的,就憑這一句話,就知道如何治療的大致方法了。肺屬金,性燥而位居上焦,主氣,畏懼火邪。脾屬土,性溫而位居中焦,主四肢,畏懼木邪。火性炎熱向上升,如果放縱情慾而沒有節制,就會導致水液失去了滋養,火邪就缺乏了剋制,進而侵犯它所勝的肺,肺就會受到火邪的損傷而發熱。木性剛烈急躁,肺受到熱邪,就會導致金氣失去滋養,木邪就缺乏了剋制,進而侵犯它所勝的脾,脾就會受到木邪的損傷。肺熱就會導致無法統領全身,脾虛就會導致四肢失去功能,於是就會產生各種痿證。醫經上說:「東方(肝木)實,西方(肺金)虛,要瀉南方(心火),補北方(腎水)。」

夫瀉南方則肺金清而東方不實,何脾傷之有?補北方則心火降而四方不虛,何肺熱之有?故陽明實則宗筋潤,能束骨而利機關矣。治痿之法,無出於此。駱龍吉亦曰:風火既熾,當滋腎水。

白話文:

如果瀉掉南方的陽氣,肺金就會清涼而東方不會虛弱,那麼脾臟怎麼會受傷呢?如果補益北方的陰氣,心火就會下降而四方不會虛弱,那麼肺怎麼會發熱呢?所以陽明經實則,宗筋就會滋潤,就能收束骨頭,讓關節靈活活動。治療痿症的方法,沒有比這更好的了。駱龍吉也說:風火旺盛,應該滋養腎水。

李士材曰:丹溪之言,治痿當矣,惜乎其未備。經言病本雖五臟各有,而獨重太陰肺;治法雖諸經各調,而獨重陽明胃。蓋肺主氣化,以行令於一身,五臟之熱火熏蒸,則金被克而肺熱葉焦,故致疾有五臟之殊,而手太陰之地未有不傷者也。胃主受水穀以灌溉於四肢,肺金之受邪失正,則本無制而侮其所勝,故治法有五臟之施,而足陽明之地未有或遺者也。

白話文:

李士材說:丹溪關於痿證的論述是正確的,可惜不完備。經典中提到,痿證的根源雖然在五臟,但尤以太陰肺為主;治療方法雖然涉及各經調治,但尤以陽明胃為主。因為肺主氣化,統領全身,五臟的熱火上蒸,就會剋制金氣,導致肺熱葉焦,所以導致疾病的五臟不同,但手太陰經絡部位沒有不受傷的。胃主受納水穀以滋養四肢,肺金受邪失去平衡,就會反過來剋制本該被它剋制的,所以治療方法雖然涉及到五臟,但足陽明經絡部位沒有被忽略的。

然而獨取陽明,所謂真氣所受於天,與谷並而充身,陽明虛則五臟無所稟,不能行氣血、濡筋骨、利機關,故百體中隨其不得受水穀處不用而為痿,不獨取陽明,而何取哉?丹溪申明瀉南補北之說固當,若胃虛減食者,當以芳香辛溫之劑治之。若拘於瀉南之說,則胃愈傷矣。

白話文:

然而,只剩單獨服用陽明之藥,因為陽明之氣是從天而來,和食物同時補充身體。陽明氣虛,那麼五臟就無所依靠,不能讓氣血運行、滋潤筋骨、暢通經絡。所以,身體中凡是得不到食物水穀滋養的地方,就會不用而萎縮。如果我們不單獨服用陽明之藥,那還能服用什麼呢?丹溪提出的「瀉南補北」之說固然正確。但如果胃氣虛弱,食慾下降,應當用芳香辛溫的藥來治療。如果拘泥於「瀉南」之說,那麼胃只會越傷越重。

誠能本此施治,其於痿思過半矣。治法:心熱脈痿,鐵粉銀箔黃連苦參龍膽草、石蜜、牛黃龍齒秦艽、白蘚皮、牡丹皮地骨皮雷丸犀角之屬;肝氣熱筋痿,生地、天冬百合、紫葳、白蒺藜杜仲萆薢、菟絲子、川牛膝黃芩、黃連之屬;脾氣熱肉痿,二木、二陳、霞天膏之屬;腎氣熱骨痿,金剛丸牛膝丸加味四斤丸煨腎丸;肺熱痿,黃耆、天冬、麥冬、石斛、百合、山藥、犀角、通草桔梗、枯芩、山梔、杏仁、秦艽之屬;挾濕熱,健步丸黃柏蒼朮、黃芩,或清燥湯;濕痰,二陳、二朮、竹瀝、薑汁;血虛,四物湯二妙散補陰丸;氣虛,四君子湯合二妙散;氣血俱虛,十全大補湯;食積,木香檳榔丸;死血,桃仁紅花、蓬朮、川山甲,四物湯;腎肝下虛,補益腎肝丸

白話文:

如果能根據這些原則進行治療,對於筋肉萎縮的症狀,可以有效改善過半。

治療方法:

  • **心熱脈痿:**鐵粉、銀箔、黃連、苦參、龍膽草、石蜜、牛黃、龍齒、秦艽、白蘚皮、牡丹皮、地骨皮、雷丸、犀角等藥物。
  • **肝氣熱筋痿:**生地、天冬、百合、紫葳、白蒺藜、杜仲、萆薢、菟絲子、川牛膝、黃芩、黃連等藥物。
  • **脾氣熱肉痿:**二木、二陳、霞天膏等藥物。
  • **腎氣熱骨痿:**金剛丸、牛膝丸、加味四斤丸、煨腎丸等藥物。
  • **肺熱痿:**黃耆、天冬、麥冬、石斛、百合、山藥、犀角、通草、桔梗、枯芩、山梔、杏仁、秦艽等藥物。
  • **挾濕熱:**健步丸加黃柏、蒼朮、黃芩,或清燥湯。
  • **濕痰:**二陳、二朮、竹瀝、薑汁。
  • **血虛:**四物湯、二妙散、補陰丸。
  • **氣虛:**四君子湯合二妙散。
  • **氣血俱虛:**十全大補湯。
  • **食積:**木香檳榔丸。
  • **死血:**桃仁、紅花、蓬朮、川山甲,四物湯。
  • **腎肝下虛:**補益腎肝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