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醫彙粹》~ 卷一 (18)
卷一 (18)
1. 格言三
程郊倩曰:拘攣頑麻不仁,風證有此,當是風痰阻滯經絡,氣道不通利也。氣道不通利,脾虛不能運氣,雖是補,不忘攻,曰氣順則風消。尤須攻不忘補,從脾胃中壯及主氣,使津液得達。阻滯自無,此烏藥八味順氣之所由設也。風眩頭暈,風在上而虛在下,治法不治風而治血。血足於下,氣自清於上,何風之有?此陽病治陰之旨也。
心藏神而主血於脾,實為母子。脾乏膏腴,因奪母氣以為食,虛處遂並移於母。健忘驚悸等證,實由脾虛乏津乏液之故。必使脾氣壯而無上奪,方得心血足而能下文,此又歸脾湯之一義也。
中虛不能化氣,則陰逆於下,陽格於上,此亦邪居半表裡之間。變小柴胡湯為半夏瀉心湯,彼和解於表裡間,此和解於上下際。表裡間俱屬陽,上下之際兼有陰也。陰逆則鬱必甚,故去柴胡,加黃連以解陽邪,佐溫以破陰逆也。金主燥而令降,木主滋而令升,凡金令之不從其燥者,全賴木氣之升,能致五臟之蒸溽到肺,而成其津液也。故木氣升,則五臟之氣奉春令而俱升;木氣降,則五臟之氣奉秋令而俱降。
降則五臟之氣不得上承,自然下蝕。凡土邪陷下而剋水,火淫寡畏而熯金,皆職於此。金以溽蒸不到而加火淫,遂成燥金,津液之源已竭,周身之百骸,誰為之灌溉者,是則一燥而無所不燥。降令多,升令少,而濕熱之邪遂盛於下部,而成痿軟。蓋濕熱為物,升則化,不升則不化也。
法欲救金體之燥,須是從木令之升。但使五臟各有升令之奉,則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能制火,雖其間有補有瀉,皆可以此一字為用神。所謂少陽為樞者,此也。故能致津液,通氣血,則少陽之妙法矣。
腎氣虛寒,自無溫泉溉木,木無陽以養,氣不上升而下陷。凡腎家陰精欲為閉藏者,肝偏盜之而疏泄,陽併入陰,故陰精自出,夜夢鬼交。治法亟宜於陰中輔陽,使木氣得暖敷榮,必不盜及母氣矣。
疝氣者,肝之經絡環陰器,最為招寒之地。與寒為類者更有濕,寒濕互於陰處必凝,凝則成形。不比陽經之能比氣,易聚還易散也。經曰:一陰盛而脈脹不通,故曰㿗癃疝,則知此中已多結滯,所宜從寒濕中求之,破此結滯之陽也。精者水也,非火不成。火者人身之真氣也,真氣不足則臟寒,遂無以鍛鍊成精。
經曰:水之精為志,火之精為神。惟交心腎為一家,夾一水於二火之間,直從兩精相搏處,始及坎離,此之謂鼎汞也。
有餘在肝,不得腎水之升,而陽獨治,故有餘之邪見於上焦;不足在腎,不得肝火之降,而陰獨治,故不足之因見於下部。惟從肝腎二經,通及山澤之氣,故補腎而肝亦益也。腎陰虛而陽得湊之,無以為內之守,則陽強而陰益弱,故精時自出,得熱則遺。治法固宜滋腎,尤要清心。心者火之源也,火不擾而水自寧。
白話文:
格言三
程郊倩說:肢體拘攣、麻木、感覺遲鈍,這些症狀屬於風證,通常是風邪夾帶痰液阻礙經絡,導致氣的運行不順暢。氣的運行不順暢,是因為脾虛無法正常運化氣,即使要補益,也不能忘記祛邪,所謂「氣順則風消」。尤其要注意祛邪時不忘補益,從健壯脾胃來調理,使其主導氣的運行,讓津液能順利輸佈。一旦氣血通暢,阻滯自然消除,這就是烏藥八味順氣飲的設計原理。
風邪引起的眩暈頭暈,是風邪在上而虛弱在下的表現,治療方法不是直接祛風,而是要調理血。當下部的血液充足,上部的氣自然清爽,哪裡還有風邪?這就是治療陽性病症要從陰下手的方法。
心臟儲藏神志,並透過脾來主管血液,兩者如同母子關係。如果脾氣虛弱,缺乏營養,就會奪取母體(心)的氣來滋養自己,虛弱的情況就會轉移到心。出現健忘、心悸等症狀,實際上是因為脾虛,導致津液不足。必須讓脾氣強健,不再向上侵奪,心血才能充足,精神才能安定,這也是歸脾湯的其中一個重要作用。
中焦虛弱無法運化氣,就會導致陰氣向下逆行,陽氣向上格拒,這也是邪氣停留在半表半裡的狀態。將小柴胡湯改成半夏瀉心湯,前者是調和表裡,後者則是調和上下。表裡都屬於陽,上下則兼有陰陽。陰氣逆行,鬱積會更嚴重,所以去掉柴胡,加入黃連來解除陽邪,輔以溫藥來破除陰逆。
金屬性乾燥,使氣向下沉降;木屬性滋潤,使氣向上升發。凡是金氣不順從其乾燥屬性的情況,都依賴於木氣的升發,才能使五臟的濕潤之氣輸佈到肺,形成津液。所以,木氣升發,五臟之氣就順應春令而一起升發;木氣下降,五臟之氣就順應秋令而一起下降。
如果下降太多,五臟之氣無法向上承接,自然會向下侵蝕。凡是土邪陷落而剋制水,或是火邪過盛而灼傷金,都與這個機制有關。金因為得不到濕潤的滋養而加上火邪的焚燒,就會形成乾燥的金,津液的源頭已經枯竭,全身的百骸誰來灌溉呢?這樣就會變成一處乾燥,處處乾燥。下降的趨勢過多,上升的趨勢過少,濕熱之邪就會在下部盛行,形成痿軟無力的症狀。濕熱這種東西,上升才能得到化解,不上升就無法化解。
治療方法如果要拯救金的乾燥,必須從木氣的升發來著手。只要讓五臟各自都有升發的力量,那麼土就能夠生金,金能夠生水,水能夠制火,雖然其中有補有瀉,但都可以以「升」這個字為關鍵。這就是所謂的「少陽為樞」,能使津液生成,氣血暢通,這就是少陽的奧妙所在。
腎氣虛寒,自然無法用溫熱之氣滋養肝木,肝木沒有陽氣的滋養,氣就無法上升而下陷。凡是腎的陰精想要閉藏的時候,肝就會偏偏盜取而疏泄,陽氣也跟著進入陰分,所以陰精會自己外洩,導致夜間做夢時出現鬼交的現象。治療方法應該在陰分中輔助陽氣,讓肝木得到溫暖的滋養,自然不會盜取母氣。
疝氣,是肝經的經絡環繞陰器,最容易受到寒氣侵襲的地方。與寒氣性質相似的還有濕,寒濕之氣聚集在陰處必定會凝結,凝結就會成形。不像陽經,氣容易聚集也容易散開。《黃帝內經》說:「一陰盛而脈脹不通」,所以說「㿗癃疝」,就知道這裡已經有很多結滯,應該從寒濕方面下手,破除這些結滯的陽氣。精是水,沒有火就不能形成。火是人體的真氣,真氣不足,臟腑就會寒冷,就無法將精煉成精。
《黃帝內經》說:「水的精華是志,火的精華是神。」只有心腎交通,才能成為一家,把水夾在兩火之間,直接從兩精相搏的地方開始,到達坎離之位,這就叫做「鼎汞」。
肝氣有餘,無法得到腎水的升發,陽氣獨自運行,所以有餘的邪氣會表現在上焦;腎氣不足,無法得到肝火的下降,陰氣獨自運行,所以不足的原因會表現在下部。只有從肝腎二經著手,使其與山澤之氣相通,所以補腎也能夠使肝受益。腎陰虛而陽氣乘虛而入,沒有陰氣的守護,陽氣就會強盛而陰氣更加虛弱,所以精液會不時地自行外洩,遇到熱就會遺精。治療方法固然應該滋養腎陰,尤其要清心。心是火的源頭,火不擾動,水自然就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