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醫彙粹》~ 卷八 (7)
卷八 (7)
1. 女科二
2. 赤白帶證
張子和曰:帶脈起少腹側,季脅之端,環身一周,如束帶之於身。與沖、督、任三脈,同起而異行,一原而三歧,皆絡帶脈。沖、督、任三脈,皆統於篡戶,循陰器。沖、督、任三脈以帶脈束之,因余經上下往來,遺熱於帶脈之間。熱者血也,血積多日不流,火則從金之化,金則從革而為白,乘少腹間冤熱,白物滑溢,隨溲而下,綿綿不絕,多不痛也。或有痛者,則壅礙,因壅而成痛也。
《內經》:少腹冤熱,溲出白液。冤者,屈滯也。病非本經,為他經冤抑而成此疾也。
朱丹溪曰:帶下,赤屬血,白屬氣。主治濕痰為先。漏與帶俱是胃中痰積流下,滲入膀胱,無人知此。只宜升提。甚者上必用吐法,以提其氣。下用二陳湯加蒼白朮,仍用丸子。
又云:赤白帶下皆屬血,出於大腸小腸之分,肥人多是濕痰,海石、半、星、蒼朮、柏、川芎、椿皮、青黛。瘦人白帶少,多是熱,以炒柏、滑石、椿皮、川芎、海石、蛤粉。羅先生法:或十棗湯,或伸佑丸,或玉燭散,皆可服。但實者可行,虛者不可峻攻。血虛者加減四物。
氣虛者,參、朮、陳皮,間服之。濕勝者,用固腸丸。相火動者,於諸藥中少加黃柏、滑石。滑者加龍骨、赤石脂。滯者加葵花。性躁者加黃連。痰氣帶下者,蒼朮、香附、滑石、蛤粉、半夏、茯苓,丸服。寒月少加乾薑。臨機應變。必須斷厚味。
薛立齋曰:赤白帶下,徐用誠先生云:前證白屬氣而赤屬血,東垣先生云:血崩久則亡陽。故白滑之物下流,未必全拘於帶脈,亦有濕痰流注下焦,或腎肝陰淫之濕勝,或因驚恐而木乘土位,濁液下流,或思慕為筋痿。戴人以六脈滑大有力,用宣導之法,此瀉其實也。東垣以脈微細沉緊,或洪大而虛,用補陽調經,乃兼責其虛也。
丹溪用海石、南星、椿根皮之類,乃治其濕痰也。竊謂前證皆當壯脾胃、升陽氣為主,佐以各經見證之藥。色青者屬肝,小柴胡加山梔、防風。濕熱壅滯,小便赤澀,用龍膽瀉肝湯。肝血不足,或燥熱風熱,用六味丸。色赤者屬心,用小柴胡加黃連、山梔、當歸。思慮過傷,用妙香散等藥。
色白者屬肺,用補中蓋氣加山梔。色黃者屬脾,用六君子加山梔、柴胡;不應,用歸脾湯。色黑者屬腎,用六味丸。氣血俱虛,八珍湯。陽氣下陷,補中益氣湯。濕痰下注,前湯加茯苓、半夏、蒼朮、黃柏。氣虛痰飲下注,四七湯送六味丸。不可拘肥人多痰,瘦人多火,而以燥濕瀉火之藥輕治之也。
薛立齋醫案
一孀婦,腹脹脅痛,內熱晡熱,月經不調,肢體痠麻,不時吐痰。或用清氣化痰,喉間不利,帶下青黃,腹脅膨脹;用行氣之劑,胸膈,不利,肢體時麻。此鬱怒傷損肝脾,前藥益甚也。朝用歸脾湯,以解脾郁、生脾氣;夕用加味逍遙散,以生肝血、清肝火。兼服百劑而安。
白話文:
[赤白帶下病症]
張子和說:帶脈起源於少腹部的側邊,季脅的末端,環繞身體一週,就像繩索束縛在身上一樣。與沖脈、督脈、任脈三脈同源卻走向不同,源自同一根源卻分為三個方向,這三脈都與帶脈相互聯繫。沖脈、督脈、任脈三脈都在篡戶匯聚,沿著生殖器循行。沖脈、督脈、任脈三脈由帶脈束縛,由於其他經脈上下運行,將熱量遺留在帶脈之間。熱量就是血液,血液積累多日無法流通,就會轉化為火熱,火熱又會使金質轉化為白色,導致少腹部產生不正當的熱度,白色的分泌物會隨著尿液排出,持續不斷,通常不會疼痛。如果出現疼痛,那麼就是因為堵塞,因為堵塞才會引起疼痛。
《內經》提到:少腹部產生不正常的熱度,排尿時會有白色的液體。'冤'的意思就是淤滯。這種疾病並非原本的經脈問題,而是被其他經脈抑制所導致的。
朱丹溪說:帶下,紅色屬於血液,白色屬於氣血。首先需要治療的是濕痰。漏和帶都是胃中的痰積流下,滲入膀胱,但很少有人瞭解這一點。最適合的方式是提升和調整。嚴重的情況可能需要使用催吐法,以提升氣血。下部可以使用二陳湯加上蒼朮和白朮,還需要服用丸藥。
另外,朱丹溪又說:赤白帶下都屬於血液,來自大腸小腸的區塊,肥胖的人大多是濕痰所致,可以使用海石、半夏、南星、蒼朮、柏樹、川芎、椿皮、青黛。瘦弱的人白帶較少,多是熱氣所致,可以使用炒柏、滑石、椿皮、川芎、海石、蛤粉。羅先生的方法:或者十棗湯,或者伸佑丸,或者玉燭散,都可以服用。但是實證的可以進行治療,虛證的不可以猛烈攻擊。血氣虛弱的人可以增加或減少四物湯的份量。
氣血虛弱的人,可以使用人參、白朮、陳皮,間歇性服用。濕氣過重的人,可以使用固腸丸。相火旺盛的人,在各種藥物中少量添加黃柏、滑石。分泌物過於滑膩的人可以添加龍骨、赤石脂。有阻塞的人可以添加葵花。性情急躁的人可以添加黃連。痰氣帶下的人,可以使用蒼朮、香附、滑石、蛤粉、半夏、茯苓,製成丸藥服用。寒冷月份可以少量添加乾薑。根據病情靈活應對。必須戒掉重口味的食物。
薛立齋說:赤白帶下的問題,徐用誠先生認為:白帶屬於氣血,紅帶屬於血液,李杲先生認為:長時間的血崩會導致陽氣喪失。所以白滑的物質流下,不一定完全是由帶脈造成的,也可能有濕痰流入下焦,或是腎肝陰濕過盛,或是因為驚恐導致木克土,濁液向下流動,或是因為過度思考導致筋萎縮。張子和認為六脈滑大有力,可以使用宣導的方法,這是為了排泄實際的問題。李杲認為脈搏微細沉緊,或洪大而虛,可以使用補陽調經的方法,這是為了兼顧虛弱的狀況。
丹溪使用海石、南星、椿根皮等藥物,這是為了治療濕痰。我認為前面的問題都應該以壯脾胃、升陽氣為主,輔助使用各種經脈的藥物。青色的屬於肝臟,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加上山梔、防風。濕熱堵塞,小便赤痛,可以使用龍膽瀉肝湯。肝血不足,或是燥熱風熱,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紅色的屬於心臟,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加上黃連、山梔、當歸。過度思考受傷,可以使用妙香散等藥物。
白色的屬於肺部,可以使用補中蓋氣湯加上山梔。黃色的屬於脾臟,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上山梔、柴胡;如果不見效,可以使用歸脾湯。黑色的屬於腎臟,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氣血都虛弱,可以使用八珍湯。陽氣下陷,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濕痰下注,前面的湯藥可以加上茯苓、半夏、蒼朮、黃柏。氣虛痰飲下注,可以使用四七湯送服六味地黃丸。不能僅僅因為肥胖的人多痰,瘦弱的人多火,就輕易使用燥濕瀉火的藥物治療。
薛立齋的醫療案例
一個寡婦,腹部脹痛,肋骨疼痛,內部發熱,下午發熱,月經不調,四肢痠麻,偶爾會咳嗽。有人使用清氣化痰的藥物,喉嚨感覺不適,帶下青黃,腹部脹痛;使用行氣的藥物,胸部不適,四肢偶爾麻木。這是因為鬱怒傷害了肝脾,之前的藥物反而加重了病情。早上使用歸脾湯,以解開脾臟的鬱悶,滋養脾氣;晚上使用加味逍遙散,以滋養肝血,清肝火。連續服用一百劑後病情穩定。
一個婦女,長期患有瘧疾,同時有帶下的問題,發病後口渴疲倦。我使用七味白朮散加上麥冬、五味子,製作大量劑量,煎煮後讓她自由飲用,再次發病稍微好轉,然後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半夏,十多劑後痊癒。
一個婦女,吞酸胸脹,食慾減退,排便稀釋,月經不調,服用化痰的藥物,雙膝逐漸腫脹,寒熱交錯,帶下黃白,身體疲倦。我認為這是脾胃虛弱,濕熱下注,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倍使用人參、白朮,加上茯苓、半夏、炮薑後痊癒。如果因為生氣,發燒食慾不佳,或是雙腿紅腫,或是手指經常濕潤,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上柴胡、升麻,以及補中益氣湯。
一個婦女,年齡超過六十歲,白帶,因為生氣胸部不適,不想吃飯,服用消化和利氣的藥物,反而痰喘胸脹,大便出血。我說:這是脾臟虛弱,無法將血液回收到原處。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半夏、炮薑四劑,所有症狀立即好轉,然後使用八珍湯加上柴胡、山梔子而病情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