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彙粹》~ 卷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

1. 卷八

2. 病能集六(婦人治例四篇)

3. 女科一

4. 經病通治

薛新甫曰:經曰:飲食入謂,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東垣先生謂脾為生化之源,心統諸經之血,誠哉是言也。竊謂心脾平和,則經候如常。苟七情內傷,六淫外侵,飲食失節,起居不時,脾胃虛損,心火妄動,則月經不調矣。

有先期而至者。蓋血生於脾土,故云脾統血。凡血當用苦甘之劑,以助陽氣而生陰血也。蓋先期而至者,有因脾經血燥,宜加味逍遙散;有因脾經鬱滯者,宜歸脾湯;有因肝經怒火者,宜加味小柴胡湯;有因血分有熱者,宜加味四物湯:有因勞役火動者,宜補中益氣湯。過期而至者,有因脾經血虛者,宜人參養榮湯;有因肝經血少者,宜六味地黃丸;有因氣虛血弱者,宜八珍湯。

又曰:血者,水穀之精氣也,和調五臟,灑陳六腑,在婦人上為乳汁,下為血海,故雖心主血,肝藏血,亦皆統攝於脾胃。補脾和胃,血自生矣。凡經行禁用苦寒、辛散之藥。

白話文:

薛新甫說:經典記載,飲食進入人體後,會產生精氣,這些精氣向上傳遞到脾臟,由脾臟散發精華,再上輸到肺臟,肺臟負責調節水分運行,將水分向下傳送到膀胱,使水精四處分佈,五臟功能得以順利運行。東垣先生認為脾臟是人體生成與轉化的源頭,心臟控制全身血液,這話確實非常正確。私以為,只要心脾兩臟保持平衡和諧,生理週期就會正常。然而,如果人受到七情內傷、六淫外侵、飲食不節制、作息時間紊亂,導致脾胃虛弱、心火無端興起,月經週期就會出現問題。

有時月經會提前來臨。由於血液生成於脾臟,所以稱脾臟主管血液。對於血液問題,通常使用苦甘藥材,以幫助陽氣生長,進而滋養陰血。如果月經提前來臨,可能是因為脾經血燥,適合服用加味逍遙散;如果是脾經阻滯,宜服用歸脾湯;若是肝經怒火所致,應服用加味小柴胡湯;若是血液過熱,應服用加味四物湯;若是勞累或火氣旺盛,應服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月經延遲來臨,可能是脾經血虛,適合服用人參養榮湯;若是肝經血量不足,應服用六味地黃丸;若是氣虛血弱,應服用八珍湯。

他又說:血液是從食物中提煉出的精華,它調和五臟,滋潤六腑,對於女性而言,向上可以成為乳汁,向下則匯聚為血海。因此,雖然心臟主管血液,肝臟儲存血液,但實際上都受到脾胃的統一調控。只要補脾和胃,血液自然就能再生。在月經期間,禁止使用苦寒、辛辣分散的藥物。

5. 經閉

東垣曰:經閉不行有三。婦女腸胃久虛,形體羸弱,氣血俱衰,而致經水斷絕不行。或病中消胃熱,善食漸瘦,津液不生。夫經者,血脈津液所化,津液既竭,為熱所爍,肌肉漸瘦,時見燥渴,血海枯竭,名曰血枯經絕,宜瀉胃之燥熱,補益血氣,經自行矣。此病適行而有子,子亦不成,而為胎病者有矣。

或心包絡脈洪數,躁作時見,大便秘澀,小便雖不利,而經水閉絕不行,此乃血海乾枯,宜調血脈,除包絡中火邪,而經自行矣。或因勞心,心火上行,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屬於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脈,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宜安心補血瀉火,經自行矣。

薛立齋曰:經閉者何?夫經水,陰血也,屬衝任二脈主,上為乳汁,下為月水。其為患有因脾虛而不能生血者,有因脾郁傷而血耗損者,有因胃火而血銷鑠者,有因脾胃損而血少者,有因勞傷心而血少者,有因怒傷肝而血少者,有因腎水不能生肝而血少者,有因肺氣虛不能行血而閉者。

治療之法,若脾虛而不行者,調而補之;脾鬱而不行者,解而補之;胃火而不行者,清而補之:脾胃損而不行者,調而補之;勞傷心血而不行者,靜而補之;怒傷肝而不行者,和而補之;肺氣虛而不行,補脾胃;腎虛而不行,補脾肺。經云:損其肺益其氣,損其心補其榮衛,損其脾補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緩其中,損其腎益其精。審而治之,庶無誤矣。

王宇泰曰:薛氏治血枯大法,以補養真元為主,蓋本易水師弟之旨而廣之。

方約之曰:婦人之經病,有月候不調者,有月候不通者。然不調不通之中,有兼疼痛者,有兼發熱者,此分而為四也。不調之中,有趲前,有遲後者,則趲前為熱,退後為虛也。不通之中,有血滯者,有血枯者,則血滯者宜破,血枯宜補也。疼痛之中,有常時作痛者,有經後經前作痛者,則常時與經前作痛為血積,經後為血虛也。

發熱之中,有常時發熱者,有經行發熱者,則常時為血虛有積,經行為血虛有熱也。則又分而為八焉,大抵經痛內因憂思憤怒,外因飲冷形寒。憤怒所觸,則鬱結不行。經前產後,飲冷形寒,則惡露不盡。此經候不調不通,作痛發熱之所由也。調氣破血,開鬱補虛,涼血清熱,治之有道也歟!然氣行血行,氣止血止,故治血病以行氣為先,香附之類是也。熱則流通,寒則凝結,故治血病以熱藥為佐,肉桂之類是也。

白話文:

[經閉]

東垣先生表示:女性月經停止有三種情況。長期腸胃虛弱、身體瘦弱、氣血兩虛導致月經停止。或是因病中消、胃熱,食慾旺盛但逐漸消瘦,津液生成不足。月經是由血液和津液轉化而成,津液耗盡,被熱氣消耗,肌肉逐漸消瘦,常常感到口渴,血液量減少,稱為「血枯經閉」,應清除胃部燥熱,補充血氣,月經自然會恢復。這種情況即使懷孕,胚胎也可能無法正常發育,造成胎兒問題。

或是心包絡脈洪大,煩躁不安,大便乾澀,小便雖然不多,但月經卻停止,這是因為血液量減少,應該調整血液循環,去除心包絡脈中的火邪,月經就會自行恢復。或是因過度勞心,心火上升,月經不來,這是由於胞脈閉塞。胞脈屬於心臟,並連接子宮,現在氣血上沖,心氣無法下降,所以月經不來,應該安撫心神、補充血液、降火,月經自然會恢復。

薛立齋先生說:什麼是月經閉止?月經是陰性血液,由衝脈和任脈控制,向上可以成為乳汁,向下可以成為月經。可能的原因有脾虛導致無法產生足夠的血液,脾臟鬱悶傷害導致血液損失,胃火導致血液流失,脾胃受損導致血液量減少,勞累心臟導致血液量減少,怒氣傷肝導致血液量減少,腎水無法滋養肝臟導致血液量減少,肺氣虛弱導致血液運行不順。

治療方法,如果因為脾虛導致月經停止,應調整並補充脾臟;脾臟鬱悶導致月經停止,應解除鬱悶並補充脾臟;胃火導致月經停止,應清除胃火並補充脾臟;脾胃受損導致月經停止,應調整並補充脾臟;勞累心臟導致月經停止,應靜養並補充心臟;怒氣傷肝導致月經停止,應調和並補充肝臟;肺氣虛弱導致月經停止,應補充脾胃;腎虛導致月經停止,應補充脾肺。

經典中說:肺部受損應補充氣力,心臟受損應補充營養和防禦,脾臟受損應補充飲食,保持適當的寒溫平衡,肝臟受損應調節中焦,腎臟受損應補充精華。根據這些原則進行治療,就不會出錯了。

王宇泰先生表示:薛氏治療血枯的主要原則,是以補充真元為主,這是遵循易水師弟的指導,並進一步擴展。

方約之先生說:女性的月經問題,有月經週期不調的,有月經完全不來的。然而在不調和不來之間,有伴有疼痛的,有伴有發熱的,這樣就分成了四類。在不調中,有提前的,有延遲的,提前是因為熱,延遲是因為虛。在不來中,有血液瘀滯的,有血液枯竭的,血液瘀滯的需要疏通,血液枯竭的需要補充。在疼痛中,有經常疼痛的,有月經前或月經後疼痛的,經常疼痛或月經前疼痛是因為血液積聚,月經後疼痛是因為血液虛弱。

在發熱中,有經常發熱的,有月經期間發熱的,經常發熱是因為血液虛弱且有積聚,月經期間發熱是因為血液虛弱且有熱。這樣就分成了八類。大體上,月經疼痛內部原因可能是憂慮、思考、憤怒,外部原因可能是飲用冷水或身體寒冷。憤怒導致的情緒波動,會讓血液凝結無法流動。月經前或產後飲用冷水或身體寒冷,會導致惡露排不出去。這就是月經週期不調、月經不來、疼痛、發熱的原因。調整氣血、疏通瘀血、開解鬱悶、補充虛弱、冷卻血液、清除熱氣,都有相應的治療方法。然而,氣血同流,氣停血止,因此治療血液疾病首先需要調節氣血,如香附之類的藥物。熱則流動,冷則凝固,因此治療血液疾病時,需要輔以熱性藥物,如肉桂之類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