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彙粹》~ 卷二 (8)

回本書目錄

卷二 (8)

1. 診七情

脈有七情之傷,而為九氣之別:怒傷於肝,脈促而氣上衝;驚傷於膽,脈氣亂而動掣;過喜傷心,脈散而氣緩;過思傷脾,脈短而氣結;憂傷肺,脈澀而氣沉;恐傷腎,脈沉而氣怯;傷於寒者脈遲,其人氣收;傷於熱者脈數,其人氣泄。故脈促而人氣消,因悲傷而心系掣也。

白話文:

脈象會受到七情的影響,而變化為九種不同的氣象:

  • 憤怒會傷肝,脈搏快速而氣息上衝。
  • 驚嚇會傷膽,脈搏和氣息混亂而抽動。
  • 過度喜悅會傷心,脈搏微弱而氣息緩慢。
  • 過度思考會傷脾,脈搏短小而氣息凝聚。
  • 憂愁會傷肺,脈搏緊澀而氣息低沉。
  • 恐懼會傷腎,脈搏沉緩而氣息微弱。

受寒時脈搏會遲緩,人的氣息收斂。受熱時脈搏會加快,人的氣息散發。所以當脈搏快速而人的氣息消散時,是因為悲傷而心臟收縮抽動造成的。

2. 明常變

凡眾人之脈,有素大素小,素陰素陽者,此賦自先天。若邪變之脈,有倏緩倏疾,乍進乍退者,此病之驟至,脈隨氣見也。故凡診脈者,必須先識臟脈,而後可以察病脈;先識常脈,而後可以察變脈。於常脈中可察人之器局壽夭,於變脈中可察人之疾病死生。

白話文:

一般人的脈象,有些本來就大或小,有些本來就偏陰或偏陽,這些都是與生俱來的特質。如果脈象突然變化,忽快忽慢,時而強時而弱,這表示病症來得急,脈象隨著氣的變化而顯現。因此,診脈時必須先了解正常脈象,才能分辨病脈;先了解固有的脈象,才能分辨異常脈象。從正常脈象中可以判斷一個人的身體狀況、壽命長短;從異常脈象中可以判斷一個人的疾病狀況、生死。

3. 審真偽

脈言浮表沉里,數熱遲寒,弦強為實,微細為虛,是固然矣。然疑似中尤有真辨,不可不察也。如浮為在表,而凡陰虛血少,中氣虧損者,脈必浮而無力,是浮不可概言表。沉為在裡,而凡表邪初感,寒束皮毛,脈不能達,則必沉緊,是沉不可概言里,數雖為熱,而真熱者未必數,凡虛損之症,陰陽俱困,虛甚者數必甚,是數不可概言熱。遲雖為寒,然傷寒初退,餘熱未清,脈多遲滑,是遲不可概言寒。

白話文:

中醫經典上說:脈象浮現於表,沉滯於裡;脈跳快速則屬熱,緩慢則屬寒;脈弦緊為實,脈微細為虛,這些都是基本原則。然而,疑似的情況下,還需要仔細分辨,不可一概而論。

例如:脈象浮現於表,但若為陰虛血少、中氣虧損的人,脈象也可能浮而無力,這時並非表證。脈象沉滯於裡,但若為表邪初侵,寒氣束縛皮膚,脈象無法透達,則脈象也會沉緊,這時並非裡證。脈跳快速雖為熱證,但真正發熱的人未必脈跳快速;若為虛損之症,陰陽俱虧,虛弱嚴重者脈跳一定非常快,這時並非熱證。脈跳緩慢雖為寒證,但若傷寒初退,餘熱未清,脈象也可能緩慢且滑利,這時並非寒證。

弦強類實,而真陰虛損,胃氣大虧,陰陽關格等證,脈必豁大而弦強,是強不可概言實。微細類虛,而凡痛極,氣閉營衛,壅滯不通者,脈必伏匿,是微不可概言虛。凡諸脈之中,皆有疑似,皆有真辨,診家大要,當先識此。

白話文:

脈象繃緊有力,通常表示實證,但若真陰不足,胃氣虛弱,陰陽不通等情況下,脈象也會繃緊有力。因此,不能簡單地以脈象繃緊就判斷為實證。

脈象細弱,通常表示虛證,但若疼痛劇烈,氣血閉阻,不通暢的情況下,脈象也會隱伏不顯。因此,不能簡單地以脈象細弱就判斷為虛證。

所有脈象中,都有真假之分,診脈時首先要學會分辨真假。

4. 知從舍

治病之法,有當舍症從脈者,有當舍脈從症者。蓋脈有真假,症有真假,凡見脈症有不相合者,則必有一真一假隱乎其中,故有以陽症見陰脈。有以陰症見陽脈,有以虛症見實脈,有以實症見虛脈,此陰彼陽,此虛彼實,欲將何從?余嘗熟察之,夫實症脈虛者,必其症為假實;脈實症虛者,必其脈為假實也。何以見之?如外雖煩熱,而脈見微弱者,必火虛也;腹雖脹滿,而脈見微弱者,必胃虛也。

白話文:

治療疾病的方法中,有時候應該根據脈象來推斷病情,有時候應該根據病情來推斷脈象。因為脈象有真假之分,病情也有真假之分。如果發現脈象和病情不一致,那麼其中必定有一個真,一個假隱藏其中。所以,有時候會看到陽性症狀但是脈象虛弱,有時候會看到陰性症狀但是脈象實大,有時候會看到虛弱症狀但是脈象實大,有時候會看到實證症狀但是脈象虛弱。這樣一陰一陽,一虛一實,該從哪個角度下手呢?我曾經仔細觀察過,發現脈象與病情不符時,如果脈象虛弱而病情實證,那麼一定是病情為假實;如果脈象實大而病情虛證,那麼一定是脈象為假實。為什麼這麼說呢?比如,外表雖然有發燒發熱的現象,但是脈象卻很微弱,那麼一定是火虛所致;腹部雖然脹滿,但是脈象卻很微弱,那麼一定是胃虛所致。

虛火虛脹,其堪攻乎?此宜從脈之虛,不宜從症之實也。其有本無煩熱,而脈見洪數者,非火邪也;本無脹滯,而脈見弦強者,非內實也。無熱無脹,其堪瀉乎?此宜從症之虛,不宜從脈之實也。蓋實有假而虛無假,假實者病多變幻,此其所以有假也;虛者虧損既露,此其所以無假也。

故凡脈症不合者,中必有奸,必先察其虛以求其根本,不易之要法也。

白話文:

如果這個人虛火上亢,氣體虛脹,是否可以攻伐治療呢?這應該從脈象的虛弱來判斷,不應該從症狀的實證來判斷。那些原本沒有發熱,而脈象卻顯得洪大、數快的,並不是火邪造成的。原本沒有腹脹,而脈象卻顯得弦緊、強勁的,並不是內部實證造成的。既沒有發熱也沒有腹脹,是否可以瀉下治療呢?這應該從症狀的虛弱來判斷,不應該從脈象的實證來判斷。因為實證可能有假象,而虛證則沒有假象。假象的實證,病情變化多端,所以說是假象。虛證的虧損已經顯露出來,所以說是沒有假象。

然真實假虛,非曰必無。如寒邪內傷,或食停氣滯,心腹急痛,以致脈過沉伏,或促或結,此邪閉經絡而然,脈雖若虛,而必有痛脹等症可據,是誠假虛之脈,本非虛也。又若四肢厥逆,或惡風怯寒,而脈見滑數,以熱極生寒,外雖若虛,而內有煩熱便結等證可據者,是誠假虛之病,本非虛也。又若是實脈而無是實症,即假實脈;有是實症而無是實脈,即假實證。

知假知真,即知所從舍矣。

白話文:

儘管如此,虛實相伴的情況並非絕對不存在。例如,寒邪內傷,或食物停滯氣機鬱結,心腹劇烈疼痛,導致脈象過於沉伏、促迫或結滯。這是因為邪氣閉阻經絡,脈象雖似虛弱,但必定伴有疼痛、脹痛等症狀。這種虛脈實際上是假虛,本質上並非虛弱。又如四肢厥冷,或畏風怕冷,而脈象滑數,這是因為熱極生寒,脈象雖似虛弱,但內有煩熱、便祕等證據。這也是假虛的病症,本質上並非虛弱。另外,如果脈象顯示實證,但實際上沒有實熱的症狀,即是假實脈;如果實際上有實熱症狀,但脈象卻不顯示實證,即是假實證。

又有從脈從症之法,以病之輕重為期,如病本輕淺,別無危候,可因現在以治其標,若病關臟氣,稍見疑難,必須詳辨虛實,憑依下藥,方為切當。所以輕者從症,十惟一二;重者從脈,十嘗八九。故雖脈有真假,實由人見之不真耳,脈何嘗假哉。

白話文:

此外,還有一種根據脈象和症狀來治療的方法,以疾病的輕重程度為標準。如果疾病本身較輕,沒有其他危險症狀,可以根據當下的情況先治療症狀;如果疾病涉及臟氣,稍有疑難,則必須仔細辨別虛實,根據辨證結果用藥,才能準確有效。因此,對於輕症來說,根據症狀治療的較少,只有十分之一二;而對於重症來說,根據脈象治療的較多,約有十分之八九。所以,雖然脈象有真假之分,但實際上是由於觀察者未能真正看清。脈象本身又怎會是假的呢?

5. 操獨見

脈義之見於諸家者,六經有序,臟象有位,三部九候有則,詳且備矣。學者按部以索象,按臟以索病,咸謂無遁情矣。

白話文:

歷代中醫學家對脈象的認識,都以六經脈絡的運行規律有序、臟腑的位置明確、三部九候的脈象特徵規範為依據,可謂非常詳盡和完備。學者們按照脈象的部位來推測臟腑,按照臟腑來推測疾病,都認為這樣可以準確無誤地診斷疾病。

然索部位,審之於寸,似乎病在心肺;索之於關,似乎病在肝脾;索之於尺,似乎病在兩腎。乃有不然者,如頭痛一證,病本在上,兩寸其應也。若以經臟言,則少陽、陽明之痛,不應在兩關乎?太陽之痛,不應在左尺乎?如淋遺等症,病本在下,尺中所主也。若氣有不攝,病脈見右寸矣;神有不固,病脈見左寸矣。

白話文:

雖然通過不同部位的脈象檢查,似乎可以將疾病確定在心肺、肝脾或兩腎等部位。但也有例外的情況,比如頭痛明明是上身的問題,卻在兩寸脈位上表現出來。按照經絡臟腑理論來說,膽經和胃經的疼痛,不應該是出現在兩關脈位上嗎?膀胱經的疼痛,不應該是出現在左尺脈位上嗎?

同樣地,像尿頻尿失禁等下焦疾病,從脈象理論來說,應該出現在尺脈上才對。但是,如果氣血不固攝,脈象就會表現在右寸脈上;如果精神不穩定,脈象就會表現在左寸脈上。

使必以部位言,則上下相關,不可泥也;使必以經臟言,則承製相移,有不必執也。故善為脈者,貴在察神,不可察形;貴在眾中見獨,不在部中泥證。

白話文:

如果一定要用身體部位來說,那麼上下部位相關,不能拘泥;如果一定要用經脈臟腑來說,那麼它們相互連接,不一定非要固定不變。因此,擅長診脈的人,重視觀察氣色,而不是外在相貌;重視從眾多的症狀中發現獨特的特徵,而不是拘泥於某個部位的證候。

然獨之為義有三:有部位之獨,謂諸部無恙,一部稍乖,乖處藏奸。有臟氣之獨,不得以部位為拘,如諸見洪者皆心脈,諸見弦者皆肝脈,肺之浮,脾之緩,腎之石。五臟之中,各有五脈,五脈互見,獨乖者病,乖而強者,即本臟之有餘;乖而弱者,則本臟之不足。有脈體之獨,《內經》曰:獨小者病,獨大者病,獨疾者病。

獨遲者病,獨陷者病是也。三者之獨,但得其一,即見病之本矣。故曰得一之精,以知死生,正此謂矣。

白話文:

獨具有三種含義:

一、部位之獨: 指其他部位都正常,只有一處稍有異常,異常處就可能隱藏疾病。

二、臟氣之獨: 不能以部位來限定,比如所有見到的洪脈都屬於心脈,所有見到的弦脈都屬於肝脈,肺的浮脈、脾的緩脈、腎的石脈。五臟之中,各有五種脈象,五種脈象互相出現,異常的脈象就是疾病,異常而強盛的脈象,表示該臟腑有餘;異常而虛弱的脈象,表示該臟腑不足。

三、脈體之獨: 《內經》中說:脈象過小有病,脈象過大有病,脈象過快有病。

6. 察胃氣

經曰:脈無胃氣亦死。又曰: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又曰:邪氣來也緊而疾,穀氣來也徐而和。是穀氣即胃氣,胃氣即元氣也。凡診脈者,無論浮、沉、遲、數,但於邪脈得兼軟滑徐和之象者,便是有胃氣。雖諸病疊見,必無害也。

白話文:

醫書上說:脈象中沒有胃氣的表現,人就會死亡。又說:脈象微弱但滑順,表示有胃氣。還說:邪氣入侵時脈象會緊而快,谷氣到來時脈象會舒緩平和。

因此,谷氣就是胃氣,胃氣就是元氣。凡是診脈時,無論是浮脈、沉脈、遲脈還是數脈,只要在邪脈中兼有柔和舒緩的象徵,就表示有胃氣。即使同時有多種疾病,對身體也不會造成嚴重傷害。

若今日尚和緩,明日更弦急,則知邪氣之愈進。若今日甚弦急,明日稍和緩,知胃氣之漸至,則病當漸清矣。即如頃刻之間,初急後緩者,胃氣之來也;初緩後急者,胃氣之去也。

白話文:

如果今天病情緩和,但明天症狀加重,可知邪氣正在增強。如果今天症狀加重,但明天稍微緩和,則胃氣逐漸到來,病情將逐漸好轉。就像剛剛那樣,症狀剛開始加重後來緩解,是胃氣到來的表現;剛開始緩和後來加重,是胃氣離去的表現。

察邪正進退之法,死生之兆,惟以胃氣為主。蓋脾胃屬土,脈本和緩,土惟畏木,木脈弦強,凡脈見弦急者,為土敗木賊。

白話文:

瞭解疾病的邪正盛衰變化,生死的徵兆,都以胃部功能為主要依據。因為脾胃屬土,脈象本應平和緩慢,土氣最怕受到木氣的剋制,木脈強而有力,如果脈象表現出緊張急促,就表示土氣衰弱,木氣過於旺盛。

7. 別死脈

雀啄連連三五啄,屋漏半日一點落,魚翔似有又如無,蝦游靜中忽一躍,彈石硬來尋即散,搭指散亂為解索。

白話文:

雀子啄食時連著三五次快速啄下,屋頂漏水是隔著半天才滴下一滴,魚兒游動時若隱若現,蝦子在靜水中突然一跳,彈石般堅硬的情況一觸即散,手指搭在一起如果散亂便是解開繩索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