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醫彙粹》~ 卷七 (10)
卷七 (10)
1. 口鼻齒證
海藏云:齒齦臭穢不可近,當作陽明蓄血治,桃仁承氣湯為末,蜜丸服之。間有齒縫出血者,余以六味地黃湯加骨碎補,大劑一服即瘥。間有不瘥者,腎中火衰也,本方加五味子、肉桂可也。
王節齋曰:牙床腫痛,齒痛動搖,或黑爛脫落,世人皆作腎虛治,殊不知此屬陽明濕熱症也。蓋齒雖屬腎,而生於牙床,上下床屬陽明大腸與胃,猶木生於土也。腸胃傷於美酒厚味,膏粱甘滑之物,以致濕熱上攻,則牙床不清,而為腫為痛,或出血,或生蟲,由是齒不得安,而動搖黑爛脫落也。治宜瀉陽明之濕熱,則牙床清寧而齒固矣。
張介賓曰:口苦口酸等症,《原病式》皆指為熱,不知口苦未必因心火,口淡未必盡胃熱。凡思慮、勞倦、色欲,多有口苦舌燥,飲食無味。或因心脾虛,肝膽邪溢而為苦;或因肝腎虛,真陰不足而為燥。凡口淡,或大勞、大汗、大泄、大病後,多有此。若無火症火脈,皆勞傷之症。
凡口渴與口乾不同:渴因火燥有餘,多實熱,干因津液不足,為陰虛。然渴有實熱之渴,亡陰之渴。凡大瀉、大汗、大勞、大病、新產、癰疽後,悉由亡陰水虧所致。
舌苔黑,有虛火、實火之別:實熱之黑,必兼紅紫乾渴或多芒刺;若沉黑少紅,而帶潤滑,非實證也。六脈細弱,形困氣倦,最為虛候,必寒水乘心,火不歸原之病,治標即死。
鼻塞由風寒者,多噴嚏,多在太陽,宜辛散。火炎上焦,出自心肺,黃芩知母湯。火甚多出陽明,微兼頭痛,竹葉石膏湯。大約常塞者多火,暴塞者多風,以此辨之。
鼻淵由太陽督脈之火上連於腦,多由濕熱上熏,津汁溶溢而下,有作臭者,古方用辛散,不若但清陰火,而兼以滋陰,為高者抑之之法。若流滲既久,液道不能扃固,故新病多因於熱。漏泄既多,傷其髓海,則氣虛於上,多見頭腦隱痛,及眩運不寧等症,此非補陽不可,宜十全大補湯。
陽明熱壅牙痛,清胃散。腎陰虛,為熱渴,玉女煎。外治,辛溫可散熱,三香散、赴筵散。蟲牙蛀空痛,巴豆丸。牙縫出血,胃火所致;亦有陰虛於下,格陽於上,六脈微細,血出不止,手足厥冷,速宜鎮陰煎。腎虛症當辨寒熱,熱六味丸,寒八味丸,通加骨碎補丸,妙。若齒牙浮動脫落,牙縫出血,而口不臭,亦無痛,腎中陽虛,安腎丸。
走馬牙疳,腐爛脫落,速內瀉陽明之火,外宜冰白散、三仙散,或用干棗燒存性,同枯礬敷之效。
凡齒脆、搖動疏豁,或突而不實,宜補腎,若因勞酒色,齒有浮突之意,輕輕咬實,漸咬漸齊。或日行二三次,而根自固。於小解時,先咬定牙根,則腎氣可攝。非但固精,亦能堅齒。又夜晚漱洗,或飯後必漱齒,至老堅白不衰。
白話文:
口鼻齒證
牙齦發臭,無法靠近,應當視為陽明經蓄積血液所致,可用桃仁承氣湯研磨成蜜丸服用。若牙縫出血,可用六味地黃湯加骨碎補,大量服用一次即可痊癒。若仍未痊癒,是腎中火衰弱,可在原方中加入五味子、肉桂。
牙床腫痛、牙齒疼痛鬆動,甚至變黑腐爛脫落,世人多認為是腎虛,其實這是陽明經濕熱的症狀。雖然牙齒屬腎,但長在牙床上,上下牙床屬於陽明大腸與胃經,如同植物生長於土壤。腸胃受損於美酒厚味、肥甘厚膩的食物,導致濕熱上攻,則牙床不潔,引起腫痛、出血或生蟲,使牙齒鬆動、變黑腐爛脫落。治療應當瀉去陽明經的濕熱,則牙床清爽,牙齒堅固。
口苦口酸等症狀,《原病式》都認為是熱症,但並非口苦就一定是心火,口淡也不一定是胃熱。思慮過度、勞累、房事過度,都可能出現口苦舌燥、飲食無味。也可能是心脾虛弱、肝膽邪氣外溢而致口苦;或因肝腎虛弱,陰精不足而致口燥。口淡則可能是大勞、大汗、腹瀉、大病之後。若無火症火脈,都是勞損的症狀。
口渴與口乾不同:口渴是因火燥過盛,多為實熱;口乾是因津液不足,為陰虛。但口渴也有實熱性口渴和陰虛性口渴。大瀉、大汗、勞累、大病、產後、癰疽之後,都是因陰液虧損所致。
舌苔發黑,有虛火、實火之分:實熱導致的舌苔發黑,必然伴隨舌體紅紫、口乾舌燥或舌苔粗糙;若舌苔顏色深黑,但舌體顏色較少發紅,且舌苔濕潤光滑,則不是實證。脈象細弱,身體疲倦,氣力不足,是虛證,一定是寒水侵犯心臟,心火不能歸位所致,只治標將會致命。
鼻塞是由風寒引起的,多伴有噴嚏,多屬太陽經,宜用辛溫散寒的藥物。若因火炎上焦,源於心肺,則用黃芩知母湯。若火盛,則多屬陽明經,並伴隨輕微頭痛,則用竹葉石膏湯。總之,經常鼻塞多為火症,突然鼻塞多為風症,以此辨別。
鼻淵是由太陽經和督脈的火氣上衝於腦部,多由濕熱上蒸,津液溢出而下,有臭味,古方多用辛散之法,不如只清降陰火,同時滋陰,以高者抑之。若鼻涕流淌很久,鼻道不能閉合,則新病多因於熱。鼻涕流淌過多,損傷髓海,則氣虛於上,多見頭腦隱隱作痛,以及頭暈目眩等症狀,這就非補陽不可,宜用十全大補湯。
陽明經熱邪壅盛導致的牙痛,用清胃散。腎陰虛,導致口渴,用玉女煎。外治方面,辛溫藥物可散熱,如三香散、赴筵散。蟲牙蛀空疼痛,用巴豆丸。牙縫出血,是胃火所致;也可能是陰虛在下,陽氣在上,脈象細弱,出血不止,手腳冰涼,需速用鎮陰煎。腎虛症狀需辨別寒熱,熱症用六味地黃丸,寒症用八味地黃丸,都可加入骨碎補。若牙齒鬆動脫落,牙縫出血,但口不臭,也不痛,是腎陽虛弱,用安腎丸。
走馬牙疳,牙齒腐爛脫落,需內服瀉去陽明經的火邪,外用冰硼散、三仙散,或用乾棗燒成灰,與枯礬混合敷患處。
牙齒脆弱、鬆動、稀疏或突出不穩固,宜補腎。若因勞累、飲酒、房事過度,牙齒有突出之勢,可以輕輕咬合,慢慢使牙齒咬合齊整。每天做兩三次,牙根自然穩固。排尿時,先咬緊牙根,可以收攝腎氣,不僅能固精,也能堅固牙齒。晚上睡覺前和飯後務必漱口,到老牙齒也能堅固潔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