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彙粹》~ 卷七 (8)

回本書目錄

卷七 (8)

1. 目證

以上諸證,皆陰弱不能配陽,內障之病。其病無眵淚痛癢、羞明緊澀之證,初但昏如霧露中行,漸空中有黑花,又漸睹物成二體,又則光不收,遂為廢疾。患者宜養先天根本,乘其初時而治之。況此病最難療,服藥必積歲月,絕酒色,毋飢飽勞役,驅七情五賊,庶幾有效,不然終不復也。

世人不察,謂目昏無傷,及病成翳,直曰熱,致竟用涼藥,藥又傷胃,況涼為秋金,肝為春木,又傷肝矣,往往致廢而後已。悲夫!

又有陽虛不能抗陰者。若因飲食失節,勞役過度,脾胃虛弱,下陷於腎肝,濁陰不能下降,清陽不能上升,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令人耳目不明。夫五臟六腑之精,皆稟受於脾胃,而上貫於目。脾者陰之首,目者血氣之宗,故脾虛則五臟之精皆失所司,不能歸明於目矣。

況胃氣下陷於腎肝,名曰重強,相火挾心火而妄行,百脈沸騰,血氣逆上,而目病矣。若兩目昏暗,四肢不怠者,用東垣益氣聰明湯。若兩目緊小,差明畏日者,或視物無力,肢體倦息,或手足麻木,乃脾肺氣虛。不能上行也,用神效黃耆湯。若病後,或日晡,或燈下不能視者,陽虛下陷也,用決明夜光丸,或升麻鎮陰湯。

張子和曰:目不因火則不病,白輪病赤,火乘肺也;肉輪赤腫,火乘脾也;黑水神光被翳,火乘肝與脾也;赤脈貫目,火自甚也。能治火者,一句可了。但子和一味寒涼治火,余獨補水以配火,亦一句可了。至於六淫七情,錯雜諸證,見《原機啟微》。而薛立齋又為之參補,深明壯水益火之法。其於治目,精於古矣。

白話文:

目證

以上這些症狀,都是陰氣虛弱,不能夠與陽氣相配合,導致內障的疾病。這種病症初期沒有眼屎、流淚、疼痛、瘙癢、畏光、眼瞼緊澀等症狀,開始只是視物模糊,如同在霧中行走一般;漸漸地,眼前會出現黑點;接著,看東西會出現重影;最後,視力完全喪失,導致失明。患者應該注重保養先天之本,最好在疾病初期就開始治療。況且這種疾病最難治療,服藥需要很長時間,必須戒酒戒色,避免飢飽勞累,還要控制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和五賊(風寒暑濕燥火),這樣才能夠稍微有效,否則最終難以痊癒。

世人不明就裡,認為眼睛模糊沒什麼大礙,等到病情發展成白內障時,就簡單地說是熱症,然後用寒涼的藥物治療,結果寒涼藥物又傷了脾胃。更重要的是,寒涼屬金,而肝屬木,寒涼之性又會傷害肝臟,往往導致病情惡化到失明才罷休。唉,真是可悲!

還有一種情況是陽氣虛弱,無法抵禦陰邪。例如,因為飲食不節,勞累過度,導致脾胃虛弱,精氣下陷於腎肝,濁陰之氣不能下降,清陽之氣不能上升,白天視物也如同在黑暗中,邪氣侵犯眼竅,導致耳目不清。人的五臟六腑的精氣,都來自於脾胃,然後上達於眼睛。脾是陰氣的根本,眼睛是氣血的聚集之處,所以脾胃虛弱,則五臟的精氣都失去其正常的運作,不能夠使眼睛明亮。

此外,胃氣下陷於腎肝,叫做“重強”,相火(命門之火)與心火一起妄動,百脈沸騰,氣血逆行上衝,導致眼睛生病。如果兩眼昏暗,四肢卻不疲倦,可以使用東垣益氣聰明湯;如果兩眼緊縮,視物不清,畏懼陽光,或者視物無力,肢體倦怠,或者手腳麻木,這是脾肺氣虛,氣血不能上升,可以使用神效黃耆湯;如果是因為疾病之後,或者黃昏時分,或者在燈光下看不清楚東西,這是陽虛下陷,可以使用決明夜光丸或升麻鎮陰湯。

張子和說:眼睛的疾病如果不是因為火邪,就不會生病。白眼球發紅是火邪侵犯肺部;眼球周圍的肌肉發紅腫脹是火邪侵犯脾臟;黑眼珠被白翳遮蓋是火邪侵犯肝脾;眼睛裡出現紅血絲是火邪過盛。能夠治療火邪的方法,一句話就能說清楚。但是張子和只用寒涼的藥物治療火邪,而我則是用補益水氣的方法來配伍火邪,這也是一句話就能說清楚。至於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等邪氣,以及各種複雜的症狀,可以參考《原機啟微》。薛立齋又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深入闡明了壯水益火的方法。他在治療眼病方面,精通於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