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彙粹》~ 卷六 (20)

回本書目錄

卷六 (20)

1. 二便門

李士材曰:小便閉與癃,二症也。新病為溺閉,蓋點滴難通也;久病為溺癃,蓋屢出而短少也。閉癃之病,《內經》分肝與督脈,三焦與膀胱。膀胱但主藏溺,其主出溺者,皆肝經及督脈、三焦也。又考膀胱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夫主氣化,太陰肺經也。若使肺燥不能生水,則氣化不及州都,法當清金潤肺,車前、紫菀、麥冬、桑皮之類。

如脾濕不運,而精不上升,故肺不能生水,法當燥脾健胃,蒼朮、白朮、茯苓、半夏之類。如腎水燥熱,膀胱不利,法當滋腎滌熱,黃柏、知母、茯苓、澤瀉、通草之類。夫滋腎瀉膀胱,名為正治;清金潤肺,名為隔二之治;健胃燥脾,名為隔三之治。

又或有水液只滲大腸,小腑因而燥竭,宜以淡滲之品,茯苓、豬苓、澤瀉、通草之類,分利而已。或有氣滯,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者,順氣為急,枳殼、木通、橘紅之類。有實熱者,非純陰之劑,則陽無以化。上焦熱者,梔子、黃芩;中焦熱者,黃連、白芍;下焦熱者,黃柏、知母。

有大虛者,非與溫補之劑,則水不能行,如金匱腎氣丸及補中益氣湯是也。如東垣治一人小便不通,目突腹脹,皮膚欲裂,服淡滲之藥無效。東垣曰:疾急矣,非精思不能處。思至半夜,曰:吾得之矣,膀胱為州都之官,津液之腑,必氣化而能出。服淡滲氣薄,皆陽藥也,孤陽無陰,欲化得乎?以滋腎丸群陰之劑投之即愈。

丹溪言曰:吾以吐法通小便,譬如滴水之器,上竅閉則下無以自通,必上竅開而下竅之水出焉。氣虛者補中益氣湯,先服後吐。血虛者芎歸湯,先服後吐。痰多者二陳。氣閉者香附、木通,探吐。

更有淤血而小便閉者,牛膝、桃仁為要藥。《別錄》云:小便不利,審是氣虛,獨參湯如神。由是觀之,受病之源,自非一途矣。

趙養葵曰:小便不利,東垣分在氣在血而治之。辨在渴乎不渴,如渴而小便不利,此屬上焦氣分。水生於金,肺熱則是消化之源絕矣,當於肺分助其秋令,用清金之藥,如生脈散之類為當。又有脾虛,因飲食失節傷其胃,氣陷於下焦,經所謂脾胃一虛,令人九竅不通。用補中益氣湯,以參耆甘溫之品,先調其胃氣,以升麻、柴胡從九原之下而提之,則清升而濁自降矣。清肺者隔二治,補脾者隔三治。

東垣虛則補母之妙。如不渴而小便不利,此屬下焦血分。下焦者,腎與膀胱也,乃陰中之陰,陰受熱,閉塞其下流。經曰: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若淡滲之藥,乃陽中之陰,非純陰之劑,陽何以化?須用滋腎丸,此氣味俱陰,乃陰中之陰也。東垣嘗治一人,便秘危急,以此法治,即愈。

然真陰者,東垣未之論。真陰虛,惟六味丸以補腎水,滋腎丸又所當禁。黃柏、知母,恐其苦寒泄水。又忌淡味滲泄之藥。有真陽虛者,須八味丸。戴氏云:有似淋非淋,便中似鼻涕之狀,此乃精溺俱出,精塞溺道,故欲出不能而痛,宜大菟絲子丸、鹿茸丸。戴氏亦用褚侍中之法也。

白話文:

李士材說:小便不通暢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小便閉塞,一種是小便癃閉。剛發病的叫做小便閉塞,是指小便點滴難出;病程較久的叫做小便癃閉,是指小便雖能排出,但每次量都很少。關於小便閉塞和癃閉的病因,《內經》認為與肝經、督脈、三焦和膀胱有關。膀胱主要負責儲存小便,而小便排出的功能,則與肝經、督脈和三焦有關。另外,膀胱如同一個城市的官府,儲藏著津液,只有氣化功能正常,才能將小便排出。而主導氣化功能的,是太陰肺經。如果肺部乾燥,無法產生水液,氣化功能就不能正常運作,導致小便排出困難,這時應該使用清肺潤燥的藥物,如車前子、紫菀、麥冬、桑白皮等。

如果因為脾濕不運,導致精氣無法上升到肺部,肺部也因此無法產生水液,這時應該使用燥濕健脾的藥物,如蒼朮、白朮、茯苓、半夏等。如果因為腎陰虧虛,導致腎水燥熱,膀胱功能受阻,這時應該使用滋養腎陰、清除熱邪的藥物,如黃柏、知母、茯苓、澤瀉、通草等。滋養腎陰、疏利膀胱,屬於對症治療;清肺潤燥,屬於隔一層的治療;健脾燥濕,屬於隔兩層的治療。

還有一種情況,是水液都滲入了大腸,導致小腸和膀胱乾燥枯竭,這時應該使用淡味滲濕的藥物,如茯苓、豬苓、澤瀉、通草等,將水液分流排出即可。還有一種情況,是氣機運行不暢,無法將水液順利輸送到膀胱,這時應該以疏通氣機為首要任務,使用枳殼、木通、橘紅等藥物。如果是因為實熱導致的小便不通,必須使用純陰的藥物,才能使陽氣化生,否則無法排出小便。上焦有熱,使用梔子、黃芩;中焦有熱,使用黃連、白芍;下焦有熱,使用黃柏、知母。

如果是因為虛證導致的小便不通,必須使用溫補的藥物,才能使水液運行,例如金匱腎氣丸和補中益氣湯。曾經有位醫生,用淡味滲濕的藥物治療一位小便不通、眼睛突出、腹脹、皮膚快要裂開的病人,沒有效果。後來他想到膀胱是儲藏津液的地方,必須透過氣化才能排出小便。淡味滲濕的藥物,都是陽性的藥物,只有陽氣沒有陰氣,又怎麼能使氣化功能正常呢?於是改用滋腎丸這類純陰的藥物,結果病就好了。

朱丹溪說:我用催吐的方法來治療小便不通,就像一個滴水的器皿,如果上方的孔竅被堵塞,下方的水就無法流出,必須打開上方的孔竅,下方的水才能流出。如果是氣虛導致的小便不通,使用補中益氣湯,先服用再催吐;如果是血虛導致的小便不通,使用芎歸湯,先服用再催吐;如果是痰多導致的小便不通,使用二陳湯;如果是氣機閉塞導致的小便不通,使用香附、木通,再催吐。

還有因為瘀血導致的小便不通,牛膝、桃仁是很重要的藥物。《別錄》說:小便不通,如果是因為氣虛引起的,獨參湯有神效。由此看來,導致小便不通的原因有很多種。

趙養葵說:小便不通,李東垣認為要區分是氣虛還是血虛來治療。要辨別患者是口渴還是不渴,如果口渴而且小便不通,這屬於上焦的氣分問題。水是由肺金所生,如果肺熱,就會導致水液來源枯竭,這時應該用清肺的藥物,如生脈散之類來幫助肺金恢復生水的功能。還有一種情況是脾虛,因為飲食不節制損傷了胃,導致氣機下陷,正如經絡所說的「脾胃一虛,令人九竅不通」。這時應該用補中益氣湯,以人參、黃耆等溫補的藥物,先調理胃氣,再用升麻、柴胡等藥物從下向上提氣,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清肺屬於隔一層的治療,補脾屬於隔兩層的治療。

李東垣的虛則補母的治療方法很巧妙。如果不口渴而且小便不通,這屬於下焦的血分問題。下焦指的是腎和膀胱,屬於陰中之陰,如果陰受熱,就會導致下焦閉塞不通。經絡說:「沒有陽氣,陰氣就無法產生;沒有陰氣,陽氣就無法化生」。淡味滲濕的藥物,屬於陽中之陰,如果沒有純陰的藥物,陽氣又如何化生呢?這時必須使用滋腎丸,它的氣味都是陰性的,屬於陰中之陰。李東垣曾用這個方法治好了一位便秘危急的病人。

然而真正的腎陰虛,李東垣沒有提到。真正的腎陰虛,應該用六味丸來補腎水,滋腎丸反而應該禁用。黃柏、知母苦寒,會洩耗腎水。同時也要避免使用淡味滲濕的藥物。如果是真正的腎陽虛,必須使用八味丸。戴氏說:有一種情況是小便時好像淋症,排出的尿液像鼻涕一樣,這是精液和尿液一起排出,因為精液堵塞了尿道,所以排尿時會疼痛,這時應該使用大菟絲子丸、鹿茸丸。戴氏也用了褚侍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