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醫彙粹》~ 卷二 (6)
卷二 (6)
1. 病主脈
脈虛氣虛尺虛,是謂重虛。氣虛者,言無常也。尺虛者,行步恇然。脈虛者,不象陰也。如此者,滑則生,澀則死。
白話文:
脈象虛弱,氣虛,尺脈虛弱,稱為重虛。氣虛的人,說話沒有條理。尺脈虛弱的人,走路不穩。脈象虛弱的人,不像陰脈那樣沉穩。出現這種情況,脈象滑動則會生,脈象澀滯則會死。
氣虛,語言輕微。尺虛,筋脈無力。脈虛亡血可知,故云不象陰也,滑則血未亡,故生。
寒氣暴上,脈滿而實,實而滑則生,實而逆則死。
脈滿而實,傷寒之脈,尺寸俱緊也,逆,澀也。滑則陰血不虧。陰虛則澀,不任大寒也。
脈浮而澀,澀而身有熱者死。
澀為無血,浮而身熱,為邪盛,為孤陽。不必問四時,死。
乳子而病熱,脈懸小者,手足溫則生,寒則死。乳子中風熱,喘而肩息者,脈實大也,緩則生,急則死。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氣虛,說話就會輕微无力。尺脈虛弱,代表筋脈无力。脈象虛弱,可能预示着失血,因此被称为不象阴。如果脉象滑利,则表明失血尚未发生,所以能够存活。
寒气突然上涌,脉象满而实,实而滑利则能存活,实而逆行则会死亡。
脉象满而实,是伤寒的脉象,寸脉和尺脉都紧缩,逆行,涩滞。滑利则表明阴血未亏。阴虚则会脉象涩滞,无法抵抗大寒。
脉象浮而涩滞,涩滞并且身体发热,则会死亡。
涩滞代表无血,浮而身热,代表邪气盛,孤阳独盛。不用问季节,都会死亡。
乳儿患病发热,脉象悬而细小,手足温暖则能存活,冰冷则会死亡。乳儿患风热,呼吸急促,肩部起伏,脉象实而大,脉象缓和则能存活,急促则会死亡。
乳子,嬰孩也。病熱而脈懸小,陽證得陰脈,為大禁。乳子為純陽,故手足溫者生。脈實大而緩,為有胃氣,故生。
白話文:
乳子,指嬰兒。
如果嬰兒發熱,但脈搏懸浮而細小,呈現陽證而脈象陰虛,這是一個大忌兆。因為乳子屬純陽,所以手腳溫暖的存活率較高。
脈搏有力、寬大而緩慢,表示有胃氣,因此存活率較高。
腸澼便血,身熱則死,寒則生。腸澼下白沫,脈沉則生,脈浮則死,腸澼下膿血,脈懸絕則死,滑大則生。腸澼之屬,身不熱,脈不懸絕,滑大則生,懸澀者死,以臟期之。
白話文:
腸道積水而排出血,身體發熱就會死亡,身體寒冷就會存活。腸道積水排出白色泡沫,脈象沉則存活,脈象浮則死亡。腸道積水排出膿血,脈象懸絕則死亡,脈象滑大則存活。腸道積水這一類疾病,如果身體不發熱,脈象不懸絕,脈象滑大則存活,脈象懸澀則死亡,要根據臟腑的虛實來判斷。
腸澼便血,赤痢也。身熱則血敗,而孤陽獨存,故死。寒則營氣未絕。故生。白沫,白痢。沉則陰氣無傷,浮則無陰而虛陽上泛,此死生之判也。膿血,赤白痢也。懸絕,搏而無胃氣也。滑為陰血,大為陽氣,氣血得存,故生。懸澀,異常澀也。腸澼之久,大腸之氣將絕,故自顯其真脈。以臟期之,則丙、丁、午、未,其期也。
癲疾脈搏大滑,久自己;脈小堅急,死不治。癲疾之脈,虛則可治,實則死。
白話文:
直腸流血,就是赤痢。如果身體發熱,則血液敗壞,只剩下一股陽氣,因此會死亡。如果身體寒冷,則氣血未絕,因此會存活。
白沫,是白痢。沉降表示陰氣未傷,浮動表示沒有陰氣而陽氣浮現,這是生死判斷的依據。
膿血,是赤白痢。懸絕,是指沒有胃氣。滑代表陰血,大代表陽氣,氣血得以存活,因此會存活。
懸澀,異常乾燥。直腸流血時間長了,大腸之氣將要耗盡,因此會顯現出真正的脈象。
根據臟腑的時辰來判斷,丙、丁、午、未時是發作的時段。
搏,過於有力也,此為肝實。大為氣有餘,滑為血有餘,故久自己。若脈來小而堅急,則肝之真臟脈也,絕無胃氣,故死不治。虛則邪氣微,實則邪氣盛,故虛可治。
白話文:
「搏」指脈象強勁有力,表示肝氣過盛。而「大」表示氣血充足,「滑」表示血氣過旺,因此這種脈象過一段時間會自行緩解。但是,如果脈象細小、急促,表示肝氣虛弱,而胃氣已經完全消失,因此無法治療。虛證是因為邪氣弱,而實證是因為邪氣強,所以虛證可以治療。
消癉脈實大,病久可治;脈懸小堅,病久不可治。
消癉,消中而熱,善飲善食也。脈實大,真氣未漓。脈懸小堅,則胃氣已竭,病久則死。
白話文:
如果消渴病人的脈象實大,表示病情雖久但仍可治療;如果脈象細小堅挺,表示病情久且難以治癒。
消渴病表現為消瘦且發熱,病人會經常感到口渴並多食。如果脈象實大,說明體內的正氣尚未耗盡。如果脈象細小堅挺,說明胃氣已經衰竭,病情長久就會導致死亡。
病溫,汗出輒復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陰陽交,死。熱病已得汗而脈尚躁盛,此陰脈之極也,死。其得汗而脈靜者,生。熱病脈尚躁疾而不得汗者,此陽脈之極也,脈躁疾得汗靜者,生。
白話文:
如果病人發燒,出汗後體溫又升高,脈搏快速且急促,並且出汗後脈搏不減弱,病人神志不清且無法進食,這稱為「陰陽交」,是致命的。
如果病人發高燒,出汗後脈搏仍然亢奮急促,這是陰脈極盛的表現,病人會死亡。
如果病人發高燒,出汗後脈搏平穩,病人會活下來。
如果病人發高燒,脈搏仍然亢奮急促,卻無法出汗,這是陽脈極盛的表現。如果脈搏快速且急促出汗後脈搏恢復平穩,病人會活下來。
2. 診法脈案
人有胃脘癰者,診當何如?曰:診此者當候胃脈,其脈當沉細,沉細者氣逆,逆者人迎甚盛,則熱。人迎者胃脈也,逆而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故胃脘為癰也。
白話文:
如果有人得了胃脘癰,醫生應該如何診斷?回答:診斷這種病症時,應觸診胃部脈搏,其脈搏應沉細。沉細脈表示氣息逆行,逆行之氣會使「人迎穴」部位異常隆起,表示有熱症。「人迎穴」是胃部脈搏所在,逆行之氣過盛,會導致熱氣聚於胃部而不通暢,因此胃脘部才會化膿形成癰腫。
此下六條,皆《內經》脈案,教人以診之法也。診者無失色脈,而於脈尤當從容比類,循上及下以求索之,而得其病情。若此條胃脘有癰,當候胃脈。今胃脈即沉細,則胃氣不升。人迎在上而盛,則熱聚於上而不行。此以本經上下推求而得之也。
白話文:
下面這六條都是《內經》記載的脈象案例,用來教導人們診脈的方法。診脈時不能只看膚色和脈象,尤其要注意從容地比較脈象的類別,循序漸進地從上到下探究,才能得到病情。像這條案例中,胃部有膿瘍,應當去看胃脈。現在胃脈沉細,表示胃氣不升。人迎脈在胃脈上面而且強盛,表明熱氣聚集在上部而不能運行。這是根據本經上下推求得出的結論。
有病厥者,診右脈沉而緊,左脈浮而遲,病主安在?歧伯曰:冬診之,右脈固當沉緊,此應四時;左脈浮而遲,此逆四時。在左當主病在腎,頗關在肺,當腰痛也,少陰脈貫腎絡肺,今得肺脈,腎為之病,故腎為腰痛之病也。
白話文:
如果有人得了厥症,檢查他右邊的脈象沉穩而緊促,左邊的脈象浮起而緩慢,那麼他的主要病位在哪裡呢?歧伯說:冬天診脈,右邊的脈象本來就應該是沉穩而緊促的,這是與四季相應的;左邊的脈象浮起而緩慢,這是與四季相悖的。左脈浮緩,病當在腎;腎脈浮緩,腰當痛;少陰脈連通腎和肺,現在肺脈浮緩,腎因它而發病,所以腎是腰痛的病位。
病厥者左右脈既不倫,則以逆四時者推之。在左則當主腎,以冬令腎為主也,況當腰痛,則誠腎厥矣。此以時令逆從而推得之者也。
白話文:
得了病厥的人,左右脈搏已經不正常,那麼就用四時的相反來推斷。在左邊則應以腎為主,因為冬季以腎為主,況且還有腰痛,那麼確實是腎厥了。這是根據時令的相反而推斷出來的。
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身熱如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氣逆,此有餘也。太陰脈細微如發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曰:病在太陰,其盛在胃,頗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此所謂五有餘二不足也。五有餘者,五病之氣有餘也;二不足者,亦病氣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餘,內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明矣。
白話文:
如果小便次數頻繁,一天好幾十次,這是腎氣不足導致的。如果身體發燙像燒炭一樣,脖子和胸口像堵塞住一樣,人迎穴脈搏跳動急劇,氣喘吁吁,這是腎氣過剩導致的。如果太陰脈細弱得像頭髮,這是腎氣不足導致的。
這種病症發生在何處?回答:病症發生在腎經,腎氣過盛影響到胃,腎氣虛損影響到肺。這種病症的名稱叫做「厥」,得了這種病如果不進行治療,就會死亡。這就是所謂的「五有餘,二不足」。
「五有餘」是指五臟的病氣過剩;「二不足」是指腎氣和肺氣不足。現在這位病人,外在表現在於五臟病氣過剩,內在原因在於腎氣和肺氣不足。這樣一來,他的身體既沒有表證,也沒有裡證,已經很明顯地是無法救治的死證了。
癃者氣化不及州都,而外證如炭如格,躁盛,喘息氣逆,皆以陽盛。或人獨太陰脈細如髮,則知太陰肺氣不得下輸膀胱,是中虛已極,已從脈細微見之。而外五有餘,此格陽之診也,故病名厥。日死不治,此從脈細與病癃二不足者決之也。
白話文:
小便不通,是氣化功能無法達到膀胱,而外部症狀像炭火一樣燒燙,像柴塊一樣阻塞,煩躁不安,呼吸急促氣息逆行,這些都是陽氣太旺盛的緣故。有的人只有太陰脈細如頭髮,那麼就知道太陰肺氣無法下降滋潤膀胱,這是身體虛弱到了極點,已經從脈象細微可以看出來了。而外部的陽氣卻有餘,這是陽氣阻滯的診斷,所以病名叫做「厥」。一天之內就會死亡,無法醫治,這是從脈象細微和小便不通這兩個不足的徵兆判斷的。
有人頭痛筋攣骨重,怯然少氣,噦噫腹滿,時驚不嗜臥,此何臟之發也?脈浮而弦,切之石堅,所以三臟者何也?曰:夫從容之謂也。年長則求之於腑,年少則求之於經,年壯則求之於臟。今子所言皆失,八風菀熱,五臟消鑠,傳邪相染。夫浮而弦者,是腎不足也。沉而實者,是腎氣內著也。
白話文:
有人頭痛、肌肉抽筋、骨頭沉重,膽怯、氣虛、打嗝、腹脹,偶爾驚嚇、不喜歡睡覺,這是哪個臟腑的問題?脈象浮而弦,按起來像石頭一樣硬,為什麼涉及三個臟腑?
答:從容就是中氣充足的意思。年長的人要從腑部找原因,年輕的人要從經絡找原因,壯年人要從臟腑找原因。現在你所說的症狀都不對,這是風熱侵襲,損傷五臟,邪氣傳變相互影響。脈象浮而弦,表明腎氣不足。脈象沉而實,表明腎氣內盛。
怯然少氣者,水道不行,形氣消索也。咳嗽煩冤者,是腎氣之逆也。一人之氣,病在一臟也。若言三臟,不在法也。
白話文:
膽怯且氣虛的人,是水液代謝不暢,身體機能衰弱的表現。咳嗽煩悶的人,是腎氣上逆導致的。一個人身體氣機的病變,只會發生在一個臟腑。如果說三個臟腑都有問題,這是錯誤的說法。
此條為證多端,頭痛筋攣可入太陽,噦噫腹滿可入太陰,時驚不嗜臥可入陽明。而脈則浮弦石堅,又可疑浮為太陰,弦為厥陰,石堅為少陰。只以骨重、怯然少氣為的屬少陰,故諸證皆決於腎也。其浮為有表無里,弦為腎不養肝,石堅則腎之內著,可知是諸證皆不歸元之診也。此從其病根所在而斷之也。
白話文:
這條案例有許多證明:
- 頭痛、筋攣可以歸入太陽經。
- 噁心、腹脹可以歸入太陰經。
- 時常驚恐、不喜歡睡覺可以歸入陽明經。
但是脈象浮弦而堅硬,又讓人懷疑:浮脈屬於太陰經,弦脈屬於厥陰經,堅硬的脈象屬於少陰經。
但是,只要根據骨頭沉重、精神萎靡、氣虛這三個症狀,就可以斷定屬於少陰經。所以各種症狀都可以歸結到腎臟的問題上。
其中,浮脈表示外表有病症,內在卻沒有病因;弦脈表示腎臟無法滋養肝臟;堅硬的脈象表示腎臟內部有病變。可以知道,這些症狀都是因為身體無法正常運作,所以纔出現的。
這是從病根出發,來做出的診斷。
有人四肢解惰,喘咳血泄,而診以為傷肺,切脈浮大而緊,粗工下砭石多出血,血止身輕,何也?曰:子治與此病失矢。夫聖人之治,循守法度,援物比類,化之宣之,循上及下,何必守經。今夫脈浮大虛者,是脾氣之外絕,去胃外歸陽明也。夫二火不勝三水,是以脈亂而無常也。
白話文:
有些病人四肢無力、喘息、咳嗽、出血、腹瀉,醫生卻診斷為肺部受傷,切脈時發現脈搏浮大而緊繃。接著,醫生用砭石治療,放出大量血,血一止住,病人的身體就變輕了。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是:醫生的治療方法不對。聖人治病,會遵循法則,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制定治療方案,靈活變通,從上到下全面考慮,不一定非要拘泥於經典。
現在這個病人脈搏浮大而虛,表示脾氣已經完全離開,離開胃部後流向了陽明經。因為兩個火氣(心火、腎火)無法勝過三個水氣(肝膽、膀胱、脈),所以脈象才會紊亂且無規律。
四肢懈惰,此脾精之不行也。喘咳者,是水氣並陽明也。血泄者,脈急血無所行也。以為傷肺,不引比類。夫傷肺者,脾氣不守,胃氣不清,經氣不為使,真臟壞決,經脈旁絕,五臟漏泄,不衄則嘔,此二者不相類也。
白話文:
四肢無力,這是脾氣虛弱所致。喘咳,是水氣侵犯陽明經。血便,是脈搏急促,血液無法正常運行。認為是肺傷,沒有找出相似的病因。肺傷,是因為脾氣不固守,胃氣不清淨,經氣無法正常運行,內臟損壞潰爛,經脈旁斷,五臟虛弱漏氣,不鼻出血就會嘔吐。這兩種情況完全不同。
病見四肢懈惰,喘咳血泄。切脈浮大而緊,大為脾脈,帶浮而緊,則脾傷氣不內歸,故喘咳血泄,如所指言者。若以為肺傷,不惟無此脈證,亦無此診矣。經脈傍絕,五臟漏泄,不衄則嘔,蓋其證已與傷脾殊,此從其比類以知之也。
診得心脈而急,此為何病?曰:病名心疝。少腹當有形也。心為牡臟,小腸為之使,故曰,少腹當有形也。
白話文:
病人症狀為四肢疲憊無力、氣喘咳嗽、血便或腹瀉。觸診脈搏時,脈象浮大而緊。浮為脾脈,緊則脾氣不歸於內,因此導致喘咳血便或腹瀉,正如文中所描述的。如果不認為是脾臟受傷,那麼既沒有這種脈象證據,也沒有這樣的診斷。經脈旁行不通暢,五臟機能受損,如果不流鼻血就會嘔吐。因為這些症狀已經與脾臟受傷不同,可以從相似的症狀中得知。
諸急者多寒,心脈獨急,宜結寒於心。然心牡臟,卒不得結,必結於小腸,以小腸為其使,故當移之於此也。此得之以心不受病,而知病之移於使也。診家之治法,不可概列枚舉,就《內經》脈案而悟之,斯過半矣。
白話文:
大部分的急症都是寒氣造成的。唯有心脈最緊急,應該將寒氣聚集在心臟。但是心臟是重要的臟腑,不能突然聚集寒氣,所以必須聚集在小腸,因為小腸是心臟的傳導者,因此應該將寒氣轉移到這裡。這樣才能讓心臟不致生病,同時瞭解疾病轉移到傳導者的道理。診斷家治病的方法,不能隨意列舉列出。只要細讀《內經》的脈案並加以領悟,這樣就可以知道一半以上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