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彙粹》~ 卷六 (16)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6)

1. 腰痛

凡腎水真陰虛,宜當歸地黃飲,及左右歸丸;若病稍輕,或痛不甚,虛不甚者,青蛾丸、煨腎丸、補髓丹、通氣散。

丹溪云:諸腰痛,不可用參補氣,亦不可峻用寒涼。此言未當。蓋凡勞傷虛損而陽不足者,多有氣虛之症,何為參不可用?又如火聚下焦,痛極不可忍者,速宜清火。而熱不甚,不宜過用寒涼者有之;或虛中挾實,不宜參者亦有之。概謂不可用寒涼,豈其然乎?

白話文:

腰痛

腎陰虛造成腰痛,應該服用當歸地黃飲和左右歸丸;如果病情較輕,疼痛不嚴重,虛弱程度也不明顯,可以服用青蛾丸、煨腎丸、補髓丹、通氣散。

朱丹溪說:各種腰痛,都不能用人參補氣,也不能過度使用寒涼藥物。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很多勞傷導致虛損、陽氣不足的人,都伴隨氣虛的症狀,為什麼人參不能使用呢?又比如,下焦有熱邪聚集,疼痛難忍的情況下,就應該快速清熱。但是,如果熱邪不重,就不宜過度使用寒涼藥物;或者虛弱的同時夾雜實證,就不適合使用人參。總之,概括地說不能使用寒涼藥物,這怎麼可能呢?

2. 頭痛眩運風汗證

李土材曰:經之論頭痛,風也,寒也,虛也。運氣論頭痛十條,《傷寒論》太陽頭痛一條,皆六氣相侵,與真氣相搏,經氣逆上,干清道,不得運行,壅遏而痛也。頭為天象,六腑清陽之氣,五臟清華之血,皆會於此。故天氣六淫之邪,人氣五賊之變,皆能相害。或蔽覆其清明,或瘀塞其經絡,與氣相搏,鬱而成熱,脈滿而痛。

若邪氣稽留,脈滿而氣血亂,則痛乃甚,此實痛也。寒濕所侵,真氣虛弱,雖不相搏成熱,然邪客於脈外,則血泣脈寒,捲縮緊急,外引小絡而痛,得溫則痛止,此虛痛也。因風痛者,抽掣惡風。因熱而痛者,煩心惡熱。因濕而痛者,頭重而天陰轉甚。因痰痛者,昏重而欲吐不休。

因寒而痛者。絀急而惡寒戰慄。氣虛痛者,惡勞動,其脈大。血虛痛者,善驚惕,其脈芤。

頭痛自有多因,而古方每用風藥。蓋高巔之上,惟風可到,味之薄者,陰中之陽,自地昇天者也,在風寒濕者,固為正用,即虛與熱者,亦假引經。

須知新而暴者,但名頭痛;深而久者名為頭風。頭風必害眼者,經所謂東風生於春,病在肝,目者肝之竅,肝風動則邪害空竅也。

頭痛九竅不利屬氣虛,補中益氣湯加芍藥、川芎、細辛、眉尖後近髮際曰魚尾,魚尾上攻頭痛屬血虛,四物湯加薄荷。動作頭痛,胃熱也,酒炒大黃,濃茶煎服。心煩並頭痛,清空膏加麥冬、丹參。

張三錫曰:《內經》云諸風掉眩,皆屬肝木。其氣虛肥白之人,濕痰滯於上,陰火起於下,是以痰挾虛火上衝頭目,正氣虛不能勝敵,故忽然眼黑生花,如坐舟車而旋暈,甚而至於卒倒無所知者有之。丹溪所謂無痰不作暈者,此也。若黑瘦之人,軀體弱,真水虧欠,或勞役過度,相火上炎,亦有時時眩暈,何濕痰之有?《原病式》曰:靜順清謐,水之化也;動亂勞擾,火之用也。

腦者,地之所生,故藏陰於目,為瞳子,系腎水至陰所主,二者喜靜謐而惡動擾,若掉眩散亂,故腦轉目眩也。治法:肥白人作眩運,宜清痰降火,兼補陰;黑瘦人宜滋陰降火而帶抑肝之劑。亦有感風邪而為眩運者,宜祛風順氣,伐肝降火為良。有因嘔血而眩運,多是血虧氣損,虛火泛上,與產後血暈同。

《準繩》曰:凡有過節,即隨其所動經臟之氣而妄起。又或腎水不足,或精血傷敗,不能制其五陽之火獨光。或中土虛衰,不能提防下氣之逆,則龍雷之火得此震動於巔。諸火上至於頭,輕則旋轉為眩暈,重則搏擊而為痛矣。

薛立齋曰:頭目眩運,丹溪先生曰:眩者言其黑運旋轉,其狀目閉眼暗,身轉耳聾,如立舟車之上,起則欲倒。蓋虛極乘寒得之,亦不可一途而取軌也。若風則有汗,寒則掣痛,暑則熱悶,濕則重滯,此四氣乘虛而眩運也。若鬱結生痰而眩運者,此腎虛氣不歸元也。若吐衄崩漏而眩運者,元氣虛也,正元飲下黑錫丹。

白話文:

李土材說,經書裡談到頭痛,有風、寒、虛三種原因。運氣論裡提到頭痛有十種情況,《傷寒論》裡提到太陽頭痛一種,這些都是因為外來的六種邪氣侵犯人體,和體內的真氣搏鬥,導致經脈之氣逆行向上,阻礙清氣上升,使氣血無法順暢運行而造成壅塞疼痛。頭部就像天上的景象,是六腑清陽之氣和五臟精華之血匯集的地方。所以天氣中的六種邪氣,和人體內五臟的變化,都可能傷害到頭部。這些邪氣可能遮蔽頭部的清明,或者阻塞經絡,和氣血搏鬥,鬱積而成熱,導致脈象充盛而疼痛。

如果邪氣停留不去,導致脈象充盛,氣血紊亂,疼痛就會更加劇烈,這屬於實證的疼痛。如果是因為寒濕侵犯,導致真氣虛弱,雖然不至於搏鬥成熱,但邪氣停留在經脈之外,就會導致血脈凝滯,脈象寒冷,經脈捲曲而緊張,牽引到小的絡脈而引起疼痛,這種情況如果用溫熱的方法就會止痛,這屬於虛證的疼痛。因為風引起的頭痛,會抽搐而且怕風;因為熱引起的頭痛,會心煩而且怕熱;因為濕引起的頭痛,會感覺頭重,而且陰天會更加嚴重;因為痰引起的頭痛,會頭暈而且想吐不停。

因為寒引起的頭痛,會拘急且怕冷發抖;氣虛引起的頭痛,會怕勞累,而且脈象很大;血虛引起的頭痛,會容易驚恐,而且脈象空虛。

頭痛的原因有很多,而古代的方劑常常使用治療風邪的藥物。這是因為頭部是身體最高的地方,只有風邪可以到達,味道輕薄的藥物屬於陰中之陽,可以從地面升到頭部。對於風寒濕引起的頭痛,用風藥是正當的用法;即使是虛證或熱證的頭痛,也需要用風藥來引導藥性到達頭部。

要知道,新發且突然的頭痛,只稱為頭痛;深層且長期的頭痛,稱為頭風。頭風常常會影響到眼睛,這是因為經書說東風在春天產生,病變在肝臟,眼睛是肝臟的竅孔,肝風發動就會導致邪氣傷害到空竅。

頭痛導致九竅不通暢,屬於氣虛,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芍藥、川芎、細辛來治療;眉毛上方靠近髮際的地方叫做魚尾,魚尾上攻的頭痛屬於血虛,可以用四物湯加上薄荷來治療。活動後會頭痛,是因為胃熱,可以用酒炒過的大黃,用濃茶煎服來治療。心煩加上頭痛,可以用清空膏加上麥冬、丹參來治療。

張三錫說,《內經》說所有的眩暈,都屬於肝木的問題。氣虛肥胖的人,濕痰滯留在上方,陰火在下方產生,因此痰夾雜虛火往上衝到頭部,正氣虛弱無法抵抗,所以忽然眼前發黑,看東西像花一樣,感覺像坐在船車上旋轉暈眩,嚴重的話甚至會昏倒不省人事。丹溪說的「沒有痰就不會暈眩」,就是指這種情況。如果是黑瘦的人,身體虛弱,體內的真水不足,或是過度勞累,導致相火往上炎,也時常會感到眩暈,但這種情況並不是因為濕痰引起的。《原病式》說:靜止順暢清靜,是水的特性;活動擾亂勞累,是火的作用。

大腦是大地所產生的,所以把陰氣藏在眼睛裡,形成瞳孔,這是腎水精華所主導,兩者都喜歡安靜不喜歡擾動。如果頭暈眼花散亂,就會導致大腦轉動眼睛暈眩。治療方法:肥胖人眩暈,應該要清痰降火,同時補充陰液;黑瘦人應該滋養陰液降火,同時使用抑制肝陽的藥物。也有因為感受風邪而導致眩暈,應該要祛風順氣,平息肝火。有因為嘔吐出血而眩暈的,多半是因為血虛氣損,虛火上泛,和產後血暈的情況類似。

《準繩》說:凡是生活過度,就會隨著其所動的經脈臟腑之氣而妄動。又或者腎水不足,或者精血受損,無法制約五陽之火的獨自發散。又或者中土虛弱,無法提防下氣的逆行,就會導致龍雷之火震動到頭頂。各種火氣上升到頭部,輕微的會旋轉造成暈眩,嚴重的會衝擊頭部造成疼痛。

薛立齋說,關於頭暈目眩,丹溪先生說過:眩就是指眼黑暈眩旋轉,症狀是閉上眼睛會感覺眼前昏暗,身體旋轉,耳朵聽不清楚,像站在船車上一樣,起來就想跌倒。這多半是因為虛弱到了極點,又被寒邪侵襲造成的,但也不能用單一的方法來判斷。如果是風邪引起的眩暈,就會有汗;如果是寒邪引起的眩暈,就會有牽引的疼痛;如果是暑邪引起的眩暈,就會感到悶熱;如果是濕邪引起的眩暈,就會感到沉重滯澀。這四種邪氣都是因為身體虛弱而造成的眩暈。如果是因為鬱結生痰而眩暈,是因為腎虛導致氣無法歸元。如果是因為吐血、流鼻血、月經過多而眩暈,是因為元氣虛弱,可以用正元飲或是下黑錫丹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