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醫彙粹》~ 卷六 (13)
卷六 (13)
1. 心胸胃脘腹痛諸證
腹痛有寒、有熱、死血、食積、濕痰。脈弦為食,脈滑為痰。濕痰多作腹痛,臺芎、蒼朮、香附、白芷為末,以生薑汁入湯服。大法:主方,在氣用氣藥,如木香、檳榔、香附、沒藥之類;血用血藥,如當歸、川芎、桃仁、紅花之類。
初得時,元氣未虛,必推蕩之,此通因通用之法。壯實者同。若人虛弱衰與久病者,宜升之消之。凡心腹痛,必用溫散,此是鬱結不行,阻氣不運,故痛。在上者多屬食,用炒乾薑、蒼朮、川芎、白芷、香附、薑汁之類,不可用峻藥攻下之。更兼行氣快氣藥助之,無不可者。
寒痛者,綿綿痛,無增減者是也。時痛時止者,是熱也。死血痛者,痛有處,不移者也。大便利後減者,是濕痰。東垣云:感寒而痛,宜薑、桂,嘔者加丁香。傷暑而痛,宜玉龍丸。肥人腹痛,屬氣兼濕痰,宜人參、蒼朮、白朮、半夏。或曰:痰豈能作痛,不知氣鬱則痰聚,痰聚則凝,氣道不得運,故痛也。
如稟受素弱,飲食過傷而腹痛者,以養胃湯加桂、茱萸各半錢,木香三分。又或理中湯、建中湯,皆可用,內加茱萸良。絞腸痧,以樟木煎湯大吐,或白礬調湯吐之,鹽湯亦可探吐,亦宜刺委中出血。
喻嘉言曰:五臟失治,皆為心痛,理甚明晰。腎心痛者,多由陰邪上衝,故善瘈,如從後觸其心,胃心痛者,多由停滯,故胸腹脹滿。脾心痛者,多由寒逆中焦,故其病甚,肝心痛者,多由木火之郁,病在血分,故色蒼蒼如死狀。肺心痛者,多由上焦不清,病在氣分,故動作則病益甚。
若知其在氣則順之,在血則行之,鬱則開之,滯則逐之。火多實,則或散或清。實多虛,則或溫或補。必真心痛,乃不可治。否則得其本,隨手而應也。
張景岳曰:諸症虛實,皆可以脈辨。惟心腹痛症,脈多難辨。雖滑實有力者,固多實邪;虛弱無神者,固多虛邪,此其常也。然暴病之極,每多沉伏細澀,最似極虛之候。不知氣為邪逆,脈道不行,而沉伏異常,此正邪實之脈。然於沉伏之中細察之,必有梗梗然弦緊之意,此必寒邪阻遏陽氣者,多有是脈。
若火邪作痛,則不然也。辨此之法,但當察其形氣,以見平素強弱;問其病因,以知新久,及何所因而起。大都暴病痛急,而脈忽細伏者,多實邪;久病痛緩,而脈本微弱者,為虛邪。論其虛實,酌之以理,參而論之,則萬無一失矣。
凡治心腹痛症,已經攻擊盪滌,愈而復作,或再三用之,愈作愈甚,脈反浮弦虛大,為中虛之候。速當酌其虛實,或專補正氣,或兼治邪氣。若用補無礙,不可妄亂雜投,使脾胃強,則痛自愈矣。
一胸腹之痛,有無關於內,而在筋骨皮肉之間,此邪之在經,不可混作里症,必詳問的當,而分其或火或寒或氣,或血滯或血虛,或淫瘡邪毒,留蓄在經,庶治之無誤也。
白話文:
心胸胃脘腹痛諸證
腹痛的原因很多,包括寒邪、熱邪、瘀血、食積、濕痰。脈象弦細代表食積,脈象滑利代表濕痰。濕痰常導致腹痛,可用白芷、蒼朮、香附、川芎研磨成粉,用生薑汁調服。治療腹痛的大原則是:辨證施治,氣虛用理氣藥,如木香、檳榔、香附、沒藥等;血虛用活血藥,如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等。
疾病初期,元氣未虛,應積極治療,以通經活絡為主。體質強壯者亦同。但對於虛弱、久病者,則應採取溫和的升清降濁方法。凡心腹痛,都應溫和散寒,因為疼痛多是氣機鬱結不通所致。上腹痛多屬食積,可用炒乾薑、蒼朮、川芎、白芷、香附等,並用薑汁送服,切忌使用峻猛的瀉下藥。同時配合理氣藥物,效果更佳。
寒邪引起的腹痛,疼痛綿綿不休,沒有明顯增減;熱邪引起的腹痛,則疼痛時作時止。瘀血引起的腹痛,疼痛部位固定,不移動;濕痰引起的腹痛,大便後疼痛減輕。東垣(李東垣)認為:寒邪導致的腹痛,可用生薑、桂枝治療,嘔吐者加丁香;暑邪導致的腹痛,可用玉龍丸治療;肥胖者腹痛,多屬氣滯濕痰,可用人參、蒼朮、白朮、半夏治療。有人疑惑痰是否能致痛,其實氣機鬱結則痰液凝聚,氣血運行受阻,故而疼痛。
體質虛弱,飲食不節導致腹痛者,可在養胃湯中加入桂枝、茱萸各半錢,木香三分;或用理中湯、建中湯,並加茱萸。絞腸痧可用樟木煎湯催吐,或用白礬水、鹽水催吐,也可針刺委中穴放血。
喻嘉言認為:五臟功能失調都會導致心痛,這道理很清楚。腎臟引起的心痛,多因陰邪上犯,常伴有抽搐,感覺像是從背後觸及心臟;胃引起的心痛,多因飲食停滯,胸腹脹滿;脾臟引起的心痛,多因寒邪逆犯中焦,病情較重;肝臟引起的心痛,多因肝火鬱結,病在血分,面色蒼白如死人;肺臟引起的心痛,多因上焦氣機不暢,病在氣分,活動則加重病情。
治療應根據病機,氣虛則順之,血瘀則行之,氣鬱則解之,氣滯則逐之。實證多用瀉火或清熱法,虛證多用溫補法。唯有真心痛(即心臟疾病)難以治療,其他只要找到病根,對症下藥即可。
張景岳認為:各種疾病的虛實,大多可從脈象辨別,唯獨心腹痛的脈象較難辨別。雖然脈象滑數有力者,多為實邪;脈象虛弱無力者,多為虛邪,但這只是常規。暴病時,脈象常沉細澀,看似極虛,但其實是氣機逆亂,經脈不通,造成脈象異常,這是實邪的表現。細察其脈,會發現有弦緊之感,這是寒邪阻遏陽氣的表現。
但如果是火邪引起的疼痛,則脈象不同。辨別方法應觀察患者形體氣色,了解其平素體質強弱;詢問病因,了解病程長短,以及病因。一般來說,暴病疼痛劇烈,脈象突然細弱者,多為實邪;久病疼痛緩慢,脈象本來就虛弱者,多為虛邪。根據虛實,結合病理,綜合分析,則診斷不會有錯。
凡是治療心腹痛,已經用攻伐盪滌的方法治療,痊癒後又復發,或反覆治療病情加重,脈象反而浮大虛弦,這是氣虛的表現,應根據虛實情況,或單純補益正氣,或兼治邪氣。如果能補益正氣,則疼痛會自愈,不可盲目亂投藥物。
有些胸腹疼痛,並非臟腑病變,而是筋骨皮肉的病變,是經絡病,不可與臟腑病混淆,必須詳細詢問病史,辨別是寒邪、熱邪、氣滯,還是血瘀、血虛,或其他邪毒滯留經絡,這樣才能正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