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彙粹》~ 卷五 (15)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5)

1. 虛勞門

經曰: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妄不精,陰縮筋攣,兩脅骨不舉。蓋盛怒傷肝,肝氣實也;悲哀傷肝,肝氣虛也。實不終實,而虛則終虛耳。

驚本入心,實通於肝膽。經曰: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然膽為中正之官,十一臟陽剛之氣,皆取決焉。又為少陽生氣所居,若或損之,則諸臟生氣皆消索致敗。故驚畏日積,或一時大驚損膽,致膽汁泄,通身發黃,默默無言者,皆不可救。

虛損兩頰紅赤,或唇紅者,陰虛於下,逼陽於上也。仲景曰,其面戴陽者,下虛故也。虛而多渴者,腎水不足,引水自救也。喑啞聲不出者,由腎氣之竭。蓋聲出於喉而根於腎。經曰:內奪而厥,則為喑痱。此腎虛也。虛而喘急者,陰虛肺格,氣無所歸也。喉乾嚥痛者,真水下虧,虛火上浮也。

不眠恍惚者,血不養心,神不能藏也。時多煩躁者,陽中無陰,柔不濟剛也。易生嗔怒,或筋急痠疼者,水虧木燥,肝失所資也。飲食不甘,肌肉漸削者,脾元不守,化機日敗也。心下跳動,怔仲不寧者,氣不歸精也。盜汗不止者,有火則陰不能守,無火則陽不能固也。虛而多痰,或如清水,或白沫者,此水泛為痰,脾虛不能制水也。

骨痛如折者,腎主骨,真陰敗竭也。腰脅痛者,肝腎虛也。膝以下冷,命門衰絕,火不歸原也。小水黃澀淋瀝者,真陽虧竭,氣不化水也,足心如烙者,虛火爍陰,湧泉涸竭也。

虛損之脈,凡甚急、甚數、甚細、甚弱、甚澀、甚滑、甚短、甚長、甚浮、甚沉、甚弦、甚緊、甚洪、甚實,皆勞傷之脈。然無論浮、沉、大、小,但漸緩則漸有生意。若弦甚,病必甚;數甚病必危。若以弦細而再加緊數,則百無一生矣。《要略》曰:脈芤者為血虛,沉遲而小者為脫氣,大而無力為陽虛,數而無力為陰虛,脈大而芤者為血虛。平人脈大為勞,虛極亦為勞。

脈微細者盜汗,寸弱而軟者為上虛,尺弱軟澀為下虛,尺脈滑疾為血虛,兩關沉細為胃虛。又《脈經》曰:脈來軟者為虛,緩者為虛,弱者為虛,弦者為中虛,細而微小者氣血俱虛。

人賴以生,惟此精氣。氣虛即陽虛,凡病有水盛火虧,而見臟腑寒、脾腎敗者是也。故病見虛弱,別無熱症者,便是陽虛,即當溫補元氣,使真元自復,萬勿兼清涼寒滑之品,以殘此發生之氣。精虛者即陰虛,凡病有火盛水虧,而見營衛燥、津液枯者是也。故見病多熱燥,水不濟火者,便是陰虛。

欲滋其陰,惟宜甘涼醇靜之物,凡陰中有火,大忌辛溫。然陰虛者,因其水虧,而水虧又忌寒涼。蓋苦劣之流,斷非滋補之物。其有火盛之甚,不得不從清涼者,亦當兼壯水之劑,相機間用。

一、虛損咳嗽,雖五臟皆有,然專主則在肺腎。蓋肺為金臟,所畏者火,化邪者燥,燥則必癢,癢則必嗽。正以腎水不能制火,所以剋金,陰精不能化氣,所以病燥,故為咳嗽喘促,咽痛聲啞,喉癢喉瘡等症。治此宜甘涼至靜之劑,滋養金水,使肺腎相生,真陰漸復。

白話文:

虛勞門

經書上說:悲傷過度會傷及心神,心神受損就會神志恍惚,精神不濟,陰氣收縮,筋脈攣縮,兩肋骨抬不起來。這是因為盛怒傷肝,肝氣實證;而悲傷傷肝,是肝氣虛證。實證未必一直是實證,但虛證則會一直虛下去。

驚嚇會損傷心神,並且與肝膽相通。經書上說:驚嚇會使人心神無依,精神渙散,思慮不定,所以氣機紊亂。膽是人體中正之官,十一臟腑的陽剛之氣都依靠它來調節。膽又是少陽之氣的居所,如果膽受損傷,其他臟腑的生氣都會衰敗。因此,長期受驚嚇,或者一次受到重大驚嚇損傷膽氣,導致膽汁外泄,全身發黃,沉默寡言,這些情況都是不可救治的。

虛損的人兩頰紅赤,或嘴唇紅潤,這是因為陰虛在下,逼迫陽氣上升。張仲景說,臉色發紅的人,下焦是虛的。虛損的人容易口渴,是因為腎水不足,身體自己想辦法補充水分。聲音嘶啞說不出話,是腎氣衰竭造成的,因為聲音雖然由喉嚨發出,卻根源於腎。經書上說:內氣耗竭而厥逆,就會聲音嘶啞。這是腎虛。虛損的人呼吸急促,是因為陰虛導致肺氣不足,氣機無處歸宿。喉嚨乾燥疼痛,是真陰不足,虛火上升。

睡不好,神志恍惚,是血液不能滋養心臟,心神不能安藏。經常煩躁不安,是陽氣過盛而陰氣不足,陰柔之氣不能制約陽剛之氣。容易發怒,或者筋脈拘急疼痛,是陰液虧損,肝木失養。飲食不香,肌肉漸漸消瘦,是脾胃功能失調,消化吸收功能日漸衰退。心窩處跳動,心神不安,是氣機不能歸於精氣。盜汗不止,有火則陰氣不能固守,無火則陽氣不能固守。虛損的人多痰,痰液清澈如水或呈白色泡沫狀,這是因為體內水液泛濫成痰,脾虛不能運化水濕。

骨頭疼痛好像斷了一樣,是腎主骨,腎中真陰精氣耗竭。腰肋疼痛,是肝腎虛弱。膝蓋以下冰冷,是命門火衰,腎陽不足,陽氣不能歸位。小便顏色黃濁,排尿困難,是真陽虧虛,氣化功能失常。足心發熱像被燒灼一樣,是虛火灼傷陰液,湧泉穴精氣枯竭。

虛損的脈象,凡是脈搏過急、過數、過細、過弱、過澀、過滑、過短、過長、過浮、過沉、過弦、過緊、過洪、過實,都是勞傷的脈象。但是無論脈象浮沉大小如何,只要脈象逐漸緩和,就表示病情在好轉。如果脈象弦急,病情一定很嚴重;如果脈象數急,病情一定很危急。如果脈象弦細,再加上緊數,那就幾乎沒有活命的希望了。《傷寒論要略》中說:脈象浮大而空虛,是血虛;脈象沉遲而細小,是氣脫;脈象大而無力,是陽虛;脈象數而無力,是陰虛;脈象大而浮,是血虛。健康人脈象過大是勞累的表現,虛弱到極點也是勞累的表現。

脈象微弱細小,是盜汗;寸關脈弱而軟,是上焦虛;尺脈弱而軟澀,是下焦虛;尺脈滑數,是血虛;寸關兩脈沉細,是胃虛。《脈經》中說:脈來軟弱,是虛;脈來緩慢,是虛;脈來微弱,是虛;脈象弦緊,是中等程度的虛;脈象細微,是氣血俱虛。

人之所以能生存,全靠精氣。氣虛就是陽虛,凡是出現水盛火衰,臟腑寒冷,脾腎虛損的病症,都是陽虛。因此,如果病人表現出虛弱無力,而沒有發熱等熱證,那就是陽虛,應該溫補元氣,使真元之氣自行恢復,絕對不能服用清熱涼散寒滑之品,以免損傷這生髮之氣。精虛就是陰虛,凡是出現火盛水虧,營衛燥熱,津液枯竭的病症,都是陰虛。

想要滋養陰氣,就應該服用甘涼醇厚平和的藥物,陰虛有火,一定要忌用辛溫之品。但是陰虛的人,由於陰液虧損,而陰液虧損又忌寒涼。苦寒的藥物,絕對不是滋補的藥物。如果火盛的情況非常嚴重,不得不服用清熱涼藥,也應該同時服用滋陰的藥物,根據病情靈活運用。

一、虛損咳嗽,雖然五臟都有可能導致咳嗽,但是主要的病位在肺和腎。因為肺是金臟,最怕火,最怕燥熱,燥熱就會引起咳嗽。正是因為腎水不能制約心火,所以克伐肺金;腎精不足不能化生肺氣,所以出現燥熱,所以導致咳嗽氣促,咽喉疼痛聲音嘶啞,喉嚨癢痛等症狀。治療這種咳嗽,應該使用甘涼平和的藥物,滋養肺腎,使肺腎陰陽相生,真陰漸漸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