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醫彙粹》~ 卷五 (14)
卷五 (14)
1. 虛勞門
可謂洞達《內經》之旨,深窺根本之治也。
張景岳曰:凡虛損之由,無非酒色、勞倦、七情、飲食所致。或先傷其氣,氣傷必及於精;或先傷其精,精傷必及於氣。但精氣在人,無非謂之陰分,陰為天一之根,形質之祖,凡損形質者,總曰陰虛。
然分而言之,則有陰中之陰虛,其病為發熱煩躁,頭紅面赤,唇乾舌燥,咽痛口瘡,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大便燥結,小水痛澀等症;有陰中之陽虛,其病為怯寒憔悴,氣短神疲,頭運目眩,嘔惡食少,腹痛飧泄,二便不禁等症。甚至咳嗽吐痰,遺精盜汗,氣喘聲喑,筋骨疼痛,心神恍惚,肌肉盡削,夢與鬼交,婦人月閉等症。凡病至極,皆所必至,總由真陰之敗耳。
然真陰所居,惟腎為主,而人之生氣,同天地元陽,無非自下而上。故腎水一虧,則肝失所滋而燥生,水不歸源而脾痰起,心腎不交而神色敗,盜傷脾氣而喘嗽頻,孤陽無主而虛火熾,凡勞傷等症,使非傷及根本,何以危篤至此?故凡病甚於上者,必其竭甚於下也。余故曰:虛邪之至,害必歸陰,五臟之傷,窮必及腎。夫亦貴其知微而已。
凡人心耽欲念,腎必應之。凡君火動於上,則相火必應於下。夫相火者,水中之火也,靜而守位,則為陽氣,熾而無制,則為龍雷,涸澤燎原,無所不至。故其在腎,則為遺、淋、帶、濁。水液漸以乾枯,炎上入肝,則逼血妄行,為吐為衄。或為營虛,筋骨疼痛。又上入脾,脾陰受傷,或為發熱,飲食悉化痰涎。
再上至肺,皮毛無以扃固,亡陽嗽喘,啞喑聲嘶。是皆無根虛火,陽不守舍,而火焰詣天,自下而上,由腎而肺,本源漸槁,上實下虛,誠剝極之象也。又師尼室女,失偶之輩,私情繫戀,所願不得,則欲火搖心,真陰日削,遂致不救。五勞之中,莫此為甚。
經曰:嘗貴後賤,雖不中邪,病從內生,名曰脫榮。常富後貧,名曰失精。故五臟之傷,惟心為本。
思生於心,脾必應之。思之不已,勞傷在脾。脾氣結,則為噎膈,為嘔吐,飲食不能運,氣血日消,肌肉日削,四肢不為用,而生脹滿、泄瀉等症,此傷心脾之陽也。然思本傷脾,尤亦傷脾。經曰:脾愁憂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悗亂,四肢不舉。七情傷腎,恐亦居多。經曰: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
又常見猝恐者必陰縮,或遺尿,是皆傷腎之徵也。然恐傷腎,怒亦傷腎。經曰: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腰背不可以腑仰屈伸。是知盛怒不惟傷肝,腎亦受害也。
怒生於心,肝必應之。經曰:怒傷肝。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蓋肝為陰中之陽臟,故肝之為病,有陰陽。如火因怒動而逼血妄行,以致氣逆於上而脹痛喘急者,此傷陰氣;以怒傷而木鬱無伸,致侵脾土氣陷,為嘔為脹,為泄為痛,為飲食不行,此傷陽。然怒本傷肝,而悲哀亦最傷肝。
白話文:
虛勞門
深入理解《內經》的精髓,才能探究疾病的根本。
張景岳說:所有虛損的病因,都離不開酒色、勞累、七情(喜怒哀樂憂恐驚)和飲食。可能是先傷了氣,氣傷則必然傷及精;也可能是先傷了精,精傷則必然傷及氣。人的精氣,都是陰分,陰是先天之本、形體之源,凡是損傷形體的,都稱為陰虛。
然而細分陰虛,又有陰中之陰虛和陰中之陽虛兩種。陰中之陰虛的症狀是發熱煩躁,臉紅耳赤,嘴唇乾裂舌燥,咽喉疼痛口腔潰瘍,吐血鼻出血,便血尿血,大便秘結,小便排尿困難等;陰中之陽虛的症狀是畏寒體弱,氣短乏力,頭暈目眩,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腹痛腹瀉,大小便失禁等。甚至還會出現咳嗽咳痰,遺精盜汗,氣喘聲音嘶啞,筋骨疼痛,心神恍惚,肌肉消瘦,夢遺與鬼交,婦女月經閉止等症狀。凡是病情嚴重到極點,都會出現這些症狀,都是因為真陰虧損造成的。
而真陰主要存在於腎臟,人體的生機之氣,如同天地元陽,都是由下往上走的。所以腎水一旦虧損,就會導致肝臟得不到滋潤而乾燥,水不回歸腎臟而脾生痰濕,心腎不相交而面色敗壞,損傷脾氣而咳嗽喘息頻繁,陽氣失去依託而虛火旺盛。凡是勞傷等疾病,如果不是傷及根本,怎麼會危急到這種程度呢?所以,凡是上半身病症很嚴重的人,其下半身的損傷一定更嚴重。因此我說:虛邪侵入人體,危害最終歸於陰,五臟受損,最終都會傷及腎臟。這也正是要懂得察覺細微病變的道理。
人的心若貪圖慾望,腎臟必然會受到影響。君火(心火)在上亢盛,則相火(腎火)在下必然活躍。相火是水中的火,平靜守位則為陽氣,亢盛無制則如猛烈的火焰,到處焚燒。所以相火在腎臟亢盛,就會出現遺精、尿頻、白帶異常、濁精等症狀。水液逐漸枯竭,熱邪上炎入肝,就會逼迫血液妄行,出現吐血、鼻出血。或者因為營氣虛損,導致筋骨疼痛。再往上侵犯脾臟,脾陰受損,就會發熱,飲食都化為痰涎。
再往上侵犯肺臟,皮膚毛髮得不到滋養,就會出現陽氣耗損、咳嗽喘息、聲音嘶啞等症狀。這些都是由於無根之虛火,陽氣不能守舍,火焰直衝向上,從下往上,由腎臟到肺臟,根本漸漸枯竭,上實下虛,真是極度衰敗的景象。此外,尼姑、道姑、處女、失偶者等,如果私情繫戀,願望不能滿足,則慾火攻心,真陰日漸損耗,最終導致無法挽救。五勞之中,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
經書上說:曾經富貴後來貧賤,即使沒有外邪入侵,也會從內生疾病,叫做「脫榮」。曾經富有後來貧窮,叫做「失精」。所以五臟的損傷,以心臟為主。
思慮過度則傷脾。思慮產生於心,脾臟必然會受到影響。思慮過度,就會損傷脾臟。脾氣鬱結,就會出現噎膈(吞咽困難)、嘔吐,飲食不能運化,氣血日漸減少,肌肉日漸消瘦,四肢無力,還會出現腹脹、腹瀉等症狀,這是傷了心脾之陽。而且思慮過度主要傷脾,也傷脾。經書上說:脾臟憂愁苦悶而不能釋懷,就會傷及意志,意志受損就會神志錯亂,四肢無力。七情損傷腎臟,恐懼佔了很大一部分。經書上說:恐懼而不能釋懷,就會傷及精氣,精氣受損就會骨骼酸痛肢體痿弱,精液自下流出。
此外常見猝然受驚的人,必然會陰莖縮小,或者遺尿,這些都是腎臟受損的徵兆。而除了恐懼,憤怒也會傷及腎臟。經書上說:腎臟盛怒而不能停止,就會傷及意志,意志受損就會喜忘前事,腰背不能彎曲伸展。由此可知,盛怒不僅傷肝,腎臟也會受害。
憤怒產生於心,肝臟必然會受到影響。經書上說:憤怒傷肝。憤怒則氣逆,嚴重時會吐血和腹瀉,這是因為氣上逆了。肝臟是陰中之陽臟,所以肝臟的病症,有陰陽之分。如果因憤怒而肝火亢盛,逼迫血液妄行,導致氣逆於上而出現胸悶疼痛喘促,這是傷了陰氣;如果因憤怒而肝氣鬱結不舒,侵犯脾土導致脾氣虛陷,出現嘔吐腹脹,腹瀉腹痛,飲食不化的症狀,這是傷了陽氣。然而憤怒主要傷肝,悲哀也最傷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