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彙粹》~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胃脈

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

平人之常,稟氣於谷,谷入於胃,五臟六腑皆以受氣,有不可一刻無者。此脈之大主,四時五臟六經皆以此立,無則為逆,逆則死矣。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臟真散於肝,肝藏筋膜之氣也。

夏胃微鉤曰平,鉤多胃少曰心病,但鉤無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臟真通於心,心藏血脈之氣也。

長夏胃微軟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無胃曰死,軟弱有石曰冬病,弱石甚曰今病。臟真濡於脾,脾藏肌肉之氣也。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無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金病。臟真高於肺,以行營衛陰陽也。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石而有鉤曰夏病,鉤甚曰今病。臟真下於腎,腎藏骨髓之氣也。

人以水穀為本,故人絕水穀則死,無胃氣亦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臟脈不得胃氣也。

羅東逸曰:經云:飲食入胃,脈道乃行。又曰:脈得食即高。故知脈道之行,待此而起。此胃氣者,精氣神三寶之神糧,而榮衛之根據也。為氣流營溢衛合精,而神行於脈,五臟四時待此而得其平者也,故其氣昌大於春夏,收斂於秋冬,皆稍變更,歷四時以應令,故微見微弦、微鉤、微軟、微毛、微石。要其以微言者,正以狀其胃氣之充壯鼓行。

要其不違四時,故不免有奉令脈,然不盡變其本氣,故皆曰微也。

若此氣稍有衰颯,即所云弦、鉤,軟、毛、石之多而胃少也,胃少則五臟之真不能充,而本臟自病,何怪也。夫弦、鉤、軟、毛、石五者,乘時而見,何嘗不正?惟稍見偏勝,遂已成為臟病。況其已甚者,無胃而單見也,故曰死也。又若春之胃而見毛,毛與弦反,而乃見之於春,是胃之不能相為於肝,而存弦令,反受克於毛,則胃之衰已甚矣。其曰至秋病者,前此春夏三陽得令,皆能扶我,至秋則胃不能勝而為病也。

若毛甚則胃家之太和已戕,即曰今病,即今不能掩其惡也。此脈之根本源頭,診家第一首事,不可不察也。

臟真者,即胃氣也。胃氣何以為臟真?以五臟得此,而後能立五行之體,主四時之行,主筋膜、血脈、肌肉、骨髓、榮衛、陰陽之氣。臟無此則不真,故必須胃氣以為臟真,而後能散、能通、能濡,能高、能下。苟穀神之不至,則五臟之魂遊而魄散矣。此真臟也,故曰死。

白話文:

[胃脈]

健康人的基本生命力源自胃氣。胃氣,就是健康人基本的生命力。若一個人沒有胃氣,就是逆境,逆境的人會死亡。

健康人的基本能量來自穀物,穀物進入胃中,五臟六腑都能接受到這股能量,一刻也不能缺少。這是脈象的大原則,四季、五臟、六經都以此為基礎,如果沒有,就是逆境,逆境就會死亡。

春季,胃脈稍微帶點弦象是正常的,如果弦象太多,胃氣不足,就是肝病;只有弦象,完全無胃氣,就會死亡;如果有胃氣,但是兼有毛象,秋天可能會生病;毛象很重,現在就可能生病。臟器的真氣在肝臟分散,肝臟儲存筋膜的氣息。

夏季,胃脈稍微帶點鉤象是正常的,如果鉤象太多,胃氣不足,就是心病;只有鉤象,完全無胃氣,就會死亡;如果有胃氣,但是兼有石象,冬天可能會生病;石象很重,現在就可能生病。臟器的真氣在心臟流通,心臟儲存血脈的氣息。

長夏,胃脈稍微軟弱是正常的,如果軟弱太多,胃氣不足,就是脾病;只有軟弱,完全無胃氣,就會死亡;軟弱兼有石象,冬天可能會生病;石象很重,現在就可能生病。臟器的真氣在脾臟滋潤,脾臟儲存肌肉的氣息。

秋季,胃脈稍微帶點毛象是正常的,如果毛象太多,胃氣不足,就是肺病;只有毛象,完全無胃氣,就會死亡;如果有胃氣,但是兼有弦象,春天可能會生病;弦象很重,現在就可能生病。臟器的真氣在肺臟提升,用來運行營衛陰陽。

冬季,胃脈稍微帶點石象是正常的,如果石象太多,胃氣不足,就是腎病;只有石象,完全無胃氣,就會死亡;如果有胃氣,但是兼有鉤象,夏天可能會生病;鉤象很重,現在就可能生病。臟器的真氣在腎臟下降,腎臟儲存骨髓的氣息。

人以水穀為根本,所以人如果斷絕水穀就會死亡,同樣,如果沒有胃氣也會死亡。所謂沒有胃氣,是指只能看到臟器的真脈,卻看不到胃氣。

羅東逸說:經典上說:飲食進入胃中,脈道才會運行。又說:脈象得到食物就會升高。由此可知,脈道的運行,是從胃氣開始的。胃氣是精、氣、神三寶的能量來源,也是營衛之氣的根據。它使氣血充沛,營衛合一,神靈在脈絡中運行,五臟和四季都能保持平衡,所以它的氣息在春夏兩季會特別旺盛,在秋冬兩季則會收斂,隨著四季的更迭來應對自然的節令,因此會稍微呈現弦、鉤、軟、毛、石等不同特徵。這些微小的差異,正是胃氣充沛、強健的表現。

因為不會違反四季的規律,所以必然會有符合當季特徵的脈象,然而,並不會完全改變原有的氣息,所以都只會稍微呈現。

如果胃氣稍微減弱,就像弦、鉤、軟、毛、石的現象增多,而胃氣減少,五臟的真氣就無法充盈,本臟自然會生病,這又有什麼奇怪的呢?弦、鉤、軟、毛、石五種現象,隨著季節出現,本來就是正常的,只是稍微偏向其中一種,就會形成臟器疾病。更何況那些現象非常嚴重,完全沒有胃氣,只看到其它現象,所以會導致死亡。例如,春天胃脈出現毛象,毛象與弦象相反,卻出現在春天,這表示胃氣無法支援肝臟,保留弦象的命令,反而受到毛象的剋制,這表示胃氣已經非常衰弱了。所謂秋天可能會生病,是因為在春夏兩季,三陽之氣旺盛,可以扶持身體,但到了秋天,胃氣無法勝任,所以會生病。

如果毛象非常嚴重,那麼胃氣的和諧已經被破壞,現在就會生病,無法掩飾其惡劣的狀況。這是脈象的根本和源頭,是診斷的第一要務,絕對不能忽視。

臟器的真氣,就是胃氣。為什麼胃氣能成為臟器的真氣?因為五臟得到胃氣,才能建立五行的體系,主宰四季的運行,主宰筋膜、血脈、肌肉、骨髓、營衛、陰陽的氣息。如果臟器缺乏這種氣息,就不夠真實,所以必須依靠胃氣,才能成為臟器的真氣,然後才能散發、流通、滋潤、提升、下降。如果缺乏穀神,五臟的魂魄就會遊蕩和散失。這就是真正的臟器,所以會導致死亡。

2. 四時脈

岐伯曰: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軟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其氣來實而長,此為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

人身胃氣充足,太和洋溢,至春而少陽生,未有不應者。蓋人稟天氣,既在陰陽之中,天氣至則人氣亦符,故六脈皆奉之,所以主春而為弦。夫弦者,東方少陽木氣也,萬物之所始生,人之肝主之,以陽之少,故其氣軟弱輕虛,端直以長,此為正氣之和者也,反此則病矣。實強為弦之過,不實而微為弦之不及。

過則病在外,外為有餘,為外感;不及病在中,中為不足,為內傷。下准此。

春脈太過,則令人忽忽眩冒而巔疾;其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胠滿。

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盛長也,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鉤,反此者病。其氣來盛去亦盛,此為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中。太過則令人身熱膚痛,為浸淫;其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咳唾,下為氣泄。

秋脈者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傍虛,此為太過,病在外;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太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慍慍然;其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

冬脈者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氣來沉以搏,故曰石,反此者病。其氣來如彈石,此謂太過,病在外;其去如數者,此為不及,病在中。

如數者,動止疾促,真陰虧損,有似緊數。然愈虛則愈數,原非陽強實熱之數,故云如數。此辨之深矣。

冬脈太過,則令人解㑊,脊氣痛而少氣不欲言;其不及則令人心懸如病飢,眇中清,脊中痛,少腹滿,小便變。

帝曰:四時之序,逆從之變異也,然脾脈獨何主?岐伯曰:脾脈者土也,孤藏以灌四旁者也。善者不可得而見,其惡可見。其來如水之流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如鳥之啄者,此謂不及,病在中。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

以上所以明令脈也,人在氣交之中,循環六氣之內,歷其溫熱涼寒,本其生長收藏,故人之臟必起而應之。其於四時,各舉一臟為主,而無四臟之診者,令之所至,四臟之氣無不從之,此以知天時之不可違,而無不奉令也。所謂弦、鉤、毛、石各以其微,以胃氣之充,而各致其和也。

苟非其然,太過不及皆成病。氣太過,應有外邪,故云病在外;不及,斯為內傷,故云病在內。要以胃氣存亡,即為奉行得失,其有得失,雖令在所不救矣。

白話文:

岐伯說:春天的脈象屬肝,與東方的木相應,是萬物開始生長的季節。因此,春季的脈象應呈現出柔軟、輕虛且滑順,脈象直且長,我們稱之為弦脈。若非如此,則可能有疾病。如果脈象實且長,表示過於旺盛,疾病多在外表;若脈象不實且微弱,代表不足,疾病多在內部。

人體胃氣充足,和諧充沛,到春季,少陽之氣生發,身體自然會有所反應。這是因為人體依循天氣變化,當天氣轉換,人體也會相應地調整,六脈都會跟隨這種節律,因此春季的主脈為弦脈。弦脈是東方少陽木氣的表現,是萬物開始生長的信號,由人體的肝臟主管。由於它處於陽氣較少的狀態,因此脈象呈現出軟弱輕虛,直且長,這就是正常的和諧脈象,反之則可能有疾病。脈象過強為弦脈過旺,脈象微弱則為弦脈不足。

弦脈過旺,疾病多在外表,表示體內能量過剩,可能由外部感染引起;脈象不足,疾病多在內部,表示體內能量不足,可能是由內傷所致。其它季節的脈象亦同此理。

春季脈象過旺,可能使人感到頭暈目眩,甚至出現頭部疾病;若脈象不足,可能會引起胸部疼痛,延伸至背部,下部則可能出現兩側脅部悶脹。

夏季脈象屬心,與南方的火相應,是萬物旺盛生長的季節。因此,夏季的脈象應呈現出旺盛後漸衰的特徵,我們稱之為鈎脈。若非如此,則可能有疾病。如果脈象一直保持旺盛,表示過於旺盛,疾病多在外表;若脈象不旺盛反而衰弱,表示不足,疾病多在內部。脈象過旺,可能使人體溫升高,皮膚疼痛,甚至出現濕疹;脈象不足,可能讓人感到煩躁,上方可能出現咳嗽或吐痰,下方則可能出現排氣失調。

秋季脈象屬肺,與西方的金相應,是萬物收穫成熟的季節。因此,秋季的脈象應呈現出輕虛且浮的特徵,來勢急去勢緩,我們稱之為浮脈。若非如此,則可能有疾病。如果脈象輕虛但中間堅硬,兩邊虛弱,表示過於旺盛,疾病多在外表;若脈象輕虛但微弱,表示不足,疾病多在內部。脈象過旺,可能使人氣逆且背部疼痛,感覺悶悶不樂;脈象不足,可能讓人呼吸困難,氣短咳嗽,上方可能出現咳血,下方則可能聽見病態的聲音。

冬季脈象屬腎,與北方的水相應,是萬物收藏的季節。因此,冬季的脈象應呈現出沉且搏動的特徵,我們稱之為石脈。若非如此,則可能有疾病。如果脈象像彈石一樣,表示過於旺盛,疾病多在外表;若脈象像數字一樣快速,表示不足,疾病多在內部。冬季脈象過旺,可能讓人感到疲倦乏力,脊椎疼痛且呼吸困難,不想說話;脈象不足,可能讓人心臟懸空,像飢餓一樣,視力模糊,脊椎疼痛,小腹脹滿,小便不正常。

黃帝問:四季的順序,脈象的變化,脾臟的脈象又是什麼呢?岐伯回答:脾臟的脈象屬土,是一個獨立的臟器,用以滋養四周的其他臟器。脾臟健康時不易察覺,但一旦有問題就會顯現。如果脈象像流水一樣,表示過於旺盛,疾病多在外表;若脈象像鳥啄食一樣,表示不足,疾病多在內部。脈象過旺,可能讓人四肢無力;脈象不足,可能讓人九竅不通,稱之為重強。

以上說明瞭四季的脈象。人體處在氣候的交換中,循環在六氣之中,經歷溫熱涼寒,遵循生長收藏的規律,因此人體的臟器必然會對環境作出反應。對於四季,我們通常以一個主要的臟器為代表,但實際上,當季節變換,所有臟器都會做出相應的調整,這說明我們不能違背天時,必須遵從自然法則。所謂的弦脈、鈎脈、浮脈、石脈,都是根據其細微的特徵,通過胃氣的充足,來達到和諧的狀態。

如果不是這樣,脈象過旺或不足都可能導致疾病。脈象過旺,通常是由外部感染引起的,因此疾病多在外表;脈象不足,通常是內傷所致,因此疾病多在內部。關鍵在於胃氣是否充足,這決定著身體能否順利運作。如果胃氣不足,即使季節更迭,身體也可能無法適應,從而產生疾病。

3. 五臟脈

夫平心脈來,累累如連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氣為本;病心脈來,喘喘連屬,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脈來,前曲後居,如操帶鉤,曰心死。

琅玕,似珠盛滿滑利,即微鉤之義也。喘喘連屬,急促相仍也。前曲者,謂輕取則堅強而不柔;後居者。則牢實而不動,如持革帶之鉤,全失沖和之氣,是但鉤無胃,故曰心死。

平肺脈來,厭厭聶聶,如落榆英,曰肺平,秋以胃氣為木;病肺脈來,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肺病;死肺脈來,如物之浮,如風吹毛,曰肺死。

厭厭聶聶,眾苗齊秀貌。如落榆莢,輕浮和緩貌,即微毛之象也。不上不下,往來澀滯也。如循雞羽,輕浮而虛也,亦毛多胃少之義。如物之浮,空虛無根也。如風吹毛,散無緒也,亦但毛無胃之義。

平肝脈來,軟弱招招,如揭長竿末稍,曰肝平,春以胃氣為本;病肝脈來,盈實而滑,如循長竿,曰肝病;死肝脈來,急益勁,如新張弓弦,曰肝死。

平脾脈來,和柔相離,如雞踐地,曰脾平,長夏以胃氣為本;病脾脈來,實而盈數,如雞舉足,曰脾病;死脾脈來,銳堅如鳥之喙,如鳥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和柔,雍雍不迫也。相離,勻淨分明也。如雞踐地,從容輕緩也。此即沖和之義。實而盈數,強急不和也。如雞舉足,輕疾不緩也。前篇言弱多胃少,此言實而盈數,皆失中和之氣,故曰脾病。鳥喙、鳥距,堅銳不柔也。屋漏,點滴無倫也。水流,去而不返也。是皆脾絕怪脈,但代無胃。

平腎脈來,喘喘累累如鉤,按之而堅,曰腎平,冬以胃氣為本;病腎脈來,如引葛,按之益堅,曰腎病;死腎脈來,發如奪索,辟辟如彈石,曰腎死。

喘喘累累,如心之鉤,陰中藏陽,而得微石之義。引葛,堅搏索連也。按之益堅,石甚不和也。索若相奪,甚勁又甚。彈石,其堅可知,但石無胃也。

真肝脈至急,如循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真心脈至,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羽毛中人膚,色白赤不澤,毛折乃死。真腎脈至,搏而絕,如指彈石辟辟然,色黑黃不澤,毛折乃死。真脾脈至,弱而乍數乍疏,色黃青不澤,毛折乃死。真臟見乃死也。

青本木色,而兼白不澤,金剋木也,五臟准此。然率以毛折死者,皮毛得血氣而充,毛折則精氣敗矣,故皆死。

柯韻伯曰:經云:能合色脈,可以萬全。取色脈之相應也。又云:色夭不澤,謂之難治。今見本臟色,又兼見相勝之色,且天然不澤,是色脈之不相應也。雖云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留於五臟,氣歸權衡,今毛折是精氣不輸皮毛也,毛脈之精不合矣。此色診之易見也。

見真臟曰死,何也?岐伯曰:五臟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臟之本也,臟氣者,不能自致於手太陰,必因於胃氣,乃致於手太陰也,故五臟各以其時,自為而至於手太陰也。故邪氣勝者,真氣衰也。故病甚者,胃氣不能與之俱至於手太陰,故真臟之氣獨見,獨見者,病勝藏也,故曰死。

此論真藏而拈胃氣為本,最為發明顯切。夫五臟雖各有本氣以主時,要必得胃氣之贍養,而其真得藏焉。如心脈之累累連珠,腎脈之喘喘累累以下,皆形容其藏之得胃以為臟真,故浮而不浮,沉而不沉,急而不急,緩而不緩,有神存於其間,此能以時自為,而至於手太陰也。若喘喘連屬以下,則五臟之邪氣勝而真氣衰矣。

若胃氣竭絕,已不能自至於手太陰,亦不能復藏其神而真臟見,胃家餉絕,真神孤削,故其惡見如此。是以古聖於四時五臟,皆占胃氣以為本也。

鼓一陽曰鉤,鼓一陰曰毛,陽勝急曰弦,陽絕而亟曰石,陰陽相過曰溜。

此言鉤、弦、毛、石之正象,以為諸脈之準則也。經曰: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三陽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名曰一陽。此一陽者,陽之盛,即太陽也,為心家主脈,其氣純和而一,正心脈之得其平者也。鉤脈主夏,故鼓一陽曰鉤。

又云:三陰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命曰一陰。清靜為陰,而勿沉者,正清輕之謂,當揫斂燥金之時,而其氣不沉於下,而漸收於上,清明之極,故謂之鼓一陰曰毛,此正肺脈應秋之和也。

至於弦者,本陰部厥陰之脈。厥陰為陰中之少陽,木性本達,方沉厥陰之下,與厥陰爭而直上,是以陽勝急而弦。要其主春者,惟少陽令之,春生則木氣已發,軟弱輕虛,端直以長,斯謂之主春之弦。不然,陽之勝急,正仲景所謂殘賊之脈也,弦脈本象如此,故謂陽勝急曰弦。

腎為陰中之太陰,水體沉滑之極,此為陽絕不至,而陰獨至。陰獨至,則至搏而沉,動而且堅,故曰石也。

若夫陰陽之相過,則陰陽之交馳者也,諸家注皆以為脾脈。然以溜言之,非脾脈之正,不可以脾言。然其脈順而不逆,去而不滯,滑而不衰敗,絕似少陽之脈,故曰溜。本文舉此以明陰陽之交者耳。若夫脾脈在諸臟,善者不可得而見,故不拈出,欲人體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