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源流論》~ 中國醫學源流論 (32)
中國醫學源流論 (32)
1. 喉科學
咽喉一科,古書傳者甚鮮,明醫惟《薛立齋醫案》中有《口齒類要》一卷,此外更無論著。蓋自宋以來,醫家之著書者,多以讀書人而改業醫,或好研究醫道,其草澤鈴醫之流,仍抱專家之傳者,則多不甚能著書。世之所謂儒醫者,亦不屑師其人。然專科之術,非有師授不能通。
此現今醫書所以屬於內科者汗牛充棟,而他科則寥寥也。喉科專家書之傳者,無過於《重樓玉鑰》,此書凡四卷,第一卷總論證治,第二卷論方藥,第三、四卷論針法。原敘有云:(此敘亦不著撰人名氏。
)吾鄉鄭梅澗先生,性好岐黃家言,其先世得喉科秘授,故於此尤精,遠近無不知之,救危起死,不可勝數,予嘗見有垂斃者,先生刺其頸,出血如墨,豁然大愈,其妙如此,而未嘗受人絲粟之報云云。今第二卷中,附論喉間發白證一條,特標之曰附錄梅澗論證一則。此書蓋非梅澗所自撰,觀此書所論,實以針法為詳,方藥為略。
原敘述鄭氏治療,亦以針刺收效,其確為專家傳授可知,而世無能通其術者,徒能取其養陰清肺一方,托之神怪,可慨也已。
《咽喉脈證通論》一卷,道光七年刻本,前有仁和許乃濟一序,謂浙西有世業喉科者,應手立愈,顧秘其書,不肯授人。吾家珊林孝廉購得之,參校付梓,題曰《咽喉脈證通論》,相傳宋有異僧,寓杭之千佛寺,遺一囊去,中即是書云云。則此書之名,蓋亦許氏所命。光緒間,武進費晉卿得寫本四五,校定同異。
謂棉花瘡一症,元時始入中國,而書中言之鑿鑿,則宋時異僧之說,出於偽託可知。然其書於虛實緩急,辨析造微,當系元明間一巨手,其論甘桔湯為喉證所忌,尤為獨創,乃校而刻之。費氏命名,與許氏相同,當仍以許書為主,然漏許序未列,讀者遂莫知其原始矣。
《喉科秘鑰》二卷,為歙縣許樂泉(名佐廷,精喉科。)所刻。其序云:道光庚子,見鄉先輩鄭西園專業是科,回生起死,咸目為仙。留心訪之,蓋有秘傳善本,輾轉覓得,凡三晝夜鈔成,後遇此症,按方施治,無不立效。同治二年春,於役下蔡,遇賊奔避,行李書篋捐棄一空。
明年春,監修泗洲試院,見舟人攜竹篋求售,識為故物,遂購得之,余物皆失,而是書獨存。秋晤句容楊春華,方以重價購得《喉科紫珍集》,因並刻之云云。按:《重樓玉鑰》,道光十八年,許氏初刻序中,亦謂不知鄭梅澗為何許人,此鄭西園者,或與梅澗有關歟。(《紫珍集》分載七十二證,亦專家相傳之書。
)
白喉一證,蓋盛於嘉、道之際,其治法惟散見於《吳醫匯講》、《瘍科心得集》中,然皆語焉不詳。世醫每執傷寒之法,以辛溫升散治之,貽禍頗烈。後乃有《白喉忌表抉微》者出,托之洞主仙師乩語,(纂錄此書者,自署曰耐修子。)風行頗廣,實即取諸《重樓玉鑰》中也。
白話文:
在古代醫學領域中,專門研究咽喉疾病的資料極為稀少。明朝時期,只有《薛立齋醫案》中的一卷《口齒類要》提及了相關內容,除此之外,幾乎沒有其他專著。從宋代開始,大多數醫學著作的作者原本都是讀書人,後來轉行從醫,或是對醫學有濃厚興趣的人。那些來自民間的專科醫生,雖然掌握了某些傳統療法,但他們往往不擅長著書立說。社會上所謂的儒醫,也不願向這些民間醫生學習。因此,若無師傅傳授,很難精通專科技術。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醫學圖書大多集中在內科,而其他科目的資料卻寥寥無幾的原因。在咽喉疾病方面,最知名的專書是《重樓玉鑰》,共有四卷,第一卷總論診治方法,第二卷討論藥方,第三、四卷則是針灸技巧。書中的序言提到,作者並未留下姓名。
書中提到,我們鄉裏的鄭梅澗先生非常擅長醫學,他的家族世代傳承咽喉科的祕訣,因此在這一領域有著高深的造詣,遠近聞名,挽救無數垂危的生命。我曾親眼見證,他通過針刺患者頸部,排出黑色血液,患者隨即康復,這種療效令人驚嘆。然而,他從未接受任何物質上的報酬。第二卷中附錄了一條關於咽喉發白的病症描述,特別標注為「附錄梅澗論證一則」。由此可見,這本書並非梅澗先生親自編撰,但書中詳細介紹了針灸技巧,而藥方部分則較為簡略。
根據書中記載,鄭氏的治療方式主要依賴針灸,這足以證明他掌握了咽喉科的專門知識。然而,現今的醫生們無法理解這種技巧,只會使用其中一個滋陰清肺的藥方,並將其歸功於神靈,這實在令人感慨。
《咽喉脈證通論》是一卷在道光七年出版的書籍,前面有許乃濟的一篇序言,他提到浙西地區有一家世代從事咽喉科治療的家族,他們能夠迅速治癒患者,卻不願公開自己的書籍。我的家族成員珊林孝廉成功購買到這本書,經過校對整理後,將其出版,並命名為《咽喉脈證通論》。據說,宋代有一位異僧住在杭州的千佛寺,留下了一個包裹,裡面正是這本書。因此,這本書的名字可能也是許氏所命名的。在光緒年間,武進的費晉卿獲得了四五份抄本,並進行了校對和比對。
他指出,棉花瘡這種疾病在元代才傳入中國,但書中對此有詳細的描述,由此可以推斷,宋代異僧的說法可能是捏造的。然而,該書對於虛實緩急的辨析十分精細,應該是由元明時代的醫學大家所撰寫。書中對甘桔湯作為咽喉病禁忌的觀點,尤其具有創新性,因此費氏決定校對並出版這本書。費氏的命名與許氏相同,應該是以許氏的版本為主,但遺憾的是,許氏的序言未被列在其中,導致讀者無法瞭解該書的來源。
《喉科祕鑰》共有兩卷,由歙縣的許樂泉(名佐廷,擅長咽喉科)出版。他在序言中提到,在道光庚子年,他見到鄉裏的前輩鄭西園專攻咽喉科,他能讓垂危之人起死回生,人們都稱他為仙人。許樂泉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多方尋找,終於找到了一本珍貴的祕傳本,他花了三個日夜抄寫完成。之後,當他遇到咽喉疾病患者時,按照書中的藥方治療,效果顯著。同治二年的春天,他前往下蔡服役,途中遭遇盜賊,所有的行李和書籍都被拋棄一空。
第二年春天,他在泗洲監督修建試院時,看到一個船伕攜帶著一個竹箱出售,他一眼認出那是他失去的書籍,於是買了下來。其他的物品都遺失了,唯獨這本書還保存著。秋天,他遇到了句容的楊春華,楊春華以高昂的價格購買了《喉科紫珍集》,許樂泉於是決定將這兩本書合併出版。《重樓玉鑰》在道光十八年的序言中,許氏也曾表示不知道鄭梅澗是誰,這裡提到的鄭西園,或許與梅澗先生有某種聯繫。
白喉這種疾病在嘉慶、道光年間非常盛行,其治療方法僅散見於《吳醫匯講》和《瘍科心得集》中,但描述得並不詳細。當時的醫生常常錯誤地使用傷寒的治療方法,以辛溫升散來治療白喉,導致嚴重的後果。後來出現了一本名為《白喉忌表抉微》的書,聲稱是洞主仙師的乩語,由耐修子編纂。這本書風靡一時,實際上是取材自《重樓玉鑰》。然而,白喉治療確實需要區分表裡兩個方面,單純強調滋陰也會造成誤診。嘉慶六年,常熟的陳耕道出版了《疫痧草》一書,提出了疏達、清散、清化、下奪、救液等治療方法,白喉的治療纔有了突破。光緒九年,揚州的夏春農又出版了《疫喉淺論》,大體沿襲陳耕道的方法,但更加完善。衡山的李倫青(名紀方)繼承了外祖父李慎徽的傳統,出版了《白喉全生集》一卷,在光緒八年完成。該書以寒熱為核心,將寒熱進一步分為輕重虛實,精確診斷病情,然後根據病情選擇相應的藥物,包括吹藥也有三種不同的選擇,堪稱治療白喉的傑出之作。宣統元年,江陰仍有該書的刻本,可惜在癸丑之亂後,想要找到它已非易事。
《白喉證治訂誤》一卷,由曲阿的韓善徵止軒撰寫,他參考了《重樓玉鑰》和《忌表抉微》兩本書,補充了缺失的部分,修正了混淆的內容,值得一讀。《痧喉經驗闡解》一書,未註明作者,祝補齋的《衛生鴻寶》曾引用過其中的內容,還有單行本存在。金德鑑以個人的見解進行增刪,並將其改名為《爛喉丹痧輯要》。然而,他增加的內容大多是咽喉疾病的通用治療方法,與丹痧無關;他又增加了委中、少商兩個穴位的針刺方法,以及藿香正氣的處方,將丹痧與痧脹混為一談,令人啼笑皆非。醫生不可能犯下這樣的錯誤,這可能是書商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