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源流論》~ 中國醫學源流論 (26)
中國醫學源流論 (26)
1. 清代學派
今世所傳各書,稱為天士所著者,《景岳全書發揮》為無錫姚頤真所撰,坊賈因其滯銷,乃改刊天士名,見《冷廬醫話》。《醫效秘傳》及《葉薛繆三家醫案》為吳子音名金壽者所刻,《秘傳》已極無謂,《醫案》三家,如出一手。又有《本草經注》、《本事方釋義》,及光緒甲午常熟繆萼聯所刻之《醫衡》,皆鄙陋至甚,不知誰所作偽。
《臨證指南》為無錫華南昌岫云所輯,岫雲實不知醫,既欲藉此牟利,書又錯雜殊甚,續篇刻未成而岫云卒,其友岳廷璋勸徽蘇商人共成之。又有《葉案存真》者,為天士玄孫萬青所刻,云為《臨證指南》所遺,亦無甚可取。《葉薛繆三家醫案》者,謂天士、生白及繆方彥也。
方彥字遵義,亦舊時吳中名醫。生白無著述,已見前。陸九芝云繆氏我之所自出,初不聞其有此方案,其不足信概可見矣。坊刻又有《醫經原旨》六卷,亦題薛生白名,尤少意義。葉氏《眼科方》一卷,在《荔牆叢刻》中,乃當時眼科醫傳授之書,亦託名天士,可見偽託者之多。)其卓然可稱大家者,實無過徐靈胎。
(靈胎名大椿,一字洄溪,吳江人。博極群書,兼精技擊,性情肫摯,文詞茂美,所著除醫籍外,又有《道德經註釋》、《陰符經註釋》、《太乙神針》、《洄溪道情》等種。)靈胎於各科古書,靡不攻究,實足當博大精深之目,其所著《醫學源流論》一書,持論既極通達,《蘭臺軌範》一編,體例尤為謹嚴,(此書方論多取諸《內》、《難》、《傷寒》、《金匱》、《千金》、《外臺》,宋以來書所取者甚鮮。
)其評騭攻砭及開示流俗諸書,亦皆精博切用,(所評騭者,如《外科正宗》及《臨證指南》等是。所攻砭者,如《醫貫砭》等是。開示流俗之書,如《慎疾芻言》是。王孟英嘗重刻《慎疾芻言》,改名《醫砭》,靈胎所批閱之書,凡千餘種,見王孟英《醫砭》序述秀水呂慎庵之語,然傳者不多。今坊間所見《徐評瘍科選粹》,舛誤頗甚,決非靈胎作也。
《洄溪醫案》一卷,亦王孟英所刻,又《洄溪秘方》一卷,在余嘯松《白岳庵雜綴》中,嘯松得之呂慎庵,慎庵得之王孟英,孟英得之金復邨,復邨乃洄溪之弟子也。)所謂學識俱深,明清以來醫家殆無其匹也。與靈胎同時研究古書,足稱精到者,有柯韻伯。(見前。)而後起諸家中之博大者,莫如魏玉璜。
(見後。)此外一時前後,南北之以醫名者尚多,然多以外感證著稱。(如秦皇士、周禹載、程郊倩、吳鞠通、吳坤安、章虛谷、劉松峰、余師愚等。均見前。)其奄有眾長者,當推王孟英。(孟英名士雄,海寧人。
所著有《溫熱經緯》、《霍亂論》、《俞氏古今醫案案語》、《潛齋簡效方》、《四科簡效方》、《蓬窗錄驗方》、《聖濟方選》、《隨息居飲食譜》、《潛齋醫活》、《歸硯錄》等。其中惟《聖濟方選》一卷未見刊本。其醫案初刻曰《回春錄》,為周鑅所輯。續刊曰《仁術志》,為趙夢齡等所緝。
白話文:
清代學派
現今流傳的醫書,許多都號稱是天士(葉天士)所著,但事實並非如此。《景岳全書發揮》是無錫姚頤真編撰的,因為滯銷,書商才改成天士的名字,這一點在《冷廬醫話》中可以看到。《醫效秘傳》和《葉薛繆三家醫案》是吳縣人金壽刻印的,《秘傳》內容毫無價值,《醫案》三家(葉天士、薛生白、繆方彥)風格雷同。《本草經注》、《本事方釋義》,以及光緒甲午年常熟繆萼聯刻印的《醫衡》,都非常粗劣,根本不知道是誰偽造的。
《臨證指南》是無錫華南昌岫雲編纂的,岫雲其實不懂醫術,只是想藉此賺錢,書中內容又雜亂無章。續篇還沒刻印完,岫雲就去世了,他的朋友岳廷璋便勸說徽州、蘇州的商人一起完成它。還有《葉案存真》,是天士玄孫萬青刻印的,說是《臨證指南》遺漏的部分,也沒有什麼價值。《葉薛繆三家醫案》指的是葉天士、薛生白和繆方彥。
繆方彥字遵義,也是吳中地區舊時的著名醫生。薛生白沒有著作,前面已經提到。陸九芝說繆氏醫案是他自己編造的,從未聽說過有這樣的醫案,可見其不可信。市面上還刻印有六卷本的《醫經原旨》,也說是薛生白所著,內容更是乏善可陳。葉氏《眼科方》一卷,收錄在《荔牆叢刻》中,是當時眼科醫生傳授的書籍,也偽託是天士所著,可見偽託之書之多。真正稱得上大家的人物,唯有徐靈胎。
徐靈胎,名大椿,字洄溪,吳江人。他博覽群書,又精通武術,為人誠懇,文筆優美,著作除醫書外,還有《道德經註釋》、《陰符經註釋》、《太乙神針》、《洄溪道情》等。靈胎對各科古籍都深入研究,確實稱得上博大精深,他的《醫學源流論》論述精闢,《蘭臺軌範》體例嚴謹(此書的方劑多取自《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宋代以後的醫書引用很少)。他對其他醫書的評點、批評和普及性著作,也都精深實用(他評點的書,例如《外科正宗》、《臨證指南》等;他批評的書,例如《醫貫砭》等;普及性著作,例如《慎疾芻言》)。王孟英曾重刻《慎疾芻言》,改名《醫砭》,靈胎批閱過的書有上千種,這一點在王孟英《醫砭》序言中呂慎庵的記載可以看出,但流傳下來的卻不多。現在市面上看到的《徐評瘍科選粹》,錯誤很多,絕對不是靈胎所作。
《洄溪醫案》一卷,也是王孟英刻印的;還有《洄溪秘方》一卷,收錄在余嘯松的《白岳庵雜綴》中,嘯松得之於呂慎庵,呂慎庵得之於王孟英,王孟英得之於金復邨,金復邨是洄溪的弟子。可以說,學識如此深厚的,明清以來醫家幾乎沒有第二人。與靈胎同時研究古籍,造詣很深的,還有柯韻伯。後來醫家中學識淵博的,沒有比得上魏玉璜。
此外,當時前後,南北醫家中有名氣的還有很多,但大多以治療外感病著稱(例如秦皇士、周禹載、程郊倩、吳鞠通、吳坤安、章虛谷、劉松峰、余師愚等)。而集眾家之長者,應該推崇王孟英。王孟英,名士雄,海寧人。他的著作有《溫熱經緯》、《霍亂論》、《俞氏古今醫案案語》、《潛齋簡效方》、《四科簡效方》、《蓬窗錄驗方》、《聖濟方選》、《隨息居飲食譜》、《潛齋醫活》、《歸硯錄》等。其中只有《聖濟方選》一卷沒有見到刻印本。他的醫案初刻名為《回春錄》,是周鑅編纂的;續刊名為《仁術志》,是趙夢齡等人編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