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觀

《中國醫學源流論》~ 中國醫學源流論 (16)

回本書目錄

中國醫學源流論 (16)

1. 祝由科

祝由壹科,其傳最古。雖《素問》載岐伯之言,已謂今世之疾,非祝由所能己。然《後漢書·方術傳》載趙丙善越方,注云:善禁咒。則其術尚盛行於南方,蓋南人重巫鬼,醫術之明,遲於北方也。(張角等所操,亦必此術。)今世所傳,有《祝由十三科》二卷,(案:祝由為元醫學十三科之一,作此書者蓋未之知,遂誤以為祝由有十三科。)文詞至為鄙陋。

白話文:

祝由科的傳承非常古老。儘管《素問》中記載了岐伯的話,說當今的疾病不是祝由所能治癒的。但是,《後漢書·方術傳》中記載趙丙精通越地習俗,註解中說:擅長使用咒語。可見這種技術在南方仍然盛行,可能是因為南方人重視巫鬼信仰,醫療技術比北方發展得慢。(張角等人操用的法術,也一定與此術有關。)當今流傳下來的,有《祝由十三科》兩卷。(按:祝由是元代醫學十三科之一,寫這本書的人大概不知道,就把祝由誤認為有十三科。)那其中的文辭極其粗鄙。

《千金翼方》中之禁經,當必古傳此類之學。(趙恕軒利濟十二種,中有《祝由錄驗》,系據湖南汪子師之說,將舊藏張氏本刪存,惜未見傳本。)今此術雖少,然社會上述其奇效甚多,有非科學所能解釋,亦非憑書籍所能研究者。

白話文:

《千金翼方》中記載的禁經,應該是古代流傳下來的這類學說。(趙恕軒著的《利濟十二種》中有一本《祝由錄驗》,這本書是根據湖南汪子師的說法,將之前張氏收集的版本刪減後保留下來的,可惜沒有看到原本。)如今這種術法雖然很少見了,但社會上流傳著它有許多神奇的效果,有些是科學無法解釋的,也不是靠著書籍就能研究出來的。

2. 醫史

醫史之作,實始於宋張季明之《醫說》。季明嘗欲集古來醫案,勒為一書,初期滿一千,事猝不易足,乃先採綴諸書,據其見聞所及,以成是編,(見羅瑣序文。)其書雜採說部,頗傷蕪雜。明余弁《續醫說》,亦僅隨筆札記。李濂始有《醫史》之作,然其體例亦未盡善。近今陳邦賢所述《醫學史》,於醫家源流頗詳。

白話文:

醫學歷史著作最早始於宋朝張季明所著的《醫說》。張季明曾想收集古代醫案並編寫成書,初期收集到了一千個,但發現收集不易,便先從各書中摘錄整理,根據自己的見聞所及,寫成了這部《醫說》(出自羅瑣序文)。這本書雜採醫學說部,內容有些龐雜。明朝的餘弁所著的《續醫說》,也只是一些隨筆札記。直到李濂才真正有了《醫史》著作,但是它的體例也不夠完善。近來陳邦賢所寫的《醫學史》,較為詳細地記載了醫家的起源和發展。

3. 醫案

醫案之作,(《史記·扁鵲倉公傳》:臣意所診者,皆有診籍。注:診籍,所診各病之記錄簿也。按:此即後世醫案之嚆矢。)始於宋之許叔微。自茲以降,醫家之能著述者,多有此舉。或據事以直書,或列藥為方式,如張景岳、張路玉、喻嘉言、葉天士、薛生白、陳修園、尤在涇、徐洄溪、王孟英、吳鞠通之流,其尤著者。

白話文:

醫療記錄的編纂,源自《史記·扁鵲倉公傳》中提到的扁鵲為患者診治後所做的記錄。後世稱之為「診籍」。宋代許叔微開始編寫醫療記錄。自此以後,擅長寫作的醫師多有此舉。他們或以事實為依據直接記錄,或列出藥方,例如張景嶽、張路玉、喻嘉言、葉天士、薛生白、陳修園、尤在涇、徐洄溪、王孟英、吳鞠通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近歲醫學維新,雜誌報章,遍於全國,各處名醫醫案之批露者,遂如春葩怒發,指不勝屈矣。其彙集諸家於一編者,則始於明江民瑩之《名醫類案》,清魏玉璜繼之,陸以湉又再續之,然未見刊本。(見《冷廬醫話》龐元徵序。)嘉善俞東扶(名震,號惺齋,清乾隆時人。)之《古今醫案》,則主精不主博。

白話文:

近幾年醫學得到革新,報刊雜誌遍佈全國,各地的名醫用藥配方都被公開出來,像春天的鮮花一樣爭奇鬥艷,多得數不勝數。其中蒐集各家醫案編輯成書的,最早的是明朝的江民瑩的《名醫類案》,清朝的魏玉璜繼承了他的做法,陸以湉又繼續編寫,但沒有看到出版的版本。(見《冷廬醫話》龐元徵序。)嘉善人俞東扶(俞震,字惺齋,清乾隆年間的人)撰寫的《古今醫案》,主要以精湛為本,不以廣博為重。

江陰柳谷孫(名寶詒,清光緒時人。)之《四家醫案》,亦兼有評語。近今秦伯未有《清代名醫醫案》之輯,蒐羅尤宏富矣。醫書或苦空言無實,醫案則不然,且匯合眾家,尤可見古今病狀之變遷,水土之同異,雖謂其兼有醫史之功用可也。

白話文:

晚清醫學家江陰人柳谷孫(名寶詒)編著的《四家醫案》,不僅收錄了醫案,還附有評語。而近代秦伯未編纂的《清代名醫醫案》,收集的醫案更加豐富。醫書常常空談理論,缺乏實例,而醫案卻不同,且集結了各家醫案,能更全面地呈現古今病症的變化,以及水土氣候的差異。因此,可以說醫案兼具醫學史的作用。

4. 醫話

醫書所最忌者,為空言無實。又其甚者,採綴群書,絕無心得,陳陳相因,尤為可厭。然凡作一書,於其病證治法方藥,不能全者,鮮有不蹈此弊。惟醫話則不然,以無門面可拘,且非確有心得者不能著筆,惜作者不多。以予所見,有計楠之《客塵醫話》、柳寶詒(字谷孫,清光緒時人。

白話文:

在醫學典籍中最忌諱的是空泛無實。更嚴重的是,有些人抄襲別人的著作,完全沒有自己的見解,一味因循守舊,令人厭煩。然而,凡是撰寫一本醫學著作的人,在病症、治療方法和藥方方面,幾乎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很少有人不落入這種窠臼。唯獨醫學隨筆不是這樣,因為醫學隨筆沒有門面可拘,而且沒有真正的心得體會的人是無法著筆的。可惜的是,這樣的人不多。我所見過的,有計楠的《客塵醫話》、柳寶詒(字谷孫,清光緒年間的人)。

)之《惜余醫話》、史典之《願體醫話》、王孟英之《潛齋醫話》、陸以湉之《冷廬醫話》、毛祥麟之《對山醫話》、費凱鈞之《友漁齋醫話》,均稱佳著。尤怡之《醫學讀書記》,專記讀書所得,在醫話別為一體。周學海之《讀醫隨筆》,體例亦略同。固始王燕昌(字漢皋,工醫術。

)有《王氏醫存》十七卷,除末一卷為醫案外,余皆用筆記體,在醫話中可謂最浩博者矣。

白話文:

《素問》、《靈樞》、《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歷來被推為中醫經典。元代朱震亨《格致餘論》、明代餘欽《惜餘醫話》、史典《願體醫話》、王孟英《潛齋醫話》、陸以湉《冷廬醫話》、毛祥麟《對山醫話》、費凱鈞《友漁齋醫話》都是著名的醫話著作。尤怡的《醫學讀書記》專門記載讀醫書的心得,在醫話中自成一格。周學海的《讀醫隨筆》體例也與之類似,這些作品都是瞭解中醫醫理的寶貴資料。此外,固始的王燕昌(字漢皋)精於醫術。

5. 醫家考訂學

醫書之多病空談,固由形下之學之不昌,亦因醫家之真能讀書者甚鮮。雖復侈語《本經》,高談《靈》、《素》,實則望文生義,隨意曲解而已,求其能真得讀書之例者,無有也。予嘗謂自宋以後,醫之為業,既移於士大夫,故其風氣,亦恆視儒學為轉移,而其變遷,又必視儒學為少後,儒之門戶分於宋,醫之門戶分於金元,(《四庫·醫家類總敘》語。)職是故也。

白話文:

醫學書籍中空談病理的內容太多,這是因為形而下之學(具體科學)不發達,也因為真正的讀書人中醫家很少。儘管他們高談《本經》,闊論《靈樞》、《素問》,但實際上都是紙上談兵,望文生義,隨意曲解而已。真正能讀懂這些書的人,一個都沒有。我曾經說過,自從宋朝以後,醫學就成了士大夫的職業。所以,醫學的風氣也總會順應儒學的變化,而且變遷的腳步總比儒學慢一些。儒學的門派分立於宋朝,醫學的門派分立於金元朝期,這就是這個道理。

有清二百餘年,漢學可謂極盛,然醫家能用其法,以治古書者絕少,蓋尚未脫宋學之習也。然欲求古代醫學之真面目,舍用漢學家治經之法以求之,其道莫由。以余所見,惟沈彤《釋骨》一書,原本群經,以釋《內經》所載人身諸骨,確為漢學家之法,至是否合於今日之生理學,則又一問題也。胡澍《素問校義》,雖未卒業,亦差足語於校勘。

白話文:

在清朝的兩百多年裡,漢學可說是極為鼎盛,但是能夠用漢學方法來研究古籍的醫學家卻少之又少,這大概是因為還沒有脫離宋朝學術的習慣。可是,如果想要探究古代醫學的真面目,如果不使用漢學家治經的方法來研究,就不可能找到正確的途徑。就我所見,只有沈彤的《釋骨》一書,是根據各種經典,來闡釋《內經》中記載的全身骨骼,肯定是使用漢學家治經的方法。至於是否符合當今的生理學,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了。胡澍的《素問校義》,雖然沒有完成,但也足以在校勘方面夠格發言。

然二人本皆經生,非醫家也。劉壽曾《素問校義》序,致憾於醫家之有《內經》,猶儒家之有五經,而無義疏之學,固適如吾意之所欲云矣。(侯官林楓芾《庭樂素齋醫學匯參》四卷,一、二、三卷為釋體,四卷為辨脈,皆仿《爾雅》之例,五卷至十卷為釋方,未成而卒,亦頗足當醫家訓詁之學。)

白話文:

然而這兩個人本來都是經書學者,不是醫學家。劉壽曾在《素問校義》的序言中,對醫學家擁有《內經》,就像儒家擁有五經,卻沒有訓詁學的遺憾感到惋惜,這和我的想法完全一致。(侯官林楓芾的《庭樂素齋醫學匯參》四卷,前三卷是釋體,第四卷是辨脈,都仿照《爾雅》的體例,第五捲到第十卷是釋方,可惜未完成就去世了,但也足夠稱得上醫學訓詁學。)

醫家著書,每喜侈談神怪,如竇材《扁鵲心書》,則以為上天所畀;張景岳《全書》,則以為遊東藩之野而遇異人;陳遠公《石室秘錄》,乃竟托之雷公、岐伯,前人已言之矣。以予所見,此類書尚屬甚多,而其最甚者,要莫如車宗輅、(字質中,會稽人。)胡憲豐(字駿寧,山陰人。

白話文:

許多中醫著作都愛談論神奇的傳說,例如竇材的《扁鵲心書》,宣稱是上天賜予的;張景嶽的《全書》,則說是東藩山中遇到奇人的緣故;陳遠公的《石室祕錄》,甚至直接假託雷公和岐伯之名。前人已經批評過這種做法。在我看來,這類書籍仍然很多,其中最誇張的當屬車宗輅和胡憲豐。

)之《傷寒第一書》,其序言謂仲景《傷寒論》,本一十六卷,治分九州,此書乃其治揚州之法,自兵劫後,原書散失,證治不全。雍正初,德清沈日光學道深山,乃獨得仲景真傳,而有九州之全書云云。可謂敢於語怪矣。又如齊秉慧(字有堂,敘州人。)之《齊氏醫書》四種,本非一無足取,而必謂學醫之始,出於衡山仙鵝洞道士之命,十八日內種痘方,亦必托之黃進士得之仙傳,誠不知其是何用意。夫此等淺說,亦足惑人。

白話文:

(宋)張元素的《傷寒第一書》,序言中說張仲景的《傷寒論》原本有 16 卷,分治九州,這本書是其中專治揚州的治療方法。自從遭受兵禍後,原書失散,證治不全。雍正初年,德清人沈日光在深山中求學,獨得張仲景的真傳,並得到了九州全書。這種說法簡直是胡說八道。又如齊秉慧(字有堂,敘州人)的《齊氏醫書》四種,有些地方的確值得借鑑,但他偏偏要說他學習醫術的開端是奉衡山仙鵝洞道士之命,在 18 天內種痘方的傳授,也一定要託名於黃進士得到了神仙的傳授,實在令人費解。這種膚淺的說法,也會誤導人。

此巫風之所以盛行歟,乃近日通都大邑及江南人士方且好學扶乩之術,流俗以士大夫之言之也,亦翕然信之,遂有借其術為人治病以牟利者,誠可嘆詫。

白話文:

這就是巫術為什麼盛行的緣故,近來通都大邑和江南一帶的讀書人都很熱衷於扶乩術,一般的百姓都把讀書人的話當作真理,於是也跟著信服。於是就有人利用這種術法幫人治病來獲利,真是令人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