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源流論》~ 中國醫學源流論 (15)
中國醫學源流論 (15)
1. 虛勞病
虛勞之證,後世亦多專書。其為醫家所宗者,為元葛可久之《十藥神書》,明僧慎柔(毗陵人,胡姓。)之《慎柔五書》及綺石先生之《理虛玄鑑》。慎柔本儒家子,為僧後患瘵幾殆,求治於涇縣查了吾,獲愈,因從學焉。了吾者,太平周慎齋之弟子也,(慎齋名之干,所著《慎齋遺書》,清王琦校刻未竟,其外孫趙樹年卒成之。)慎柔因之又從學於慎齋,故慎柔之學,實當時周慎齋一派之學也。
白話文:
關於虛勞的證治,後世也有許多專門的著作。醫家所重視的包括:元朝葛可久的《十藥神書》、明朝僧人慎柔(毗陵人,姓胡)的《慎柔五書》以及綺石先生的《理虛玄鑑》。
慎柔原本是儒家學者,出家後染上虛勞病險些喪命。他向涇縣的查了吾求治,病癒後便拜其為師。查了吾是太平時期周慎齋的弟子(慎齋名周之幹,所著《慎齋遺書》,清朝王琦校刻未完成,其外孫趙樹年才完成)。慎柔因此又拜慎齋為師,所以慎柔的學說實際上屬於當時周慎齋這一派的學說。
(其法分虛勞為兩證,治以保護脾胃為主。)綺石先生者,蓋亦明季遺民,書成而身沒。(見其弟子趙何序。)清雍正三年,慈谿柯德修(名懷祖,亦當時名醫。)購得鈔本,乾隆三十六年刻之。陸九芝謂其治法,於陽虛主建中、陰虛主清金,遠出桂附補陽、知柏滋陰之上。
重訂之,改為五卷。(在《世補齋醫書》中。)
白話文:
(中醫將虛勞症分成兩種,治療以保護脾胃為主。)綺石先生是明朝末年的遺民,寫完這本書後就過世了。(見其弟子趙何序。)清朝雍正三年,慈谿的柯德修(名懷祖,也是當時的名醫)買到這本書的抄本,乾隆三十六年將它刻印出版。陸九芝認為綺石先生的治療方法,對於陽虛以建中湯為主,陰虛以清金湯為主,遠遠超過了使用桂枝、附子補陽,或知母、柏子仁滋陰的做法。
2. 導引術
導引之術,後世道家多言之,醫家則研究者甚鮮。然觀《三國志·華佗傳》,載佗嘗教人以五禽之戲,又巢氏《病源》於諸證之末,多附導引之法,則古代醫家,固未嘗不通其術也。(《隋·經籍志》有《導引圖》三卷,注曰立一坐一臥一。)明曹元白(名士珩。)嘗著《保生秘要》一書,論導引治病之法。
白話文:
導引之術,後世道家常常談論,而醫家研究的人很少。然而從《三國志·華佗傳》中記載,華佗曾經教授人五禽戲,而且巢氏的《病源》在各個病症的末尾,大多附有導引的方法,可見古代的醫家,本來就懂得導引之術。(《隋書·經籍志》中記載有《導引圖》三卷,注釋中說有站立、坐著和躺臥三種導引法。)明朝曹元白(別名曹士珩)曾經寫過《保生祕要》一書,論述了導引治病的方法。
清沈芊綠《尊生書》悉採之。又有《尊生導養編》一卷,序云:山右谷遠張君云衢,素多羸病,遊江淮遇異人,授以導引、按摩之術,行之十年,宿疾盡除,體益壯。以術告少宗伯蘭皋康公,公為之按奇經之脈,考銅人之圖,列其條目,而詳其節次,緣督以為經,而一身之竅會無不備列焉云云。此書傳本甚少,而所列之法,頗有為通行諸書所無者。
白話文:
清朝沈芊綠的《尊生書》收錄了所有這些內容。還有一卷《尊生導養編》,序言中說:山右的張君雲衢,一向多病虛弱,遊歷江淮地區時遇到一位奇人,教授他導引、按摩等術法,練習了十年後,舊疾全消,身體更加強壯。他把這些術法傳授給少宗伯蘭皋康公,康公按照奇經的脈絡對他進行推拿,參考銅人圖,列出各個穴位,並詳細記載了推拿的步驟,督脈作為經絡,全身的穴位都無一遺漏。這本書傳世版本很少,記載的術法中有很多是其他流行書籍沒有的。
此外如易筋經圖說、外壯煉力圖說、八段錦、十二段錦之類,皆於身體有益。但前二者非有師傳易受傷損,後二者則人儘可行,行之有恆,每著奇效。近今則太極拳風行一時,而上海醫家亦有以運氣為人療治痼疾者,大都本諸古說也。
白話文:
此外,像易筋經圖說、外壯煉力圖說、八段錦、十二段錦這一類的,對身體都有好處。但前面兩種沒有師父傳授的話,很容易受傷。後兩種則人人都可以練習,堅持練習常常會有奇效。最近太極拳非常流行,而上海的醫生也有用運氣的方式來幫人治療慢性疾病的,大多都是根據古代的說法。
3. 養生法
調攝之法,古聖多注重於心理,《素問·上古天真論》等四篇所述,為養生法鼻祖。後賢因之,均以清潔靈臺為主,不兢兢於外界物質之變化,所謂天君泰然百體從令者是,故守法簡而收效宏,醫家亦多循此以施治,故專言之者甚少,惟《壽親養老新書》(見前。)於寢興飲膳之方無不備及。
白話文:
調節身心的方法,古聖賢特別重視心理調養。《素問·上古天真論》等四篇記載的內容,是養生法的基礎。後代養生家據此認為,養生之道以淨化心靈為主,不要過於在意外界的物質變化。所謂「天君泰然,百體從令」,就是說保持心態平和,身體就會順從安排。因此,養生方法簡便,效果卻很大。所以醫家也多遵循這個原則來治療,所以專門論述養生方法的書籍很少,只有《壽親養老新書》(見前)一書,對於睡眠、飲食等方面的方法都講述得很詳細。
明高濂《尊生八箋》中《四時調攝箋》所錄,大抵本於此書。《韓氏醫通》,(明韓𢘅撰,與張路玉書同名。)自謂賴方藥以生,故於補養諸方尤備。黃闇齋之《折肱漫錄》,分養神、養氣、醫藥三門,《四庫提要》譏其專主補益,未免一偏。然黃氏自言幼而多病,為藥所誤,嘗私自矢曰:吾病得愈,吾年得老,必揭此以告同患者,使毋蹈予之覆轍。
白話文:
明代高濂的《尊生八箋》中收錄的《四時調攝箋》,大部分內容源自《韓氏醫通》。《韓氏醫通》是明代韓𢘅所著,與張路玉的著作同名。韓𢘅自稱靠藥方保住了性命,所以對於補養方面的藥方尤其齊全。黃闇齋的《折肱漫錄》分為養神、養氣、醫藥三部分,《四庫提要》批評它過於重視滋補,有失偏頗。然而黃闇齋自己說,他小時候體弱多病,被藥物所誤,曾私下發誓:如果我的病能治好,我就能長壽,一定把自己的經歷告訴與我患同樣疾病的人,讓他們不要重蹈我的覆轍。
有所苦,隨筆記之,久而成帙,至六十餘,乃成此書,則其意原以供病者之鑑戒,非以醫家自居也。(此書《六醴齋叢書》本內無養神篇。)清王孟英《隨息居飲食譜》(分水飲、穀食、調和、蔬食、果食、毛羽、鱗介七類。)亦為此類之佳作。總之心思以靜為主,軀體以動為主,吾國之言養生者,均動靜並重,故達摩面壁,而創少林拳法;張三丰靜坐,而創太極拳法。即近今潘霨如之《衛生要術》,亦以調息與十二段錦並行,其中自有妙境。
白話文:
遇到(養生)方面的疑難,我就隨手記下來。日積月累,最終彙編成書。到我六十多歲時,才完成這本書。寫這本書的初衷是為了給有病的人提供參考和警示,而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個醫家。(此書在《六醴齋叢書》本中沒有《養神篇》。)清朝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分為分水飲、穀食、調和、蔬食、果食、毛羽、鱗介七類)也是這種類型中的佳作。總之,養生的重點在於保持心靈平靜,身體動態。中國的養生學者都主張動靜結合。所以達摩靠山壁打坐,創立了少林拳法;張三豐靜坐修煉,創立了太極拳法。即使是近代的潘霨如《衛生要術》,也同時強調了調息和十二段錦,其中大有玄妙之處。
至對外之衛生,飲食以平淡為主,起居以沖和為主,氣候則避其太甚而順其自然,與新法之動而不靜,跑跳硬做者迥異,其得失自有實驗者在也。
白話文:
在對外界的衛生養生方面,飲食宜清淡平和,生活作息宜平和舒緩,氣候宜避開過度影響,順應自然,這與新式養生法中強調動而不靜、蹦跳鍛鍊的方式截然不同。其得失優劣,由實際體驗者自行評判即可。
4. 鈴醫秘方
中國醫術,當以唐宋為一大界。自唐以前,醫者多守專門授受之學,其人皆今草澤鈴醫之流。(《史記》所載扁鵲,正是鈴醫中之有名者,即華佗亦此類人。後乃倨傲,欲自比於士大夫,又不改鈴醫好利之習,故為魏武一怒所殺。)其有以士大夫而好研方術,若張仲景、皇甫士安、葛稚川、陶隱居、孫真人、王燾者,代不數人耳。自宋以後,醫乃一變為士夫之業,非儒醫不足見重於世。
白話文:
中國的醫術,可以唐宋為一個重要的分界點。在唐朝之前,醫生大多沿襲師徒傳授的專業技能,他們都是如今在民間行醫的鈴醫。
(《史記》記載的扁鵲,就是著名的鈴醫,華佗也是這類人。後來他們驕傲自大,想把自己比作士大夫,卻又改不掉鈴醫貪圖錢財的習慣,所以被魏武帝一怒之下殺死。)當時有許多士大夫喜愛鑽研醫術,例如張仲景、皇甫士安、葛稚川、陶隱居、孫真人、王燾,但這樣的人歷朝歷代都很少。
自宋朝以後,醫術發生了變化,成為士大夫的職業,如果沒有儒家醫術背景,在社會上就不受重視。
所謂草澤鈴醫者,其格日卑,其技亦日劣,蓋此輩大都不通文義,罕能著書,僅恃師授,無復發明。(趙恕軒所謂專恃祖方為長技。)而師說傳之歲久,必不免於訛謬亡失;其技愈劣,則世視之也愈卑,則其人益不自重,而技日以劣,二者實相因也。(又此等人,大抵專守一科,不能會合各科互相考校,故其術亦難於精進。
白話文:
所謂鄉下的民間醫生,他們的社會地位很低,他們的醫術也越來越差。這是因為他們大多不懂得文義,很少能寫書,只是依賴師父的口傳,沒有自己的見解和創新。(趙恕軒說:他們只是把祖傳的方子當作自己的拿手絕活。)而師父的學說經過長久的傳授,難免會出現錯誤和遺失;他們的醫術越差,社會就越看不起他們,他們就越不重視自己,他們的醫術就越差,這二者是互相影響的。(另外,這些人大多隻專攻一門,不能把各門學科結合起來進行相互考究,所以他們的技術也很難進步。)
試觀前世瘍醫之法,多未盡善,至近世合內外而一之,而其術遂日臻美備,可知也。此為以士夫研究醫術之長處,蓋惟士夫,然後能多讀書多得友也。吾嘗譬之鈴醫,若西漢之今文家,其學確有師承,多微言大義之存,而不免於專己守殘之陋;儒醫若東漢之古文家,其人皆有才識,有博通綜貫之美,而不免於師心自用之嫌。)然古代專家之術,實有存於是者,就其精者,往往非士大夫蒐羅書籍、據理推求所能得。
白話文:
過去的瘍醫(外科醫生)技術往往不完善。到了近代,內科和外科結合起來,醫術就越來越先進了。這是因為讀書人和士大夫研究醫術有他們的長處,他們可以廣泛閱讀書籍,結交更多朋友。
我曾經把醫生比喻成春秋時期的不同學派。西漢的今文學家就像專門從師傳統的醫生,他們的學問有明確的傳承,有很多精妙的理論,但也容易固守己見,不求進步。東漢的古文學家就像儒醫,他們博學多才,善於融會貫通,但又容易自作聰明,自以為是。
儘管如此,古代專家的技術還是有一些東西可以保留下來。最精華的部分,往往不是讀書人通過蒐集書籍、推導理論就能獲得的。
(以醫學發明之始,本根據於實驗故。)徒以鄙夷其人,不肯更加研究,遂令古代專門之術,日以失亡,良可慨也。近世惟趙恕軒性本好奇,於江湖方技搜輯至多。其時又適有宗柏云者,挾是術遍遊南北,遠近震其名。恕軒遂從問其術,參以前此所得,以成《串雅》一篇,其治法雖不盡純,而實於古義為近。
白話文:
(自醫學發明之初,都是根據實驗得來的。)只是因為鄙視醫者,不肯進一步研究,導致古代的專門技術逐漸失傳,令人感到十分惋惜。近來只有趙恕軒天性好奇,從民間方術中蒐集了許多資料。當時正好有一位名喚宗柏雲的人,憑藉著這種技術走遍南北,名聲遠播。趙恕軒於是向宗柏雲求教,並參考自己過去所學的知識,寫成《串雅》一書。儘管他的治療方法並非完全純正,但確實較為接近古代的醫理。
(治外以刺灸勝,治內以頂、串、禁、截勝。頂者上行,故多吐;串者下行,故多瀉。截,絕也,使其病截然而止。此即汗、吐、下三法,鈴醫以配三才。)不惟足資國醫之攻錯,亦且足為考古者參證之資,實可寶也。
白話文:
治療外在疾病,針灸效果最好;治療內在疾病,針灸中頂、串、禁、截四種穴位最有效。頂針向上,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會導致嘔吐;串針向下,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會導致腹瀉。截,就是斷絕,讓疾病突然停止。這與發汗、嘔吐、腹瀉三種治療方法相同,明朝的醫學家將它們與天地人三才相配。
這不僅可以幫助中醫深入探討針灸的運用,也能夠作為考古學者參照考證的資料,非常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