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源流論》~ 中國醫學源流論 (14)
中國醫學源流論 (14)
1. 眼科學
眼科最古之書,為《銀海精微》。此書題為孫思邈撰,然唐宋《藝文志》皆不著錄,蓋亦專家所託也。其書辨析諸證,頗為清晰,手法方藥,亦多可用。此外明清二代所傳者,又有《金鎞秘鑰》、(題梁溪流寓李藥師撰,不知何許人。)《眼科龍木論》、(李氏《綱目》已引之。
白話文:
在眼科著作中,最早的應該是《銀海精微》。這本書署名是孫思邈所寫,但唐朝和宋朝的《藝文志》中都沒有記載這本書,所以可能是由某位專家假託他的名義寫的。這本書對於各種眼疾的辨析很清楚,所提出的療法和藥方大多實用。此外,明清兩朝流傳的眼科著作還有《金鎞祕鑰》(題名為梁溪流寓的李藥師所寫,但不知道是何許人),以及《眼科龍木論》(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已經引用過)。
)《眼科捷徑》、(一卷,不著撰人名氏。論眼病有五輪八廓七十二證之分,詞甚簡略,惟所附方藥頗多。)《眼科秘旨》、(在《謝甘澍醫學集要》中,亦不知傳自何人,其用藥頗與《本草》不同。)《啟矇真諦》(上卷曰《一草亭目科全書》,清清江鄧苑博望撰,下卷曰《異授眼科全書》,不著撰人名氏。)諸書。
而傅氏之《審視瑤函》,條理最稱明晰,《薛立齋醫案》中亦有《原機啟微》二卷。
白話文:
《眼科捷徑》、(一卷,作者不詳。討論眼疾按「五輪八廓七十二證」分類,文辭簡潔,但附有許多藥方。)
《眼科祕旨》、(收錄於《謝甘澍醫學集要》中,傳承來源不明,其用藥方法與《本草》有所不同。)
《啟矇真諦》。(上卷稱為《一草亭目科全書》,清朝清江人鄧苑博望撰寫,下卷稱為《異授眼科全書》,作者不詳。)以上這些書。
2. 傷科學
傷科書傳者更少,《醫宗金鑑》所載,即本薛氏《正體類要》而擴充之。此外所見,惟上海錢松溪(名秀昌,其師名楊雨蒼。)《傷科補要》、(四卷,)紹興俞星階(名應泰,精手術。)《傷科捷徑》二種。蓋傷科多賴經驗與手術,有非筆墨所能形容,而精此者又多不通文義,故紀錄更難也。
白話文:
關於傷科的教科書傳承較少,《醫宗金鑑》中記載的內容,是根據薛氏《正體類要》擴充的。除此外見到的,只有上海錢松溪(名秀昌,其師為楊雨蒼)的《傷科補要》(四卷),以及紹興俞星階(名應泰,擅長手術)的《傷科捷徑》這兩本書。由於傷科療法主要依賴經驗和手術,難以用筆墨形容,而且精通傷科的人大多不通曉文義,因此很難有相關紀錄。
3. 腳氣病
腳氣一病,蓋始於晉之東渡,趙宋以後,此病頗衰息,近數十年乃復有之,蓋復自海外傳入也。古人方論,略散見於《千金》、《外臺》等書,專書存者,惟宋董及之之《腳氣治要》。(《宋史·藝文志》一卷,《四庫》從《大典》輯出,分為二卷。)近人所著,則有南海曾心壺(名超然,精內科。
白話文:
腳氣病最初起源於晉朝的東渡,宋朝之後,這種病症逐漸衰退。在最近的幾十年裡又開始出現,可能是從海外傳入的。古人的醫方散見於《千金方》、《外臺祕要》等書中,專門的著作只有宋代董及之的《腳氣治要》。(《宋史·藝文志》記載為一卷,《四庫全書》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分為兩卷。)近代有南海人曾心壺著有腳氣方面的著作(名為超然,精通內科。
)之《腳氣芻言》,(一卷,其治法主用陳修園雞鳴散,參以朱丹溪四物湯加減。)此病中西治法均少把握,所望今日醫家,酌古准今,更加研究也。(吾友馮端生在南京治此症,以大劑六君為主,參以陳糠、赤豆、牛膝、木瓜、檸檬、蘋果之類,屢著奇效,蓋健脾以御濕,理氣以和絡,比之四物之呆滯及雞鳴之破氣傷脾者,超妙多矣。)
白話文:
清末的《腳氣芻言》(一卷)一書,其治療方法主要運用陳修園的雞鳴散,並參照朱丹溪的四物湯加以加減。這種疾病中醫和西醫的治療方法都把握不大,期望當今醫家們取古法,對照現狀,進行深入研究。(我的朋友馮端生在南京治療此症,主要採用大量六君子湯,並加入陳糠、赤小豆、牛膝、木瓜、檸檬、蘋果等,屢次取得奇效。健脾祛濕,理氣和絡,比四物湯的呆滯和雞鳴散的破氣傷脾,高明得多。)
4. 霍亂病
霍亂之名,《傷寒論》中即有之,《病源》、《千金》、《外臺》亦皆有其方論。然古之所謂霍亂,實並非今之所謂霍亂,(不若今之劇。)不可因好古而反受泥古之害也。近世醫家論此病之書甚多,以王孟英之《霍亂論》為最完備。姚梓欽(名訓恭,丹徒人。)之《霍亂新論》一卷,成於光緒二十八年,謂此病中西治法均不甚效,其父(名成鼐,字燮和。)行醫數十年,嘗本紫雪丹之意,推廣用之,收效已逾千人。
白話文:
「霍亂」這個名稱,在《傷寒論》中已經出現,而《病源》、《千金方》、《外臺祕要》等古籍中也都記載了相關的治療方法。
然而,古代所說的「霍亂」,並非現在所說的「霍亂」(不像現在的霍亂那麼嚴重)。因此,不能因為崇尚古籍而死守古法,以免受到它的危害。
近代醫家探討霍亂的書籍很多,其中王孟英的《霍亂論》最為完整。姚梓欽(字訓恭,丹徒人)的《霍亂新論》一卷,完成於光緒二十八年,認為中西方治療霍亂的方法都不太有效。他的父親(名成鼐,字燮和)行醫數十年,曾經根據「紫雪丹」的原理擴展應用,治療霍亂,已有上千人受益。
梓欽於己未丙申療過數百,戊戌壬寅又驗過多人,末又甚誇白痧藥之功效,(其方用生半夏去黃皮四兩、貝母二兩、麝香四錢二分、大梅片四錢二分、白硼砂二兩、犀牛黃二錢、杜蟾酥九錢,研末。姚氏謂凡患霍亂者,誤嗅紅靈丹及他種痧藥,則脈愈伏,肢愈冷,且致冷汗淋漓,惟嗅此藥則脈伏者起、肢冷者溫,俄頃之間,即著此效。
白話文:
梓欽在己未丙申年治療過數百人,在戊戌壬寅年又驗證過許多人。最近,他又大力稱讚「白痧藥」的功效。(這個藥方的配方包括:生半夏去掉黃皮四兩、貝母二兩、麝香四錢二分、大梅片四錢二分、白硼砂二兩、犀牛黃二錢、杜蟾酥九錢,研成細末。)姚氏說,所有患有霍亂的人,如果錯誤地聞了「紅靈丹」或其他痧藥,那麼脈搏會更加微弱,四肢會更加冰冷,還會出現大汗淋漓的症狀。但是,如果只聞這種藥物,那麼脈搏會變得平穩,四肢會變得溫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看到這些效果。
)謂得此方後,治霍亂皆令先嗅此藥少許,隨進左金丸一二錢,病輕者已可望愈,重症則接服解毒湯二三劑、紫雪丹二三分,無不愈者。不知霍亂有寒熱之別,烏能專偏一面為治,寒者溫之,熱者涼之,虛者補之,實者和之,治法較西醫為密,但西醫之鹽水針,能救危亡於頃刻,其術較中醫為優,故治疫能用中西合參,方為完善。
白話文:
得知這個方子後,治療霍亂都先讓人聞一下這藥少量,然後服用左金丸一兩錢,輕症者可以看到痊癒希望,重症則接著服用解毒湯二三劑、紫雪丹二三分,沒有一位沒好的。
不知道霍亂有寒熱之分,怎麼能只偏重一方面治療呢?寒證溫補,熱證清涼,虛證補虛,實證調和,中醫的治療方法比西醫精密,但西醫的鹽水針,能立即挽救危亡,西醫的技術比中醫高明,所以治療霍亂能用中西醫結合,才會完善。
5. 痧脹病
痧脹之名,蓋亦起於近世,清尚稱為番痧,或滿洲痧,殆自關東傳入內地也。郭又陶始著專書論之,名《痧脹玉衡》。後有閩人林某,竊其書易名曰《痧症全書》,其通行反較郭書為廣。巴郡歐陽調律嘗約《玉衡書》為《治痧要略》,詳於方論,而砭法僅存大綱。又有《痧症指微》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列雜證五十,大證十六,各詳經穴,以施針灸,而方藥少簡,二書有合刻本,名《痧法備旨》。
白話文:
「痧脹」這個名稱大概起源於近代,過去稱為「番痧」或「滿洲痧」,可能是從關東傳入內地的。郭又陶最先寫了專門論述痧脹的書,名為《痧脹玉衡》。後來有福建人林某,盜用他的書改名為《痧症全書》,反而比郭書流傳得更廣。巴郡的歐陽調律曾根據《玉衡書》編纂《治痧要略》,詳細論述了方劑,但針灸療法只保留了大綱內容。還有一部《痧症指微》,沒有註明作者姓名,列出了五十大證和十六大證,詳細說明瞭針灸取穴,但方藥較少。這兩本書有合刻本,名為《痧法備旨》。
6. 鼠疫病
中醫治鼠疫之書,有廣東羅芝園之《鼠疫約編》,其書積歷年經驗,屢加增補,頗病凌雜。光緒二十七年,楊仙鄉屬鄭肖岩(名奮揚,精醫。)訂正,刻之福州,凡分八篇,一探原、二避疫、三病情、四辨脈、五提綱、六治法、七醫案、八驗方,原序謂屢經試驗,閩督陳寶琛謂用其法,雖極危證,鮮不愈者,其受病太深,療救不及,不過十之一二。然予問諸寓在福州之醫家,則謂其治法,亦未必竟有把握,不知究竟若何。
要之此病,今日中西皆無完善之法,凡有方論皆存之,以備參考可也。
白話文:
關於中醫治療鼠疫的書,有廣東羅芝園的《鼠疫約編》。這本書彙集了多年的經驗,多次增補,但內容顯得有點雜亂。光緒二十七年,楊仙鄉委託鄭肖巖(名奮揚,精通醫術)對其進行了訂正,並在福州刊印。全書分為八篇:一、探原;二、避疫;三、病情;四、辨脈;五、提綱;六、治法;七、醫案;八、驗方。原序中說,該書經過多次試驗。閩督陳寶琛說,使用此法,即使是極其危險的情況,也很少有不痊癒的。但如果受病太深,救治不及時,死亡率還是會達到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不過,我向住在福州的醫生們請教,他們說,該書的治法是否有效也難以確定,具體情況如何,只有實踐才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