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源流論》~ 中國醫學源流論 (12)
中國醫學源流論 (12)
1. 女科學
今世所傳女科書,始於唐昝殷之《產寶》,然《史記》稱扁鵲過邯鄲為帶下醫,仲景《傷寒》自言撰用《胎臚藥錄》。釋之者曰:胎,女科書;臚,兒科書也。證以古傳幼科之書,名《顱囟經》。其說良是。則女科之由來舊矣,《產寶》久佚,近人乃得之日本重刻之。書凡三卷,分四十一門,每門皆前有短論,後刊方藥,其體例與《千金》略相似,真古書也。
白話文:
現在流傳的婦科書籍,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昝殷的《產寶》。然而,《史記》記載扁鵲在邯鄲曾經擔任婦科醫生,而仲景在《傷寒論》中也提到自己參考了《胎臚藥錄》。有人解釋說,「胎」是指婦科書,「臚」是指小兒科書。如果參照流傳下來的小兒科書籍《顱囟經》,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由此可見,婦科學很早就已經出現了。《產寶》一書已經失傳很久了,近代才從日本重新刻印出來。這本書總共有三卷,分為四十一個門類。每個門類前面都有簡短的論述,後面記載了方藥。它的體例與《千金方》很相似,是一部真正的古書。
宋代書之存者,有李師聖之《產育寶慶集》、朱端章之《產科備要》、(此書凡八卷,《四庫》未收,然採摭宋以前方論頗廣。)薛仲軒(名昂。)之《坤元是保》(《四庫》亦未收。)及無名之《產寶諸方》等。然均流傳甚鮮,惟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以薛立齋嘗加刪訂,刻入《薛氏醫案》中,通行較廣。
白話文:
宋代流傳下來的醫書有李師聖的《產育寶慶集》、朱端章的《產科備要》(此書共八卷,未收入《四庫全書》,但收錄了宋代以前的方論較為廣泛)、薛仲軒(名昂)的《坤元是保》(《四庫全書》未收入)以及無名氏的《產寶諸方》等。不過,這些書籍傳播得很少,只有陳自明的《婦人大全良方》因為薛立齋曾加以刪訂,並收錄在《薛氏醫案》中,流傳較為廣泛。
然陳氏書用藥,多主古義,薛氏矯之,專以理氣血調脾胃為主,未免流於鄉愿,雖以陳氏書為原本,實則貌合神離矣。清武之望、汪淇嘗取《證治準繩》中之女科評註刻之,名《濟陰綱目》,(幼科亦有詳註,名《慈幼綱目》。)一時亦頗通行。清代人所著書,以蕭慎齋之《女科經綸》、陳修園之《女科要旨》、沈堯峰之《女科輯要》為最佳。(《蕭氏全書》,本名《醫學經綸》,其女科摘出別行,通行較全書為廣。
白話文:
陳氏的著書用藥,多依循古代醫典的理論。薛氏對此提出異議,堅持以調和氣血、健脾胃為主要原則。這種做法稍嫌過於圓滑妥協,雖然以陳氏的著書為基礎,但實際上卻背離了原著的精神。清朝的武之望和汪淇曾經摘錄《證治準繩》中關於婦科的評註,整理出版為《濟陰綱目》(兒科方面也有詳細的註釋本,名為《慈幼綱目》)。這些著作在當時流傳甚廣。清朝時期關於婦科的醫學著作,以蕭慎齋的《女科經綸》、陳修園的《女科要旨》、沈堯峯的《女科輯要》最為出色。(《蕭氏全書》原本名為《醫學經綸》,其中關於婦科的內容摘錄出來單獨出版,流傳比全書更廣。
周卓人亦有《女科輯要》,與沈書同名。卓人名紀常,山陰人。其書系兼採張景岳《婦人規》及《竹林寺女科方》而成也。)倪鳳賓《女科要略》,立論稍偏,而亦極有見地。其專論胎產者,有閻誠齋(名純璽,宣化人。)之《胎產心法》、(此書採輯頗完備。)汪樸齋(名喆,休寧人。
白話文:
周卓人也有《女科輯要》一書,書名與沈金鰲的著作相同。周卓人名紀常,是山陰人。他的書彙集了張景嶽的《婦人規》和《竹林寺女科方》的內容。倪鳳賓的《女科要略》在觀點上略有偏頗,但也頗有見地。專門討論胎產的著作,有閻誠齋(名純璽,宣化人)的《胎產心法》(這本書收錄的內容非常齊全)。汪樸齋(名喆,休寧人)的《
)之《產科心法》、單養賢之《胎產全書》等,而張曜孫(吾邑文學家張翰風先生之子。)之《產孕集》體例最為高雅。(《達生篇》、《大生要旨》等,治法不甚完備,僅備平人查檢。何杏園所刻《胎產金針》,較此二書少詳。)傅青主(名山,陽曲人。明末諸生,博學尚氣節,入清不仕,以醫濟世,名重一時。
白話文:
於是出現了陳自明的《產科心法》、單養賢的《胎產全書》等著作。其中張曜孫(我邑文學家張翰風先生的兒子。)的《產孕集》一書體例最為精妙。(《達生篇》、《大生要旨》等書,治療方法不是很完善,只供普通人查閱。何杏園刻印的《胎產金針》,比這兩本書更為簡略。)傅青主(字名山,陽曲人。明朝末年的秀才,博學多才,有氣節,清朝建立後不願出仕,以行醫濟世,名聲卓著。
)《女科書》,山西鈔本甚多,道光丁亥,張鳳翔始校刻之,《海山仙館叢書》又有刻本,(陸九芝又有重訂本,在《世補齋醫書》中。)其書多與陳遠公《石室秘錄》相同,不知陳傅二君,所本同出一源邪,抑好事者襲陳書而托諸傅也。(近來坊間又有《傅青主男科》,則偽,茲不論。
白話文:
《女科書》有很多山西鈔本。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張鳳翔開始校刻。在《海山仙館叢書》中也有刻本。(陸九芝還有重訂本,收入《世補齋醫書》。)這本書的大多數內容都與陳遠公的《石室祕錄》相同。不知道陳和傅二位大夫,他們的著作是來自相同的來源,還是後人抄襲了陳的書,然後歸功於傅?(最近書坊裡又出現了《傅青主男科》,這是偽作,這裡不予討論)。
)《竹林寺女科方》者,蕭山竹林寺僧人,托諸明季異人所傳,嘗為人治病,頗有效,浙人尊之若神,久之,僧人之技日以陋劣,診察之術皆無所知,僅大略按證處方而已,後遂為縣令所禁。其書刻本有數種,名目亦各不同,考其方論,大略以清滋為主,蓋醫家尊信丹溪者之所為,僧人慾炫流俗,遂妄云異人也。
白話文:
《竹林寺女科方》是由蕭山竹林寺的僧人收集了明代奇人傳授的方劑,他們曾用此方治病,效果顯著,浙江人推崇此方如神明一般。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僧人的醫術日漸衰落,診察技術也一無所知,只會大概地根據脈象開方。後來被縣令禁止使用此方。此書有數種刻本,名稱也不同。考其方論,主要以清熱滋陰為主,大概是尊信丹溪醫派的醫家所編纂,而僧人為了博取世俗的讚歎,謊稱來自奇人。
2. 幼科學
幼科之書,古蓋以顱囟名。《御覽》七百二十二,引張仲景方序,有云:衛泛好醫術,少師仲景,有才識撰《四逆三部厥經》及《婦人胎臟經》、《小兒顱囟方》三卷。今世所傳《顱囟經》,前有序文,托諸黃帝時師巫,論者多斥為荒誕,然《宋志》著錄即如是,《千金方》云:古有巫妨者,始立小兒《顱囟經》。(《病源》作巫妨。
)則其說初非無因,《宋志·錢乙傳》言乙始以《顱囟經》顯,則此書蓋自古專家相傳,至宋而始顯於世也。
白話文:
關於小兒醫學的書籍,在古代通常以「顱囟」命名。
《太平御覽》卷七百二十二引述張仲景《方序》中的記載,說衛泛擅長醫術,年輕時拜仲景為師,才華出眾,寫了《四逆三部厥經》、《婦人胎臟經》和《小兒顱囟方》三卷。
今天流傳的《顱囟經》,序言中聲稱是黃帝時代的巫師所撰,論者大多斥為荒謬。不過,《宋志》的記載就是如此,《千金方》也說:古代有一位叫巫妨的人,最初寫了小兒《顱囟經》。
宋時幼科書,晁陳所著錄者,有《嬰童寶鏡》、《小兒靈秘方》、《小兒至訣》、《小兒醫方妙選》等,今皆不傳。其存者,惟錢仲陽《藥證直訣》、閻孝忠《小兒方》、董及之《班疹方》、(周澂之《醫學叢書》本,閻董方各一卷,即附錢書之後,系據宋本重刻。案:此書本甚少,清《四庫》雖曾從《永樂大典》輯出,然與宋本不甚合。
白話文:
在宋朝的兒童醫學書籍中,晁《錄》中的《嬰童寶鏡》、《小兒靈祕方》、《小兒至訣》、《小兒醫方妙選》等,現在都已經失傳了。現存的只有錢仲陽的《藥證直訣》、閻孝忠的《小兒方》以及董及之的《斑疹方》。
(《醫學叢書》本中,閻孝忠和董及之的著作各收錄一卷,附在錢仲陽的著作之後,是根據宋朝版本重刻的。這個版本極為罕見,清朝的《四庫全書》雖然從《永樂大典》中輯出,但與宋朝版本有出入。)
)陳文中《小兒痘疹方》(《薛氏醫案》及《痘疹大全本》。案:《痘疹大全》系明吳勉學所校刻,此書外,又有明蔡維藩《小兒痘疹方論》一卷、陳蔡二先生合併《痘疹方》一卷、明郭子章《稀痘方論》二卷、《痘疹寶鑑》二卷、《萬全痘疹全書》二卷、聞人氏《痘疹論》二卷。
白話文:
陳文中撰寫的《小兒痘疹方》,收錄於《薛氏醫案》和《痘疹大全本》。
- 《痘疹大全》是由明朝的吳勉學編校的。
- 除了《痘疹大全》,還有明朝蔡維藩的《小兒痘疹方論》一卷、陳蔡二位先生合著的《痘疹方》一卷、明朝郭子章的《稀痘方論》二卷、《痘疹寶鑑》二卷、《萬全痘疹全書》二卷、聞人氏的《痘疹論》二卷。
按:《痘疹全書》實萬全所撰,楚人黃廉竊為己有,見全自書《痘疹碎金賦》,後勉學此刻,前亦列陸穩一序,誤為廉作。)及無名氏《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數種。《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系嘉定丙午何大任出其家藏本所刻,方論頗為完備,欲窺宋以前幼科治法者,莫善於此書已。《活幼新書》二卷,元衡州曾德顯撰,(名世榮。
白話文:
根據《痘疹全書》,這本書實際上是由萬全撰寫的,但楚國的黃廉竊取為己有。後來,萬全親自寫了《痘疹碎金賦》,勉勵他人學習並印刻這本書,在書中還列出了陸穩的一篇序言,錯誤地將其歸功於黃廉所作。另外,還有無名氏的《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等幾本書籍。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是由嘉定丙午年何大任從家中藏書中刊刻的,方論內容非常完善。如果想要了解宋代以前的幼科學療法,沒有比這本書更好的了。
《活幼新書》共兩卷,由元代衡州的曾德顯撰寫(名為世榮)。
)據自序,其書出於宋太醫戴克臣,(名堯道。)克臣傳諸劉茂先,而曾氏得之茂先五世孫直甫,(名思道,亦通醫。)則亦宋以前書也。此書中國久佚,而日本尚有刻本。又明徐用宣《袖珍小兒方》十卷,其中存古方論亦頗多。
白話文:
根據自序記載,這本書出自宋代太醫戴克臣(名堯道)。戴克臣傳給了劉茂先,曾氏從劉茂先的五世孫直甫(名思道,也精通醫術)那裡得到了這本書。所以這本書也是宋代以前的著作。這本書在中國已經失傳很久了,但日本還保留有刻本。此外,明代徐用宣所著的《袖珍小兒方》十卷中,也收錄了許多古代方論。
3. 痘疹學
痘疹之名,古代醫籍中所不見,(古書並無「痘」字,)其病究始何時,不可確考。要之古即有之,亦必至宋以後始盛也。當時治法,率宗錢仲陽、陳文中兩家,錢近涼解,陳偏溫補,朱丹溪出,乃折衷其間,解毒、發表、和中三者兼用,一時醫家翕然宗之。然治法究未完備。
白話文:
痘疹這個名稱,在古代醫書中沒有出現。(古書中沒有「痘」字)這種疾病最初出現於何時,無法確定。總之,它自古就存在,但直到宋朝以後才開始盛行。當時的治療方法,大多以錢仲陽和陳文中兩家的理論為依據,錢氏的治療偏涼解毒,陳氏的治療偏溫補。後來朱丹溪出現,折衷於兩者之間,兼用解毒、發表、和中三種方法,一時之間得到許多醫家的推崇。但這種治療方法還不完善。
近聶久吾之《活幼心法》、(此書有清代歐陽調律刻本,改名《痘疹慈航》。)魏桂岩之《博愛心鑑》出,始有一定之標準途轍可循。朱純嘏之《痘疹定論》、朱惠明之《痘疹傳心錄》,實原本二書更求完備者也。而其開示後學最切者,要無過萬密齋,故《世醫心法》一書,迄今醫家誦習不廢。
白話文:
近年來,聶久吾的《活幼心法》(這本書有清朝歐陽調律刻印的版本,改名為《痘疹慈航》)、魏桂巖的《博愛心鑑》相繼問世,開始有了可以遵循的明確標準。朱純嘏的《痘疹定論》、朱惠明的《痘疹傳心錄》都是在原先兩本書的基礎上尋求更完善的內容。而這些書中對後輩醫者的指導最深刻詳盡的,莫過於萬密齋。因此,他的《世醫心法》一書至今仍是醫者誦讀學習的必備之作。
(翁仲仁《痘疹金鏡賦》十一篇,亦便誦習,清俞天池有註釋本,名《痘疹金鏡賦集解》。天池名茂鯤,句容人。)翟玉華(名良,青州人。)之《痘科類編》長於治郁,清唐威原(名維德,山東益都人。)之《痘科溫故集》宗之。費建中《救偏瑣言》,專為偏於溫補者說法,亦一時名家也。
白話文:
翁仲仁的《痘疹金鏡賦》一共十一篇,便於誦讀學習,清代的俞天池有註釋本,名為《痘疹金鏡賦集解》。天池本名俞茂鯤,句容人。
翟玉華(字良,青州人)的《痘科類編》在治療鬱證方面較為擅長;清代的唐維原(字德民,山東益都人)的《痘科溫故集》繼承了他的思想。費建中的《救偏瑣言》專門針對那些偏於溫補的人而來的,也是當時的名家。
清代人所著書,以葉大椿《痘學真傳》為最佳。(《摘星樓治痘全書》,明朱一麟撰。一麟字應我,涇川人。其書於古來治痘疹之書,網羅最為完備。一麟從孫遵先,為之編訂,成十八卷,道光六年,遵先侄珔始刊行之。)
白話文:
在清代所有關於痘疹的著作中,以葉大椿的《痘學真傳》最為優秀。(《摘星樓治痘全書》是由明朝的朱一麟編寫的。朱一麟字應我,是涇川人。他的書網羅了從古至今有關治療痘疹的著作,十分完備。朱一麟的從孫遵先為此書編訂,編成十八卷,在道光六年由遵先的侄子珔首次刊行。)
疹者,幼科中之一證也,而其後於幼科中蔚為大國。痘者,亦疹科中之一證也,而其後於疹科中蔚為大國。無他,其為害烈也。惟疹之為害,降而愈烈,故治疹之法,亦降而益詳。其初各家之書,皆痘疹不分,且多痘詳而疹略。至明呂坤,始著《疹科》一卷,專言治疹之法。
白話文:
疹子是一種兒童疾病,後來在兒童疾病中發展成一個大類。痘痘也是疹類中的一種疾病,後來在疹類中發展成一個大類。這是因為它們的危害很大。然而,疹類的危害性逐漸加重,因此治療疹類的方法也越來越詳細。起初,各家的醫書都將痘疹不分,而且大多詳細描述痘疹,而對疹子的描述較少。到了明朝的呂坤,才開始著《疹科》一卷,專門講述治療疹子的方法。
清洪謙鳴之《痘疹心法》、謝樸齋之《麻科活人全書》繼之,換輯更為完美。其名家專著,則有鄭卜年(名啟壽,鄞人,以治瘄名鄞、奉、象三邑及臺郡者數十年。)之《鄭氏瘄略》、(一卷。)夏云穎之《麻疹秘錄》、(云穎名子俊,黃岩人。有《醫理信述》六卷,乃其邑人柯琳所輯。
白話文:
《痘疹心法》和《麻科活人全書》對於痘疹的治療都非常出色,這兩本書的後人不斷修訂,使其內容更加完善。
此外,還有名醫撰寫的專著,例如鄭卜年(字啟壽,寧波人,擅長治療痘疹,在寧波、奉化、象山三縣和臺灣行醫數十年)的《鄭氏瘄略》(一卷);夏雲穎(字子俊,黃巖人)的《麻疹祕錄》(夏雲穎著有《醫理信述》六卷,由同縣的柯琳編纂)。
此書與《痘疹秘錄》各一卷,後刻總名《醫理信述補遺》。)孫安四(名能遷,昌化人。)之《闕待新論》(二卷,上卷為方論,下卷為治案。書名取闕疑待問之意。)亦均足資參考。晚近以來,梅毒益盛。交通便利之處,麻疹多與喉證併發,故言治疹之法,又多與喉科相出入,揚州夏春農遂有《疫喉淺論》,孟河丁甘仁亦有《喉痧概論》,學理愈後愈精矣。
白話文:
這本書和《痘疹祕錄》各有一卷,後來刻印總名稱為《醫理信述補遺》。孫安四(本名能遷,昌化人)的《闕疑待新論》(兩卷,上卷是方劑論,下卷是治案。書名取自「闕疑待問」之意)同樣值得參考。近來,梅毒越發流行。交通便利的地方,麻疹常常和喉嚨疾病同時發生,所以談論治療疹子的方法時,又會和喉科疾病有所關聯。揚州的夏春農於是寫了《疫喉淺論》,孟河的丁甘仁也寫了《喉痧概論》,學理越來越精進了。
種人痘之法,始見於朱純嘏《痘疹定論》中。種牛痘之法,則始於邱浩川之《牛痘新書》。(西洋牛痘之法,始入中國時,邱氏在廣東施種者數十年。此書又有金陵善後總局刻本,經丹徒王惇甫增刪,非復邱氏之舊。)邱氏之書,六傳而至蔣致遠,著有《牛痘要法》,在《白岳庵雜綴》中。
白話文:
種人痘
種人痘的方法最早見於朱純嘏的《痘疹定論》。
種牛痘
種牛痘的方法最早源自邱浩川的《牛痘新書》。西洋種牛痘的方法傳入中國時,邱浩川在廣東從事了數十年的接種工作。這本書還有金陵善後總局的刻本,是由丹徒的王惇甫增刪修改的,已非邱浩川原來的版本。
邱浩川的著作流傳了六代,到了蔣致遠,他在《白嶽庵雜綴》中著有《牛痘要法》。
種痘之在今日,自以採取西醫新法為便,然胎毒重者,對於大痘仍不能免,即成人方面,亦有因流行性而感受者。往年治痘專家,對於溫涼攻補,大都純熟,應付變化,如珠走盤,其治效實非西醫所及,今則通都大邑,種痘盛行,於是治痘之法漸晦,甚為可惜,故醫家對於此層,仍宜研究也。
白話文:
在現代,人們通常會採用西醫的新方法接種疫苗,但是對於胎毒嚴重的人來說,仍然難以避免感染天花。即使是成年人,也可能會因為流行而感染天花。過去治療天花的專家,對於溫性、涼性、攻補的方法都非常熟練,在應對病情變化時遊刃有餘,其療效遠超西醫。然而,如今在許多大城市,接種疫苗已非常普遍,治療天花的方法逐漸被遺忘,這實在令人遺憾。因此,醫家仍然應該對此領域進行研究。
小兒之有驚風,即古書所謂痙也。後醫立驚風之名,以施治療,中肯者少。方中行著《痙書》一卷,始歷引《素問》、《傷寒》、《金匱》以發明之,喻嘉言、(《生民切要》、)程鳳雛(《慈幼筏》。)咸闡斯義,而其治法則至陳飛霞(《幼幼集成》。)始詳,最新則有嚴蒼山《腦膜炎學》。
白話文:
小兒抽搐,就是古書中說的痙攣。後來的醫家把抽搐命名為「驚風」,用這個名稱進行治療,但命中的不多。方中行著有《痙書》一卷,一開始引用《素問》、《傷寒》、《金匱》來說明痙攣,喻嘉言、(《幼科指南》)、程鳳雛(《慈幼筏》)都闡述了這個意思,而治療方法則由陳飛霞(《幼幼集成》)開始詳細闡述,最新的是嚴蒼山《腦膜炎學》。
清初幼科最著名者,為馮楚瞻所著《錦囊秘錄》,凡分內經纂要、雜症大小合參、痘疹全集、雜證痘疹藥性合參四種。馮氏謂前此幼科治法,多偏重先天,大人治法,多偏重後天,而痘疹雜證二家論藥性之言,亦不能相合,往往此宜彼忌。意欲觀其會通而溝合之,雖所論未必盡當,要不愧體大思精之目。
白話文:
在清朝初年,最著名的兒科著作是馮楚瞻所撰的《錦囊祕錄》。此書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內經纂要、雜症大小合參、痘疹全集、雜證痘疹藥性合參。馮楚瞻認為,此前兒科的治療方法大多偏重於先天因素,成人科的治療方法則偏重於後天因素,而痘疹雜症兩科在藥性方面的論述也不一致,常常出現此方宜用彼方忌用的情況。作者希望通過考察它們的共通點,將它們融會貫通,雖然書中所討論的內容未必都完全正確,但不失為體系宏大、思想精湛的著作。
此後幼科中能自樹立者,當推程鳳雛、陳飛霞兩家。武進莊在田(名一夔,精兒科。)《達生》、《福幼》兩編,雖卷帙寥寥,而論痘疹、痙證治法頗精當,醫家病家均不可不一覽。
白話文:
在那之後,小兒科領域中能夠自成一派的,最應推崇程鳳雛和陳飛霞兩家。武進莊在田(名一夔,擅長兒科)。他所著的《達生》、《福幼》兩部書,雖然篇幅不多,但對於痘疹、痙證的治療方法論述得很精闢,醫家和病家都不可不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