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源流論》~ 中國醫學源流論 (9)
中國醫學源流論 (9)
1. 金匱學
《金匱》一書,治者遠較《傷寒》為少,宋元人皆無註釋,明初趙以德乃有《衍義》之作,其書傳本甚少,故《四庫》著錄,惟得徐忠可所注。然徐書實敷衍無精義,不及趙書之尚有發明。後周楊俊得趙氏書,補其所未備,成二注二十二卷,較徐書遠勝矣。此外黃坤載有《金匱懸解》、程云來有《金匱要略直解》、魏念庭(名荔形,柏鄉人。
)有《金匱要略方論本義》,亦均可讀,尤在涇《金匱心典》,條理尤精。
白話文:
《金匱》一書中的內容較《傷寒》少很多,宋朝和元朝都沒有人對其進行注釋。明朝初年,趙以德編寫了《衍義》一書,但是傳世版本非常少,因此在《四庫全書》中只收錄了徐忠可的注釋。然而,徐忠可的注釋只是一味地鋪張,不注重精義,遠遠不及趙以德的注釋有所見地。後來,周朝的楊俊得到了趙以德的書,補充了其中的不足,完成了二十二卷的雙重注釋,比徐忠可的注釋優越得多。此外,還有黃坤載的《金匱懸解》、程雲來的《金匱要略直解》,以及魏念庭(名荔形,柏鄉人)的《懸解要訣》。
2. 本草學
自陶隱居迄唐慎微,凡修輯本草者,皆以古代所傳《本草經》為藍本,已見前。其毅然網羅今古,自成一書者,實始於明李時珍之《本草綱目》。《綱目》凡十六部,六十二類,千八百八十二種,(諸家所有者,千五百十八種,其三百六十四種,為時珍所補。)與周王棣之《普濟方》,實卓然兩鉅著也。自此書出,而《證類本草》日微。
白話文:
自陶隱居到唐慎微之間,凡是編撰本草書的人,都以古代傳下來的《本草經》為基礎,這在前文中已經提到。真正網羅古今,自成一書的人,始於明朝的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本草綱目》共有十六部,六十二類,一千八百八十二種(其他名醫的所有記載,共有一千五百一十八種,另外三百六十四種為李時珍所補充)。與周王棣的《普濟方》實為兩本卓著的鉅作。自此書問世之後,《證類本草》就逐漸式微了。
此外明清人論本草之書,可分二派。一宗宋以來潔古、海藏、東垣、丹溪諸家之說,在當時可稱舊派,若劉若金之《本草述》、(楊時泰《本草述鉤玄》系就此書刪節。)倪純宇之《本草匯言》,其選也。
白話文:
此外,明清時代討論本草的書籍可以分成兩派。一派遵循宋朝以來潔古、海藏、東垣、丹溪等大家的說法,在當時可以稱為舊派。比如劉若金的《本草述》,(楊時泰的《本草述鉤玄》是從這本書摘抄的),還有倪純宇的《本草匯言》,它們都屬於這一派。
一以復古為主,唾棄宋後諸家之論,在當時可稱新派,若繆仲淳之《神農本草經疏》、(此書凡三十卷,其次序一依《證類本草》,清吳懷祖節為八卷,名《神農本草經疏輯要》,然亦有繆氏所無,而吳氏補之者。吳氏名世鎧,亦常熟人。仲淳又有《先醒齋廣筆記》四卷,亦論方藥之作。
白話文:
這一派以恢復古代醫學思想為首要目標,拋棄宋朝以後各家醫學家的說法。當時,這一派可以稱為新派,例如繆仲淳的《神農本草經疏》(這本書共有三十卷,其排列順序完全按照《證類本草》;清朝的吳懷祖將其節縮為八卷,取名為《神農本草經疏輯要》,但是也有繆仲淳原本沒有而吳懷祖補充的內容。吳懷祖名世鎧,也是常熟人。繆仲淳還有一部《先醒齋廣筆記》共四卷,也是關於方藥的著作。
)盧之頤之《本草乘雅半偈》、張路玉之《本經逢原》、張隱菴之《本草崇原》、徐靈胎之《神農本草經百種錄》、鄒潤安之《本草經疏證》,(此書與繆氏書均最為精博。)其選也。其主於簡易,備初學之用者,以汪訒庵之《本草備要》通行為最廣,吳遵程之《本草從新》,又以汪書為藍本。
白話文:
盧之頤的《本草乘雅半偈》、張路玉的《本經逢原》、張隱菴的《本草崇原》、徐靈胎的《神農本草經百種錄》、鄒潤安的《本草經疏證》(此書和繆氏的書都是最精博的)。這些都是有代表性的著作。
其中主打簡潔易懂,適合初學者使用的,以汪訒庵的《本草備要》流傳最廣;吳遵程的《本草從新》則以汪訒庵的《本草備要》為藍本。
李氏《綱目》之後,能搜遺補闕,以匡其所不逮者,莫如趙恕軒之《本草綱目拾遺》。此書之意,以完備為主,故凡《綱目》所已載而治療未備、根實未詳者,仍為補入;其《綱目》所未載者,雖珍貴罕見之物,亦無所遺;《綱目》之僅列其名,而無主治者,亦悉錄入;《綱目》分部之誤者,併為訂正;惟人部無所增。例言謂苟欲求遺,必至於隱怪殘賊中搜羅也。
白話文:
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之後,能夠搜羅遺漏補正闕失,以彌補《本草綱目》不足的,沒有一本比得上趙恕軒的《本草綱目拾遺》。這本書的宗旨以完備為目標,所以《本草綱目》已經記載的藥物,但治療用途沒有齊全、藥根性實沒有詳細記載的,仍然補入;《本草綱目》沒有記載的藥物,即使是珍貴罕見的,也一樣不遺漏;《本草綱目》只記載了名字,沒有記載主治功效的,也全部錄入;《本草綱目》分部有錯誤的,一併訂正;只有人部沒有新增補正。趙恕軒在序言中說,如果要搜求遺漏,必定要從神祕怪異、殘害生靈的事物中羅列(編入拾遺)。
案:恕軒利濟十二種序,此書之外,又有《百草鏡》八卷、(專詳草藥,凡草藥之曾經試驗者,入《拾遺》,其未經試驗者,入此書。)《救生苦海》百卷、《醫林集腋》十六卷、《養素園傳信方》六卷、(以上兩種為驗方。)《祝由錄驗》四卷、《囊露集》四卷、(眼科方。
白話文:
據說,恕軒所著的《利濟十二種》序中,除了這本書以外,還有:
- 《百草鏡》八卷(專門詳細介紹草藥,凡是經過試驗的草藥都收錄在《拾遺》中,沒有經過試驗的則收錄在本書中。)
- 《救生苦海》百卷
- 《醫林集腋》十六卷
- 《養素園傳信方》六卷(以上兩種皆為驗證過的方劑。)
- 《祝由錄驗》四卷
- 《囊露集》四卷(眼科方劑。)
)《串雅》八卷、(見後。)《升降秘要》二卷、《藥性玄解》四卷、(藥性之奇制者。)《奇藥備考》四卷、《本草話》三十二卷、《花葯小名錄》四卷、《攝生閒覽》四卷。《拾遺》例言謂,他日擬作《待用本草》,將宇宙間可入藥之物,未經前人收採者,合為一書,可謂洋洋大觀。今除《拾遺》及《串雅》外,均未見傳本,或疑其書未成,然要為晚近一大家也。
白話文:
串雅:八卷(參見後文)
升降祕要:二卷
藥性玄解:四卷(探討藥性奇特的藥物)
奇藥備考:四卷
本草話:三十二卷
花葯小名錄:四卷
攝生閒覽:四卷
拾遺:序言中提到,作者計劃創作《待用本草》,收錄前人未記載過的可入藥物品,彙編成一冊,可謂氣勢宏大。今天除了《拾遺》和《串雅》外,其他著作均未流傳,有人懷疑這些書並未完成。然而,作者應為近代一位著名的醫家。
以本草作為韻語,以便誦讀者,有黃鈺之《本經便讀》、張兆嘉之《本草便讀》。(名秉成,常州人。)吳縣朱東樵、(名鑰。)錢塘陸典三(名交謨。)又皆有本草詩,而陸較勝。(見《冷廬醫話》。)南匯徐玉臺(名鏞。)有《儒門遊藝》三卷,上詳脈病,中詳方,下詳藥,都為七言絕句,亦頗簡要。
近年此類文字數見不鮮,無非為課徒起見,雖各有剪裁,並無發明處,音韻亦欠調協。
白話文:
為了方便人們朗誦,許多人用中草藥題材寫成了韻語,包括黃鈺的《本經便讀》、張兆嘉的《本草便讀》(名秉成,常州人)。吳縣的朱東樵、(名鑰)錢塘的陸典三(名交謨)也都寫了本草詩,而陸典三寫得最好。(見《冷廬醫話》)。南匯的徐玉臺(名鏞)寫了《儒門遊藝》三卷,上卷詳細介紹脈象和疾病,中卷詳細介紹方劑,下卷詳細介紹藥物,都寫成了七言絕句,也很簡潔明瞭。
3. 醫方學
明清間人方書,不及前人之浩博,而立意求精則過之。其推求古人制方之意者,始於吳鶴皋之《醫方考》,而汪訒庵之《醫方集解》繼之,吳遵程之《成方切用》則又繼汪書而起者也。二書皆以切用為主,故所輯多常用之方。武進費晉卿(名伯雄,孟河人。)有《醫方論》四卷,以鄉曲醫家,多奉《醫方集解》為枕中秘,而不復深求其所以然,乃為其逐一論列其可用不可用,實市醫之當頭棒喝也。王晉三(名子接,長洲人。
白話文:
明清年間的醫方書籍,雖然不如前人的浩瀚博大,但其求精的意圖卻勝過前人。其中,探究古人製方意圖的,始於吳鶴皋的《醫方考》,汪訒庵的《醫方集解》繼承了前者,而吳遵程的《成方切用》則是繼承了汪訒庵的《醫方集解》。這兩本書都以實用為宗旨,因此所收集的大多是常用的方子。
武進人費晉卿(名伯雄,河南孟津人。)著有《醫方論》四卷。他看到鄉村醫生大多把《醫方集解》奉為珍寶,卻不去深入探究其中的道理,於是逐一論述了這些方子可用的和不可用的,確實是給這些庸醫當頭棒喝。王晉三(名子接,江蘇長洲人。)
)《絳雪園古方選注》,論列亦精。許弘《金鏡內臺方議》,專發明長沙之方,亦為別開生面。便於檢用之書,則有祝補齋《衛生鴻寶》,毛達可(名世洪,杭州人。)《養生經驗合集》,(《濟世養生》,《便易》、《經驗》二集之合。)王孟英《潛齋簡效方》、(簡易外治之法。
白話文:
《絳雪園古方選注》的論述也很精妙。許弘的《金鏡內臺方議》,專門闡述長沙的醫方,也別有一番見解。方便查閱的書籍有:祝補齋的《衛生鴻寶》,毛達可(名世洪,杭州人)的《養生經驗合集》(《濟世養生》、《便易》、《經驗》三集合編)。王孟英的《潛齋簡效方》(簡便的外治方法)。
)《四科簡效方》,邱式金《集驗良方拔萃》,(此書詳於外科,內科較略。)皆有名。(鮑相璈《驗方新編》,通行頗廣,而選擇不精。)余亦有家用良方行世,則參用新法矣。
白話文:
《四科簡效方》、《邱式金集驗良方拔萃》(這本書詳細著重於外科,而內科較為簡略)都很有名。(鮑相璈《驗方新編》流傳很廣,但內容選擇不精。)我也出版了一些家用的良方,這些良方融入了新的療法。
《本草綱目》一書,包蘊宏富,且多存今日已亡之書,至為可寶。即專輯其中之一類,亦足拔戟自成一隊也。以予所見,專輯其醫方者,則有蔡烈先《本草萬方針線》、曹鞠庵(名繩彥,新建人。)《萬方類編》、宋枳田(名穆,山陰人。)《萬方類纂》等書。蔡氏僅就《綱目》所載諸方,為編一目錄,註明某病用某方,見某卷某篇。
白話文:
《本草綱目》一書內容豐富,其中還保留了很多已經失傳的書籍,非常珍貴。即使只摘取其中一個部分,也足以獨樹一幟。在我所見到的書籍中,輯錄其醫方的包括:蔡烈先的《本草萬方針線》、曹鞠庵(名繩彥,新建人)的《萬方類編》、宋枳田(名穆,山陰人)的《萬方類纂》等。蔡氏僅僅以《綱目》所載的方劑為基礎進行編排,標註出某種疾病應使用哪個方劑,並註明出處的卷數和篇名。
曹氏則將本草諸方分類編輯,二書分部互異。(蔡書分七部百有四門,凡載千五百餘方;曹書分百有七門,四千三百七十九證,凡載萬一千七百一十三方。)曹氏自謂因蔡氏書刪復補遺,宋氏則謂其所分門類,不及蔡氏之清晰,乃照《針線》門類,將本草各方全行錄出雲。
又有《解毒編》一卷,題海陽竹林人編,專就李氏《綱目》中摘出解毒之法,間亦附以聞見所得,亦頗便省覽。
白話文:
曹氏將《本草》的各種藥方分類編輯成書,這兩本書的分類方法不同。(蔡氏的書分為七部一百零四門,收載了1500多個藥方;曹氏的書分為117門,收集了4379個症狀,一共收載了11713個藥方。)曹氏自稱他的書是根據蔡氏的書刪減、增補、補充遺漏而編寫的,而宋氏則認為曹氏的分類不如蔡氏的清晰,於是按照《針線》一書的分類,將《本草》的各種藥方全部抄錄下來。
以醫方作韻語便誦讀者,陳修園有《長沙方歌括》、《金匱方歌括》、《時方歌括》,張兆嘉有《成方便讀》,汪訒庵有《湯頭歌訣》,皆各以己意選制,藉課生徒。近來此類發見者尤夥。原夫制歌之意,所以助成方之記憶也,故必音韻悠揚,文辭茂美,始便歌誦。陳為孝廉,張為明經,腹笥文字較多,且於字音平仄夙有研究,故所制均可順口。
自汪以下,多以醫生效顰,於是佶屈聱牙,不易讀矣。
白話文:
為了讓醫方易於背誦,所以有人創作了韻語唱誦的方法。陳修園有《長沙方歌括》、《金匱方歌括》、《時方歌括》,張兆嘉有《成方便讀》,汪訒庵有《湯頭歌訣》。他們都根據自己的理解編寫了這些歌訣,用來教授學生。
最近發現了更多這類歌訣。編寫歌訣的目的是幫助記憶醫方,所以必須音韻優美,文辭華麗,才適合歌唱。陳修園是孝廉,張兆嘉是明經,他們學識淵博,對字音平仄也有深入研究,所以他們編寫的歌訣都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