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今樹亮

《醫事啟源》~ 正文 (7)

回本書目錄

正文 (7)

1. 引痘

張氏醫通載種痘之說云。始自江左達於燕齊。近則遍行南北。詳究其源。云自玄女降亂之方。醫宗金鑑有種痘一法。傳云自神授。其言奇異不可信。蓋其法取豆漿種之。峻易則由小兒之天資焉。我邦俗間有一種引痘之法。其法預備痘痂。有欲種者。未痘痂以竹管吹入於鼻中。

白話文:

張氏醫通記載了種痘的方法,說它起源於江左,傳播到燕齊,現在已經遍及南北。仔細追溯它的來源,有人說是玄女降下治亂的藥方。醫宗金鑑中記載的種痘方法,說是神明傳授的,言辭怪異不可信。那個方法是用豆漿來種痘。種得快不快,取決於小孩子的體質。我國民間還有一種引痘的方法,事先準備好痘痂。如果有需要種痘的人,就用竹管將痘痂吹入鼻孔中。

此法不知創於何時。嘉永二年蘭舶始齋牛痘苗來於長崎。試之兒輩。果有驗。其法以針刺左右臂。納膿於針口。不令血出。針之多少。隨年齒異其數耳。其種轉輾相傳。送延蔓海內。

白話文:

這個方法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嘉永二年(1849 年),蘭船從長崎帶來了牛痘苗。在孩子身上進行了試驗,發現確實有效。這種方法是用針刺左右手臂,將膿液放入針孔,但不能讓血液流出。針刺的數量會隨著年齡的不同而變化。這種牛痘苗被不斷傳播,最終蔓延到了全國各地。

附案牛痘者。(初英國之醫佔全。觀牧童取牛乳者。不染天花。因悟牛痘解人痘之毒。始試之兒童。果免痘事。見於嘶當㖦及邱熹引痘書。)避痘之術。而非真痘也。猶餌紫河車而不出痘。(初年小兒十三本身剪下臍蒂燒灰。以乳汁調服。可免痘患。或入硃砂少許。共見保幼大全正字通等書。

白話文:

附錄:牛痘

(最早是由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提出的。觀察到擠奶的牧童不會得天花,於是領悟到牛痘可以抵禦天花的毒性。最初在兒童中試驗,結果效果顯著。)避痘的方法,但並不是真正的痘疹。就像服用紫河車(一種民間藥物)也不會出現痘疹一樣。

(*初年,指清朝初期。*紫河車,指臍帶。*保幼大全、正字通,清末時期的醫學書籍。)

案人胞胎載於陳氏本草。朱震亨專言其功。然難悉信。但餌之於嬰兒全身發疹者。不罹痘患。是為奇而已。)服三豆神方而免痘厄。(稀痘神方赤豆黑豆綠豆甘草各一兩為細末。斬新竹筒去皮。兩頭留節。穿一孔。納藥末杉木黏塞其孔。黃臘封筒外。以小繩系之。候臘月投廁中。

白話文:

據《陳氏本草》記載,人胞胎具有藥用價值。朱震亨特別提到它的功效。不過,很難完全相信。但如果將它餵給全身發疹的嬰兒,就能避免罹患天花。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

服用了「三豆神方」就能避免天花災害。(三豆神方:赤豆、黑豆、綠豆、甘草各一兩,磨成細末。用新鮮的竹筒,去掉外皮,兩端保留節點,鑽一個孔,將藥末裝入竹筒,用杉木塞住孔洞。再用黃蠟封住竹筒外側,用細繩綁好。等到農曆臘月,把竹筒丟在廁所裡。)

滿一月取出。洗淨風乾。每藥一兩。梅花片三錢和勻。兒大者用一錢。小者用五分。服後忌葷腥十二日。解出黑糞是其驗。如其詳說見於本朝食鑑。)蓋痘毒者。根之於胚胎。發之於時氣。故種之術。非易易可施也。余亦嘗試之。驗則有之。但其先天毒深者。必遺巨害。聶久吾論痘曰。

白話文:

過一個月後取出藥材。洗淨後曬乾。每一兩藥材搭配三錢梅花片,均勻混合。年紀較大的孩子使用一錢,年紀較小的孩子使用五分。服用後忌口葷腥十二天。如果排便出現黑色糞便是有效的驗證。(詳細的說明記載在《本朝食鑑》中。)

總的來說,痘毒是由胚胎遺傳來的,而在特定時節才會發作。因此,種痘術並不容易實施。我也曾嘗試,的確有效果。但如果先天毒性較深的孩子,可能會遺留巨大的危害。聶久吾在討論痘瘡時說:

胎毒潛伏於五藏。有觸則發。無觸則不發。故發有迅速。當其未發時。形氣俱泯。無可端倪。若未燧之火。何處尋覓。又何解釋預解痘毒諸方。無故而遂寇通。都不近理也。又曰其毒氣發自五藏。實動五藏真氣。全賴血氣送毒氣而出之外。運化之而成漿。收結之而成痂。而後藏府可安。

白話文:

痘毒潛藏在五臟之中,一旦受到誘發就會發作,沒有誘因就不會發作。因此,痘毒發作時很迅速。在痘毒未發作之前,它的形跡和氣息都消失無蹤,無法察覺。就好像未點燃的火苗,不知道在哪裡尋找。所以,沒有道理可以解釋和預防痘毒的各種方法。

同時,痘毒的毒氣是從五臟中發出的,實際上是五臟真氣推動毒氣排出體外。血液將毒氣轉化成膿液,膿液凝結結痂後,五臟才能安定。

若血氣送毒氣不出。則毒氣反攻藏府。如寇作于都城中主者。不能操謀奮武。逐之出外。致令操戈內攻。安得不危。故用藥如用兵。不可違此理也。此說頗精核。足以確痘瘡為胎毒矣。蓋男女之精和合成體。父之精屬氣。母之精屬血。父之精發於疹。母之精發於痘。感時一發。

白話文:

如果人體的血氣無法將毒氣排出體外,毒氣就會反過來侵襲內臟。就像敵寇入侵都城之中,城中的首領無法有效指揮軍隊,將敵人趕出城外,導致敵人內攻。如此情況,城池豈能不危險?所以用藥就像用兵,不可違背這個道理。這個說法十分精闢,足以證明痘瘡是由胎毒造成的。因為男女精血結合才能形成胎兒,父親的精屬氣,母親的精屬血。父親的精發於疹,母親的精發於痘。當受到外感因素影響時,疹和痘就會同時發作。

然後人身始安。譬如蟬蛇之脫皮。草木之解甲。新陳相代。勢所必然也。其少如古而多於今者。氣運所令。然其痘有峻易者。繫於胎毒有淺深。與時氣有酷薄。感觸有輕重。其均不免一感者。皆天也。今引痘家乃欲以人力勝天運。苟冀目前之安。不顧日後之患。殆不知天定勝人之理也。

白話文:

這樣,人體才會真正安穩。就像蟬蛇脫皮、草木落葉,新舊交替是自然規律。如今患痘的人比古代少,這是氣運使然。但痘症的嚴重程度各不相同,取決於胎毒的深淺、時氣的寒暑、感觸的輕重。只要接觸了痘毒,就會染病,這是天意。如今接種痘苗的人,想憑人力抵抗天運,只求眼前平安,卻不顧慮日後的隱患,殊不知天命勝過人力啊。

夫人無病而餌藥。必受其害。痘毒未動。強引之。輕者或可無害。至其重者則數顆種子。安得熱泄無餘。譬如流水。壅之於此。必決於彼。潰胃衝突變不可測。極其所底。畜毒之災。為驚風。為馬牌風。為哮喘。疳癖、蚘蟲、癲癇、勞療、痘厄、難免劇疾隨起。以余所睹實繁有徒。

白話文:

健康的人服用藥物,必定會受到傷害。如果痘毒尚未發作,就強行用藥引發,輕微的或許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如果痘毒較嚴重,就可能留下許多痘疤,難以完全消退。就像流水,如果在某處堵塞,必定會從其他地方決堤。胃部潰瘍和衝突,變化難以預測。最後可能導致蓄積毒素,引發驚風、中風、哮喘、疳積、蛔蟲、癲癇、勞疾、痘瘡等嚴重疾病,這在我所見到的情況中非常常見。

古人有言。逆天不詳。古聖人設醫藥以助造化所不及。苟肋以道。痘厄可救。至其不可救。命也。豈惟痘而已哉。或疑西肥五島有未染痘之地。村人或染。移之山中。嚴使村人邀之。是以其痘不蔓。據子之說。則西肥之人獨無胎毒乎。曰非也。病因風土而異。胎毒之發不止痘而已也。

白話文:

古人說,違背自然法則是不吉利的。古代聖人建立醫藥,幫助自然界無法到達的地方。如果用心於醫道,痘疹可以救治。如果救治無效,那就是天命。豈止是痘疹而已呢?有人懷疑西肥五島沒有感染過痘疹的地方。如果有村人感染了,將他們移往山中,嚴禁村人接觸。這樣他們的痘疹就不會蔓延。按照你的說法,那麼西肥的人就不會有胎毒嗎?這是不對的。疾病是由風土環境造成的,胎毒的發作也不僅限於痘疹。

是以岐伯有異法。方宜論孫氏有方土之說。不啻高燥之地多瘧疾。卑濕之地多腳氣。疾病隨地。各異其證。徐洄溪輩既辨之矣。西肥之不染痘。亦風氣所令然。風氣一變。疾病亦從而變。痘之少於古而多於今。吾安知非西肥與他土類乎哉。

白話文:

因此,岐伯有不同的方法。方宜論中孫氏提出「方土」的說法。這就像高亢乾燥的地方多瘧疾,低窪潮濕的地方多腳氣一樣。疾病隨著地區不同而異。徐洄溪等前輩已經研究清楚了。西肥地區的人不染痘,也是風氣使然。風氣一變化,疾病也會跟著變化。痘瘡在古代較少而現在較多,我怎麼知道這跟西肥地區和其他地區是否是一類呢?

(評)箸者胎毒傑於五藏潛伏。有深淺及天定勝人之理。亦知言也。鼻苗亦有不出者。家君於二十歲方出天痘。而牛痘亦然。昧者推崇新法。僅種一次胎毒不清。喉恙惡疫一染。遂不可救者比比。

白話文:

(評)製作者認為,胎毒在五臟中是最深植難拔的,有淺有深,還有天生的因素導致有些人的抵抗力較強。這也是有道理的。鼻腔內也會生長痘痘。我父親在二十歲纔出天花,牛痘也是如此。無知的人推崇新法,只接種一次,胎毒就無法清除乾淨。因此,一遇到喉嚨疾病或惡性傳染病就無法救治了,這種情況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