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事啟源》~ 正文 (15)

回本書目錄

正文 (15)

1. 引痘

古人有言:逆天不詳。古聖人設醫藥,以助造化所不及。苟肋以道,痘厄可救;至其不可救,命也。豈惟痘而已哉?或疑:西肥五島有未染痘之地,村人或染,移之山中,嚴使村人邀之,是以其痘不蔓。據子之說,則西肥之人獨無胎毒乎?曰:「非也。」病因風土而異,胎毒之發不止痘而已也。

是以岐伯有異法。方宜論孫氏有方土之說。不啻高燥之地多瘧疾,卑濕之地多腳氣;疾病隨地,各異其證。徐洄溪輩既辨之矣。西肥之不染痘,亦風氣所令然。風氣一變,疾病亦從而變。痘之少於古而多於今,吾安知非西肥與他土類乎哉?

(評)箸者胎毒傑於五藏潛伏,有深淺及天定勝人之理,亦知言也。鼻苗亦有不出者;家君於二十歲方出天痘,而牛痘亦然。昧者推崇新法,僅種一次胎毒不清,喉恙惡疫一染,遂不可救者比比。

白話文:

古人說過,違背自然法則是不祥的。古代聖人設立醫藥,來輔助自然力所不及之處。只要遵循道理,天花是可以治療的;如果真的治不好,那就是命運使然,豈止是天花如此呢?有人質疑西肥五島有未染過天花的地方,村民有人染病,便將患者移到山中,嚴格禁止村民靠近,所以天花才沒有蔓延。根據你的說法,難道西肥的人就沒有胎毒嗎?不是的。疾病的成因因風土不同而有所差異,胎毒的發作也不僅僅是天花而已。

因此,岐伯有不同的治療方法,方劑宜適論及孫氏都有關於風土的說法,就像高燥的地方多瘧疾,低濕的地方多腳氣一樣,疾病隨著地域不同,症狀也各有差異,徐洄溪等人已經辨明這一點了。西肥不染天花,也是風氣使然。風氣一變,疾病也隨之改變。天花在古代少,現代多,我們怎麼知道西肥和其他地方不會一樣呢?

(評語)這篇文章指出胎毒積聚於五臟,潛伏於體內,其深淺程度和是否能痊癒都由天意決定,這也是有道理的。天花也有不發作的例子,我父親二十歲才出天花,牛痘也是如此。那些不明就裡的人過度推崇新法,只接種一次,胎毒沒有清除乾淨,一旦染上喉嚨疾病或惡疫,便無法挽回的例子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