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讀書志》~ 卷上 (8)

回本書目錄

卷上 (8)

1. 宋史藝文志

外臺秘要方四十卷

外臺要略十卷

2. 國朝四庫

外臺秘要四十卷

上書五種,去復三種,凡二種。唐郿邑王燾撰。燾,珪之孫,唐書附列珪傳,官給事中徐州司馬鄴郡太守。唐故事三司監院官帶御史者號外臺,是編成於守鄴時,故曰外臺。性至孝,母病彌年,衣不廢帶。

白話文:

上書共五種,刪去其中三種,總計共有兩種。由唐朝郿邑人王燾撰寫。王燾是王珪的孫子,唐書附載於王珪傳中,官任給事中、徐州司馬、鄴郡太守。唐朝慣例,三司監院官兼任御史,稱為外臺,故此書編於王燾任守鄴時,所以稱《外臺》。王燾性情至孝,母親生病多年,他衣不解帶地照顧。

居館閣二十餘載,多見弘文館方籍,又數從高醫窮研技術,書凡一千一百四門,皆先論後方,論主巢氏病源,方採古來專門經方諸名家,每條之下,必詳註出某書某卷,古書亡佚,賴此以存。傳本為明新安程衍道重刻,首有燾天寶十十一年自序,宋皇祐二年內降剳子,治平四年孫兆等校上序,每卷之首署林億銜名。要略宋志已亡。

白話文:

我在館閣待了二十多年,見過很多弘文館祕藏的書籍。又多次追隨名醫深入鑽研醫術。這些醫書總共有一千一百四門,都是先有理論,然後纔是處方。理論依據巢元方的《病源論》,處方取材於古代專科名家的經方。每條處方下面,都詳細標明出處於哪本書的哪一卷。一些古書已經失傳,多虧這部書收錄了它們,才得以流傳下來。傳抄本是明朝新安的程衍道重刻的,開篇有宋朝天寶十一年作者的自序,宋皇祐二年頒布詔令,宋治平四年由孫兆等人校對並上奏序文。每卷開頭都署名林億。不過,在宋朝的史料中,這部《要略》已經失傳了。

3. 唐書藝文志

本草拾遺十卷

4. 宋史藝文志

本草拾遺十卷

上書一種,唐京兆府三原縣尉陳藏器撰。藏器開元間人,籍里無考。書分序例一卷,拾遺六卷,解紛三卷,補陶蘇之遺逸。其書失傳,惟嘉祐補註廣引之。

白話文:

這本書是由唐朝三原縣尉陳藏器所寫的。陳藏器是開元年間的人,他的籍貫無法考證。這本書分為序例一卷、拾遺六卷、解紛三卷,補足了陶宏景和蘇敬的遺漏。這本書已經失傳,但嘉祐廣註中引用了許多它的內容。

5. 唐書藝文志

素問注二十四卷

6. 宋史藝文志

素問注二十四卷

素問六脈玄珠密語十卷

昭明隱旨三卷

7. 宋晁氏讀書志

天元玉策三十卷

8. 國朝四庫

素問注二十四卷

上書六種,去復二種,凡四種。唐太僕令王冰撰。籍里無考。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作景兆府參軍。昭明隱旨亡,玄珠密語與天元玉策相類,殊似後人偽託。素問注首有寶應元年自序,稱於先生郭子齋堂,受先師張公秘本,排抉幽奧,頗有發明,惟全氏篇次,悉為更易,幸每篇之下必注全本幾字,猶可考見其舊,亦素問注家之祖矣。

白話文:

原先有六種版本,經過刪去和增加,現在有四種版本。唐朝太僕令王冰撰寫,但找不到他的籍貫。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他曾擔任過景兆府參軍。昭明隱旨已經失傳,玄珠密語與天元玉策很相似,很可能後人偽造的。《素問注》的序言在寶應元年寫成,說他在先生郭子齋堂受先師張公贈送的祕本,經過仔細探究,有所發明,但對於全氏的篇次,他全部改動了,幸好每篇下面都註明瞭全本的字數,還可以考察出舊的篇次,王冰也是《素問注》這一派的祖師。

9. 嘉祐補註目

日華子本草二十卷

上書一種,宋四明大明撰。明開寶中人,號日華子。其書以寒溫性味華實蟲獸為類,集諸家本草及近時所用藥名功狀甚悉。今見嘉祐補註中,原書亡。

白話文:

這是一本名為《日華子本草》的書,由宋朝四明人日華子撰寫。日華子生活在宋太祖開寶年間。這本書以中藥的寒溫性味、形態、蟲獸為分類,彙集了歷代本草書籍和當時常用的藥物名稱和功效,非常詳盡。但是,在嘉祐年間編纂的補註中,這本原書已經失傳了。

10. 宋史藝文志

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三卷

11. 國朝四庫

銅人針灸經七卷

上書一種,宋王惟德奉詔撰。惟德一字惟一,官尚藥奉御。仁宗以針砭之法傳述不同,命惟德鑄銅人及是書。天聖五年十月成,詔一置醫官院,一置大相國寺仁濟殿,翰林學士夏竦作序。人以精銅為之,藏府全具,背面二器,合則渾然全身,腧穴以錯金書名於旁,外塗黃臘,中實以水,俾醫工以分析寸,按穴試針,中穴則針入水出,稍差則不入矣。宋時醫人,均由考授,即此可見其精慎,今銅人失傳,其書尚存。

白話文:

這本書是由宋朝的王惟德奉命撰寫的。王惟德,名惟一,曾任尚藥奉御官。宋仁宗因為針灸方法流傳不一,就命王惟德鑄造銅人像和這本書。天聖五年十月完工後,仁宗下詔,命一本放在太醫局,一本放在大相國寺的仁濟殿,翰林學士夏竦作序。銅人像用精銅鑄造,臟腑器官齊全。背面有兩個部件,合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軀體。穴位用錯金工藝標注在旁邊,外面塗有黃蠟,裡面灌有水。這樣醫工可以用手指測量,按穴位試針,若針刺到穴位,則針會刺入出水,稍有偏差則不能刺入。宋朝的醫者都經過考試考覈,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他們的精湛技藝。現在銅人像已經失傳,但這本書還流傳下來。

12. 宋史藝文志

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三十卷

13. 國朝四庫

證類本草三十卷

上書一種,宋蜀州晉原唐慎微撰。慎微字審元,凡治士人病,辭酬值,而以名方秘錄為請,故其學問淹博。尚書右丞蒲傳正,欲以執政恩例奏與一官,拒不受。其書取陶書增補而成,嘉祐初,詔掌禹錫補註繪圖,識以墨蓋子。

白話文:

此書乃宋朝蜀州晉原人唐慎微所撰寫。唐慎微字審元,擅長醫治士人疾病。他不要求金錢報酬,只請求病人以祕方回報,因此他的學問很豐富。尚書右丞蒲傳正想憑藉執政的恩例向朝廷奏請授予唐慎微官職,但他拒絕了。此書是唐慎微取陶弘景的著作《名醫別錄》增補而成。嘉佑初年,皇帝下詔由禹錫負責增補註釋和繪製圖像,並用黑漆蓋在圖像之上。

元祐七年,閬中陳子承合二書為一,名重廣補註本草圖經,天章閣待制都尉長樂林希作序,紹興二十七年,王繼先上校定大觀本草三十二卷釋音一卷,詔秘書副監鏤板,當時已非慎微舊本。

白話文:

元祐七年,閬中人陳子承將《本草圖經》和《重廣本草》合編為一書,取名為《重廣補註本草圖經》,並請天章閣待制都尉長樂林希作序。紹興二十七年,王繼先校勘整理大觀年間編定的《本草》,分為三十二卷,另附一卷解釋音義,由皇帝下令祕書副監雕刻印刷成版,那時(校勘整理後的《本草》)已經不是慎微(李時珍)之前的舊本了。

今時傳世,一為元大德壬寅宗文書院本,前有大觀二年仁和縣尉艾晟序,又有金大定己酉麻革序,劉祁跋稱平陽張存惠增入寇宗奭衍義,及政和六年宗奭轉官剳付嘉祐補助圖經奏勑。一為明成化戊子翻刻金泰和甲子晦明軒本,前有宋政和六年提舉醫學曹孝忠序,稱欽奉玉音使臣楊戩總工刊寫,末有金皇統三年翰林學士宇文虛中跋。大德本作三十一卷,朱墨分明。

白話文:

現存傳世版本有兩個:

  1. 元大德壬寅年宗文書院版本:前有仁和縣尉艾晟於大觀二年寫的序,還有金大定己酉年麻革寫的序。劉祁在跋語中提到平陽人張存惠將寇宗奭的解釋增入其中,並引用政和六年寇宗奭轉任時呈上的奏章《轉官剳付嘉祐補助圖經奏勑》。

  2. 明成化戊子年翻刻金泰和甲子年晦明軒版本:前有宋政和六年提舉醫學曹孝忠寫的序,序中提到奉玉音(即皇帝旨意)的使臣楊戩主導刊寫。最後有金皇統三年翰林學士宇文虛中寫的跋語。大德版本有三十一卷,字跡用朱墨區分得很清楚。

泰和本以卷末移入三十卷之前,雖刊刻清整,而朱墨不楚。一為明萬曆丁丑翻刻大德本。一為國朝順治丁酉春谷王秋重刻本,前有自序,後有其子大獻序。其書一卷至二卷為序例,三卷至五卷為玉石三品二百五十三種,六卷至十一卷為草部三品四百四十七種,十二卷至十四卷為木部三品二百六十三種,十五卷人部二十六種,十六卷至十八卷為獸部三品五十八種,十九卷為禽部三品五十六種,二十卷至二十二卷為蟲魚部三品一百八十七種,二十三卷為果部三品五十三種,二十四卷至二十六卷為米穀部三品四十八種,二十七卷至二十九卷為菜部三品六十五種,三十卷為有名未用一百九十四種,末卷為本經外草木藤類九十八種,總一千七百四十八種。

白話文:

泰和原本原本放在卷末,現在已經移到第 30 卷之前,雖然印刷很清晰,但是朱墨模糊不清。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明朝萬曆丁丑年翻刻的大德本。另一個是清朝順治丁酉年春谷王秋重刻的版本,前面有自序,後面有其子大獻的序。這本書第 1 捲到第 2 卷是序言和示例,第 3 捲到第 5 卷是玉石三品,共 253 種,第 6 捲到第 11 卷是草藥三品,共 447 種,第 12 捲到第 14 卷是木材三品,共 263 種,第 15 卷是人參 26 種,第 16 捲到第 18 卷是獸類三品,共 58 種,第 19 卷是禽類三品,共 56 種,第 20 捲到第 22 卷是蟲魚三品,共 187 種,第 23 卷是水果三品,共 53 種,第 24 捲到第 26 卷是穀物三品,共 48 種,第 27 捲到第 29 卷是蔬菜三品,共 65 種,第 30 卷是有名但未使用的藥草 194 種,最後一卷是本草經外草木藤類 98 種,總共收錄了 1748 種藥材。

所引吳氏本草,藥對,藥總訣,藥性論,唐本草,食療、拾遺、四聲、刪繁性事類,南海藥譜、食性,日華子及開寶劉翰馬志等詳定本草,李昉、王祐、扈蒙等重定本草,寇宗奭衍義,凡一十七家,汪洋浩瀚,誠千古之大觀。然諸家之旨,賴此以傳,諸家之書,緣茲遂廢矣。

白話文:

眾多著作,包括吳氏本草、藥對、藥總訣、藥性論、唐本草、食療、拾遺、四聲、刪繁性事類、南海藥譜、食性、日華子、開寶劉翰馬志等詳定本草、李昉、王祐、扈蒙等重定本草、寇宗奭衍義,共有十七家,豐富浩瀚,是千古以來的一大盛事。然而,眾家之旨,藉由這些著作傳承,而眾家原本的著作,因此而廢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