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讀書志》~ 卷上 (7)

回本書目錄

卷上 (7)

1. 唐書藝文志

諸病源候論五十卷

2. 宋史藝文志

諸病源候論五十卷

3. 國朝四庫

諸病源候論五十卷

上書一種,隋大業中太醫博士巢元方等奉詔撰。元方籍里無考。書凡六十七門一千七百二十論,但詳病源,不載方藥。惟附導引法,其言精密,洵漢代醫經經方之遺緒。宋朝舊制用以命題課醫,太平聖惠方以此論冠於每篇之首。今時傳本系明汪濟川、方礦校,前有宋天聖五年學士宋綬序。

白話文:

本書是由隋朝大業年間,太醫博士巢元方等人奉旨編撰的,巢元方的籍貫已不可考。書中共分六十七個章節,一千七百二十篇論述,詳細闡述了疾病的病因,但沒有記載藥方。只附載了導引法,其中的論述精妙,是漢代醫經方劑的傳承。宋朝的舊制是用此書命題考試醫術,太平聖惠方也將此書的論述放在各篇的開頭。現在流傳的本子是明朝汪濟川和方礦校勘過的,前面有宋朝天聖五年學士宋綬的序言。

案隋書經籍志,有吳景賢諸病源候論五卷,目一卷,舊唐志作五十卷,新唐志吳景賢巢元方病源候論各五十卷,宋志始專存巢氏而去吳氏。疑當時吳景賢巢元方皆編撰官書者,唐時所存,或系各人稿本,宋時察其雷同,故去吳存巢耳。隋志五卷上當脫十字,不然,則五卷書豈有一卷目耶。

白話文:

根據《隋書·經籍志》,吳景賢撰有《諸病源候論》五卷,目錄一卷。舊唐志記載為五十卷,新唐志記載吳景賢和巢元方各有《病源候論》五十卷。到了宋代,只保留了巢氏的著作,而刪去了吳氏的著作。

我猜測當時吳景賢和巢元方都是編撰官方醫書的人,唐代流傳下來的版本,可能是他們各自的草稿本。宋代時發現兩者內容雷同,所以刪去了吳氏的著作,保留了巢氏的著作。

《隋書·經籍志》中記載的「五卷」上面應該脫漏了「十」字,否則五卷的書中怎麼可能只有一卷是目錄呢?

4. 隋書經籍志

內經注八卷

5. 唐書藝文志

素問注八卷

6. 宋史藝文志

素問注八卷

上書一種,隋全元起撰。爵里無考,其書久亡,而篇目次序,訓解大略,宋校正中尚能得其梗概,是為注素問之祖。楊上善太素,亦可於校正中約略求之。

白話文:

這個古書是隋朝的全部元所寫的。他的官爵和家世不明,他的書現在已經失傳了,但它的目錄順序和主要解釋大綱,在宋朝的《校正》一書中還能看到大概。這就是為《素問》作注的鼻祖。楊上善的《太素》,也可以在《校正》中大概地瞭解。

7. 隋書經籍志

甄氏本草三卷

8. 唐書藝文志

脈經一卷

本草藥性三卷

白話文:

《脈經》一本

《本草藥性》三本

9. 宋史藝文志

針經鈔一卷

上書四種,去復一種,凡三種。隋秘書正字許州扶溝甄權撰。權因母病與弟立言精專醫術,開皇初,稱疾免官。唐太宗貞觀十七年,親倖其宅,訪咨醫藥,賜几杖衣服,授朝散大夫,年一百三歲卒。今書全佚,惟嘉祐本草補註間引其說。

白話文:

共有四部醫書,其中有一部已經失傳,剩下三部。隋朝祕書省正字甄權所撰。甄權因為母親生病,與弟弟立言一起專心鑽研醫術。開皇初年,稱病辭官。唐太宗貞觀十七年,親自到他家探望,請教醫藥知識,賜予他几杖和衣物,封為朝散大夫。甄權活到了一百零三歲。現存的醫書中已經沒有他的著作,只有《嘉祐本草補註》中引用他的部分說法。

10. 隋書經籍志

本草音義七卷

11. 唐書藝文志

本草音義七卷

古今錄驗方五十卷

白話文:

《本草音義》共有七卷。

《古今錄驗方》共有五十卷。

上書三種,去復一種,凡二種。唐太常丞許州甄立言撰。立言權之弟。高祖武德間授官,其書宋志已佚。天寶間王燾集外臺秘要,恆引其古今錄驗方。

千金方三十卷

千金髓方二十卷

千金翼方三十卷

神枕方一卷

白話文:

共有三部著作,刪減重複後還有兩部。唐朝太常丞甄立言編撰的《古今錄驗方》。甄立言是甄權的弟弟。高祖武德年間授官,他的著作在宋朝的目錄中已經失傳。天寶年間,王燾編撰《外臺祕要》時,常常引用甄立言的《古今錄驗方》。

12. 宋史藝文志同又有

五藏旁通鑑圖一卷

針經一卷

芝草圖三十卷

太常分藥格一卷

白話文:

以下是翻译成现代白话文的内容:

“五脏旁通鉴图一本

针经一本

芝草图三十本

太常分药格一本”

13. 國朝四庫

千金要方九十三卷

民間刻本

千金翼方三十卷

白話文:

《千金要方》共有九十三卷。

民間雕刻版本的《千金翼方》有三十卷。

上書十種,去復二種,凡八種。唐京兆華原孫思邈撰。思邈當隋末季隱居不仕,太宗登極,召授官爵,辭不就。魏徵修五代史,時訪以齊、梁、陳、周、隋事,述如目睹。高宗顯慶四年,召拜諫議大夫,又固辭。上元元年,辭疾請歸,賜良馬及鄱陽公主邑。永淳元年卒,年九十四。

白話文:

上書共有十卷,減去重複的兩卷,總計八卷。出自唐朝京兆華原的孫思邈。孫思邈在隋朝末年隱居,沒有出仕為官。唐太宗登基後,召他授予官職爵位,但他推辭不就。魏徵編寫《五代史》時,曾請教孫思邈關於南北朝隋朝的歷史,孫思邈的描述如同親眼所見。唐高宗顯慶四年,朝廷召他擔任諫議大夫,但他再次堅決推辭。上元元年,他以身體不適為由請求告老還鄉,皇帝賜予他駿馬和鄱陽公主的封邑。永淳元年,孫思邈去世,享年九十四歲。

子行,中宗天授中為鳳閣侍郎。其千金要方二十六門二百三十一類,宋校正後,一為明嘉靖甲辰,四川按察使,耀州喬世寧依道經輯為九十三卷刊行,一為國朝康熙三十年,西昌轉運山左喻武公重校。千金翼方十八門二百十三類,宋校正後,一為明萬曆乙巳金壇王肯堂重刻,一為國朝癸未金匱華希閎校刊,即今通行本也。余書亡逸,其他著述無關醫道者,不具錄。

白話文:

孫思邈,字幼通,中宗天授年間擔任鳳閣侍郎。他的《千金要方》分為二十六個科目,二百三十一個類別,宋代校正後,在明嘉靖甲辰年,四川按察使喬世寧根據道經編成九十三卷刊行。國朝康熙三十年,西昌轉運山左喻武公再次校閱。

《千金翼方》分為十八個科目,二百十三個類別,宋代校正後,在明萬曆乙巳年,金壇王肯堂重刻。國朝癸未年,金匱華希閎校刊,這就是現在通行的版本。孫思邈的其他書作已經失傳,其他與醫術無關的著作,這裡就不記錄了。

14. 唐書藝文志

新修本草二十一卷

本草圖二十六卷

本草音三卷

本草圖經七卷

白話文:

《新修本草》共有二十一卷。

《本草圖》共有二十六卷。

《本草音》共有三卷。

《本草圖經》共有七卷。

上書四種,唐高宗顯慶初,右監門府長史蘇敬(宋作恭)上表請修陶隱居所著本草,因詔司空英國公李勣等三十三人撰,今惟嘉祐注徵引。

食療本草三卷

補養方三卷

必效方十卷

白話文:

有四本書,在唐高宗顯慶年間初,右監門府長史蘇敬上書要求修訂陶隱居所編寫的本草。於是,唐太宗下詔讓司空英國公李勣等三十三人去編撰。如今,只有嘉祐注書中引用了這四本書中的內容。

15. 宋史藝文志

食療本草六卷

上書四種,去復一種,凡三種。唐汝洲梁人孟詵撰。詵舉進士,武后垂拱初,為鳳閣舍人。因識鳳閣侍郎劉禕之所賜藥金,後不悅,出為台州司馬。累遷春官侍郎。睿宗在藩召充侍讀。長安中,為同州刺史加銀青光祿大夫。中宗神龍初,致仕歸伊山之陽。元宗開元初卒,年九十三。

書凡三卷,皆言食藥治病之效。張鼎又補入八十九種,今書亡佚,惟嘉祐補註徵引。

白話文:

共有四本書,其中有一本已失傳,現存三本。作者是唐朝潤州人孟詵。孟詵考取進士後,在武則天垂拱初年擔任鳳閣舍人。當時他認識了鳳閣侍郎劉禕,並接受了劉禕贈送的藥物。後來,孟詵與劉禕意見不合,便外調到台州擔任司馬。之後,他歷經多次升遷,最後官至春官侍郎。睿宗在藩邸時,召他擔任侍讀。長安年間,他出任同州刺史,加封銀青光祿大夫。中宗神龍初年,他辭官歸隱在伊山之陽。唐玄宗開元初年,孟詵去世,享年九十三歲。

16. 唐書藝文志

外臺秘要方四十卷

外臺要略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