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讀書志》~ 卷上 (9)
卷上 (9)
1. 明史藝文志
素問註釋考誤十二卷
上書一種,宋殿中丞孫兆撰。兆父用和,昭陵時官尚藥奉御太醫令。宋志有孫氏傳,家秘寶方五卷,自言為思邈之後,父子皆以醫名。兆弟宰為河東漕屬,呂惠卿為並帥,從宰得其書序而刻之。與兆同校書之國子博士高保衡字若納,宋史藝文志有素問誤文闕義一卷,傷寒類要四卷,與孫氏之書世皆不傳。
白話文:
上面這本書是宋朝殿中丞孫兆所撰寫的。孫兆的父親孫用和,在昭陵時期擔任過尚藥奉御和太醫令。據《宋志》記載,孫氏家族有傳承,私藏著珍貴的醫方五卷。孫兆自稱是唐朝名醫孫思邈的後代,父子都以醫術聞名。孫兆的弟弟孫宰擔任河東漕屬,當時的並帥呂惠卿從孫宰那裡得到了這本書的序言,於是刻印了這本書。與孫兆一起校對這本書的國子博士高保衡,字若納。宋史的《藝文志》記載,高保衡著有《素問誤文闕義》一卷和《傷寒類要》四卷,但與孫兆的這本書一樣,都已失傳。
2. 國朝四庫
傷寒微旨二卷
上書一種,宋韓祗和撰。祗和史志不載,宋陳振孫據序題元祐丙寅,定為哲宗時人明永樂大典始標其名,而亡其序。國朝四庫,從大典中錄出一十五篇,釐為二卷。稱其能變通仲聖之旨,以汗下溫三法分案時候辰刻,參之脈理病情,可汗篇分陰盛陽虛、陰虛陽盛、陰陽俱盛三門。又以陽黃歸之汗溫太過,陰黃歸之過下亡津,皆研析精微,切中窾要。
惟以早下為大戒,並不聲明脈症,未免矯率。禾於沈氏傷寒綱目中,讀其所引七條,未窺全豹。
白話文:
有一本書《上書》,由宋朝的韓祗和所寫。韓祗和的事蹟未見於史書記載。宋朝的陳振孫根據序言中的「元祐丙寅」字樣,推斷他生活在哲宗時期。明朝的《永樂大典》記載了他的名字,但內容卻缺失序言。清朝的《四庫全書》從《永樂大典》中錄取了十五篇,整理成兩卷。這本書稱讚韓祗和善於變化運用仲聖(張仲景)的原則,並以汗、下、溫三種療法區分不同的時辰,結合脈象和病情,以「可汗」篇分為陰盛陽虛、陰虛陽盛、陰陽俱盛三個部分。此外,又以陽黃歸之於汗溫過度,陰黃歸之於過度下利而造成津液不足,都分析得非常精細,切中要害。
3. 宋史藝文志
難經解義一卷
驗方一卷
4. 宋晁氏讀書志
家藏秘寶方五卷
5. 國朝四庫
傷寒總病論六卷音訓一卷修治藥法二卷
上書四種,宋蘄水處士龐安時撰。安時字安常,余書亡佚,惟傷寒總病論三種,自明王宇泰用活字版印後,至國朝道光癸未,吳門黃丕烈,始得宋本影刻。首有蘇軾帖,黃廷堅後序,張來跋,蘇黃名皆空白,蓋當政和禁絕蘇黃文字時也。安常豪富,輕財慈愛,名傾淮南,中年屏絕戲弄,刻意學術,故其持論精卓,足為仲聖羽翼。
白話文:
這四本書是由宋朝隱士龐安時所寫。龐安時,字安常。我的書都遺失了,只有《傷寒總病論》這三種書,從明朝王宇泰用活字印刷後,到了清朝道光癸未年,才由吳門的黃丕烈得到了宋朝的原本並刻印。書的開始有蘇軾的帖子,黃庭堅的後序,張來的跋語。但是蘇軾、黃庭堅的名字都被留白,可能是因為當時正值政和年間,蘇軾、黃庭堅的文字遭禁。龐安時富有且慷慨善良,在淮南地區很有名望。他中年後遠離聲色娛樂,專心於學術,所以他的見解精闢卓絕,可以作為張仲景《傷寒論》的輔翼。
6. 宋史藝文志
小兒藥證直訣八卷
上書一種,宋鄆錢乙撰。乙字仲陽,吳越王宗屬,曾祖贇,隨王納土,因家於鄆。父顥善針,匿姓名東遊海上。乙三歲母亡,姑嫁醫工呂,哀其孤,撫為子以授其業,姑病革始告之,故乙泣請跡父,五六往始得遇,又數年乃迎歸。乙年三十,以顱囟方著名山左。元豐中,治長公主疾有功,授翰林醫學,賜緋。
白話文:
上面這本書是一位叫宋鄆錢乙的醫家編寫的。錢乙字仲陽,是吳越王室宗族,他的曾祖父叫錢贇,跟隨吳越王歸順朝廷,因此舉家遷居到鄆縣。錢乙的父親錢顥是一位技藝高超的針灸醫生,他隱姓埋名,到東面的海邊遊歷行醫。錢乙三歲時母親去世,他的姑姑嫁給了一位醫工呂氏。呂氏可憐他年幼無依,便收養他為兒子,將自己的醫術都傳授給了他。後來,呂氏病重時才告訴他身世,錢乙聽後痛哭流涕,請求去找尋父親。經過五六次的尋找,他終於找到了父親,又過了幾年才把他接回了家。錢乙三十歲時,憑藉他擅長治療頭顱囟門疾病而聞名於山東一帶。元豐年間,他治好了長公主的病,被授予翰林醫學的官職,並被賜予緋色官服。
又愈皇子儀國公病,擢太醫丞,賜紫衣金魚。俄以病免。哲宗復召入禁中宿值,久之辭疾予告,左手足攣痹者十數年,年八十二卒。其傷寒論指微五卷,宋潛溪稱其深造仲景閫奧,並嬰孺論百篇,當時即已散佚。今之直訣,系宋閻孝忠所集,明薛己竄改,殊為紕繆,全失錢書之真。
內外二景圖三卷
南陽活人書二十卷
白話文:
錢乙醫治皇子儀國公的病後,被擢升為太醫丞,並賜予紫色官服和金魚袋。不久因病告退。哲宗又召他入宮內值宿,過了一段時間後,以疾病為由請求退休。他的左手和雙腳癱瘓風痹有十幾年的時間,享年八十二歲。他的《傷寒論指微》五卷,被宋朝的潛溪先生稱讚其深得仲景精髓,另有《嬰孺論》一百篇,當時已經散佚失傳。現在流傳的《直訣》是宋朝的閻孝忠所編集,明朝的薛己竄改過,有很多錯誤,完全失去了錢乙原著的真實面貌。
上書二種,宋吳興朱肱撰。肱,秘書丞臨之子,中書舍人服之弟,登第仕至朝奉郎直秘閣。是書因傷寒辭旨雅奧,淺學費解,遂設為問答,綴緝成篇,計九萬一千三百六十八字,自己巳至戍子歷二十寒暑而成。本名無求子傷寒百問方,武夷張蕆作序,易此名,以仲景南陽人而活人者。傳本系明金壇王宇泰醫統正脈中摘出。內外二景圖亡。
傷寒論注十卷
明理論三卷
論方一卷
白話文:
這部書分為上下兩冊,是由宋朝吳興的朱肱編纂的。朱肱是祕書丞朱臨的兒子,中書舍人朱服的弟弟。他考取進士,官至朝奉郎,任直祕閣一職。因為傷寒論的用語深奧難懂,初學者難以理解,所以朱肱編寫了這部問答形式的書,前後歷時二十年,共計九萬一千三百六十八字。原來的書名是《無求子傷寒百問方》,後經武夷山的張蕆作序並改為現名,因為仲景是南陽人,而他的醫術能救人於水火。現存的版本是從明朝金壇王宇泰的《醫統正脈》中摘錄出來的。書中的內外兩景圖已經失傳。
7. 國朝四庫同
上書三種,金聊攝成無己撰。無己宋嘉祐時人,後聊攝入金,遂為金人。正隆丙子年九十餘尚存。先師傷寒論,自晉王叔和編輯,宋高繼沖重編,林億等校定,無己研究終身,深有所得,故其註釋簡謹。又著明理論五十篇,論方二十篇,闡明辨證用方之義。紹興甲子,洛陽嚴器之撰序推挹極至。
白話文:
這三本書,都是由金朝的聊攝整理完成,無己所寫的。無己是宋朝嘉祐年間的人,後來聊攝進入金朝,無己也因此成為金朝人。正隆丙子年,無己已經九十多歲,仍然在世。
老師的《傷寒論》,從晉朝的王叔和編輯,到宋朝的高繼沖重新編輯,林億等人校定,無己研究了一輩子,有了很深的體會,所以他的註解簡明謹慎。
他又寫了《明理論》五十篇、《論方》二十篇,闡述了辨證用方的道理。紹興甲子年,洛陽的嚴器之寫序,極力推崇無己。
開禧元年,歷陽張孝忠跋云:紹興庚戍,得傷寒論注十卷於醫士王光庭家。後守荊門,又於襄陽訪得明理論。因合刊於郴山。今郴山本尚有藏者。明新安吳勉學校本首有嚴序,宋志有嚴器之明理論四卷,或是此書之注。郭長揚自序有常器之補治論,極為推重,或是一人,存疑俟考。
白話文:
開禧元年,歷陽人張孝忠說:紹興庚戌年,從醫士王光庭家得到《傷寒論注》十卷。後來鎮守荊門,又在襄陽找到《明理論》。就把兩本書合刊於郴山。現在郴山本還有人收藏。明朝新安人吳勉學校本的開頭有嚴序,宋朝《志書》中記載嚴器之的《明理論》四卷,可能是這本書的註解。郭長揚自序中提到常器的《補治論》,非常推崇,兩者可能是同一個人,有待考證。
8. 宋陳氏師文
裴氏宗元
9. 宋史藝文志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五卷
明朝刻本
惠民和劑局方十卷
用藥指南總論三卷
10. 國朝四庫
惠民和劑局方十卷
用藥指南總論三卷
上書五種,去復三種,凡二種。宋大觀中庫部郎中陳師文,太醫令裴宗元,將仕郎陳承奉詔撰。凡十卷,十四門七百八十八方,與朱震亨二百九十七方之說不合,今本為明崇禎丁丑羅青山人朱葵,冶城袁元熙校刻。首冠炮灸凡例,三臣會銜撰進表,亡。用藥指南,其書有方無論。
白話文:
此書分為五個部分,去掉了三個部分,共兩個部分。宋朝大觀年間,庫部郎中陳師文、太醫令裴宗元奉旨撰寫。全書共十卷,十四個門類,收錄了 788 個方劑。與朱震亨記載的 297 個方劑不一致。目前版本為明朝崇禎丁丑年,由羅青山人朱葵、冶城袁元熙校對刊刻。書的前面有「炮灸凡例」,三位大臣聯名撰寫的進呈文書已經佚失。本書的「用藥指南」部分,方劑使用未作說明。
方似千金外臺經方,藥每同而名迥異。蓋遵聖濟體制,先聖濟而出耳。局方發揮惟闢其用溫補燥熱,而牛黃丸混入薯蕷丸全方,竟未察出,何哉。
白話文:
這個藥方類似於《千金方》和《外臺祕要方》,雖然藥材大致相同,但名稱卻大不相同。這是因為遵循了《聖濟總錄》的體例,在《聖濟總錄》中先記載了相關的藥方,然後再在《聖濟錄》中收錄藥方。
《局方発揮》這部書的作者主要發揮了藥方的溫補作用,卻沒有深入探討利於燥熱的藥方。而牛黃丸全部方劑被混入薯蕷丸中,作者卻沒有察覺到,這真是令人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