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讀書志》~ 卷上 (10)
卷上 (10)
1. 國朝徐氏刻本
傷寒補亡論二十卷
上書一種,宋河南郭雍撰。雍字白雲,朱文公熹稱為長陽沖晦先生。淳熙八年,自序言仲兄之言通守夷陵、秭歸二郡,以多疾訪醫,見常器之、康醇道,因究仲景之學。雍受兄教,漸磨日久,行年八十,略舉岐黃及近代諸書大綱,集成論說二十卷,方藥五卷,合一千五百餘條,分七十餘門,總五萬言。慶元五年,熹為之作序。
白話文:
這本書是宋朝河南人郭雍所寫。郭雍號白雲,朱熹稱他為長陽沖晦先生。淳熙八年,郭雍序言中提到自己的兄長代理夷陵、秭歸兩郡長官,由於疾病纏身而尋訪名醫,接觸到常器之和康醇道的醫術,因此開始鑽研張仲景的學說。郭雍受到兄長的教導,經過多年的潛心磨礪,在八十歲時大致梳理了古代岐黃和近代諸多醫書的要點,集結成論述二十卷,藥方五卷,共計一千五百多條,分為七十多個類目,總共約五萬字。慶元五年,朱熹為此書作序。
明萬曆五年,誠意伯劉世延序而重刻。亡第十六卷及方藥五卷,僅十九卷六十四門一千四百餘條,今時傳本為國朝道光元年長洲徐錦校刻。
白話文:
明朝萬曆五年,誠意伯劉世延作序並重新刊刻此書。原書缺少第十六卷和五卷藥方,只留下十九卷、六十四個類別、一千四百多條內容。現在流傳的版本是清朝道光元年,由長洲的徐錦校刻的版本。
2. 宋史藝文志
普濟本事方十二卷
3. 國朝四庫
普濟本事方十卷
上書一種,宋真州許叔微撰。叔微字知可,或曰揚州人,或曰毗陵人。惟曾敏行與叔微同時,其獨醒雜誌謂為真州人,當不誤。紹興二年進士,官爵未詳。曰學士者,乃宋詞臣之通稱。書旨簡雅,多載醫案驗方,故曰本事。明朱國禎湧幢小品,記叔微所著翼傷寒論二卷,辯論五卷,傷寒歌三卷凡百篇,治法八十一篇。仲景脈法三十六圖,未有傳本。
白話文:
一本古代醫書,由宋代真州的許叔微所撰寫。許叔微字知可,有人說他是揚州人,也有人說他是毗陵人。只有曾敏行與許叔微同時代,在他的《獨醒雜誌》中記載許叔微是真州人,應該不會有誤。許叔微於紹興二年考取進士,具體的官職不詳。稱他為「學士」是因為宋代官職中,凡是修撰各種文集的,都通稱為「學士」。這本書內容簡潔明瞭,收錄了許多驗證過的醫案和藥方,因此取名為「本事」。明朝朱國禎在《湧幢小品》中記載,許叔微還著有《翼傷寒論》二卷、《辯論》五卷、《傷寒歌》三卷等,共計一百篇,另有《治法》八十一篇、《仲景脈法》三十六圖,但這些著作目前沒有傳世。
4. 晁氏讀書志
本草衍義二十卷
上書一種,宋通直郎澧州司戶曹事添差充收買藥材所辦驗藥材寇宗奭撰。籍里無考。自序衍未盡之理,伸隱避之情,證脫誤之義,煩避諱之名,考據頗屬精詳,其書為金平陽張存惠增入嘉祐補註,外無傳本。
白話文:
以上書籍一種,由宋朝通直郎、澧州司戶曹事、兼任收買藥材所驗證藥材的寇宗奭撰寫。他的籍貫不明。他自序中闡述了未盡的道理,表達了隱避的感情,證明瞭脫誤的意義,考究了避諱的名字,考據十分精確。這本書被金朝平陽的張存惠增補了嘉祐時期的補註,但除了此版本外,沒有其他傳世版本。
5. 宋史藝文志
三因病源六卷
6. 國朝四庫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十八卷
上書二種,宋括蒼陳言撰。言字無擇,行履無考。其書命名本於金匱,其方論典雅簡該,絕無冗鄙之弊。嚴用和剽竅其論,附以已所驗方,吳澄易簡歸一序,極稱其美。三因方傳本為明何巨校刻,分為一十八卷。二卷中太醫習業,有二十一史之文,非南宋人語,蓋明代鈔寫傭人妄改。
濟生方收存四庫,外無行本。惟目錄中載其自序云:論治五十,方凡四百,總為十卷。
婦人大全良方二十四卷
白話文:
有兩本書是宋朝的括蒼陳言所寫的。他的文筆不怎麼樣,他的行蹤也不得而知。這兩本書的名稱取材於《金匱要略》,書中的方劑論述簡潔優雅,完全沒有累贅庸俗的毛病。嚴用和竊取了他的論述,並附上了自己驗證過的方劑。吳澄寫了序言,標題為「易簡歸一」,極力稱讚這本書的好處。明朝的何巨校對過《三因方》的原本,把它分為十八卷。在書中的前兩卷,太醫們論述醫學時,用了《二十一史》中的文字,這不是南宋人的語言習慣,應該是明朝謄寫時,負責抄寫的僕人擅自修改的。
上書一種,宋臨川陳自明撰。自明字良父,官建府醫學教諭。是書刻於嘉熙元年。自序稱三世學醫,藏書甚夥,而行履所至,必加詢訪。凡八門,二百餘論,論後附方,首調經,次眾疾,求嗣,胎教,坐月,產難,產後,序列秩然,既詳且富。薛氏所集,則刪訂增附,別成一書,非勤有書堂原本矣。
醫說十卷
白話文:
有一本書,是由宋朝臨川人陳自明所撰寫。陳自明字良父,擔任福建醫學教諭官職。這本書刻印於嘉熙元年。他自序中提到,他家代代行醫,收藏了大量的醫書。每到一處遊歷,他都會廣泛請教和考察。這本書分為八門類別,收錄了二百多種醫論,每種醫論後附有相應的方劑。內容以調經為首,其次是各種疾病的治療,還有求子、胎教、坐月子、產難、產後等方面的論述。書中內容既詳盡又豐富。薛氏所編的書,則是在陳自明原本的基礎上刪減、訂正、增補和附益而成的另一部書,不再是勤有書堂的原本了。
上書一種,宋新安張杲撰。杲字季明,伯祖擴,受龐安時業,著名京洛,杲承其家學,撰為是編。前七門,總序古來名醫醫書,及針灸診視之類,次雜證二十八門,雜論六門,婦人小兒二門,瘡及五絕痹疝三門,終以醫功報應,凡四十七門。皆系古今治驗,而禁方秘論往往間出。
白話文:
本書只有一種版本,由宋朝安吉的張杲所著。張杲字季明,他的伯祖擴,從龐安時學習醫術,在京洛地區很有名氣,張杲繼承了其家學,撰寫了這本書。
這本書前面七門,總述了古來名醫和醫書,以及針灸、診視等內容。接著是二十八門雜證,六門雜論,兩門婦人、小兒方面的內容,三門瘡疾、五絕、痹症、疝氣方面的內容,最後以醫功報應作為結尾,總共有四十七門。
內容均為古今驗證有效的治療方法,其中不時穿插一些祕方和隱祕的醫理。
惟雜採說部,頗病神怪。且既戒天靈蓋不可用,又出拾遺人肉一條,自相矛盾,不可為訓。然實有淵源,非泛常炫說者可比。
仁齋直指二十六卷
傷寒類書活人總括七卷
上書二種,宋福州楊士瀛撰。士瀛字登甫,號仁齋。序題景定甲子,乃宋末人。是書為明嘉靖中,徽州朱崇正,字仲儒,號惠齋者校刻。其傷寒類書,自序成於直指之前,因卷帙較少,附遺於後。
提要辨述原委甚悉。禾從沈金鰲尊生悉其大凡,實為支離穿鑿。惟外無行本,不能窮其底蘊。
白話文:
這兩本書是宋朝福州人楊士瀛編寫的。楊士瀛字登甫,號仁齋。序言記載為景定甲子年,屬於宋朝末期。這本書是在明朝嘉靖年間,徽州人朱崇正(字仲儒,號惠齋)校訂並刻印發行的。其中關於傷寒的分類書籍,他自己在序言中說是在撰寫《直指》之前完成的,由於卷帙較少,因此附在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