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讀書志》~ 卷上 (2)
卷上 (2)
1. 明繆氏希雍
2. 明史藝文志
本草經疏二十卷
方藥宜忌考十卷
本草單方十卷
白話文:
["本草經疏"]二十卷:這是一套詳細闡述與解說中藥材性質及應用的書籍,總共二十卷。
["方藥宜忌考"]十卷:這本書共有十卷,主要探討了藥方和藥物在使用時應當注意的禁忌與考量。
["本草單方"]十卷:這部作品同樣為十卷,專門記錄了單一味藥材的使用方法和療效。
3. 國朝四庫
先醒齋廣筆記四卷
本草經疏三十卷
上書五種,去復一種,凡四種。明常熟繆希雍撰。希雍字仲醇,天啟中,王紹徽作點將錄,以東林諸人,分配水滸名,希雍為神醫安道全。本草單方亡。廣筆記為長興丁元薦裒希雍所用方成帙,雍又增入群方,及本草常用之藥,傷寒溫病時疫治法。經疏以神農為主,附以諸家主治藥味禁忌,次序悉依大觀本草,然論多紕繆,當時名醫以為經疏出而本草亡,亦詆之太過矣。張介賓與希雍同時,希雍擅用寒涼,介賓擅用溫補,希雍尚變化,介賓守法度。
二人各立門逕,其實各有得力處。
白話文:
【國朝四庫】
在先醒齋廣筆記四卷和本草經疏三十卷這兩部作品中,總共有四種不同的內容。這些作品皆由明代常熟的繆希雍所著,他字仲醇。在天啟年間,王紹徽編寫的點將錄裡,把東林黨人比擬為水滸傳的人物,繆希雍被比作神醫安道全。原本的本草單方已經遺失了。
廣筆記是由長興的丁元薦收集繆希雍使用過的方劑編纂而成,後者還加入了各種其他方劑,以及本草中常用的藥物,並詳細介紹了傷寒、溫病和時疫的治療方法。在經疏中,繆希雍以神農的理論為主,同時參照各家對藥材的用途、禁忌等進行闡述,其編排順序完全按照大觀本草來進行,然而其中的論點存在不少錯誤。當時的名醫認為,自從經疏問世後,本草學說便逐漸消失,這樣的批評未免有些過於嚴厲。與繆希雍同時期的張介賓,前者擅長使用寒涼藥物,後者則擅長溫補療法,繆希雍注重靈活變通,而張介賓則遵循既定的規範。
他們各自開創了自己的流派,實際上,他們的醫術都有獨到之處。
4. 明盧氏之頤
5. 國朝四庫
本草乘雅半偈十卷
痎瘧論疏一卷
民間傳本
學古診則四卷
上書三種,明錢塘戶之頤撰。之頤字子繇,又字自觀。父復字不遠,號芷園蒲癡,著芷園臆草五種。又集醫種子四種,一為醫經種子,集本草經難經;一為醫論種子,集傷寒論、金匱要略;一為醫方種子,集仲景方、附薛己方、杜本舌法;一為醫案種子,集扁鵲倉公傳,附薛己醫案,及嘉靖中撫州易大艮思蘭醫案十八首。萬曆丙辰庚申自序,天啟甲子張天鱗、何白、李流芳序。
嘗著本草綱目博議,命子繇成之,子繇因取本經藥二百三十二種,別錄至綱目諸書一百四十三種,每藥之下,有核參衍斷四目,辨論精博,甄錄謹嚴,為註釋藥性家之祖。閱十八載始成,稿亡兵燹,追憶重修,因名半偈。痎瘧方雖不古,論實簡當,診則為晚年目瞽所述,雖重複錯誤,猶可見少時篤學之功。
摩索金匱九卷,及傷寒金鏡抄,醫難晰疑未傳。
白話文:
【本草乘雅半偈十卷】
【痎瘧論疏一卷】
【民間傳本】
【學古診則四卷】
以上三本書籍,是由明朝錢塘人戶之頤所編寫。之頤,字子繇,又字自觀。他的父親名復,字不遠,號芷園蒲癡,曾著有《芷園臆草》五種,並收集了《醫種子》四種,分別包括《醫經種子》,收錄了《本草經》和《難經》;《醫論種子》,收錄了《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醫方種子》,收錄了仲景的方劑、薛己的方劑以及杜本的舌法;《醫案種子》,收錄了扁鵲倉公傳,附錄了薛己的醫案,以及明朝嘉靖年間撫州易大艮思蘭的十八個醫案。萬曆年間,戶之頤在丙辰和庚申兩年寫下了自序,而天啟年間,張天鱗、何白、李流芳也為此書作序。
他曾編寫過《本草綱目博議》,並交由其兒子子繇完成。子繇選取了《本經》中的232種藥材,以及從《別錄》到《本草綱目》等書籍中的143種藥材,對每種藥材下設立了「核」、「參」、「衍」、「斷」四個條目,辨析精確廣博,甄錄嚴謹,成為注釋藥物性質領域的開創者。他耗費了十八年的時間才完成此書,然而原稿在戰火中遺失,他回憶並重新修訂,因此將書名定為「半偈」。雖然《痎瘧論疏》中的方劑並非古方,但其理論簡潔恰當。《學古診則》是他晚年失明後口述的作品,儘管有些重複和錯誤,但仍然能見證他年輕時的勤奮學習。
至於《摩索金匱》九卷,以及《傷寒金鏡抄》和《醫難晰疑》,這些書籍尚未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