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讀書志》~ 卷上 (19)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9)

1. 宋郭氏雍

2. 國朝徐氏刻本

傷寒補亡論二十卷

上書一種,宋河南郭雍撰。雍字白雲,朱文公熹稱為長陽沖晦先生。淳熙八年,自序言仲兄之言通守夷陵、秭歸二郡,以多疾訪醫,見常器之、康醇道,因究仲景之學。雍受兄教,漸磨日久,行年八十,略舉岐黃及近代諸書大綱,集成論說二十卷,方藥五卷,合一千五百餘條,分七十餘門,總五萬言。慶元五年,熹為之作序。

明萬曆五年,誠意伯劉世延序而重刻。亡第十六卷及方藥五卷,僅十九卷六十四門一千四百餘條,今時傳本為國朝道光元年長洲徐錦校刻。

白話文:

這本書名為《傷寒補亡論》,共二十卷,是由宋代河南人郭雍所著。郭雍,字白雲,被朱熹(朱文公)尊稱為長陽沖晦先生。他在淳熙八年自序中提到,因為他的二哥在夷陵和秭歸兩地擔任官職,身體多病,為了尋找治療方法,接觸到了常器之和康醇道兩位醫生,從而開始深入研究張仲景的醫學理論。郭雍受到他哥哥的影響,長期以來不斷鑽研,到他八十歲時,將《黃帝內經》以及近代各種醫學著作的主要內容進行整理,集結成論述二十卷,藥方五卷,總計超過一千五百個條目,分為七十多個主題,整體約有五萬字。在慶元五年,朱熹為此書寫了序。

到了明代萬曆五年,由誠意伯劉世延再次為此書作序並重新刻印。不過遺憾的是,第十六卷以及藥方五卷遺失,只剩下十九卷,包含六十四個主題,超過一千四百個條目。目前流傳的版本是清朝道光元年由長洲的徐錦進行校對並再次刻印的版本。

3. 宋許氏叔微

4. 宋史藝文志

普濟本事方十二卷

白話文:

在宋代的圖書目錄,也就是《宋史藝文志》中,有著一部名為《普濟本事方》的醫學著作,全書共有十二卷。若轉譯成現代白話文即是:在宋代的書籍清單中,有一本叫做《普濟本事方》的醫學書籍,這本書總共分成十二個部分或章節。

5. 國朝四庫

普濟本事方十卷

上書一種,宋真州許叔微撰。叔微字知可,或曰揚州人,或曰毗陵人。惟曾敏行與叔微同時,其獨醒雜誌謂為真州人,當不誤。紹興二年進士,官爵未詳。曰學士者,乃宋詞臣之通稱。書旨簡雅,多載醫案驗方,故曰本事。明朱國禎湧幢小品,記叔微所著翼傷寒論二卷,辯論五卷,傷寒歌三卷凡百篇,治法八十一篇。仲景脈法三十六圖,未有傳本。

白話文:

這套書名為《普濟本事方》,共十卷,是由宋代真州的許叔微編寫的。許叔微,字知可,有人認為他是揚州人,也有人認為他是毗陵人。但根據曾敏行在《獨醒雜誌》中的記載,他應是真州人,這應該不會有錯。他在紹興二年考取了進士,至於他的官職和爵位則沒有詳細的記載。「學士」這個稱號,在宋代通常是指詞臣。此書文風簡潔高雅,記載了大量的醫學案例和有效的藥方,因此被命名為《本事》。明代的朱國禎在他的《湧幢小品》中記載,許叔微還著有《翼傷寒論》二卷,《辯論》五卷,《傷寒歌》三卷共一百篇,《治法》八十一篇,以及《仲景脈法》三十六圖,可惜這些著作並沒有流傳下來。

6. 宋寇氏宗奭

7. 晁氏讀書志

本草衍義二十卷

上書一種,宋通直郎澧州司戶曹事添差充收買藥材所辦驗藥材寇宗奭撰。籍里無考。自序衍未盡之理,伸隱避之情,證脫誤之義,煩避諱之名,考據頗屬精詳,其書為金平陽張存惠增入嘉祐補註,外無傳本。

白話文:

這本書叫做《本草衍義》,總共有二十卷。是由宋代的一位通直郎,澧州的司戶曹事,後來被調派去負責收購和驗證藥材的寇宗奭撰寫的。至於他的出生地和其他背景,現在已經無法考證。

他在自序中提到,他寫這本書的目的在於延伸並解釋那些在以前的本草著作中沒有完全講清楚的道理,揭露一些被隱藏或避而不談的事實,證實和糾正一些錯誤的觀點,並且處理了一些因避諱而產生的問題。在研究和考證方面,他做得非常精確和詳細。

這本書後來由金朝平陽的張存惠增加了一些在宋仁宗嘉祐年間的補註。除了這些新增的部分,這本書並沒有其他版本流傳下來。

8. 宋陳氏言

9. 宋史藝文志

三因病源六卷

白話文:

在宋代的圖書目錄,也就是《宋史藝文志》當中,有著一部名為《三因病源六卷》的醫學著作。若轉譯為現代白話文,這意謂著:在宋代歷史記錄的書籍清單中,列有一部共六卷,探討疾病來源及成因的醫學書籍,書名為《三因病源》。

10. 國朝四庫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十八卷

上書二種,宋括蒼陳言撰。言字無擇,行履無考。其書命名本於金匱,其方論典雅簡該,絕無冗鄙之弊。嚴用和剽竅其論,附以已所驗方,吳澄易簡歸一序,極稱其美。三因方傳本為明何巨校刻,分為一十八卷。二卷中太醫習業,有二十一史之文,非南宋人語,蓋明代鈔寫傭人妄改。

濟生方收存四庫,外無行本。惟目錄中載其自序云:論治五十,方凡四百,總為十卷。

白話文:

這兩本書,《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十八卷,是由宋代括蒼的陳言編寫的,他的字是無擇,至於他的生活經歷則無法考證。他寫這本書的時候,命名方式源自《金匱》,在藥方與理論的描述上,非常精煉典雅,沒有任何多餘或粗鄙的詞句。嚴用和曾抄襲他的理論,加上自己驗證過的藥方,吳澄在《易簡歸一》的序中對此大加讚賞。《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的流傳版本是由明朝的何巨校訂刻印的,全書共分為十八卷。在第二卷中,關於太醫學習的部分,引用了二十一史的文句,這些並非南宋時期的語言,可能是明代抄寫的人隨意修改的。

《濟生方》被收錄在四庫中,除此之外並無其他流通的版本。只有在目錄中,載有他自己寫的序,提到書中有五十篇治療理論,共四百個藥方,總共編成了十卷。

11. 宋陳氏自明

12. 國朝四庫

婦人大全良方二十四卷

上書一種,宋臨川陳自明撰。自明字良父,官建府醫學教諭。是書刻於嘉熙元年。自序稱三世學醫,藏書甚夥,而行履所至,必加詢訪。凡八門,二百餘論,論後附方,首調經,次眾疾,求嗣,胎教,坐月,產難,產後,序列秩然,既詳且富。薛氏所集,則刪訂增附,別成一書,非勤有書堂原本矣。

白話文:

這本書名為「婦人大全良方」共二十四卷,是由宋代臨川人陳自明撰寫的。陳自明,字良父,在建府擔任醫學教諭的官職。此書在嘉熙元年時刻印。他在自序中提到,自己家族三代從醫,收藏了許多醫書,並且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去尋訪更多的醫學知識。該書分為八個主要部分,包含了二百多篇討論,每篇討論後皆附有相關的治療方法,首先討論的是調理月經,接著是各種疾病,如何懷孕,胎兒教育,產後護理,生產困難,產後護理等,內容詳細豐富,條理清晰。薛氏後來收集的版本,則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刪改和增補,形成了一本新的書,並非原本的勤有書堂原版。

13. 宋張氏杲

14. 國朝四庫

醫說十卷

上書一種,宋新安張杲撰。杲字季明,伯祖擴,受龐安時業,著名京洛,杲承其家學,撰為是編。前七門,總序古來名醫醫書,及針灸診視之類,次雜證二十八門,雜論六門,婦人小兒二門,瘡及五絕痹疝三門,終以醫功報應,凡四十七門。皆系古今治驗,而禁方秘論往往間出。

惟雜採說部,頗病神怪。且既戒天靈蓋不可用,又出拾遺人肉一條,自相矛盾,不可為訓。然實有淵源,非泛常炫說者可比。

白話文:

這本書叫做《醫說》,共有十卷,是由宋代新安人張杲所寫。張杲,字季明,他的伯祖父張擴,曾跟隨龐安時學習醫術,在京洛一帶很有名聲,張杲繼承了家族的醫學知識,編撰了這本書。書的前七部分,總結敘述了自古以來著名醫家和醫學著作,以及針灸、診斷等相關知識;接著的二十八部分是各種雜症的討論,六部分則是雜項理論,還有關於婦女和兒童疾病的兩部分,以及關於瘡口、五種極度病徵、痺證和疝氣的三部分,最後以醫術功德和因果報應作結,全書共分為四十七個部分,內容都是從古至今的治療經驗,並時不時穿插一些祕方和深奧理論。

然而,書中過多引用了一些神怪故事,有點讓人覺得不太適當。而且,書中一方面告誡人們不要使用頭頂骨(天靈蓋)入藥,但另一方面又列出了用人肉入藥的條目,這種自相矛盾的說法,並不能作為正確的指導原則。不過,本書確實有其深厚的學術基礎,不是那些只會誇誇其談的人可以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