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讀書志》~ 卷上 (18)
卷上 (18)
1. 宋陳氏師文
裴氏宗元
2. 宋史藝文志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五卷,
明朝刻本。
惠民和劑局方十卷,
用藥指南總論三卷。
白話文: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共有五卷,這是根據明朝的刻本。
另外有「惠民和劑局方」共十卷。
還有一部名為「用藥指南總論」的書,總共有三卷。
3. 國朝四庫
惠民和劑局方十卷
用藥指南總論三卷
上書五種,去復三種,凡二種。宋大觀中庫部郎中陳師文,太醫令裴宗元,將仕郎陳承奉詔撰。凡十卷,十四門七百八十八方,與朱震亨二百九十七方之說不合,今本為明崇禎丁丑羅青山人朱葵,冶城袁元熙校刻。首冠炮灸凡例,三臣會銜撰進表,亡。用藥指南,其書有方無論。
方似千金外臺經方,藥每同而名迥異。蓋遵聖濟體制,先聖濟而出耳。局方發揮惟闢其用溫補燥熱,而牛黃丸混入薯蕷丸全方,竟未察出,何哉。
白話文:
「惠民和劑局方」共十卷,
「用藥指南」總論有三卷。
上述書籍五種,刪減了三種,剩下兩種。在宋朝大觀年間,由庫部郎中陳師文、太醫令裴宗元以及將仕郎陳承受皇帝詔令共同編寫。內容總計十卷,分爲十四門類,記載了七百八十八個藥方,與朱震亨所提出的二百九十七個藥方有些出入。現今版本爲明朝崇禎年間,由羅青山人朱葵和冶城袁元熙校對刻印。書首列出了炮灸的各種常規,以及三位編撰者的聯合署名,但原表已遺失。「用藥指南」這本書中,雖有藥方但無相關論述。
書中所載藥方,類似於「千金外臺祕要」,藥物成分大多相同,但名稱卻大相徑庭。這可能是遵循「聖濟」體制,只是在其基礎上發展而來。在「局方發揮」一書中,主要闡述使用溫補燥熱的藥方,但將牛黃丸混入薯蕷丸的全方,卻沒有被察覺出來,這是爲何呢?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