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讀書志》~ 卷下 (8)

回本書目錄

卷下 (8)

1. 國朝魏氏荔彤

民間行本

素問註疏二十四卷

靈樞註疏九卷

傷寒論註疏八卷

金匱要略注二十二卷

上書四種,柏鄉魏荔彤撰。荔彤字念庭。康熙間歷官京口監司,與吳中王子接為友。自言於帖括吏牘之暇,即研求醫理,積五十餘年撰成是編,實士大夫攻醫之矯矯者。

白話文:

這部醫書共有四種(《傷寒編》、《溫病編》、《痘疹編》、《外科編》),是柏鄉縣的魏荔彤所編著。魏荔彤的字是念庭。他在康熙年間擔任過京口監司的官職,與吳地的王子接交朋友。他自述在處理公務的空閒時間,就會鑽研醫學理論,經過五十多年的時間,才完成了這部醫書。這部醫書確實是士大夫學習醫學的優秀著作。

2. 四庫存目

臨症指南醫案十卷續一卷

民間行本

種福堂續醫案一卷溫熱論一卷

葉康王三家醫案三卷內葉一卷

葉薛繆三家醫案三卷內葉一卷

本事方箋釋十二卷

景岳全書發揮十二卷

陶氏全生集評本四卷

醫效秘傳四卷

白話文:

醫案及醫書目錄:

臨症指南醫案十卷續一卷:臨症指南醫案,共十卷,另有續卷一卷。

民間行本:此為民間流傳版本。

種福堂續醫案一卷溫熱論一卷:種福堂續醫案,共一卷,另有溫熱論一卷。

葉康王三家醫案三卷內葉一卷:葉、康、王三家醫案,共三卷,其中葉氏醫案一卷。

葉薛繆三家醫案三卷內葉一卷:葉、薛、繆三家醫案,共三卷,其中葉氏醫案一卷。

本事方箋釋十二卷:本事方箋釋,共十二卷。

景岳全書發揮十二卷:景岳全書發揮,共十二卷。

陶氏全生集評本四卷:陶氏全生集評本,共四卷。

醫效秘傳四卷:醫效秘傳,共四卷。

上書八種,吳縣葉桂撰。桂字天士,號香岩。顯醫名於康熙雍正間。乾隆丙戍錫山華南田,輯其晚年門人朱心傳、吳厚存、張亮揆等日記醫案,分八十八門,每門之末附以總論,名曰臨症指南醫案。其後張氏集其遺案,合康作霖、王子接為三家。吳氏合薛雪、繆遵義為三家。

白話文:

這本書是由吳縣的葉桂所寫,共八種卷。葉桂字天士,號香巖。他在康熙和雍正年間是一位著名的醫生。乾隆丙戌年,錫山華南田收集了他晚年的門人朱心傳、吳厚存、張亮揆等人的日記和醫案,分為八十八個科目,每個科目的末尾都附有總論,取名為《臨症指南醫案》。後來,張氏收集了他的其他醫案,加上康作霖和王子接的作品,成為三大家。吳氏則與薛雪、繆遵義組成了三家。

皆仿華氏體例,不載稱呼,不誇效驗,但冠姓與年歲,掃盡諸家浮習。其審病處方,實詳慎簡潔,不刻意於古,而自饒古趣。康、王、薛、繆、奚能武其後塵,惟酬應太繁,淺率諧俗之方居半,集者失於校擇,遂開近時浮薄之端。至全生集,本山陰劉大化所撰,坊賈竄入偽序,藉盛名以求速售耳。

白話文:

所有醫書都仿照華佗的寫法,不記載稱呼,也不誇大療效,但會寫上作者姓名和年齡,去除所有其他醫家的浮誇習氣。其診斷開方非常仔細簡潔,不刻意追求古文風格,卻自然而然地帶有古色古香。康、王、薛、繆、奚等人能繼承他們的衣鉢,但應酬太多,敷衍塞責的方子佔了一半,收集整理的人沒有仔細校對,於是開了近代浮華的風氣。至於全生集,原本是山陰劉大化所著,後來書商偷偷加上偽序,藉助名聲以求快速賣出而已。

醫效秘傳,本事方箋釋,景岳全書發揮,類皆偽託。提要稱桂生平無所著作,信矣。顧景文手錄溫熱論二十則,治一時傳染之病,異於吳有性之專尚攻擊,及幼科痘證一門,皆精簡可採。

白話文:

中醫的祕方傳承已經散失,傳說是桂允誠所著的各種方劑釋解、李中梓的《景嶽全書》發揮,這些都是偽造的。書中提要說桂允誠生前沒有著作,這是可信的。然而,顧世澄手抄了桂允誠的《溫熱論》二十則,用於治療當時流行的疾病,與吳有性的專門攻治和兒科痘症的方法不同,都是簡潔而實用的。

3. 四庫

蘭臺軌範八卷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一卷

傷寒類方二卷

醫學源流論二卷

難經經釋二卷

醫貫砭二卷

白話文:

《蘭台軌範》八卷

《神農本草經》選錄一百種藥材的一卷

《傷寒類方》兩卷

《醫學源流論》兩卷

《難經》注釋兩卷

《醫貫砭》兩卷

上書六種,吳江徐大椿撰。大椿字靈胎,號洄溪,雍正間以醫名。自序難經經釋,謂越人本內經以作難經,則內經具在,錯謬處當援而駁正。其殊法異議,必別有師承,不得仍執內經議其可否。案漢書藝文志:扁鵲內經九卷,外經十二卷,與黃帝內經十八卷,外經三十九卷並傳。

白話文:

這六部書籍是由吳江徐大椿撰寫的。徐大椿字靈胎,號洄溪,雍正年間以醫術聞名。他在《難經經釋》的自序中說:「越人本著《內經》作《難經》,然而現存《內經》已具備知識,如果有錯謬之處,應援引《內經》來駁正。」徐大椿認為,《難經》與《內經》有不同之處,應當另有師承,不能只用《內經》來判斷它的對錯。

根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扁鵲內經》有九卷,《扁鵲外經》有十二卷;《黃帝內經》有十八卷,《黃帝外經》有三十九卷,兩套經典同時流傳。

後漢時仲景所引,呂博望所注。二千年來,絕無異議,大椿既以難經為兩漢前書,又不能指今之內經為漢之何經,況呂注已亡,無從稽考,自當闕疑,何得妄為強解。本草經,亦僅取百種,而日用之藥,置其大半,反孳孳於方士所附輕身延年之說。趙獻可醫貫,執薛己真陰真陽,持八味六味庸識,本無足砭,乃逐句逐字,索垢求疵,肆加辱詈。醫學源流論,抉發積弊,可稱傑作。

白話文:

後漢時,張仲景引用經典,並由呂博望作注釋。兩千年來,一直沒有爭議。大椿認為《難經》是兩漢以前的著作,又不能指出《內經》是漢代的哪部經典。況且呂博望的注釋已經失傳,無法考證。因此,只能存疑,不能妄下定論。

《本草經》只收錄了一百種藥物,而日常的藥物卻遺漏了大半,反倒熱衷於追求方士們宣傳的長生不老之術。趙獻可的《醫貫》,執著於薛己的「真陰真陽」說,以及八味、六味的庸碌見解。這些原本不足以批評,但他逐句逐字挑剔,肆意辱罵。

《醫學源流論》揭露了弊端,可以稱得上是傑作。

而人參論則曰:誤服溫補,補住邪氣,至死不出,核諸傷寒金匱,用人參三十二方,附子二十三方,乾薑三十六方,仲聖絕無告戒,何尋常治法,猶恐誤用害人,此等巨患,竟不齒及。傷寒類方,削去病論,專載醫方,令人按病求方,不必循經辨症,尤非體例。蓋椿天性恃才傲物,每信筆欺人,又評葉桂醫案,大率類此,惟蘭臺軌範尚覺平允。

白話文:

關於人參的使用,有評論說,如果錯誤地使用溫補藥物,就會補住邪氣,導致無法祛除,最終導致死亡。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使用人參的地方有 32 處,附子 23 處,乾薑 36 處,但張仲景並沒有特別提出警告。為什麼在日常的治療中,還擔心誤用人參會害人性命?這種嚴重的問題,竟然沒有提到。

《傷寒類方》中,刪去了病理討論,只記載了醫療方法,讓人們根據疾病來查找方劑,而不必遵循經絡辨證的原則。這不是《傷寒論》的體例。《傷寒類方》的作者椿天性情傲慢,經常隨意欺騙人,他對葉桂的醫案也有類似的評論。只有《蘭臺軌範》一書尚且公平公正。

4. 國朝尤氏怡

民間行本

傷寒貫珠集八卷

金匱心典三卷

金匱翼八卷

醫學讀書記二卷續一卷

靜香樓醫案一卷

白話文:

《傷寒貫珠集》八冊

《金匜心典》三冊

《金匜翼》八冊

《醫學讀書記》兩冊,另加續集一冊

《靜香樓醫案》一冊

上書五種,長洲尤怡撰。怡字在涇、號拙吾。工詩,與顧秀野、沈歸愚為友,著北田吟稿。乾隆間以醫名於世。嘗病方、喻、程三家之書,條分未當,因分傷寒三陽治法為十一門,三百九十四條,方九十道。三陰治法三門,一百十七條,方二十七道。提綱挈領,束繁歸整,為貫珠集。

白話文:

以上有五種著作,是由長洲人尤怡所撰寫。尤怡,字在涇,號拙吾。他擅長寫詩,與顧秀野、沈歸愚交好,著有《北田吟稿》。乾隆年間,尤怡憑藉醫術聞名於世。

他曾經批評方有執、喻嘉言、程國彭等人的醫書,認為條理不清晰,於是將傷寒三陽的治療方法分為十一類,三百九十四條,並提供了九十個方劑。三陰的治療方法則分為三類,一百一十七條,提供了二十七個方劑。他條分縷析,將繁雜的內容組織成條理清晰的體系,寫成了《貫珠集》。

雖踵沿陋習,播亂原文,較之三家,則醇多疵少。其金匱心典,尤精簡可宗。又著金匱翼,專療雜病,分四十九門,每門各別類次,論治簡而有要,惟每類之末,必有新定之方,意欲度越古人,猶是金元故態。讀書記雖無甚精詣,亦可見其用心之勤苦矣。

白話文:

雖然追隨陳舊方法,傳播了原始文本,但與三家相比,醇厚的部分更多,瑕疵更少。其中的《金匱心典》,尤其精簡可信。又著《金匱翼》,專門治療雜病,分為四十九章,每章又分別分類排列,論述治法簡潔而有要點,只是每一類的最後,必然有新定的方劑,作者意圖超越古人,這還是金元時期的老毛病。他的《讀書記》雖然沒有什麼精深的見解,也能看出他用心的勤奮。

5. 國朝程氏郊倩

民間行本

傷寒後條辨十五卷

醫經脈圖句測四卷

藥方二卷

白話文:

《傷寒後條辨》共十五卷。

《醫經脈圖句測》共四卷。

藥方集共兩卷。

上書三種,休寧程郊倩撰。郊倩字應旄。因方有執傷寒條辨未窮隱奧,覆蓋加推擴,故條分愈眾,論議愈新,究於仲聖立論之旨了無干涉。脈圖藥方俟考。

白話文:

這三部著作是休寧人程郊倩編寫的。程郊倩字應旄。由於古方中對傷寒的條例辨別不透徹,所以他詳加增補,使條例更加詳細,論述更加新穎,但與仲聖(張仲景)所主張的根本原則無關。脈象圖和藥方有待進一步考證。

6. 四庫全書存目

素問懸解十三卷

靈樞懸解九卷

難經懸解二卷

傷寒懸解十五卷

金匱懸解二十二卷

傷寒說意十一卷

長沙藥解四卷

四聖懸樞四卷

四聖心源十卷

玉楸藥解四卷

素靈微蘊四卷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解析十三卷

《黃帝內經靈樞》解析九卷

《難經》解析二卷

《傷寒論》解析十五卷

《金匱要略》解析二十二卷

《傷寒論》講解十一卷

《長沙藥解》四卷

《四聖懸樞》四卷

《四聖心源》十卷

《玉楸藥解》四卷

《素靈微蘊》四卷

上書十一種,昌邑黃元御撰。元御字坤載。以素問本病刺志刺法三篇,舊本皆曰亡,細為紬繹,則本病之文誤入玉機真藏,刺志誤入診要經終,刺法誤入通評虛實,未嘗亡也。經絡論即皮部論之後半篇,皮部屬十二正經經絡之正文,因正其錯簡,復八十一篇之舊。又考靈樞難經之文,亦多脫誤。

白話文:

共有十一卷的著作,是由昌邑黃元御撰寫。黃元御的字號是坤載。他參考了《素問》中的《本病刺志》和《刺法》這三篇,舊版本中都說這三篇已佚失,但經過仔細研究後,發現《本病》的文字錯誤地收錄在《玉機真藏》中,《刺志》誤收在《診要經》的最後,《刺法》誤收在《通評虛實》中,實際上並未佚失。《經絡論》就是《皮部論》的後半部分,《皮部》屬於十二正經經絡的正文,因為更正了錯簡,所以恢復了原本的八十一篇內容。另外,還考證了《靈樞》和《難經》的文字,發現其中也有許多遺漏和錯誤。

如標本誤名衛氣、四時氣大半誤入邪氣,藏府病形、津液五別誤名五癃津液別經,別前十三段為正經,後十五段為別經,且誤入經脈中,悉比櫛其辭,俾相聯屬,復治傷寒論得脈法八十三章,六經正病及誤治壞病三百六十八章,外感類病並用法宜忌八十六章,合五百三十七章。及金匱要略內傷雜病四診九候諸法,皆定其次第,釋其隱奧,更撰說意,會通傷寒大旨。

白話文:

如果把標本誤認為衛氣,四時的氣息大部分誤作為邪氣,藏府的病狀、津液的五種分類誤稱作五癃津液,以及分類前面的十三段為正經,後面的十五段為別經,還誤入經脈中,全部都堆積在一起,讓它們互相連接,再整理《傷寒論》中關於診脈的八十三章,六經正病和誤治引起其他病症的三百六十八章,外感引起的疾病以及治療方法宜忌的八十六章,合併起來共有五百三十七章。以及《金匱要略》中內傷雜病四種診斷和九種候診的方法,都訂正了它們的順序,解釋了它們的深奧之處,重新撰寫說明,貫通了《傷寒》的大要旨。

藥解詳繹長沙二百八十八方,一百六十種藥,處方療病之原。心源融貫四聖之書,創治雜病之法。懸樞推究歲氣所應,為堵禦寒溫痘疹四疫之方。又擷經文精義,為胎化等解九篇,病解一十七篇,附以醫案,別成玉楸藥解,自述用藥微義,咸自作序意,並撰杝元一篇以示志。

白話文:

《藥解詳繹》詳細闡述了《長沙藥解》中的 288 方,包含 160 種藥物,闡明瞭用藥治病的原理。《心源》融合了四部經典的精髓,創立了治療雜症的方法。《懸樞》推究歲氣對人體的影響,提出預防寒邪、溫邪、痘疹和四時疫病的祕方。此外,還摘取了經典中的精華,撰寫了《胎化》等九篇疾病解說和《病解》等十七篇病症解析,並附上醫案,另成《玉楸藥解》,對用藥要義進行闡述,均由作者親自序意。還撰寫了《杝元》一篇來表達自己的志向。

嘗曰:思邈真人千金方以下,著作如林,與岐伯立言,仲景立法之旨,竟無一線微通,而庸醫效尤,俗子遵守,天下咸棄圭壁而寶碔砆,最可痛苦流涕。語甚激烈。蓋其左目為庸醫誤治成盲,致落仕籍,因發憤窮醫,故抑塞磊落之氣時形楮墨,雖四聖心源增損古方,不存舊目,且有天魂地魄等名,不免炫奇篾古。然持論皆以扶陽配陰為宗,一洗金元以來滋陰熄火之習,自是特識。

白話文:

古人常說:自孫思邈的《千金方》以來,有許多醫書著作,它們與黃帝和岐伯的對話,以及張仲景設定的醫療原則,完全沒有任何相似之處。然而,庸醫卻效仿這些著作,一般人盲目遵守。於是,天下人普遍拋棄了名貴的醫書,而珍視那些粗劣的醫書,這真是令人痛苦扼腕。

說得非常激烈。這是因為孫思邈的左眼被庸醫誤治致盲,導致他被革除官職。因此,他發憤鑽研醫術,所以寫作時常帶有抑鬱磊落的情緒,即使是《四聖心源》增刪古方,也不原諒自己的失誤,而且用了「天魂、地魄」等奇異的名稱,不免有炫耀奇術、輕視古人的嫌疑。然而,他的醫學理論都以扶助陽氣調和陰氣為根本,一掃自金元時代以來滋補陰氣、熄滅陽火的習氣,這確實是獨特的見解。

其傷寒懸解,雖割裂古書,而條分縷析,實能窺見先師堂奧。道光中,陽湖張琦序刻傷寒懸解,長沙藥解,素靈微蘊,四聖心源,於宛鄰叢書,金匱懸解尚未付梓。

白話文:

它的《傷寒論懸解》雖然割裂了古書,但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確實能洞悉前輩學者的精髓。道光年間,陽湖人張琦將《傷寒論懸解》、《長沙藥解》、《素靈微蘊》、《四聖心源》刻印於「宛鄰叢書」中,《金匱懸解》還未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