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讀書志》~ 卷下 (5)
卷下 (5)
1. 明史藝文志
醫論四卷
證治準繩一百二十卷
鬱岡齋筆麈四卷第一卷凡四十頁論醫
醫統正脈一百九十六卷
2. 國朝四庫
證治準繩一百二十卷
上書五種,去復一種,凡四種。明金壇王肯堂撰。肯堂字宇泰。兵部主事,諫阻武宗南巡,子杖、臬之孫。右都御史,贈太子少保,諡恭簡、樵之子。舉萬曆十七年焦竑榜進士,與松江董其昌同科。選庶常,授檢討,倭寇朝鮮,疏陳十議,願假御史銜,練兵海上。疏疏留中,遂引疾。
白話文:
上面共五本書,已經整理出重複的,一共是四種。明朝金壇人王肯堂編寫。肯堂的字是宇泰。歷任兵部主事,曾經上書勸諫武宗不要南巡,是王子的孫子,臬的孫子,歷任右都御史,追贈太子少保,諡號為恭簡,是樵的兒子。在萬曆十七年焦竑的榜單中考中進士,與松江的董其昌同科。被選中為庶常,任命為檢討,倭寇入侵朝鮮,他上疏陳述了十條建議,希望朝廷授予他御史的職銜,在海上訓練士兵。他的奏疏被留中不發,於是他就假裝生病告退。
會京察罷黜,歸而研醫,以著述自樂。復以薦補南京行人司副,終福建參政。其醫統正脈集書四十四種,自素問、靈樞、難經、脈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明理論、活人書以下,繼以守真,終於陶華,皆沿金元以來結習。證治準繩六種,首雜病證治八冊,附以類方八冊,次傷寒準繩八冊,瘍醫準繩六冊,幼科準繩九冊,女科準繩五冊,凡四十四冊,皆一年而成。二種雖採掇繁富,而珠礫雜收,茫無去取,徒眩後人耳目。
白話文:
吏部考覈後被罷官,回到家裡研究醫學,靠寫書自娛。後來被推薦擔任南京行人司副使,最後官至福建參政。他的醫學著作《統正脈集書》共四十四種,從《素問》、《靈樞》、《難經》、《脈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明理論》、《活人書》等醫學經典,再到《守真》和《陶華》,都承襲了金元以來的路子。《證治準繩》共六種,第一是《雜病證治》八冊,附有配方的《類方》八冊;第二是《傷寒準繩》八冊;第三是《瘍醫準繩》六冊;第四是《幼科準繩》九冊;第五是《女科準繩》五冊,總共四十四冊,都是在一年內寫完的。這兩部書雖然蒐集了大量的資料,但卻良莠不齊,沒有經過取捨,只能讓後人眼花繚亂。
蓋其成功甚速,決非一人之手。況罷黜未幾,又復起用,宦興方殷,著輯宜其率略矣。醫論筆麈,泛述醫事,頗精卓可觀。
本草綱目五十二卷
脈學一卷
奇經考一卷
白話文:
它的成功非常迅速,肯定不是一個人做到的。況且罷免後沒多久,又再次任用,官運正盛,著作編輯自然會略顯粗糙。醫論筆麈泛泛而談醫學,見解獨到,值得一看。
上書三種,明蘄水李時珍撰。時珍字東壁,官楚王府奉祠正。子建中,為四川蓬溪知縣,神宗詔修國史。子建元,上遺表及書命刊行天下。是書取諸家本草,芟復補闕糾謬,凡一十六部,六十二類,一千八百八十二種。每藥以正名為綱,釋名為目。次以集解、辨疑、正誤、氣味、主治、附方。
白話文:
上面這三本書是明朝蘄水人李時珍編著的。李時珍字東壁,擔任過楚王府的奉祠正。他的兒子李建中,曾擔任四川蓬溪知縣,神宗皇帝下令編修國史。李建中上呈奏表和著作,請求天下刊印。這本書參考了各種本草書籍,剔除重複、補充遺漏、糾正錯誤。全書分為十六部、六十二類,收錄了一千八百八十二種藥物。每一種藥物都以正名為綱,釋名為目。接著依次記載了集解、辨疑、正誤、氣味、主治、附方等內容。
自云:歷年三十,採書三百餘家,三易稿而成。萬曆間為王世楨序刻,雖蒐羅至富,考據精詳,而誇多鬥靡,究與經方意旨未相融貫。又集其父言聞四診發明,糾脈訣之失,為瀕湖脈學,附以宋道士崔嘉彥四言詩。復考證奇經八脈,創為氣口九道之圖,詳其診法,好名之心,亦良苦矣。
赤水玄珠三十卷
醫旨緒餘二卷
三吳治驗二卷
新都治驗二卷
宜興治驗二卷
白話文:
他自稱花了三十年時間,參考了三百多本醫書,三易其稿才寫成這本書。在萬曆年間由王世楨作序刻印。儘管這本書蒐集的資料很豐富,考證的很詳細,但是它誇誇其談,內容空洞,與經方的意旨相去甚遠。他又收集了他父親關於四診的精闢見解,糾正了脈訣中的錯誤,形成了《瀕湖脈學》,並附上了宋代道士崔嘉彥的四言詩。此外,他還考證了奇經八脈,創立了氣口九道的圖解,詳細說明瞭診斷方法。他好名的用心,也真是煞費苦心了。
上書五種,明休寧孫一奎撰。一奎字東宿,號生生子。玄珠分七十門,每門又各分類次,詳論寒熱、虛實、表裡、氣血受病之原,古今病證名稱之混,晰理入彀,治法適中。殆擷取金元精粹之義,加以文飾而成者。醫旨分配太極陰陽五行於人身藏府經絡,又直以癲癇為二病,皆自擅聰明,憑虛結撰。
白話文:
這本書共有五卷,是明朝休寧縣的孫一奎寫的。孫一奎字東宿,號生生子。「玄珠」一書分為七十個章節,每章又細分為若干種類,詳細地討論了寒熱、虛實、表裡、氣血受病的根源,以及古今各種疾病名稱的混淆,條理清晰,治法適中。這本書大概取自金元時代醫學的精華,再加以文采潤飾而成。至於書中的《醫旨分配太極陰陽五行於人身藏府經絡》和《直以癲癇為二病》這兩部分,都是作者自以為聰明,憑空臆測出來的。
又精究用人補人採煉之法,以治勞損,邪說導淫,乃書中大瑕。子泰來、明來,輯其醫案,多所誇詡,大抵專揚醫名,不窮醫理,淆於世俗之結習也。
類經三十二卷
景岳全書六十四卷
白話文:
《丹溪心法》又精通利用補品來滋補人體,以及採取人體的精華進行煉丹的方法,用於治療身體虛弱。這些歪理邪說引導人們走上邪路,是書中極大的污點。子泰來和明來編訂了他的醫案,多處誇大其詞,主要是為了樹立自己的醫名,而不深究醫學原理,這混淆了世俗的陋習。
上書二種,明山陰張介賓撰。介賓字會卿號景岳。元劉靜修集金李杲嘗命其徒羅天益所撰之內經類編,曾三毀其稿,又閱三年乃成,今書不傳。介賓殆仿其體,類集素問靈樞三百九十條,分為一十二門曰:攝生、陰陽、藏象、脈色、經絡、標本、氣味、論治、病疾、針刺、運氣、會通,又增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雖割裂古經,而條理甚井,注多發明。
白話文:
這本書共有兩部分,由明朝山陰張介賓撰寫。張介賓字會卿,號景嶽。元朝劉靜修收集了金朝李杲曾經命令他的學生羅天益所撰寫的《內經類編》,曾三度毀掉手稿,又花了三年才完成。現在那本書已經失傳。張介賓可能仿照了它的體例,分類收集了《素問》、《靈樞》中的三百九十條,分為十二個門類:攝生、陰陽、藏象、脈色、經絡、標本、氣味、論治、病疾、針刺、運氣、會通,還增加了十一卷《圖翼》和四卷《附翼》。雖然割裂了古人的經典,但條理安排得很清楚,注釋也大多闡明瞭原意。
全書首為傳忠錄,次脈神章,傷寒典,雜證謨,婦人規,小兒則,痘疹詮,外科鈐,本草正,次新方,次古方,皆分八陣。曰:補、和、寒、熱、固、因、攻、散。又集婦人、小兒、痘疹、外科諸方,妄稱典謨,殊為乖謬。且持論偏執,工於怒罵,沿薛己真陰真陽之習,斥劉朱寒涼制火之非。
白話文:
這本書的內容按順序是:傳忠錄、脈神章、傷寒典、雜證謨、婦人規、小兒則、痘疹詮、外科鈐、本草正,最後是新方和古方,每部分都分為八類:補、和、寒、熱、固、因、攻、散。另外還收集了婦科、兒科、痘疹科和外科學的各種方劑,隨便稱為「典謨」,實在很荒謬。而且這本書的觀點偏執,擅長用謾罵的語氣,沿襲了薛己的真陰真陽理論,誹謗劉朱的寒涼制火理論。
雖救當時攻伐之弊,實開後世膩補之愆。且每門首列經文,而論中不提一字,甚為疏忽。然酒色越度,精血消亡,溫養填補,在所必需,其書又未可偏廢。
白話文:
儘管當時應用了這種方法應對弊病,但實際上卻為後世過度滋補的過失埋下了伏筆。而且,每篇文章開頭都列出經文,但在正文中卻隻字不提,十分疏忽。然而,如果過度飲酒、貪戀女色,精血就會消耗殆盡,必須通過溫補的方式來修復和填補(所以這本書不能完全廢棄)。
3. 明史藝文志
本草經疏二十卷
方藥宜忌考十卷
本草單方十卷
4. 國朝四庫
先醒齋廣筆記四卷
本草經疏三十卷
上書五種,去復一種,凡四種。明常熟繆希雍撰。希雍字仲醇,天啟中,王紹徽作點將錄,以東林諸人,分配水滸名,希雍為神醫安道全。本草單方亡。廣筆記為長興丁元薦裒希雍所用方成帙,雍又增入群方,及本草常用之藥,傷寒溫病時疫治法。經疏以神農為主,附以諸家主治藥味禁忌,次序悉依大觀本草,然論多紕繆,當時名醫以為經疏出而本草亡,亦詆之太過矣。張介賓與希雍同時,希雍擅用寒涼,介賓擅用溫補,希雍尚變化,介賓守法度。
二人各立門逕,其實各有得力處。
本草乘雅半偈十卷
痎瘧論疏一卷
民間傳本
學古診則四卷
白話文:
上冊共有五本書,拿掉重複的一本,總共有四本。明朝常熟的繆希雍編寫。繆希雍字仲醇,天啟年間,王紹徽寫了一本《點將錄》,把東林黨的人比作《水滸傳》的角色,繆希雍被比作神醫安道全。他的藥草單方已經失傳了。《廣筆記》是由長興的丁元薦收集繆希雍使用的藥方編成,繆希雍後來又添加了許多藥方,以及本草中常用的藥物,以及治療傷寒、溫病和時疫的方法。《經疏》以《神農本草經》為主,附帶了其他醫家所使用的藥物和禁忌症,排列順序完全按照《大觀本草》。但是,論述中有許多錯誤,當時的名醫認為《經疏》的出現讓《本草》失去了價值,批評過於嚴厲了。張介賓和繆希雍是同一時代的人,繆希雍擅長使用寒涼藥物,張介賓擅長使用溫補藥物,繆希雍注重變化,張介賓遵守法度。
上書三種,明錢塘戶之頤撰。之頤字子繇,又字自觀。父復字不遠,號芷園蒲癡,著芷園臆草五種。又集醫種子四種,一為醫經種子,集本草經難經;一為醫論種子,集傷寒論、金匱要略;一為醫方種子,集仲景方、附薛己方、杜本舌法;一為醫案種子,集扁鵲倉公傳,附薛己醫案,及嘉靖中撫州易大艮思蘭醫案十八首。萬曆丙辰庚申自序,天啟甲子張天鱗、何白、李流芳序。
白話文:
這是三本醫書,由明朝錢塘戶之頤撰寫。戶之頤字子繇,別字自觀。他的父親戶復字不遠,號芷園蒲癡,曾寫過《芷園臆草》五本。他又編寫了《醫種子》四本,包括:《醫經種子》,收集了《本草經》、《難經》;《醫論種子》,收集了《傷寒論》、《金匱要略》;《醫方種子》,收集了仲景方、薛己方、杜本舌法;《醫案種子》,收集了《扁鵲倉公傳》,以及薛己醫案和嘉靖年間撫州易大艮思蘭醫案十八篇。萬曆丙辰庚申自序,天啟甲子張天鱗、何白、李流芳序。
嘗著本草綱目博議,命子繇成之,子繇因取本經藥二百三十二種,別錄至綱目諸書一百四十三種,每藥之下,有核參衍斷四目,辨論精博,甄錄謹嚴,為註釋藥性家之祖。閱十八載始成,稿亡兵燹,追憶重修,因名半偈。痎瘧方雖不古,論實簡當,診則為晚年目瞽所述,雖重複錯誤,猶可見少時篤學之功。
摩索金匱九卷,及傷寒金鏡抄,醫難晰疑未傳。
白話文:
我曾經著手編撰《本草綱目博議》,並囑咐兒子繇成去完成。繇成在《本經》中收集了 232 種藥物,在《別錄》到《綱目》等書中又收集了 143 種藥物。每種藥物下面,都有「核、參、衍、斷」四個部分,辨論精闢,甄錄嚴謹,堪稱藥性註解著作之祖。歷時十八年才完成,但手稿卻毀於戰火。我追憶往昔,重新修訂,因此取名為《半偈》。《痎瘧方》雖然不是古方,但是論述簡潔得當。儘管診斷是由我在晚年雙目失明時所寫,雖然有重複和錯誤,但還是能夠看出年輕時篤學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