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筆記》~ 產後治法
產後治法
1. 產後治法
囈語汗出,乃亡陽之兆,勿作胃實。厥由陰陽竭絕,痙因精血虧耗,非大補不治。乍寒乍熱,發作有期,若以瘧治,則遷延難愈。神不守舍,語無倫次,若作邪論,則危亡可待。去血多而大便燥結,蓯蓉可加入生化湯中,非潤腸丸、承氣湯之可施。汗多而小便短澀,六君子倍加參、耆,生津補氣可利。
㿗疝脫肛,多是氣虛下陷,生化湯參補中益氣。口噤拳攣,乃因血燥類風,加參生化宜服。產戶入風而痛甚,服宜羌活養營。玉門寒冷而不閉,洗宜床、菟、萸、硫。類怔忡、驚悸,生化加定志之品;似邪恍惚,生化加安神之法。因氣而虛煩滿悶,生化加木香為佐。因食而酸噯惡食,合六君加神麯、麥芽為良。
不可用蘇木、稜、蓬以破血,不可用青皮、枳實以消脹。血崩、血暈之危,肝脫、氣脫之急,連煎加參生化湯為最要務也。王太僕云:治下補下,制以急。緩則道路遠而力微,急則氣味厚而力重。丹溪云:產後切不可發表。故治產固本,當遵丹溪,服法宜效太僕。
此篇全論似屬過偏,然皆說盡時弊。夫產後之病,較之平人略為虛耳,若夫大實之症,如用攻滌,須制小其劑,照顧元氣可耳。假如產後未滿七朝經氣一周之時,設有大寒大熱大危之候,即進醫藥,亦難奏功。
目睹屢屢,蓋七日經氣一周,七日之內,氣血未周,而發大寒大熱,正氣虛極之際,用藥不易,達表則汗多陽亡,攻下則腸滑氣脫,補則恐有留邪,此等虛實濛混之症,斷不可草率議方也。 產後憂驚勞倦,血氣暴虛,諸症易起,有產勿專耗散,有食勿專消導,熱不可用芩、連,寒不可用桂、附,寒則惡血停結,熱則新血崩流。至若外感見三陽表症,似可汗也,在產後而用麻黃,則重竭其陽。見裡實症,似可下也,在產後而用承氣則中氣殆矣。耳聾脅痛,乃肝腎之虛,休用柴胡。
白話文:
[產後治療方法]
產後因為憂慮、驚嚇、勞累及疲倦,導致血氣突然虛弱,各種病症容易產生。在產後不宜專心於耗散體力,也不應只注重消化引導。有熱象不可單用黃芩、黃連,有寒象不可單用肉桂、附子,因為寒會讓惡血停結,熱則可能導致新血大量流失。
若是出現外感病症,看似可以發汗治療,但在產後使用麻黃,會進一步消耗體內的陽氣。若有內實病症,看似可以瀉下治療,但在產後使用瀉下藥物,則可能會使中氣衰竭。耳鳴、脅痛是肝腎虛弱的表現,不應使用柴胡。
胡言亂語、汗出是陽氣瀕臨耗盡的徵兆,不要誤以為是胃實。四肢厥冷是陰陽瀕臨枯竭的現象,抽搐是精血大量流失的結果,這些情況都需要大力補充才能治療。忽冷忽熱,發作有固定週期,如果按照瘧疾來治療,則病情可能延長且難以痊癒。精神無法集中,言語無序,如果被誤認為是邪氣所致,則可能面臨危險甚至死亡。
失血過多導致便祕,可以在生化湯中加入蓯蓉,而不是使用潤腸丸或承氣湯。出汗多導致小便短少,可以加倍使用六君子湯中的黨參和黃耆,以補氣生津。
脫肛、疝氣,多是氣虛導致的下陷,可以用生化湯加上補中益氣的藥物。口緊閉、手腳抽搐,是由於血燥導致類似風邪的症狀,可以服用加了黨參的生化湯。產後受到風邪侵襲而疼痛嚴重,可用羌活養營湯。私處寒冷且閉合不良,可用牀前子、菟絲子、山茱萸、硫磺來清洗。類似心悸的症狀,可在生化湯中加入安神的藥物;有恍惚的症狀,可在生化湯中加入安神的方法。氣虛導致的煩惱、胸悶,可在生化湯中加入木香。因飲食問題導致噯氣、厭食,可以結合六君子湯,並加入神麴、麥芽。
不可使用蘇木、棱、蓬等破血藥物,不可使用青皮、枳實等消除脹滿的藥物。對於血崩、血暈的危急情況,以及肝脫、氣脫的緊急狀況,連續煎煮加黨參的生化湯是最重要且必要的。
王太僕曾說,治療下焦疾病要從下焦補充,且需快速。緩慢的話,藥力會在途中減弱,快速的話,藥力強烈且有效。丹溪曾說,產後切記不可發汗。因此,產後的治療,應遵循丹溪的理論,服藥方法應學習太僕的方式。
整篇文章看來似乎有些過於偏頗,但實際上是道出了當時的常見問題。產後的疾病,相對於正常人來說只是稍微虛弱些。若是嚴重的實證,若使用攻滌的方法,必須要控制劑量,同時保護元氣。例如,產後不到七天,經氣尚未完全循環,此時如果出現嚴重的寒、熱、危急的症狀,即使立即用藥,也很難達到效果。
我親眼見過多次,因為在七天內,氣血尚未完全循環,出現嚴重的寒、熱,正是體內正氣極度虛弱的時候,用藥需謹慎,若發汗則可能導致汗多陽氣亡失,攻下則可能導致腸胃滑泄、氣脫,補藥則可能導致邪氣停留,對於這種虛實交雜的病症,絕對不能輕率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