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筆記》~ 食復治驗

回本書目錄

食復治驗

1. 食復治驗

余昔在申江診陶石卿先生,時值歲暮,小有寒熱,投疏散之劑,至一候而解。繼因恣食米糕,復增身熱,神情憒憒,中脘按之似痛非痛,目赤,口不渴飲,脈濡數,進疏導,繼以清泄之劑,神識愈糊,復投珠粉,竹瀝,牛黃丸,神識乃稍清而病仍不退。一醫云:是陰症內陷,不治。

余構思終夜,忽得其法,病人曾食熯糕,大便從未得行,因舌苔白,不拒按,矢氣不多,未敢峻攻。昔王肯堂《筆麈》載俞云衢太史案,與此症相符,宗其意,用涼膈散下之,得燥屎三五枚,再進,再下燥屎數十枚,身反大熱,咽口腐爛,斑疹疊布,一月始痊。蓋邪熱未清,覆被新食阻遏,以致熱反不揚,一下之後,邪食上通下達,熱勢反壯,乃外泄之佳兆,後學知此理否?

白話文:

[食物導致病情復發的治療經驗]

過去我在上海為陶石卿先生看病,當時接近年底,他有點感冒發燒,我給他開了散風寒的藥,一個禮拜後病情就緩解了。但接著他過度食用米糕,又開始發燒,精神狀態不佳,胃部按壓感覺到一種不明顯的疼痛,眼睛紅,但不覺得口渴,脈搏濕軟且快。我先讓他服用疏通腸胃的藥,再跟進清熱的藥物,但他精神狀態反而變得更糟,後來我又讓他服用了珍珠粉、竹瀝和牛黃丸,他的精神狀態才稍微好轉,可是病情仍未改善。有醫生認為這是陰症內陷,無法治療。

我整晚都在思考,突然想到解決方法,因為病人之前吃了很多米糕,但一直沒有排便,加上舌苔白色,按壓不痛,放屁次數不多,所以不敢強烈攻下。王肯堂在他的《筆麈》中有一個俞雲衢太史的案例,和這個病情非常相似,我根據那個案例的思路,使用涼膈散讓他排便,第一次排出三到五塊硬便,再次服用後,又排出了數十塊硬便,然而,他的身體反而更加發熱,咽喉和口腔開始腐爛,皮膚上出現斑點和疹子,一個月後才完全康復。這可能是因為邪熱未清除,又被新的食物阻塞,導致熱氣無法散出,但在排便後,邪氣和食物上下流通,熱氣反而更強,這是病情向外釋放的好徵兆,不知道後學是否理解這個道理?

以上就是我對於食物導致病情復發的一次治療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