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筆記》~ 𰣤ç§èç½ç¨æ¸ è¥è«
𰣤ç§èç½ç¨æ¸ è¥è«
1. 𰣤痧舌白用清藥論
凡𰣤痧表達之後,邪熱化火,津液爍傷,舌轉絳刺,方書云:見楊梅刺舌方可清涼。然有素體痰多,其舌終白不化,未可以梅刺一語,守定成法而遲進清涼,致有劫津而神昏譫語之變。余曾治外甥女痧點滿布,舌苔白膩不化,乃遲遲不敢遽清。此日間事也,至夜半後忽然神識迷濛,譫語躁煩,因即改投清解而安。
故知痰多者,舌苔不現絳刺,邪已化火內燔,痰熱溷淆,且易矇蔽內竅耳。為醫者當識此也。
白話文:
凡是發痧後,病邪轉化為熱,進一步化為火,導致體內的津液受損,舌頭會變得紅赤並出現刺狀突起。古書上說,看到像楊梅一樣的舌頭(舌頭紅赤,有如楊梅的刺),就可以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然而有些人本來就痰多,他們的舌頭可能始終呈現白色,不能因為沒有出現楊梅刺的特徵,就固守舊法,延遲使用清熱的藥物,這樣可能會導致津液過度流失,進而引起精神混亂、胡言亂語的情況。
我曾經治療過一位外甥女,她全身都是痧疹,舌苔白且厚,因為這樣的症狀我遲遲不敢立即使用清熱藥物。這是在白天發生的事,但到了半夜,她突然精神混亂,開始胡言亂語,顯得煩躁不安,我於是馬上改用清熱解毒的藥物,病情才得以穩定。
因此,對於痰多的人,即使舌苔沒有呈現紅赤和刺狀,也可能代表病邪已經轉化為火,在體內燃燒,痰和熱氣混雜在一起,容易遮蔽體內的感知通道。醫生應該要了解這個情況。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