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筆記》~ 內壅無汗說

回本書目錄

內壅無汗說

1. 內壅無汗說

𰣤痧一症、世人皆用重劑表達,冀其汗暢痧透,俟其舌絳如楊梅刺,液干口渴者,然後轉進清解;如內有食滯,脘痞腹痛,大腹秘結,痧點隱約,用大劑表達之仍無汗泄,舌苔轉為焦黃,脈象反形沃塞,煩躁無寐,此痧之不達,由於中焦壅結,當以下劑中參入清透之品,冀得大便一通,中宮舒展,蓄熱一泄,𰣤痧自透矣。

白話文:

中醫認為,痧症的主要症狀是發燒、口渴、舌苔紅絳,像楊梅刺一樣。此時,醫師一般會使用重藥來發汗,讓痧氣從皮膚透出。等到病人舌苔轉為焦黃,脈象浮而無力,煩躁失眠,大便不通,腹部脹痛,這時表示痧氣未達皮膚,而是滯留在腸胃。此時,醫師需要在治療中加入清熱通便的藥物,幫助病人把大便排出,讓中焦氣機通暢,蓄積的熱氣得以散發,痧症自然也就會痊癒了。

曾治一女,年已標梅,壯熱無汗,𰣤痧密布,不克透綻,胸悶腹痛拒按,便秘七八日,舌苔焦垢津干。醫進麻、葛、浮萍,依然無汗。余診之,脈形細小沃澀,陽明燥熱蘊結,耗爍陰液,萬難重表,然寒涼又恐凝遏,前醫已束手,余乃獨任,因與病家說明證象,宜用下藥,仿急下存津之意,參入清透之品,背城借一,或可望其轉機,但安危未卜,難許全功。病家云:與其不可挽回,寧請放膽用藥,決勿怪怨。

白話文:

我曾治療過一位女子,年紀已過三十,出現發熱但不出汗,全身發紅點但無法透發,胸悶腹痛不能按壓,且便祕七、八日,舌苔發焦乾枯。醫生給她服用麻黃、葛根、浮萍等藥物,但仍無法出汗。我檢查後,發現她的脈搏細小而澀滯,這是陽明燥熱壅結,耗損陰液所致。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再讓病邪從表發出,但使用寒涼藥物又擔心會阻滯氣血,前來的醫生們都束手無策。我獨自承擔起責任,向患者家屬解釋了病情,認為應該使用瀉下的藥物,模仿用瀉下藥來保存體液的方法,並加入具有清熱利尿作用的藥物,孤注一擲,也許會有轉機。但患者的安危難料,無法保證完全康復。患者家屬表示:與其無法挽救,寧可大膽用藥,絕不責怪。

乃以大黃、元明粉、犀角、黑膏、枳實、杏仁、蔞仁,略加麻黃、西黃、中黃等劑,服藥後大便下色黑帶血,堅硬如石,翌日往診,熱退津回,𰣤痧盡退,病已大減,繼以清養而愈。

白話文:

使用大黃、元明粉、犀角、黑膏、枳實、杏仁、蔞仁,稍微加入麻黃、西黃、中黃等藥材。服藥後,大便呈現黑色帶血,堅硬如石。第二天診視時,熱度退了,津液已復,痧已全消,病情大為好轉。繼續以清涼滋養的方式治療,最後病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