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筆記》~ 便血痔血論辨
便血痔血論辨
1. 便血痔血論辨
便血一症,《金匱》分遠近,總由大腸而下,至於痔血,每下如滴,愈罨愈多。褚氏云:腸有竅,便血殺人,包括二症也。凡便血每於藜藿之人居多,以其勞役傷脾,脾失統御之權,而血為之不守者也。痔血每生於膏粱者,曲糵厚味,積濕積熱,留頓大腸廣腸之處,每逢便後,其痔或內或外,從肛門墜下,血隨滴滴淋下,是為痔血,與便血兩途,醫者不可不辨。余每以臟連丸或加苦參、萆薢,或參補中益氣法投之輒效。
然須丸料,非煎劑所能治。此症最忌房事,若不絕欲,總要反復。
白話文:
便血這個症狀,按《金匱要略》的分類,分為近便血和遠便血。總的來說,都是從大腸下部流出的。至於痔瘡出血,則每次下血量少,但堵住後血會越來越多。醫家褚氏說:腸道有孔洞,便血會致命,這包括了近便血和遠便血這兩個症狀。
通常便血多發生在勞動階級的人身上,因為他們過度勞累傷了脾氣,脾氣失去統御血脈的功能,所以導致血無法固守在腸道內。而痔瘡出血則多發生在有錢有勢的人身上,因為他們經常食用肥甘厚味的食物,導致濕熱積聚在大腸和直腸中。每次排便後,痔瘡可能會從肛門內或外脫出,隨著痔瘡脫落,出血也會有滴滴答答的現象。這就是痔瘡出血,與便血的機理不同,醫生不能不加以區分。
我通常使用臟連丸來治療便血,有時會加一些苦參、萆薢等藥材,或者採用補中益氣的方法治療,效果都很顯著。
肛癰、懸癰,禁忌同上,然非盡由虛。余幼時患肛間生癰,大為所苦,自十五歲至二十七歲,竄生六枚,皆成漏管,滋膿淋瀝,脹楚難堪,是時又患三瘧吐血,人皆以為成癆矣。後至吳門,心境稍舒,復又酒醴不禁,肛門內痛如刀刺,大便欲行不暢。醫謂陰虛濕熱,非補納不可,遂進熟地、龜板,參、耆之類,其痛更劇,延至經月,余意必得大便方快,乃自投更衣丸一二錢,大便始通,痛亦稍緩,再一服,便暢痛止矣。後數月,每逢大便必帶血,血如注,肛旁之漏不覺痛楚,竟暗自收疤矣。
白話文:
肛門膿瘍和懸癰的禁忌和上面提到的相同,但也不都是因為身體虛弱引起的。我小時候得了肛門膿腫,痛苦不堪,從十五歲到二十七歲,反覆長了六個,都形成了膿管,膿液不斷流出,腫脹疼痛難忍。那時候我還得了瘧疾和吐血,大家都以為我會變成癆病。
後來到了蘇州,心情稍微放鬆,又開始忍不住喝酒,結果肛門內疼痛像刀刺一樣,大便想出也出不來。醫生說我陰虛濕熱,必須補益身體,於是給我吃了熟地、龜板、人參和黃耆等藥物,但疼痛卻更加劇烈,持續了將近一個月。我認為必須把大便排出來才能舒服,於是自己服用了兩錢更衣丸,大便才通暢,疼痛也緩解了一些。再服一劑,大便通暢,疼痛也消失了。
過了幾個月,我每次大便都會帶血,血流如注,肛門旁邊的膿管不知不覺疼痛消失了,竟然自己癒合了。
想所伏之熱搏聚於大腸,而痔血為出路,故肛漏得以痊愈也。余任其出路,未服一劑湯藥。今年屆七旬,幸未成癆,可見症有虛實,不可不察,有虛證似實,實證類虛,截瘧成脹,西昌戒以推蕩,學者於此揣摩,功夫日進矣。
白話文:
想像一下,體內隱藏的熱氣聚集在大腸,而痔瘡出血就是一個出路,所以肛漏才能痊癒。我讓這個出路保持暢通,沒有服用過任何藥物。今年我已經快七十歲了,還好沒有變成癆病,這說明病情有虛有實,不可不謹慎觀察。有虛證表現類似實證,實證表現又像虛證,中醫中用截瘧藥治脹滿,四川西昌的醫師告戒我們要推拿,學者在這裡反覆揣摩,醫術就能日益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