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馤塘醫話》~ 正文 (6)
正文 (6)
1. 正文
歸、地補陰,皆取潤下,而必輔以補陽之藥,則降中有升。
凡用藥,甘以和中,苦以燥濕,酸以收斂,辛以發散,咸以軟堅,淡以滲泄,此正治也。寒因寒用,熱因熱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此從治也。虛則補其母,又曰子能令母實;實則瀉其子,又曰子能盜母氣,因相生而兼相為用,此常法也。脾病平肝,肝病壯脾,腎病清心,心病滋腎,此隔二治法也,肝病益肺(左金湯之類),脾胃病暖腎,或助命門火,此隔三治法也。神而明之,思過半矣。
世人以張、李、劉、朱四家並稱,皆以張為仲景。竊思仲景系東漢時人,所立方論,悉本《素》、《靈》。實百代醫家之祖,豈三子所能肩隨者,後閱陸定圃學博雜識,謂仲景不在四家之列,張應指張子和,乃與東垣、河間、丹溪相伯仲,其治法亦各明一義,卓然成家,此論甚允,實獲我心,因亟錄之。
補氣藥多溫而少涼,補血藥多涼而少溫,此陰陽之所分也。然肺主出氣,腎主納氣,氣虛之症,有宜滋陰補腎者,涼藥亦為所用。而要不得以知、柏、丹、梔為氣虛人用,以過於寒涼,非所以助正氣也。陽生則陰生,氣壯則攝血。血虛之人,有宜扶陽補氣者,溫藥亦所宜用,而要不得以硫、附、椒、薑、為血少人用,以過於溫熱,適足以耗血也。
人參為扶元極品,無論表散攻瀉,皆宜用之。故古方用參極多,但所用人參,出於上黨,地居中土,性味和平。本朝用遼東參,偏居東方,故性溫而上行。至高麗參來自朝鮮,東洋參來自日本,則地愈東,而性愈偏,補虛之功不足,助熱之勢有餘,受外邪及素患肝病者,皆須酌用,非可執古方而用今藥也。
推之白朮非野生,則性薄而枯燥,桂心非窯洞,則味辛而上炎(安南桂已無有),皆不足以濟事,而稍不合宜,轉多流弊,亦醫家之所宜知也。
六淫以風為首。天地之間,惟風無所不入,故人之受病,風症最重,又能兼及諸淫,變生百病。其兼諸淫者,如寒曰風寒,濕曰風濕,暑曰暑風,燥曰風燥,火曰風火,蓋各症皆能生風也。其變百病者,如頭風、腦風、喉風、肝風、胃風、腸風、鶴膝風、腎囊風、歷節風,以及風氣、風痹、風痱、風疹、風癱、風癲之類是也。
而且輕則為傷,重則為中,總由真氣先虛,營衛空疏,而後風邪得乘虛以襲之,是以風症多虛而少實。東垣、河間、丹溪諸家治法,有順氣、養血、化痰、清熱之不同,不專用驅風之劑也。
仲景著書名《傷寒論》,蓋以寒病為諸症之綱也。夫人之一身,陽盛則生,陰盛則死。寒者陰慘之氣,中人則為病,而陽氣衰矣。故仲景立方多主溫劑,除攻下諸方之外,寒邪在表,則溫散以汗之,如麻黃湯、桂枝湯、大青龍湯之類;寒邪在裡,則溫熱以祛之,如理中湯、四逆湯之類,此實治寒病之心法,而為後人所宜遵守者也。
白話文:
[正文]
滋補陰氣的藥物,都具有潤滑和向下走的功效,但必須配合補陽的藥物才能在下降的過程中同時向上提升。
用藥的基本原則是:甘味藥和胃,苦味藥燥濕,酸味藥收斂,辛味藥發散,鹹味藥軟堅,淡味藥利尿滲濕,這就是正治法。寒證用寒藥治療,熱證用熱藥治療,通則通之,塞則塞之,這是從治法。虛證則補其母臟,也說子能使母實;實證則瀉其子臟,也說子能盜母氣,利用臟腑相生相克的關係來治療,這是常用的方法。脾病則調理肝臟,肝病則調理脾臟;腎病則清心火,心病則滋養腎臟,這是隔二治法。肝病則調理肺臟(例如左金湯),脾胃病則溫腎,或助益命門火,這是隔三治法。能夠深入理解這些道理,就已經掌握了醫術的精髓。
世人常將張仲景、李東垣、劉河間、朱丹溪四家並稱,都以張仲景為首。但我認為,張仲景是東漢時期的人,他的醫學理論都源於《素問》、《靈樞》。他是歷代醫家的祖師,其他三位怎麼能與他相比呢?後來我讀到陸定圃的著作,他認為仲景不應列入四大家之中,張應指張子和,他和李東垣、劉河間、朱丹溪齊名,他們的醫學理論都有其獨到之處,都自成一家,這個說法非常正確,我也很認同。因此我特意把它記錄下來。
補氣的藥物大多溫熱而少有寒涼的,補血的藥物大多寒涼而少有溫熱的,這是陰陽的區別。但是,肺主出氣,腎主納氣,氣虛的症狀,有時需要滋陰補腎,寒涼藥物也是可以使用的。但是,不能用知母、黃柏、丹皮、梔子等寒涼藥物治療氣虛的人,因為它們過於寒涼,不利於增強正氣。陽氣旺盛則陰氣旺盛,氣血充盈則血不虛。血虛的人,有時需要溫陽補氣,溫熱藥物也是可以使用的,但不能用硫磺、附子、胡椒、生薑等溫熱藥物治療血虛的人,因為它們過於溫熱,反而會耗傷血液。
人參是扶助元氣的極品藥物,無論是表散、攻邪還是瀉下,都可以使用。所以古方中人參用量很多,但古代所用人參,產自上黨,地處中原,性味平和。現在使用的遼東參,產於東方,所以性溫而向上走。高麗參來自朝鮮,東洋參來自日本,越往東,其性越偏溫熱,補虛的作用不足,助熱的功效過剩,患有外邪或素有肝病的人,都必須慎重使用,不能照搬古方而使用現代藥材。
同樣的道理,白朮如果不是野生,則藥性平和而乾燥;桂枝如果不是產於窯洞,則味道辛辣而上炎(安南桂已經沒有了),這些藥材都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稍有不慎,就會產生很多弊端,這也是醫生應該知道的。
六淫邪氣以風邪為首。天地之間,只有風無孔不入,所以人體生病,風邪最厲害,而且它還能與其他邪氣結合,產生各種疾病。它與其他邪氣結合的情況,如與寒邪結合則為風寒,與濕邪結合則為風濕,與暑邪結合則為暑風,與燥邪結合則為風燥,與火邪結合則為風火,各種疾病都能產生風邪。風邪能導致各種疾病,如頭痛、頭暈、喉嚨痛、肝風、胃痛、腸風、關節炎、腎囊腫、痛風等等,還有風氣、風痺、風痱、風疹、中風、癲癇等等。
輕則為邪氣侵犯,重則為邪氣侵入內部,總是由於人體真氣先虛,營衛不固,然後風邪乘虛而入,所以風邪症多虛少實。李東垣、劉河間、朱丹溪等人的治療方法,有順氣、養血、化痰、清熱的不同,並不專門使用驅風的藥物。
張仲景的著作名為《傷寒論》,是以寒邪為各種疾病的根本原因。人的一生,陽氣旺盛則生,陰氣旺盛則死。寒邪是陰冷的邪氣,侵入人體就會致病,並且使陽氣衰弱。所以張仲景的方劑大多是溫熱的,除了攻下類方劑以外,寒邪在表,則用溫熱藥物發汗治療,例如麻黃湯、桂枝湯、大青龍湯等;寒邪在裡,則用溫熱藥物驅散,例如理中湯、四逆湯等,這是治療寒病的根本方法,應該為後人所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