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烈

《吳醫彙講》~ 卷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 (1)

1. 卷十

2. 汪續功

3. 虛勞論

虛勞之病,皆由內傷,而無外邪也。如酒傷肺,則濕熱薰蒸,肺陰消爍。色傷腎,則精室空虛,相火無制。思虛傷心,則血耗而火易上炎。勞倦傷脾,則熱生而內伐真陰。惟忿怒傷肝有二:鬱怒則肝火內熾而灼血;大怒則肝火上升而吐血。此五者,皆能勞其精血。《道經》云:「涕、唾、津、精、汗、血、液,七般靈物總屬陰。

」陰虛內熱而成虛勞之症,大約酒色為多,然有童子未室而患此症者,或有先天不足,或稟母氣陰虛,其師尼、寡婦、室女愆期,氣血鬱結,以致寒熱如瘧,朝涼暮熱,飲食不思,經期不準,或致閉絕而成此病者,多由鬱火內蒸所致也(以上論致病之由,以下論真陰易虧)。

方書言此症者,皆以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混同論治。不知氣虛者,面白無神,言語輕微,四肢無力,脈來微弱;陽虛者,體冷畏寒,手足逆冷,溺清便溏,脈沉小遲。此二者,能服參、耆溫補,乃為受補可治,斯氣虛陽虛之症也。雖血脫者亦有補氣之法,乃指卒暴失血,素非血虛之人,如新產之類耳。

其餘患此症者,《經》云:一水不能勝五火。五火者,五志之火也;一水者,腎中真陰之水也。水即精也,即如「女子二七而天癸至」,「男子二八而天癸至」,非陰衰於前而陰成之難乎?又言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非陰衰於後而陰凋之易乎?所謂陰者,即我之精,而造我之形者也。人生全盛之數,前後止二十餘年,故丹溪引日月之盈虧,以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

而王節齋則以為,陰虛成病者,十有八九,陽虛成病者,百無一二,蓋以節欲者少,縱欲者多耳(以下敘五藏虛證)。

其為病也,在腎,則為腰、脊、腿痠,或攸隱而痛,為骨蒸盜汗,或至夜發熱,為遍身骨酸,或疼痛如折,為夢泄遺精,為耳中鳴,為足心熱。在心,則為驚悸怔忡,為掌中乾熱,為虛煩無寐,或夢魘不寧,為口苦舌乾,或口舌糜爛。在肺,則為痰嗽乾咳,為氣逆喘促,為鼻中氣熱,為顴紅吐衄,甚則吐涎白沫,側眠,咽痛音啞聲嘶。

在肝,則為寒熱如瘧,為頸項瘰癧,為脅脹肋疼,為兩目澀痛,為頭暈,為眼花,為多怒,為吐血。在脾,則為食減不化,為噁心嘔吐,為脹滿腹痛,為腸鳴泄瀉,肌肉消瘦。此皆五藏虛勞之本症。《經》曰:「治病必求於本。」須審其因何致損,何藏受傷,如因於色者,則知腎傷,縱有他經現症,亦當補腎為主,而兼治他症;因於酒者,又當以清肺為先(以下敘標本傳乘)。既審標本,再明傳變。

如腎傳心,心傳肺,肺傳肝,肝傳脾,脾再傳腎,此傳其所勝之藏,侮而乘之,謂之賊克,大凶之兆。《經》曰:諸病以此相傳者死,謂五藏以次相傳而克遍也。《難經》曰:七傳者死。謂如病始於腎,而脾復傳腎,是謂六傳已盡,一藏不可再傷也。

白話文:

虛勞這種病,都是因為身體內部受傷引起的,而不是因為外來的邪氣。像是喝酒傷了肺,就會導致濕熱在肺部蒸騰,消耗肺的陰液。沉迷女色傷了腎,就會導致精室空虛,相火失去控制。思慮過度傷了心,就會導致血液耗損,容易出現火氣上炎的現象。勞累過度傷了脾,就會產生熱氣,進而損耗體內的真陰。只有發怒傷肝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鬱悶生氣,會導致肝火在體內旺盛而灼傷血液;另一種是暴怒,會導致肝火向上衝而吐血。這五種情況,都會耗損人的精血。《道經》說:「眼淚、口水、唾液、精液、汗液、血液、津液,這七種靈物都屬於陰液。」

因為陰虛產生內熱,就形成了虛勞的病症,這其中大多是喝酒和沉迷女色所導致。但也有童男未經人事就患上這種病,可能是先天不足,或是稟受母親的陰虛體質。還有尼姑、寡婦、未婚女子,因為情慾難耐,氣血鬱結,導致出現忽冷忽熱像瘧疾的症狀,早晨感到涼爽,傍晚感到燥熱,沒有食慾,月經不規律,甚至閉經,而形成這種病,大多也是因為體內鬱積的火氣所導致的(以上是論述致病的原因,以下是論述真陰容易虧損)。

醫書上論述這種病時,都把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混在一起治療。其實氣虛的人,臉色蒼白沒有精神,說話聲音很小,四肢無力,脈搏微弱;陽虛的人,身體怕冷,手腳冰涼,小便清澈,大便稀溏,脈搏沉緩微弱。這兩種情況,可以服用人參、黃耆等溫補藥物,就能夠接受補養而治好,這是氣虛和陽虛的病症。雖然失血的人也有補氣的方法,但是那是針對突然大量失血,平時並非血虛的人,例如剛生產完的婦女。

其他患有虛勞這種病的人,《黃帝內經》說:「一份水不能夠克制五份火。」五火,指的是五種情志之火;一份水,指的是腎中的真陰之水。水就是精液,就像「女子十四歲天癸至」,「男子十六歲天癸至」,難道不是陰液在之前就衰弱,而後才難以生成嗎?又說人「到了四十歲,陰氣就減少一半」,難道不是陰液在之後就衰敗得很快嗎?所謂的陰,就是指我們的精液,是構成我們身體的物質。人生最旺盛的時期,前後只有二十多年,所以朱丹溪引用日月盈虧的道理,認為陽氣常常有餘,陰液常常不足。

而王節齋則認為,因為陰虛而導致生病的人,十個中有八九個,因為陽虛而導致生病的人,一百個中才有一兩個,是因為節制慾望的人少,縱慾的人多(以下敘述五臟的虛證)。

這種病如果發生在腎,就會出現腰部、背部、腿部酸痛,或是隱隱作痛,出現骨蒸潮熱盜汗,或是到了晚上發熱,全身骨頭酸痛,或是疼痛像折斷一樣,出現夢中遺精,耳鳴,腳心發熱。如果發生在心,就會出現心悸、心慌,手掌心乾燥發熱,虛煩失眠,或是做噩夢不安寧,口苦舌乾,或是口舌潰爛。如果發生在肺,就會出現咳嗽有痰或是乾咳,氣逆喘促,鼻孔發熱,顴骨發紅,甚至吐血,吐出白色泡沫痰,側臥而眠,咽喉疼痛,聲音沙啞。

如果發生在肝,就會出現忽冷忽熱像瘧疾,頸部生出瘰癧,脅肋脹痛,眼睛乾澀疼痛,頭暈眼花,容易發怒,吐血。如果發生在脾,就會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腸鳴腹瀉,肌肉消瘦。這些都是五臟虛勞的基本症狀。《黃帝內經》說:「治療疾病一定要找到病根。」必須審查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損耗,哪個臟腑受到損傷,如果是因為沉迷女色導致的,就要知道是腎臟受損,即使有其他經絡出現症狀,也應當以補腎為主,同時兼顧治療其他症狀;如果是因為喝酒導致的,就應當先以清肺為主(以下敘述標本傳乘)。在確定了標和本之後,還要明白疾病的傳變。

像是腎病傳給心,心病傳給肺,肺病傳給肝,肝病傳給脾,脾病再傳給腎,這是傳到它所能克制的臟腑,乘虛而入,叫做賊克,是大凶的徵兆。《黃帝內經》說:各種疾病這樣互相傳遞,就會導致死亡,指的是五臟依次傳遞,互相克制而病遍全身。《難經》說:傳遍七個臟腑就會死亡。指的是如果疾病開始於腎,而脾又傳給腎,這就等於六個臟腑已經傳遍,一個臟腑不能再受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