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烈

《吳醫彙講》~ 卷八 (3)

回本書目錄

卷八 (3)

1. 李純修

2. 爛喉痧論

爛喉痧一症,古書不載,起於近時,而並易傳染。治之者,每謂太陰陽明二經風熱之毒。而至爛之由,亦不可不詳察也,譬之於物,以盛火逼之,只見乾燥,而不知濕熱鬱蒸,所以致爛耳。此症凡風熱者,治宜清透;濕熱者,治宜清滲;痰火凝結者,治宜消降。蓋邪達則痧透,痧透則爛自止矣;若過用寒涼,勢必內陷,其害可勝言哉!夫症有可治,有不可治。口中作臭者,謂之回陽。

其色或淡黃,或深黃者,此係痰火所致,皆可治之症。他如爛至小舌者,鼻塞者,閤眼矇矓者,並有元氣日虛,毒氣深伏,色白如粉皮樣者,皆不可治之症也。總之、因天地不正之氣,感而受之,故體有虛實之不同,即症有重輕之各異耳。其餘喉症、痧症,古人言之詳矣,概不復贅。

白話文:

【對於爛喉痧的討論】

爛喉痧這個病症,在古書中並無記載,是近代才開始出現,且容易互相傳染。在治療上,常認為是由太陰和陽明兩條經絡中的風熱之毒所導致。然而,導致咽喉潰爛的原因,也需要詳細地觀察理解。好比物件被強烈的火烤,只會看到乾燥,卻忽略了濕熱鬱積蒸發,纔是導致爛掉的原因。此病如果是由風熱引起,應以清熱解毒為主;如果是濕熱造成,則應採用清熱利濕的方法;若是由痰火凝結,則應使用消炎降火的療法。因為邪氣排除後,痧疹自然會消失,咽喉潰爛的情況也會停止;但若過度使用寒涼藥物,勢必導致病情內陷,其危害難以言喻!

病症有可治與不可治之分。如口中有臭味,這被稱為回陽,屬於嚴重病情。若咽喉潰爛部位呈現淡黃或深黃色,這是痰火造成的,都是可以治療的病情。反之,若潰爛已延伸到小舌,伴有鼻塞、視力模糊,或是元氣逐漸虛弱,毒氣深藏,喉部呈現像粉皮一樣的白色,這些都屬於無法治療的重症。總的來說,這種疾病是由於感染了不正常的天地之氣,而人體的體質有虛有實,因此病症的輕重程度也各有不同。至於其他的喉症和痧症,古人已有詳細的描述,這裡就不多加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