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烈

《吳醫彙講》~ 卷六 (3)

回本書目錄

卷六 (3)

1. 認疫治疫要言

疫癘之證,病家每每忌諱,醫家故不明言,然口雖不必明言,心內還須認清,若認之不清,不但用藥無效,而且開口便差。認疫若何?於聞見中但有兩三人病情相同者,便要留心。留心若何?病有來蹤去跡,怪怪奇奇,傳變遲速,不近情理,較諸正傷寒、風溫、溫熱、濕溫、暑暍等門,迥乎大異者,即疫也。脈證不必大涼,而服大涼之藥,似有害而終無害者,即疫也。

脈證可進溫補,而投溫補之劑,始似安而漸不安者,即疫也。

治疫之法,總以毒字為提綱,憑他如妖似怪,自能體會無疑。君如不信,試觀古今治疫之方,何莫非以解毒為主,吳又可之專用大黃,非解毒乎?張路玉之酷喜人中黃,而以童便配蔥、豉為起手方,非解毒乎?葉天士之銀花、金汁必同用,非解毒乎?至於犀角、黃連、生甘草等味,十方九用,非解毒乎?故嘉言喻氏有要言不繁曰:「上焦如霧,升而逐之,佐以解毒;中焦如漚,疏而逐之,佐以解毒;下焦如瀆,決而逐之,佐以解毒。

」觀其旨,上中下則有升疏決之異,而獨於解毒一言,疊疊緊接,不分彼此,豈非反覆丁寧,示人以真諦也哉。

白話文:

【對於瘟疫病症的關鍵認識】

瘟疫這種病症,患者家屬往往心存忌諱,醫生也因此不會直接明說,然而即便口中不便直言,心裡卻必須清晰辨認。如果辨識不清,不僅藥物使用會毫無效果,甚至一開口就會誤診。那該如何辨識瘟疫呢?只要在接觸的病人中發現有兩三人病情相同,就應提高警覺。

具體該怎麼留心呢?瘟疫的病症特徵,來龍去脈,變化多端,傳變速度或快或慢,往往超出常理解釋範疇,與一般感冒、風熱、溫熱、濕熱、中暑等疾病有著極大的不同,這就是瘟疫的特徵。即使脈象和病症不顯得嚴重,但服用大量清熱解毒的藥物,看似有害卻最終無害,這也是瘟疫的特徵。

即使脈象和病症顯示可以使用溫補藥物,但一旦使用溫補藥物,開始看似平穩,漸漸卻變得不穩定,這也是瘟疫的特徵。

治療瘟疫的方法,總體上以"解毒"為核心。無論病情如何詭異,都能以此原則辨識無疑。如果你不相信,不妨看看古今的瘟疫治療方法,哪一個不是以解毒為主要手段?吳又可用大量大黃,這不是解毒嗎?張路玉偏愛人中黃,並用人尿、蔥、豆豉作為首選治療方案,這不是解毒嗎?葉天士必定同時使用銀花、金汁,這不是解毒嗎?至於犀角、黃連、生甘草這些成分,十個處方中有九個會用到,這不是解毒嗎?

因此,嘉言喻氏有一句精闢的話:“上焦病症如霧,應當上升排除,輔以解毒;中焦病症如泡,應當疏散排除,輔以解毒;下焦病症如溝渠,應當決斷排除,輔以解毒。”由此可見,上、中、下三焦病症雖然各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但在解毒這一原則上,卻緊密相連,不分你我,這難道不是反覆叮嚀,向我們揭示了真實的道理嗎?

2. 何桂巖

3. 趨庭雜記

憶余少時,嘗讀《內經》云:「肺藏魄,肝藏魂。」又云:「肺主氣,肝主血。」夫既清陽之氣歸之於肺,濁陰之血歸之於肝,又何以清陽之魂不歸於肺金,濁陰之魄不歸於肝木哉?以是析疑於先子,先於曰:噫!汝之愚也,然亦不可無此一問。

蓋人法天地,稟賦陰陽,先天皇極,干南坤北,離東坎西,是以東離日府,反藏庚位之金雞,西坎月宮,又賴甲方之玉兔,金中有木,木中有金,金情戀木,木性戀金,是大地衝和之道也,肝魂肺魄,更何疑哉?

相傳孫思邈有降龍伏虎之說,余問於先子,先子曰:此亦當時之寓言耳。蓋今之肝氣橫逆,脅痛嘔惡,目張痙厥,非猙獰之逆龍乎?而肺氣不宣,喘急痰壅,便溺俱無,非猖狂之猛虎乎?當此之際,有慧心明手,一劑而其病如失,是即思邈之降龍伏虎也。子輩讀書,由此說而隅反之,自可日進於高明矣。

竊怪今之人學術未精,每咎於藥品之未醇,或嫌膠之不陳,或憎連之非川,用桂無交趾之產,用術難於邑之真,諉辭卸責,不知上古之世,衣服宮室尚有未全,金、石、草、木之品豈如今之悉備耶?然古人未嘗不治人也。且醫之有藥,猶繪事之有色也。青、黃、赤、黑,色之常也,而淡紅、微翠、嫩綠、嬌黃,乃繪家均合之巧。

寒、熱、溫、涼,藥之範也,而大小、綏急、奇偶、輕重,亦由醫者配合之微妙耳。嗟乎!可以醫而不如繪者乎?

讀《素問》五運合化之理,有黃氣橫於甲巳,白氣橫於乙庚,黑氣橫於丙辛,青氣橫於丁壬,赤氣橫於戊癸,余潛心仇對,難以自明,及讀《天元冊》文,有丹天之氣經於牛女,黅天之氣經於心尾,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素天之氣經於亢氐、昂畢,玄大之氣經於張翼、婁胃,因以張介賓所繪《運氣圖》玩索之,始悉天干與二十八宿所處之向,所合之位,讀時雖少開茆塞,然其合化之根源,一定不移之法,則尚難胸中明轍,確乎無疑,由是問於先子,先子曰:天下之事不出乎五行,而《河圖》為五行之祖,今爾以合化之所以然,而欲溯流窮源,盍以《河圖》思之也。夫《河圖》之數,一與六合,二與七合,三與八合,四與九合,五與十合。

試屈指天干之次第,甲數居一,巳數居六,乙數居二,庚數居七,丙數居三,辛數居八,丁數居四,壬數居九,戊數居五,癸數居十,即《河圖》生成之數。土為萬物之母,故以為首而相生合化也。此至簡至易之事,而人多未有悟及者也。

白話文:

回憶我年輕的時候,曾經閱讀《黃帝內經》裡寫到:「肺藏魄,肝藏魂。」又提到:「肺主管氣,肝主管血。」既然清純的陽氣歸屬於肺,混濁的陰血歸屬於肝,那麼為什麼清純的魂不歸屬於肺金,混濁的魄不歸屬於肝木呢?我向父親提出了這個疑問,父親回答:唉!你太天真了,但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人遵循天地的法則,秉承陰陽的屬性,先天的皇極,乾在南,坤在北,離在東,坎在西,所以東方的離卦是太陽的府邸,反而藏著西方庚位的金雞,而西方的坎卦是月亮的宮殿,卻依賴著東方甲方的玉兔,金中有木,木中有金,金喜愛木,木依戀金,這是大地的和諧之道,肝藏魂,肺藏魄,還有什麼好懷疑的呢?

傳說孫思邈有降龍伏虎的說法,我問父親,父親說:這不過是當時的比喻罷了。現在肝氣橫行,肋骨疼痛,噁心嘔吐,眼睛張開痙攣,這不是猙獰的逆龍嗎?而肺氣無法宣散,喘息急促,痰多阻塞,排尿困難,這不是猖狂的猛虎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智慧的人手拿藥劑,一劑藥就能使病狀消失,這就是孫思邈的降龍伏虎。你們讀書,從這個說法反推,自然可以逐漸提升自己的學識。

我對現在的人學術不精,常常把責任推給藥材的品質不高,有的嫌棄阿膠不夠老,有的討厭黃連不是四川產的,使用肉桂沒有交趾的產地,使用白朮找不到真正的於邑產地,推卸責任,不知道上古時代,衣食住行都還不完備,金石草木的藥材哪有現在這樣豐富呢?然而古人並沒有因此不能治療病人。醫學中的藥物,就像繪畫中的顏色一樣。青、黃、赤、黑是基本顏色,而淡紅、微翠、嫩綠、嬌黃,是畫家巧妙的調和。

寒、熱、溫、涼是藥物的基本範疇,而大小、緩急、奇偶、輕重,也是醫生巧妙搭配的結果。唉!做醫生的難道比不上畫家嗎?

閱讀《黃帝內經》關於五運六氣的理論,有黃氣橫越甲巳,白氣橫越乙庚,黑氣橫越丙辛,青氣橫越丁壬,赤氣橫越戊癸,我深思熟慮,仍無法理解,直到閱讀《天元冊》的文字,有丹天之氣經過牛女,黅天之氣經過心尾,蒼天之氣經過危室、柳鬼,素天之氣經過亢氐、昂畢,玄天之氣經過張翼、婁胃,再通過張景嶽繪製的《運氣圖》深入研究,終於明白天干與二十八宿的位置關係,以及他們相互配合的位置,雖然閱讀時有些許啟發,但對於五運六氣的根源,以及固定不變的規則,心中仍舊不明朗,於是向父親請教,父親說:天下所有的事情都不會超出五行的範疇,而《河圖》是五行的起源,你想要理解五運六氣的緣由,追溯它的本源,何不從《河圖》開始思考呢?《河圖》的數字,一是與六相合,二是與七相合,三是與八相合,四是與九相合,五是與十相合。

試著數一下天干的順序,甲數在一,巳數在六,乙數在二,庚數在七,丙數在三,辛數在八,丁數在四,壬數在九,戊數在五,癸數在十,這就是《河圖》生成的數字。土是萬物之母,所以排在首位,並且和其他元素相生相合。這是一件非常簡單明瞭的事,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想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