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烈

《吳醫彙講》~ 卷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6)

1. 連珠

連珠之作,肇自漢章之世,義取貫珠,文多假喻,節短而韻長,言近而旨遠,蓋詞賦之流派也。前賢葛稚川論醫用連珠文,今仿其體。

蓋聞天動星迴,而辰極居其所,璣旋輪轉,而衡軸執其中,是以位定坎離,握樞紐於南北,緯纏卯酉,分升降於西東。

蓋聞水障於土,還以潰其土,火生於木,仍自焚其木。是以植千章之嘉樹,必溉清渠,築百丈之修堤,先疏支瀆。

蓋聞漏滴銅壺,水滑必迅,灰傳葭管,氣至斯飛。是以虧天一之真,脈行必速於常度,定甲乙之候,節令每決於先幾。

蓋聞熱獸炭之盈爐,暖勝三春,而不能代燭龍之照;焚蘭缸之寸燼,光逾四壁,而不能代暘谷之暄。是以鏡本非臺,君以名而離精獨炳,薪傳有火,相以位而泉水常溫。(「名」字借用王氏注。)

蓋聞陽為陰逼,不走即飛,陰遇陽消,非枯則槁。是以蟄雷之性,激以暴雨而勃升,旱魃之災,沛乎甘霖而卻掃。

蓋聞蝨處頭而黑,麝食柏而香,頸依嶮而癭,齒居晉而黃。是以漸染深而變質,方宜之異,服用久而增氣,物化之常。

蓋聞鰲山之燈名走馬,旋轉於點火之光,西洋之鐘號自鳴,循環於周天之度。是以桃梗土偶,形本氣而運行,肝醜肺寅,經隨時而流注。

蓋聞機引桔槔,不敵尾閭之泄,戕從萌櫱,何假甘露之滋。是以《參同契》之金華,難填欲海,《悟真篇》之首經,詎起枯枝。

蓋聞樹合歡於繡閣,不怡思婦之顏,栽萱草於蘭庭,無解愁城之織。是以七情相倚,針石何施?五欲交攻,刀圭莫塞。

蓋聞朔雪嚴風,不解燎原之熱;流金爍石,難回冰室之涼。是以五方之裡攸分,性殊寒燠,六氣之中異所,臟別陰陽。

白話文:

我聽說過,天空中的星辰移動,但北極星始終堅守其位,星宿們輪流轉動,但北斗七星中的天樞星始終固定在中心位置,因此天地的位置得以確定,南北方向的關鍵握於北斗七星之中,東西方向的升降變化則由卯酉二時來劃分。

又聽說,水被土壩阻擋,最終會沖破土壩,火由木頭燃起,最終會燒盡木頭。所以要種植茂密的樹林,必須灌溉清澈的水源,要建造高大的堤壩,應先疏浚旁邊的小溪。

聽說,銅壺漏水,若壺內光滑必然流速快,灰塵通過蘆葦管,若有氣息則會飛揚。因此,如果身體的精氣流失,脈搏運行速度必定比平常快,定下甲乙的時辰,每個節氣的到來總是早於預期。

再說,熱炭滿爐能帶來三春般的溫暖,卻無法替代太陽的光芒;燃燒的燈芯雖能照亮四面牆壁,卻無法替代太陽的溫暖。因此,鏡子本不是臺,但因名字而使精華獨顯,薪傳有火,因位置而使泉水保持溫暖。

聽說,陽氣被陰氣壓迫,不是逃走就是飛散,陰氣遇到陽氣,不是乾枯就是萎縮。所以,蟄伏的雷聲,因暴雨刺激而突然升高,旱魃的災難,因甘霖的充沛而退去。

再說,蝨子生活在頭上會變黑,麝香吃柏樹會變得香,脖子依附險峻之地會長出瘤,牙齒在山西會變黃。因此,受到深層次的影響會改變本質,不同地方的差異,長期服用會增加氣力,這是事物自然的變化。

聽說,鰲山的燈叫走馬燈,因點火的光線而旋轉,西洋的鐘稱為自鳴鐘,因全天的週期而循環。因此,像桃梗和土偶一樣,形體原本是由氣運行,肝醜肺寅,經絡隨時間流動。

聽說,桔槔汲水的機械,不及尾閭的洩洪,嫩芽從萌發開始,何需甘露的滋養。因此,《參同契》中的金華,難以填滿慾望的大海,《悟真篇》中的首經,難以使枯枝復活。

再說,在繡閣種植合歡樹,並不能使思念的女人開心,栽種萱草在蘭花庭院,無法紓解深深的愁緒。因此,七情相互影響,針灸和砭石又有何用?五欲交錯攻擊,藥物也無濟於事。

再說,嚴冬的風雪,無法熄滅燎原大火;炎熱的夏日,難以改變冰室的涼爽。因此,五方地區的氣候不同,性質有冷暖之分,六氣中的各類,臟器有陰陽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