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烈

《吳醫彙講》~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卷四

2. 沈受益

3. 人身一小天地亦有南北兩極論

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其間日月星辰之周流循環而不息者,有南北兩極以為樞紐。二極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星動而極不動,動主於靜也。《靈樞·五十營篇》曰:人經脈上下、左右、前後二十八脈,以應二十八宿,一呼氣行三寸,一吸氣行三寸,一萬三千五百息,氣行五十營於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盡,脈終矣。夫人之營衛運行,無極以統之,焉得常周不休。

心主與命門,即人身之南極北極也。心者,神之舍也,神藏不露而無為,五藏六府之運行,莫不以心為君主,故《經》言「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心之元神,即天之南極也。命門一點,為生氣之原,藏於兩腎中間,以為十二經脈之根本,必須鎖鑰閉固,即《經》所云「陰平陽秘,精氣乃治。」腎之元氣,即天之北極也。

天之南極,入地三十六度,而位乎南,下為陰而南為陽,居陰位之陽也。人之心君位乎腹之上,腹為陰而上為陽,亦居陰位之陽。天之北極,出地三十六度,而位乎北,上為陽而北為陰,居陽位之陰也。人之命門,位乎背之下,背為陽而下為陰,亦居陽位之陰。天之二極,對待以為中樞,而後運行不息;人之心君與命門,亦必神氣相合,而後營衛得以周流不息。

顧靜者,動之根也,心為十二官之君主,而主乎靜定,命門為十二經脈之根本,而主乎秘密,是即兩極之居其所而不動也。

白話文:

根據天文學的理論,天空共有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日月星辰在這個範圍內持續不斷地運轉循環,這一切的運作都由南北兩極作為關鍵的支點。南北兩極固定在自己的位置,眾多的星星繞著它們轉動,但兩極自身卻保持不動,顯示出動是由靜來主宰的。《靈樞·五十營篇》指出,人的經脈系統,包括上下、左右、前後共二十八條經脈,和天上的二十八星宿相對應。呼吸一次,氣在體內行進六寸,一萬三千五百次呼吸,氣就可巡行全身五十圈,同時,水滴計時器的水也正好滴完,顯示一天的時間過去,經脈的氣也就走完了一個週期。

人體的營養物質和防護力量之所以能夠持續運行,是因為有南北兩極的存在來統領。心臟和命門,就好比是人體的南北兩極。心臟是神志的居所,神志深藏其中,不外顯且無為,五臟六腑的運行,都由心臟來統籌,因此古籍記載「心臟清明,則身體各部位安定,反之,心臟若混亂,則身體的十二個主要器官將陷入危險。」心臟中的原始精神,就好比天上的南極。命門,是生命活力的源泉,隱藏在兩個腎臟之間,作為十二條經脈的根本,必須要緊密封鎖,正如古籍所說「陰陽平衡,精氣才能得到妥善調理。」腎臟的原始能量,就好比天上的北極。

天上的南極,深入地面三十六度,位於南方,下方屬陰,而南面屬陽,所以它處於陰性位置的陽性位置。人體的心臟,位於腹部上方,腹部屬陰,而上方屬陽,同樣也是處於陰性位置的陽性位置。天上的北極,高出地面三十六度,位於北方,上方屬陽,而北方屬陰,所以它處於陽性位置的陰性位置。人體的命門,位於背部下方,背部屬陽,而下方屬陰,同樣也是處於陽性位置的陰性位置。天上的南北兩極,彼此對立且互相依存,才能使天體運行不息;人體的心臟和命門,也需要精神和氣力相互結合,營養物質和防護力量才能持續流通不息。

然而,靜止是運動的基礎,心臟作為身體十二個主要器官的主宰,主導的是靜態的穩定,命門作為十二條經脈的根本,主導的是祕密的封鎖,這就是南北兩極之所以能固定在自己的位置而不動的原因。

4. 命門脈診辯

張景岳《三焦胞絡命門辨》云,「命門為陽氣之根,故隨三焦相火之脈,同見於右尺。」按命門居兩腎中間,即人身之太極,乃陰陽之根底,既為陽氣之根,亦為陰氣之根。景岳《真陰論》云:「命門之火,謂之元氣,命門之水,謂之元精。

」論理並無偏倚,及至論及脈位,則但將右尺以候陽氣之根,將謂左尺不可以候陰氣之根乎?將謂陰氣之根,亦於右尺診之乎?將謂命門但候元氣,不必候其元精乎?此景岳之偏於溫補,其誤即在於此,所謂差之毫釐者也。

按命門原氣,稟於有生之初,得父母之兩神相合而化形,如露珠之一滴升于丹鼎之上,以為生身立命之根,天地、陰陽、五行之精,亦即妙合,於是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由此而生,不可以言水火,並不可以言精氣,乃精、氣、神三家會合,而始成此一點,莫可名言,而曰命門,指人身有生之根,天之所命而名之。左氏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此之謂歟。

命門一點,藏於兩腎中間,以運行陰陽之氣,全借腎中陽氣、陰精以為之養。在有生以前,則精氣生長於命門,在有生以後,則精氣之生於命門者,命門反須精氣以養焉。精氣不足,猶可峻補以救之,至精氣大傷,而命門生氣之原絕,則非補精氣之所能挽回,故言至水火精氣,已屬腎陰、腎陽,而非命門矣。

夫命門為生氣之原,非特右尺不能候,即兩尺亦不能候,且六部俱不能候,是當以《難經》為斷也。《八難》曰「諸十二經脈者,皆繫於生氣之原。所謂生氣之原者,謂十二經之根本也,謂腎間動氣也。此五藏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

故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寸口脈平而死者,生氣獨絕於內也。」獨是《一難》獨取寸口以決死生,而《八難》言寸口脈平亦死,是何其自相悖謬乎?蓋寸口為脈之大會,可決死生,乃穀氣之變見,後天有形之可脈也;生氣之原絕,則寸口脈平猶死,乃元神之聚散,先天無形之不可脈也。

然則命門之絕,將不可脈之而已乎?《經》曰:「望而知之謂之神」,在醫者之以神照神,乃神聖之能事,誠非下士之所能窺測,而以右尺為診,則固知其非也。

白話文:

張景嶽在其著作《三焦胞絡命門辨》中提到,「命門是陽氣的根本,因此,它隨著三焦相火的脈象,共同出現在右手尺部的脈位上。」按照理解,命門位於兩個腎臟之間,這就是人體的太極,是陰陽的根本,既是陽氣的根源,也是陰氣的根源。在張景嶽的《真陰論》中說:「命門中的火,被稱為元氣,命門中的水,被稱為元精。」

理論上來說,他並無偏頗,但當談到脈位時,他只將右手尺部的脈位用來探測陽氣的根源,難道是說左手尺部的脈位就不能用來探測陰氣的根源嗎?還是說陰氣的根源,也要在右手尺部診察?或者說命門只探測元氣,不必探測元精?這正是張景嶽偏重溫補的錯誤所在,所謂的微小差異,就在此處。

命門的原始氣息,來自生命的初始,是父母雙方精神性質結合後的產物,如同露珠的一滴,上升到丹鼎之上,成為生命和命運的根本,天地、陰陽、五行的精髓也在這裡巧妙地結合,於是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由此而生,不能簡單地用"水火"或"精氣"來形容,這是精、氣、神三者聚合而成的,無法言喻,我們稱之為命門,指的是人體生命的根源,由天賦予並命名。《左傳》中說:"人民接受天地的中和之氣以生存,這就是所謂的命。"

命門這一點,藏在兩個腎臟之間,運行著陰陽之氣,完全依賴腎中的陽氣和陰精來滋養。在生命形成之前,精氣在命門中成長;在生命形成之後,命門產生的精氣,反而需要精氣來滋養。如果精氣不足,還可以大力補充來挽救,但如果精氣大量損失,命門的生命源頭斷絕,那就不僅是補充精氣就能挽回的,所以,當我們談到水火精氣,已經屬於腎陰、腎陽,而不是命門了。

命門是生命的源頭,不僅右手尺部的脈位不能診察,即使兩手尺部的脈位也不能診察,甚至全身六個脈位都不能診察,應該以《難經》作為判斷標準。《八難》中說:「所有的十二條經脈,都連接在生命的源頭。所謂生命的源頭,就是十二條經脈的根本,也就是腎間的動氣。這是五臟六腑的本源,十二條經脈的根,呼吸的門戶,三焦的源頭,也被稱為守護邪氣的神明。」

所以,氣,是人的根本,根本斷絕,枝葉就會枯萎。如果寸口的脈象平靜,人卻死了,這說明生命的源頭已經斷絕。然而,《一難》單獨取寸口的脈象來判斷生死,《八難》卻說寸口脈象平靜也會死亡,這不是自相矛盾嗎?事實上,寸口是脈象的大集合,可以判斷生死,這是穀氣的變化所呈現的,是後天有形的脈象;但生命的源頭斷絕,即使寸口脈象平靜,人也會死亡,這是元神的聚散,是先天無形的,無法通過脈象來診察。

那麼,命門的斷絕,就真的無法通過脈象來診斷了嗎?《黃帝內經》中說:「遠遠觀察就能知道病情,這就是醫生的神奇能力。」這需要醫生用精神去感知病人的精神,這是高級醫生的能力,確實不是普通醫生所能揣摩的,而如果只通過右手尺部的脈象來診察,顯然我們知道這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