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醫案》~ 卷之上 (6)
卷之上 (6)
1. 瘧
一婦面色淡紫,年逾四十,九月病瘧。夜發渴多汗,嘔吐,粒食不進數日。予診脈皆浮濡而緩,按之無力。
遂用人參五錢,橘紅八分,甘草七分,白朮一錢,煎服十餘帖,瘧止食進,漸有生意,但大便二十日不通。再診,右脈浮小無力,左脈沉弱無力。前方加歸身一錢,火麻仁錢半,如舊煎服,病除。
一婦年逾三十,瘦長淡紫,六月產,八月瘧。瘧止胸膈痞悶,才勞氣喘咳血,身熱腳冷。予診左脈濡弱,右脈肺部頗洪,關尺二部亦弱。
以生地黃、白芍、麥門冬、白朮各一錢,阿膠、歸身、牡丹皮各七分,人參八分,陳皮五分,煎服一帖,再令熱服。瀉止膈快,但盜汗而腳軟。前方加黃耆錢半,黃柏七分,依前煎服而安。
一人年三十,形色蒼白,因勞感熱,九月盡病瘧。頭痛,口渴,嘔吐,胸膈痞塞,不進飲食,自汗倦怠,熱多寒少。醫用截藥,病增。過飲水,吐甚。予診脈皆浮大而濡,頗弦。
曰:此勞倦傷脾,熱傷氣之瘧也。令用人參三錢,黃耆錢半,白朮、麥門冬各一錢,枳實五分,山楂七分,歸身、黃柏、知母各七分,乾薑、甘草各三分,煎服三帖病減。復勞病作,前方人參加作四錢,服之向安。
一人年三十,久瘧。醫用補中益氣湯,或止或作,延及半年,因解發結,勞傷咳嗽。醫用前方加半夏、五味,遂致喉痛聲啞,夜不能寢。邀予視之,右脈浮濡,左脈小弱。
曰:經云「陰火之動,發為喉痹」是也。此必色欲不謹,久服參耆,徒增肺中伏火耳。令以甘桔湯加鼠黏子、蜜炙黃柏,煎服二帖,喉痛除而聲出。繼服保和湯五帖而安。
一人年三十餘,形瘦淡紫,素勞久瘧,三日一發,於夜嘔吐,熱多寒少,不進飲食,小便頻數,氣喘咳嗽,日夜打坐,不能伏枕幾月矣,頭身骨節皆痛。醫作瘧治,病甚,眾皆危之。脈皆浮虛緩弱而不甚大。
予以參、術加陳皮、黃柏、枳實、知母、麥門冬、北五味,煎服三帖病退。越二日復病。令用四物加童便服之,則嗽除喘止,始能就臥。再用八物湯除茯苓加枳實、香附,又用枳朮丸加人參、砂仁、歸身、黃芩,吞服調理,熱來常服童便,半年而安。
一婦形色脆白,年五十餘,憂勞,六月背瘡。艾灸百餘壯,瘡散病瘧。身熱,自汗,口渴,頭暈,嘔吐,泄瀉,不進飲食,寒少熱多。自用清暑益氣湯,病甚。予診左脈浮微,似有似無,右脈浮小,按之不足。
曰:病須屬瘧,當作虛治。依方而用清暑益氣,固與病宜,但邪重劑輕,病不去耳。令以參、術加作五錢,耆三錢,茯苓一錢,陳皮七分,甘草五分,煎服病退。
一人於嘉靖九年因冒風病瘧。熱多寒少,頭痛倦怠,食少自汗,已服參蘇飲一帖。予適在彼,診之,脈皆浮虛近駛。
白話文:
[瘧]
一位婦女,面色淡紫,四十多歲,九月患上瘧疾。晚上發病,口渴多汗,嘔吐,好幾天吃不下東西。我診脈,脈象浮弱而緩,按壓無力。
於是使用人參、橘紅、甘草、白朮煎服十幾帖藥,瘧疾停止,開始進食,病情逐漸好轉,但二十天大便不通。再次診脈,右脈浮小無力,左脈沉弱無力。之前的藥方加入當歸、火麻仁繼續煎服,病痊癒。
一位婦女,三十多歲,身材瘦長,面色淡紫,六月生產,八月患上瘧疾。瘧疾停止後,胸膈痞悶,稍微勞累就氣喘咳嗽並咳血,身體發熱,腳冷。我診脈,左脈濡弱,右脈肺部脈象較洪,關、尺二部脈象也弱。
使用生地黃、白芍、麥門冬、白朮、阿膠、當歸、牡丹皮、人參、陳皮煎服一帖,再讓她服用熱藥。胸膈痞悶之症解除,但盜汗且腳軟。之前的藥方加入黃耆、黃柏,按照之前的藥方煎服,病情痊癒。
一位三十歲男子,面色蒼白,因勞累受熱,九月底患上瘧疾。頭痛、口渴、嘔吐、胸膈痞塞,吃不下東西,自汗倦怠,發熱多於發冷。之前醫生用瀉下藥,病情加重。過度喝水,嘔吐更厲害。我診脈,脈象皆浮大而濡,略帶弦。
我說:這是勞累傷脾,熱傷氣所致的瘧疾。讓他服用人參、黃耆、白朮、麥門冬、枳實、山楂、當歸、黃柏、知母、乾薑、甘草煎服三帖,病情減輕。再次勞累後病情復發,之前的藥方中人參增加到四錢,服用後病情好轉。
一位三十歲男子,長期患有瘧疾。之前醫生用補中益氣湯治療,時好時壞,持續半年,因為解開頭髮的結,勞累導致咳嗽。醫生在之前的藥方中加入半夏、五味子,結果導致喉嚨痛,聲音嘶啞,晚上睡不著。他請我診治,右脈浮濡,左脈小弱。
我說:《經方》說「陰火內動,發為喉痹」,就是這個道理。這一定是房事不節制,長期服用人參、黃耆,增加了肺部的伏火。讓他服用甘桔湯,加入鼠黏子、蜜炙黃柏煎服二帖,喉嚨痛消除,聲音恢復。接著服用保和湯五帖,病情痊癒。
一位三十多歲男子,身材消瘦,面色淡紫,素來勞累,長期患有瘧疾,三天發作一次,晚上嘔吐,發熱多於發冷,吃不下東西,小便頻數,氣喘咳嗽,日夜打坐,幾個月不能平臥,頭身骨節都疼痛。之前的醫生按照瘧疾治療,病情加重,大家都認為他情況危急。脈象浮虛緩弱,但不甚大。
我使用人參、白朮,加入陳皮、黃柏、枳實、知母、麥門冬、北五味子煎服三帖,病情好轉。兩天後病情復發。讓他服用四物湯,加入童尿,咳嗽和氣喘停止,可以躺下睡覺了。再次服用八珍湯,去掉茯苓,加入枳實、香附,又服用枳朮丸,加入人參、砂仁、當歸、黃芩,吞服調理,發熱時常服用童尿,半年後痊癒。
一位婦女,面色蒼白,五十多歲,憂慮勞累,六月患背瘡。艾灸一百多壯,背瘡消散,卻患上瘧疾。身體發熱,自汗,口渴,頭暈,嘔吐,腹瀉,吃不下東西,發冷少,發熱多。她自己服用清暑益氣湯,病情加重。我診脈,左脈浮微,似有似無,右脈浮小,按壓無力。
我說:病情應該屬於瘧疾,應該虛證治療。按照之前的藥方服用清暑益氣湯,雖然符合病情,但邪氣重,藥力輕,所以病沒好。我讓她把人參、白朮增加到五錢,黃耆三錢,茯苓一錢,陳皮七分,甘草五分煎服,病情好轉。
一位男子,嘉靖九年因受風患上瘧疾。發熱多於發冷,頭痛倦怠,食慾減少,自汗,已經服用參蘇飲一帖。我恰好在當地,診脈,脈象皆浮虛而略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