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機

《石山醫案》~ 卷之中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中 (1)

1. 吐血(咳血)

一人年三十餘,形瘦神悴,性急作勞,傷於酒色,仲冬吐血二盂盆,腹脹腸鳴,不喜食飲。醫作陰虛治,不應。明年春,又作食積治。更灸中脘、章門,復吐血碗許。灸瘡不潰,令食鮮魚,愈覺不爽。下午微發寒熱,不知飢飽。予診其脈,澀細而弱,右脈尤覺弱而似弦。

白話文:

有一名三十多歲的男子,身材消瘦、精神憔悴,個性急躁且勞累,因為縱慾過度而傷身。在仲冬時吐血了兩盆,肚子脹氣腸鳴,不想吃東西。醫生診斷為陰虛,但治療無效。隔年春天,又診斷為食積,還灸了中脘、章門等穴位,結果又吐了一碗血。灸瘡沒有癒合,醫生要他吃新鮮魚,但他覺得更不舒服。下午開始出現輕微發燒和忽冷忽熱,不知飢餓或飽足。我幫他把脈,脈象澀細而弱,右脈尤其虛弱類似弦脈。

曰:此勞倦飲食傷脾也,宜用參、耆、白朮、歸身、甘草,甘溫以養脾;生地、麥門冬、山梔,甘寒以涼血;陳皮、厚朴,辛苦以行滯。隨時暄涼,加減煎服,久久庶或可安。三年病愈。後往臨清買賣,復縱酒色,遂大吐血,頓歿。

白話文:

醫生說:這是因為勞累飲食傷了脾臟,應該用人參、黃耆、白朮、當歸、甘草,溫和的甘味來滋養脾臟;生地黃、麥冬、山梔,涼寒的甘味來涼血;陳皮、厚朴,辛辣苦味的來暢行滯氣。根據天氣的寒熱變化,加減用量煎服,長期服用纔有可能痊癒。三年後,這位病人康復了。後來他去臨清做生意,又縱慾飲酒,結果大吐血,突然去世。

一人年二十餘,形瘦色脆,病咳血。醫用滋陰降火及清肺之藥,延及二年不減。又一醫用茯苓補心湯及參蘇飲,皆去人參,服之病增。邀予診之。脈細而數有五至余。

白話文:

有一個二十多歲的人,身材瘦小、面色蒼白,得了咳嗽帶血的病。醫生用滋陰清熱和清肺的藥,治療兩年都沒有好轉。後來又有一個醫生用茯苓補心湯和參蘇飲,但都去掉了人參,吃了之後病情反而加重。於是請我診治。脈象細小且跳動頻繁,每分鐘超過了五次。

曰:不可為也。或曰:《脈訣》云「四至五至,平和之則」,何謂不可為?予曰:經云「五藏已衰,六府已極,九候須調猶死」是也。且視形症,皆屬死候。經曰肉脫熱甚者死,嗽而加汗者死,嗽而下泄上喘者死。嗽而左不得眠,肝脹右不得眠,肺脹,俱為死症。今皆犯之,雖飲食不為肌膚,去死近矣。

白話文:

醫生說:「這病不可醫治了。」有人反駁說:「《脈訣》中提到『四至五至,平和之則』,為何不可醫治?」醫生解釋說:「經書上說『五臟已衰,六府已極,九候須調猶死』,就是這個道理。而且觀察病人症狀,都屬於死症。經書中說,肉脫熱甚者死,咳嗽加汗者死,咳嗽且腹瀉上氣喘者死。咳嗽而左側睡不著,肝臟腫脹右側睡不著,肺臟腫脹,這些都是死症。現在病人已經犯了這些症狀,即使飲食無法滋養肌膚,離死亡也不遠了。」

越五日,果卒。凡患虛勞,犯前數症,又或嗽而喉痛聲啞不能藥,或嗽而肛門發瘻,皆在不救,醫者不可不知。

一人年三十時,過於勤勞,嘔血,彼甚憂惶。予為診之,脈皆緩弱。

曰:無慮也,由勞倦傷脾耳。遂用參、耆、歸、朮、陳皮、甘草、麥門冬等,煎服月餘而愈。

白話文:

五天後,病人就過世了。所有患有虛勞的人,如果出現前述症狀,或者咳嗽伴隨喉嚨痛、聲音嘶啞、藥物無效,或者咳嗽伴隨肛門瘻管,這些情況都屬於無救治的,醫生必須了解。

曾經有個三十歲的病人,由於過度勞累而吐血,他非常憂慮。我替他診脈,發現脈搏都很虛弱。

我就對他說:不用擔心,這是因為勞累傷了脾氣造成的。於是,我用人參、黃耆、當歸、蒼朮、陳皮、甘草、麥門冬等藥材煎藥,他服藥一個多月後就痊癒了。

越十餘年,叫號傷氣,加以過飽病膈,壅悶有痰,間或咯紅噎酸,飲食難化,小便短赤,大便或溏,有時滑泄不止,睡醒口苦,夢多或夢遺。醫用胃苓湯,病甚。邀予診視。脈或前大後小,或駛或緩,或細或大,或弱或弦,並無常度,其細緩弱時常多。

白話文:

十幾年後,患者開始出現傷氣的徵兆,加上過度飲食導致的胃病,出現胸悶和痰。偶爾會咯出帶血的痰,感到噎酸,飲食難以消化。小便短赤,大便有時稀溏,有的時候腹瀉不止。醒來後嘴裡發苦,夢多或者遺精。醫生使用了胃苓湯,但病情加重。於是邀請我診治。他的脈象有的時候前面大後面小,有的時候快有的時候慢,有的時候細有的時候大,有的時候弱有的時候弦,沒有固定的規律,但以細脈、緩脈、弱脈居多。

曰:五藏皆受氣於脾,脾傷食減,五藏俱無所稟矣。故脈之不常,脾之虛也。藥用補脾,庶幾允當。遂以參、術為君,茯、芍為臣,陳皮、神麯、貝母為佐,甘草、黃柏為使,服之瀉止食進。

白話文:

意思是說,人體五臟都依靠脾胃運化吸收營養,如果脾胃受損,飲食減少,五臟就會缺乏營養,所以脈象不正常,就說明脾虛了。因此,用補脾藥物治療是合理的。用人參、白術做主藥,茯苓、白芍做輔藥,陳皮、神麴、貝母做佐藥,甘草、黃柏做使藥,服用後,瀉痢止住,食慾也會提升。

後復傷食,前病又作。曰:再用湯藥,腸胃習熟,而反見化於藥矣,服之何益?令以參苓白朮散加肉豆蔻,棗湯調下,累驗。又傷於食,改用參朮芍苓陳皮丸服,大便即瀉。曰:脾虛甚矣,陳皮、砂仁尚不能當,況他消導藥乎?惟宜節食,靜以守之,勿藥可也。

白話文:

後來又胃口不佳,以前的病又犯了。醫師說:「再次用藥,腸胃會習慣,反而會產生對藥物的依賴。服藥有何益處?」讓他服用人參、茯苓、白朮散,加入肉豆蔻,用紅棗湯送服。多次驗證有效。他又一次因飲食不當導致胃腸道不適,改用人參、茯苓、白朮、芍藥、陳皮丸服下。服後大便すぐ出た。醫師說:「脾氣虛弱得很厲害,陳皮、砂仁尚且不適合,更何況其他消食導滯的藥物?只能適當飲食,保持安靜來調養,不用吃藥。」

問命脈如何?予曰:孟子云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夫壽夭固有定命,而人不可委之於命而不修也。人生於世,如燭在籠、火在灰也。罩以籠,壅以灰,則燭與火可保無虞。人能遠色節食,養性存心,使汗不妄泄,精不妄施,數須有修短,而得以終其修短之數;命須有夭速,而得以盡其夭速之期。苟或反是,譬猶燭之徹籠,且置之雨側,則東流西缺,無復完物。

白話文:

有人問我命運和壽命如何?我回答說:孟子說過「早死早活不是人可以選擇的,只要努力修養自身,等待時機到來」,這就是決定命運的方法。人的壽命雖然有先天的定數,但不能因此就聽天由命而不去修養自己。人在世上就像籠中的蠟燭、灰中的火焰。罩上籠子,埋在灰燼裡,蠟燭和火焰才能安然無恙。人如果能遠離美色,節制飲食,培養性情,保持心性,讓汗液不會白白流失,精氣不會白白耗費,那麼無論壽命本來有多長或多短,都可以活到生命的盡頭;無論本來命該早死或晚死,都可以活到該活的年歲。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像把蠟燭取出來,放在雨中,那麼蠟燭就會忽東忽西、忽有忽無,最終難以保全。

修者短,短者亦不得以終其命矣。譬如火之失灰,且移之風外,左吹右擊,無復全體。壽者夭,夭者不得盡其數矣。故曰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又曰靜者壽,動者夭。又曰自作孽,不可活。又曰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聖賢叮嚀告戒,無非欲人自保其命,不可戕害其命也。

脈則氣血之徵兆,氣血和則脈和,氣血病則脈病,但可以知其病耳。命則在人,不在於脈也,故曰命在我。

白話文:

衰短的人,短命的人也無法終其天年。就像火沒有灰燼,又遭遇風吹,左右衝擊,無法保全。長壽的人早夭,早夭的人也活不滿天數。所以說,君子修養好,會有吉兆;小人不修養,會有凶兆。又說,安靜的人長壽,動盪的人早夭。又說,自己造的孽,不能倖免。又說,禍福都是自己求來的。聖賢苦口婆心告誡,無非是想讓人們保護好自己的生命,不能傷害自己的生命。

一人五十,形色蒼白。性急,語不合,則叫號氣喊嘔吐。一日,左奶下忽一點痛。後又過勞,惱怒,腹中覺有穢氣衝上,即嗽極吐。或亦乾咳無痰,甚則嘔血,時發如瘧。或以瘧治,或以痰治,或以氣治,藥皆不效。予往診之,脈皆浮細,略弦而駛。

白話文:

有一位50歲的人,面色蒼白。性情急躁,一有不順心的事就大吵大鬧,氣得想嘔吐。有一天,他左胸口下方突然有點痛。後來,他過度勞累,非常生氣,感覺腹中有穢氣衝上來,接著劇烈咳嗽並嘔吐。有時候他會乾咳沒有痰,嚴重時還會嘔血,發作時像得了瘧疾。有的醫生用治療瘧疾的方法,有的用治療痰的方法,有的用治療氣滯的方法,但都無效。我前去看診,發現他的脈象都浮而細,略帶弦脈且跳動較快。

曰:此土虛木旺也。性急多怒,肝火時動。故左奶下痛者,肝氣鬱也;穢氣上衝者,肝火凌脾而逆上也;嘔血者,肝被火擾不能藏其血也;咳嗽者,金失所養又受火克而然也;嘔吐者,脾虛不能運化,食鬱為痰也;寒熱者,水火交戰也。茲宜泄肝木之實,補脾土之虛,清肺金之燥,庶幾可安。

白話文:

這表示脾土虛弱,肝木旺盛。病人性子急躁易怒,肝火經常亢奮。因此左邊乳房下方疼痛是肝氣鬱結,穢氣上衝是肝火侵犯脾臟而逆流向上,嘔血是肝火擾亂脾臟,導致血氣無法正常運作,咳嗽是肺金缺乏滋養又受到肝火克制,嘔吐是脾虛不能消化食物,導致食積化為痰液,寒熱交替是水火失衡。現在需要瀉去肝木的實火,補益脾土的虛弱,清熱滋潤肺金,才有可能恢復健康。

遂以青皮、山梔各七分,白芍、黃耆、麥門冬各一錢,歸身、阿膠各七分,甘草、五味各五分,白朮錢半,人參三錢。煎服月餘,諸症盡釋。

白話文:

於是使用青皮、山梔子各七分,白芍、黃耆、麥門冬各一錢,當歸身、阿膠各七分,甘草、五味子各五分,白朮一錢半,人參三錢。煎服一個月後,各種症狀都消失了。

一人年逾三十,形色清癯,病咳嗽,吐痰或時帶紅。飲食無味,易感風寒,行步喘促,夜夢紛紜,又有㿗疝。醫用芩連二陳,或用四物降火,或用清肺,初服俱效,久則不應。邀予診之。脈皆浮濡無力而緩,右手脾部濡弱頗弦。

白話文:

這是一位三十多歲的人,身材消瘦,患有咳嗽,有時咳出的痰帶有血絲。他沒有胃口,容易受風寒,走路會喘,晚上夢很多,還有疝氣。

醫生給他開了黃芩、黃連、二陳湯,或使用四物湯來降火,或使用清肺藥,一開始服藥都見效,但時間久了就不起作用了。他請我診治。

他的脈象都是浮而無力的緩脈,右手脾部脈象濡弱但有點緊繃。

曰:此脾病也。脾屬土,為肺之母,虛則肺子失養,故發為咳嗽;又肺主皮毛,失養則皮毛疏豁,而風寒易入;又脾為心之子,子虛則竊母氣以自養,而母亦虛,故夜夢不安。脾屬濕,濕喜下流,故入肝為㿗疝,且㿗疝不痛而屬濕。宜用參、朮、茯苓補脾為君,歸身、麥門冬、黃芩清肺養心為臣,川芎、陳皮、山楂散郁去濕為佐,煎服累效。後以參四錢,耆三錢,朮錢半,茯苓一錢,桂枝一錢,嘗服而安。

白話文:

他說:這是脾臟的疾病。脾臟屬土,是肺的母親,脾臟虛弱時,肺和腎就得不到滋養,就會引起咳嗽;肺主管皮毛,失去滋養就會使皮毛疏鬆,風寒容易入侵;脾臟是心的兒子,兒子虛弱就會竊取母親的氣血來滋養自己,而母親也會虛弱,所以夜裡做夢不安。脾臟屬濕,濕氣喜歡向下流注,所以會進入肝臟引起疝氣,而且疝氣不痛是因為屬濕氣所致。應該使用人參、白術、茯苓來補脾作為君藥,龜板、麥門冬、黃芩來清肺養心作為臣藥,川芎、陳皮、山楂來散氣祛濕作為佐藥,煎服後屢屢見效。後來使用人參四錢、熟地三錢、白術一錢半、茯苓一錢、桂枝一錢,服後就安好。

暘源謝大尹,年四十時,房勞,病咳血,頭眩腳弱,口氣夢遺,或時如冷水滴於身者數點,詣予診視。脈皆濡緩而弱,獨左關沉微,按之不應。

白話文:

陽源王姓的謝大官,四十歲的時候,因為房事過度,得了咳嗽咳血、頭暈腳軟的毛病,還夢遺、口臭,有時還會感覺像冷水滴在身上。他來找我診視,我發現他的脈搏都比較濡緩無力,只有左關脈沉弱不明顯,按壓也沒有反應。

曰:此氣虛也。彼謂房勞咳血夢遺皆血病也,左關沉微亦主血病,且聞肥人白人病多氣虛,今我形色蒼紫,何謂氣虛?予曰:初病傷腎。經云腎乃胃之關也。關既失守,胃亦傷矣,故氣壅逆,血隨氣逆而咳也。又,經云二陽之病發心脾,男子少精,女子不月。二陽者,腸胃也。

白話文:

腸胃之病,必延及心脾,故夢遺亦有由於胃氣之不固也。左手關部,細而分之,須屬肝而主血;概而論之,兩寸俱主上焦而察心肺,兩關俱主中焦而察脾胃,兩尺俱主下焦而察肝腎,是左關亦可以察脾胃之病也。古人治病,有憑症,有憑脈者,有憑形色者。今當憑症憑脈,而作氣虛證治焉。

腸胃疾病必定會影響到心脾,因此遺精也會因為胃氣不穩固而導致。左手的關部,仔細觀察,應屬於肝而主血;總體來說,左手的寸口脈和關部脈都主宰上焦,可以觀察心肺;兩關脈都主宰中焦,可以觀察脾胃;兩尺脈都主宰下焦,可以觀察肝腎,所以左關脈也可以觀察脾胃的毛病。古代的醫生治療疾病,有的憑藉症狀,有的憑藉脈象,有的憑藉形色。現在應該憑藉症狀和脈象,來探討氣虛證的治療方法。

白話文:

腸胃的健康與心脾息息相關,因此遺精也可能因胃氣不穩而發生。觀察左手關部,應屬於肝臟,主宰血液運行。總體來說,左手寸口脈和關部脈掌管上焦,反映心肺狀況;兩關脈掌管中焦,反映脾胃狀況;兩尺脈掌管下焦,反映肝腎狀況。因此,左關脈也可以觀察脾胃的病變。古時醫生診病,有的依據病症,有的依據脈象,有的依據外觀。現在應該根據病症和脈象,探討治療氣虛證的方法。

遂用參、耆各三錢,白朮、白芍、歸身、麥門冬各一錢,茯神、梔子、酸棗仁各八分,陳皮、甘草各五分煎服。朝服六味地黃丸加黃柏、椿根皮,夜服安神丸,年餘而安。

白話文:

於是使用了人參、黃耆各三錢,白朮、白芍、熟地黃、麥門冬各一錢,茯苓、梔子、酸棗仁各八分,陳皮、甘草各五分煎服。早上服用六味地黃丸,加入黃柏、椿根皮,晚上服用安神丸,持續一年多後逐漸安穩。

越十餘歲,致政歸田。再為診之,右手三部脈皆隱而不見,身又無病,此亦事之異也。世謂《太素》脈法,片時診候,能知人終身禍福,豈理也哉?

白話文:

過了好幾年,他退休回到田園。再次為他把脈,右手的三部脈絡都隱而不顯,但身體卻沒有疾病,這也真是奇特的事。世間傳說《太素》的脈法,片刻診脈,就能知道一個人的終身禍福,這難道有道理嗎?

一人形瘦色悴,年三十餘,因勞咳嗽吐血,或自汗痞滿。每至早晨嗽甚,吐痰如腐渣乳汁者一二碗,仍復吐盡所食稍定。醫用參蘇飲及枳縮二陳湯,彌年弗效,眾皆危之。邀予診治。脈皆濡弱近駛。

白話文:

某人身形消瘦,面色蒼白,約三十多歲,因過度勞累導致咳嗽、吐血,時而自汗、胸悶滿脹。每天早上咳嗽特別嚴重,吐出的痰液像腐爛的豆腐渣或乳汁,多達一兩碗,吐完後進食稍微緩解。醫生使用過參蘇飲和枳縮二陳湯治療,但一年後仍無效,眾人都為他的病情感到憂慮。因此邀請我診治。他的脈象都很濡弱,但有點偏快。

曰:此脾虛也,宜用參、耆。或曰:久嗽肺有伏火。《雜著》云咳血嘔血,肺有火邪,二者禁用參、耆。今病犯之,而用禁藥,何耶?予曰:此指肺嗽言也。五藏皆有嗽,今此在脾。丹溪曰脾具坤靜之德,而有乾健之運。脾虛不運,則氣壅逆,肺為之動而嗽也。故脾所裹之血,胃所藏之食,亦隨氣逆而嘔吐焉。

白話文:

有人說:「這是脾虛,應該使用人參、黃耆。」但有人反對:「久咳會導致肺部有潛伏的火毒。《雜著》中提到,咳血和嘔血是由於肺部有火邪,這兩種情況都要禁用人參和黃耆。」現在這個病人有這些症狀,為什麼還要使用禁忌的藥物呢?

我回答說:「《雜著》中所指的是肺部引起的咳嗽。五臟都會產生咳嗽,但現在這種咳嗽是由於脾虛所致。丹溪子說,脾臟具有坤的靜止特性,但也有乾的運行功能。脾虛運作不暢,氣就會鬱結逆行,導致肺部受影響而咳嗽。因此,脾臟中包裹的血,以及胃中儲藏的食物,也會隨著氣的逆行而嘔吐出來。」

茲用甘溫以補之,則脾復其乾健之運。殆必壅者通,逆者順,肺寧而嗽止,胃安而嘔除,血和而循經,又何病之不去哉?遂以參、耆為君,白朮、茯苓、麥門冬為臣,陳皮、神麯、歸身為佐,甘草、黃芩、乾薑為使。煎服旬余遂安。

白話文:

現在使用甘溫補藥來治療,那麼脾臟就會恢復乾健運作。大概是堵塞的地方通暢了,逆亂的地方順暢了,肺部得到安寧咳嗽就停止了,胃部安穩嘔吐就消除了,氣血調和就能循經運行,還有什麼疾病不能消除呢?於是把人蔘、黃芪作爲君藥,白朮、茯苓、麥門冬作爲臣藥,陳皮、神曲、當歸作爲佐藥,甘草、黃芩、乾薑作爲使藥。煎服十多天後就康復了。

一人形色頗實,年四十餘。病嗽咯血而喘,不能伏枕。醫用參蘇飲、清肺飲,皆不效。予診之,脈皆浮而近駛。

白話文:

有一個人身材壯實,約莫四十多歲。他咳嗽、咯血、喘氣,無法平躺。醫生用人參蘇飲、清肺飲來治療,但都沒效。我替他診脈,發現他的脈搏都很浮動且略快。

曰:此酒熱傷肺也。令嚼太平丸六七粒,其嗽若失。

村莊一婦,年五十餘。久嗽,咯膿血,日輕夜重。詣予診視,脈皆細濡而滑。

白話文:

有人說:這是因為喝酒過量傷到了肺。讓(病人)嚼服「太平丸」六七粒,咳嗽的症狀就消失了。

有一個村莊里的婦女,年過五十。長期咳嗽,咳出的痰中帶有膿血,白天症狀輕晚上則加重。她來請我看病,診斷其脈象細弱且滑。

曰:「此肺痿也,曾服何藥?」出示其方,非人參清肺散,乃知母茯苓湯也。二藥皆犯人參、半夏,一助肺中伏火,一燥肺之津潤,故病益加。為處一方:天麥門冬、阿膠、貝母為君,知母、生地、紫菀、山梔為臣,桑白皮、馬兜鈴為佐,款冬花、歸身、甜葶藶、桔梗、甘草為使。煎服五帖遂安。

白話文:

醫生說:「這是肺癆,你之前服用過什麼藥?」病人拿出藥方,發現不是人參清肺散,而是知母茯苓湯。這兩種藥方都含有人參和半夏,前者會助長肺中的闇火,後者會耗損肺部水分,因此病情越發嚴重。 我為他開了另一種藥方:用天麥門冬、阿膠、貝母作為君藥,知母、生地、紫菀、山梔作為臣藥,桑白皮、馬兜鈴作為佐藥,款冬花、歸身、甜葶藶、桔梗、甘草作為使藥。煎服五劑後,病情便痊癒了。

一人年逾三十,形近肥,色淡紫。冬月感寒咳嗽,痰有血絲,頭眩體倦。醫作傷寒發散,不愈。更醫,用四物加黃柏、知母,益加身熱自汗,胸膈痞悶,大便滑瀉,飲食不進,夜不安寢。詣予診治,右脈洪緩無力,左脈緩小而弱。

白話文:

有一個三十多歲的人,體型肥胖,面色蒼白帶紫色。在冬天受寒後咳嗽,痰中帶血絲,頭暈乏力。醫生診斷為傷寒並進行發散治療,但病情未見好轉。

換了另一位醫生,使用四物湯加黃柏、知母治療。患者服藥後,體熱自汗加重,胸膈痞悶,大便溏瀉,食慾不振,夜不能寐。

患者來找我診治,我發現他的右脈洪緩而無力,左脈緩小而微弱。

曰:此氣虛也。彼謂痰中有紅,或咯黑痰者,皆血病也,古人云黑人氣實,今我形色近黑,何謂氣虛?予曰:古人治病,有憑色者,有憑脈者。丹溪云脈緩無力者,氣虛也。今脈皆緩弱,故知為氣虛矣。氣宜溫補,反用寒涼,陽宜升舉,反用降下,又加以發散,則陽氣之存也幾稀。

白話文:

他說:這是氣虛了。對方說痰中有紅色,或咳出黑色的痰,都是血病,古人說黑人氣盛,現在我的體形顏色接近黑色,怎麼說是氣虛呢?我說:古人治病,有的憑藉氣色,有的憑藉脈象。丹溪先生說,脈搏緩慢無力的是氣虛。現在脈象都緩慢微弱,所以知道是氣虛了。氣虛應該溫暖補益,卻用寒涼的藥物,陽氣應該升舉,卻用瀉下的藥物,又加上發散的藥物,那麼陽氣所剩就不多了。

遂用參、耆各四錢,茯苓、白芍、麥門冬各一錢,歸身八分,黃芩、陳皮、神麯各七分,蒼朮、甘草各五分,中間雖稍有加減,不過兼以行滯散鬱而已。煎服百帖而安。

白話文:

於是使用人參、黃耆各四錢,茯苓、白芍、麥門冬各一錢,當歸八分,黃芩、陳皮、神曲各七分,蒼朮、甘草各五分。過程中有略微加減藥材,但都是用以行氣活血、舒緩鬱悶。煎煮服用了一百帖後,病情就痊癒了。

一人形色蒼白,年三十餘,咳嗽,咯血,聲啞,夜熱自汗。邀予診視,脈皆細濡近駛。

曰:此得之色欲也。遂以四物加麥門冬、紫菀、阿膠、黃柏、知母。煎服三十餘帖,諸症悉減。

又覺胸腹痞滿,噁心畏食,或時糞溏。診之,脈皆緩弱,無復駛矣。

白話文:

一位身形消瘦、面色蒼白,約莫三十多歲的病人,咳嗽、咳血、聲音嘶啞,晚上還會發熱自汗。他邀請我診視,把脈時發現脈象細微濡滑,接近虛弱。

我說:「這是由於身體虛弱所致。」於是開了四物湯,再加麥門冬、紫菀、阿膠、黃柏、知母,煎成藥方,讓病人服用。經過三十多帖藥的服用,病人各種症狀都減輕了。

後來病人又感到胸腹脹滿、噁心、食慾不振,偶爾還會大便稀溏。再次診視,脈象變得緩弱無力,不再像之前那樣接近虛弱了。

曰:今陰虛之病已退,再用甘溫養其脾胃,則病根去矣。遂以四君子湯,加神麯、陳皮、麥門冬。服十餘帖病安,視前尤健。

白話文:

他說:現在陰虛的病症已經退去,再用甘溫的藥物來養護脾胃,那麼病根就會消除。於是用四君子湯,再加入神麴、陳皮、麥門冬。服用十幾帖後,病情穩定,身體比以前更加健康。

一人年逾三十,形瘦色脆。過於房勞,病怠惰嗜臥,食後腹痛多痰,覺自胃中而上,又吐酸水,肺氣不清,聲音不亮。已更數醫,或用補陰消導等劑。邀予診治,脈皆細濡無力,約有七至。問曰:「熱乎?」曰:「不覺」。曰:「嗽乎?」「夜間數聲而已」。曰:「大便何如?」「近來帶溏,糞門旁生一癤,今已潰膿,未收口耳。

予遂告歸。月餘果卒。故凡虛勞之病,或久泄,或左或右一邊不得眠者,法皆不治也。

白話文:

如果脈象浮數,通常表示有熱症。但是現在沒有感到發熱,難道是內熱蒸灼了骨髓嗎?或者正氣已經耗盡,無法再產生熱症了嗎?根據症狀來看,病情似乎難以好轉。為什麼呢?虛勞體質的人,糞門上長了膿包,必定會形成瘻瘡。脈象不浮數的人,病情尚難以治癒,更何況脈象還有浮數表示有熱症呢!肺臟是吸氣的門戶,負責氣息向上;大腸是肛門的門戶,負責氣息向下。肺臟和大腸相通。況且肺臟主氣,陽氣應該上升,如果虛弱則會下陷,這就是所謂的「物極則反」。現在病人的內熱灼燒,肺氣長期受損,所以下陷肛門而產生膿包和瘻瘡。肺氣損傷已經到了極點,不是藥物所能挽救的。

」曰:「最苦者何?」「夜臥不安,四肢無力而已。」予思脈病不應。

夫數脈主熱,今覺不熱,乃內蒸骨髓歟?或正氣已極,無復能作熱歟?據症,似難起矣。何也?虛勞糞門生癤,必成瘻瘡,脈不數者,尚不可為,況脈熱乎!蓋肺為吸門司上,大腸為肛門司下,肺與大腸府藏相通,況肺為氣主,氣陽當升,虛則下陷,所謂物極則反也。今病內熱燔灼,肺氣久傷,故下陷肛門而生癤瘻,肺傷極矣,非藥能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