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醫案》~ 附錄 (8)
附錄 (8)
1. 石山居士傳
九都許僖,形魁偉,色黑善飲,年五十餘。病衄如注,嗽喘不能伏枕,醫以四物湯加麥門冬、阿膠、桑白皮、黃柏、知母,進入愈甚。居士診之,脈大如指。《脈經》云:鼻衄失血沉細宜,設見浮大即傾危。據此,法不救,所幸者,色黑耳。脈大非熱,乃脈氣虛也。此金極似火之病,若補其肺氣之虛,則火自退矣。
醫用寒涼降火之劑,是不知《素問》「亢則害,承乃制」之旨。遂用人參三錢,黃耆二錢,甘草、白朮、茯苓、陳皮、神麯、麥門冬、歸身甘溫之藥進之,一帖病減,十帖病痊。後十餘年,復診之,語其子曰:越三年,壽止矣。果驗。
一婦,長瘦色黃白,性躁急,年三十餘。常患墜胎,已七八見矣。居士診之,脈皆柔軟無力,兩尺雖浮而弱,不任尋按。曰:此因墜胎大多,氣血耗甚,胎無所滋養,故頻墜。譬如水涸而禾枯,土削而木倒也。況三月、五月正屬少陽火動之時,加以性躁而激發之,故墜多在三、五、七月也。
宜大補湯去桂加黃柏、黃芩煎服,仍用研末蜜丸服之,庶可存全。服半年,胎果固而生二子。
一婦,年逾三十,久瘧。瘧止有妊五月,忽病腹痛,泄瀉,頭痛,發渴,右脈浮滑,左側細滑。居士以四君子湯加石膏、黃芩,煎服二帖,頭痛、泄瀉雖除,又加肛門脹急,其夫欲用利藥。居士曰:耐煩二日,候胃氣稍完,然後以四物湯加酒大黃、檳榔,利三四行,脹急稍寬,再服枳朮丸加黃芩、歸身,一料病去,而胎亦無損。
一女,年十五。病心悸,常若有人捕之,欲避而無所也。其母抱之於懷,數婢護之於外,猶恐恐然不能安寢。醫者以為病心,用安神丸、鎮心丸、四物湯不效。居士診之,脈皆細弱而緩,曰:此膽病也。用溫膽湯服之而安。
居士之甥汪宦,體弱色脆,常病腹痛,惡寒發熱,嘔泄倦臥,時或吐蟲,至三五日或十數日而止。或用丁沉作氣治,或用姜附作寒治,或用消克作積治,或用燥烈作痰治,罔有效者。居士診視,脈皆濡小近駛,曰:察脈觀形,乃氣虛兼鬱熱也。遂用參、耆、歸、朮、川芎、茯苓、甘草、香附、陳皮、黃芩、芍藥,服之而安。
或曰:諸痛不可用參、耆並酸寒之劑,今犯之何也?曰:病久屬郁,鬱則生熱。又氣屬陽,為表之衛,氣虛則表失所衛,而賊邪易入,外感激其內郁,故痛大作。今用甘溫以固表,則外邪莫襲,酸寒以清內,則鬱熱日消,病由是愈。
胡本清甫,形肥色紫,年逾七十。忽病瞀昧,但其目系漸急,即閤眼昏懵如瞌睡者,頭面有所觸皆不避,少頃而蘇。問之,曰:不知也。一日或發二三次,醫作風治,病加重。居士診其脈,病發之時,脈皆結止,蘇則脈如常,但浮虛耳,曰:此虛病也。蓋病發而脈結者,血少氣劣耳。
白話文:
石山居士傳
許僖,身材魁梧,膚色黝黑,嗜酒,年五六十歲。患鼻出血如注,咳嗽氣喘,無法伏枕而睡。醫生用四物湯加麥門冬、阿膠、桑白皮、黃柏、知母治療,病情卻更加嚴重。石山居士診治後,發現他的脈搏粗大如手指。《脈經》記載:鼻出血失血,脈象應沉細,若見脈象浮大則病情危急。據此,一般療法無效,所幸的是他膚色黝黑。脈搏雖然粗大,卻不是熱證,而是氣虛。這是金性似火之病,如果補益肺氣,則火邪自退。
醫生使用寒涼藥物瀉火,是不明白《素問》中「亢則害,承乃制」的道理。於是,石山居士使用人參、黃耆、甘草、白朮、茯苓、陳皮、神麴、麥門冬、當歸等溫補藥物,一劑藥後病情減輕,十劑藥後痊癒。十多年後,石山居士再次診治他,並對其子說:三年後,他將壽終正寢。果真如此。
一位婦女,身材瘦長,面色黃白,性情急躁,三十多歲。經常流產,已七八次了。石山居士診治後,發現她的脈搏柔軟無力,寸口脈雖然浮卻也弱,難以按壓。他說:這是因為多次流產,氣血耗損嚴重,胎兒得不到滋養,所以頻頻流產。就像田地乾涸禾苗枯萎,山土被削樹木倒伏一樣。況且三月、五月正是少陽火動之時,加上她性情急躁,更容易誘發流產,所以流產多發生在三、五、七月。
應該用大補湯去掉桂枝,加上黃柏、黃芩煎服,再研磨成蜜丸服用,這樣才能保住胎兒。服用半年後,她果然保住了胎兒,並生了兩個孩子。
一位婦女,三十多歲,患有長期瘧疾。瘧疾痊癒後懷孕五個月,突然腹痛、腹瀉、頭痛、口渴,右脈浮滑,左脈細滑。石山居士用四君子湯加石膏、黃芩,煎服兩劑,頭痛、腹瀉雖然痊癒,但又出現肛門脹滿,其夫想使用瀉藥。石山居士說:耐心等候兩天,待胃氣稍恢復後,再用四物湯加酒制大黃、檳榔,瀉三、四次,脹滿稍緩解後,再服用枳朮丸加黃芩、當歸,一劑藥後疾病痊癒,胎兒也安然無恙。
一位十五歲的女孩,患有心悸,經常感覺好像有人追趕她,想躲避卻無處可躲。她母親抱着她,幾個丫鬟在外面守護,她仍然害怕不安,無法安睡。醫生認為是心病,使用安神丸、鎮心丸、四物湯均無效。石山居士診治後,發現她的脈搏細弱緩慢,他說:這是膽病。用溫膽湯治療後,她就好了。
石山居士的外甥汪宦,體弱面色蒼白,經常腹痛、惡寒發熱、嘔吐腹瀉、倦怠臥床,有時還會吐蟲,持續三五天或十多天不等。有人用丁香沉香溫中止氣治療,有人用薑附溫陽散寒治療,有人用消導藥物治療積滯,有人用燥烈藥物治療痰飲,都沒有效果。石山居士診治後,發現他的脈搏濡細而略快,說:觀察脈象和體形,這是氣虛兼鬱熱。於是,他使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川芎、茯苓、甘草、香附、陳皮、黃芩、芍藥等藥物治療,病情痊癒。
有人問:各種疼痛都不可以用人參、黃耆以及酸寒的藥物,現在卻用,為什麼呢?石山居士回答說:久病屬鬱,鬱則生熱。而且氣屬陽,是表層的衛氣,氣虛則表層的衛氣不足,邪氣容易入侵,外邪刺激內鬱,所以疼痛加劇。現在使用甘溫藥物固表,則外邪不能入侵,用酸寒藥物清熱,則內鬱之熱逐漸消退,疾病由此痊癒。
胡本清甫,身材肥胖,面色紫紅,七十多歲。突然神志模糊,只是眼睛漸漸緊閉,昏昏沉沉像睡著一樣,頭面部受到碰撞也不躲避,片刻後又清醒。詢問他,他說:不知道。一天可能發作兩三次,醫生認為是風邪,結果病情加重。石山居士診治時,發現他發病時脈搏停滯,清醒時脈搏正常,只是浮虛,他說:這是虛證。發病時脈搏停滯,是因為氣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