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醫案》~ 附錄 (6)
附錄 (6)
1. 石山居士傳
程貴英,形長而瘦,色白而脆,年三十餘。得奇疾,遍身淫淫循行如蟲,或從左腳腿起,漸次而上至頭,復下於右腳,自覺蟲行有聲之狀,召醫診視,多不識其為何病。居士往診,其脈浮小而濡,按之不足,兼察其形、視其色、參諸脈,知其為虛症矣。《傷寒論》云身如蟲行,汗多亡陽也。
遂仿此例,而用補中益氣湯,多加參、耆,以酒炒黃柏五分佐之。服至二三十帖,遂愈。
孫杲,年二十餘。病咳嗽,嘔血、盜汗,或腸鳴作瀉,午後發熱。居士往視,其脈細數,無復倫次,因語之曰:《難經》云七傳者,逆經傳也。初因腎水涸竭,是腎病矣。腎邪傳之於心,故發熱而夜重;心邪傳之於肺,故咳嗽而汗泄;肺邪傳之於肝,故脅痛而氣壅;肝邪傳之於脾,故腸鳴而作泄;脾邪復傳於腎,而腎不能再受邪矣。今病兼此數者,死不出旬日之外矣。
果如期而逝。
野山汪盛妻,年逾四十,形色蒼紫,忽病血崩,諸醫莫治。或用涼血,或用止澀,罔效。居士察其六脈,皆沉濡而緩,按之無力。以脈論之,乃氣病,非血病也,當用甘溫之劑,健脾理胃,庶幾胃氣上騰,血行經絡,無復崩矣,遂用補中益氣湯多加參、耆,兼服參苓白朮散,崩果愈。
汪氏子,形瘦而脆,色白而嫩,年逾二十,將治裝他出。居士診視良久,乃語之曰:某時病將至矣。書寸楮遺之,蓋欲其止也,彼不以為然。後果如期病,不起。
逢村王恕,年二十餘。因水中久立過勞,病疝痛。痛時腹中有磊塊,起落如滾浪,其痛尤甚。居士診其脈,皆弦細而緩,按之似澀,曰:此血病也。考之方書,疝有七,皆不宜下,所治多用溫散之藥,以氣言之,茲宜變法治之,乃用小承氣加桃仁下之,其痛如失。三日痛復作,比前加甚。
脈之,輕則弦大,重則散澀。思之,莫得其說。問曾食何物?曰:食雞卵二枚而已。曰:已得之矣。令以指探喉中,吐出令盡,而痛解矣。
黃豹,年逾六十。病氣喘,顧謂其子曰:願得石山先生來,吾無憾矣。其子夤夜舁至,視其脈皆縈縈如蛛絲。問曰:吉凶何如?居士久之,若有難言者。彼悟曰:吾不得濟矣。是夜書訖標書五紙付其子而逝。
大坑方細,形瘦,年三十餘。忽病腹痛,磊塊起落如波浪然,晝輕夜重。醫用木香、沉香磨服,及服六君子湯,皆不驗。居士診其脈,浮緩弦小,重按似澀。曰:此血病也,前藥作氣治謬矣。彼謂血則有形,發時雖有塊磊,痛或則消而無跡,非氣而何?蓋不知有形者,血積也;無形者,血滯也。
滯視積略輕耳,安得作氣論耶?若然,則前藥胡為不驗?遂用四物湯加三稜、蓬朮、乳香、沒藥。服之,痛遂脫然。
一婦,形長色紫,妊五月矣。托居士脈之,以別男女。曰:脈右大於左。《脈訣》云左大為男,右為女,今脈右大當是女耶。彼則喜曰:我男胎矣。往歲有妊時,尊甫先生診之,亦謂右脈浮大,當是女孕,後生男。今妊又得是脈,可知為男矣。後果生男。居士曰:脈書但道其常,莫能盡其變此醫所以貴乎望、聞、問、切也。
白話文:
石山居士傳
程貴英,身材高瘦,膚色白皙,年約三十多歲。患有一種怪病,全身感覺有蟲子在蠕動,好像蟲子從左腳往上爬到頭部,再往下爬到右腳,他自己都能感覺到蟲子爬動的聲音。他找了很多醫生看診,但大多數醫生都不認識這種病。石山居士前去診治,發現他的脈象浮弱而濡濕,按壓下去感覺不足。居士根據他的體形、膚色和脈象,判斷這是虛症。《傷寒論》中記載「身如蟲行,汗多亡陽」,於是居士仿照此法,用補中益氣湯,加重人參、黃耆的用量,再用酒炒黃柏五分作為輔助藥物。服用二十到三十帖藥後,病就好了。
孫杲,二十多歲。患有咳嗽、嘔血、盜汗,有時腸鳴腹瀉,午後發熱的症狀。居士前去診治,發現他的脈象細數而紊亂,於是對他說:「《難經》說七次傳變的病,是逆經傳。你最初是腎水虧損,這是腎病。腎邪傳到心臟,所以發熱而且晚上加重;心邪傳到肺臟,所以咳嗽盜汗;肺邪傳到肝臟,所以脅肋疼痛氣壅;肝邪傳到脾臟,所以腸鳴腹瀉;脾邪再傳回腎臟,腎臟已經無法再承受邪氣了。」居士斷定他最多活不過十天。
果然,他如期去世。
野山汪盛的妻子,四十多歲,面色蒼紫,突然患出血崩,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有的醫生用涼血藥,有的醫生用收澀藥,都無效。居士診察她的脈象,發現六脈都沉弱而緩慢,按壓下去沒有力量。居士根據脈象判斷,這是氣虛引起的病,而不是血虛,應該使用溫和的補益藥物,健脾益胃,讓胃氣上升,血液才能運行通暢,出血自然就會停止。於是,居士用補中益氣湯,加重人參、黃耆的用量,並同時服用參苓白朮散,果然治好了她的血崩。
汪盛的兒子,身材瘦弱,膚色白嫩,二十多歲,正準備外出辦事。居士診治很久後,對他說:「你某時將會生病。」並寫下藥方給他,希望他能預防疾病,但他沒有在意。後來果然如期生病,不久就去世了。
逢村王恕,二十多歲。因為長時間在水中站立過度勞累,患上疝氣疼痛。疼痛時腹部有腫塊,像波浪一樣滾動,疼痛非常劇烈。居士診察他的脈象,發現脈象弦細而緩慢,按壓下去感覺澀滯,說道:「這是血瘀引起的病。」查閱醫書後,發現疝氣有七種,都不宜使用攻下之藥,治療多用溫散藥物。但從氣機方面考慮,應該改變治療方法,於是用小承氣湯加桃仁瀉下。疼痛確實減輕了。三天后,疼痛再次發作,比之前更嚴重。
再次診脈,輕按時脈象弦大,重按時脈象散澀。居士想不出原因,於是詢問他最近吃了什麼東西。他說只吃了兩個雞蛋。居士說:「找到了病因。」讓他用手指刺激喉嚨,把雞蛋吐出來,疼痛就消失了。
黃豹,六十多歲。患有氣喘,對兒子說:「希望能請到石山先生來,我就沒有遺憾了。」他的兒子連夜把他抬到居士那裡。居士診察他的脈象,發現脈象細微而紊亂,像蜘蛛絲一樣。問他吉凶如何,居士沉默良久,好像很難開口。黃豹明白過來,說:「我恐怕不行了。」當晚,居士寫完五張藥方給他的兒子,黃豹就去世了。
大坑方細,身材瘦弱,三十多歲。突然患上腹痛,腹部有腫塊像波浪一樣滾動,白天輕,晚上重。醫生用木香、沉香研磨服用,以及服用六君子湯,都沒有效果。居士診察他的脈象,發現脈象浮緩弦細,重按感覺澀滯。他說:「這是血瘀引起的病,之前的藥方是從氣虛的角度治療,方法錯誤了。」方細認為血瘀是有形的,發病時雖然有腫塊,疼痛消退後腫塊也會消失,怎麼可能是血瘀呢?他不知道有形的腫塊是血積,無形的腫塊是血滯。
血滯比血積輕微得多,怎麼能用氣虛來解釋呢?如果真是氣虛,之前的藥物為什麼無效呢?於是,居士使用四物湯加三稜、蓬朮、乳香、沒藥。服用後,疼痛就消失了。
一位婦女,身材高瘦,面色蒼紫,懷孕五個月了。她請居士診脈,辨別胎兒的性別。居士說:「右側脈象比左側強。」《脈訣》說左脈大為男,右脈大為女,現在右脈大,應該是女孩。她高興地說:「我懷的是男孩!」她以前懷孕時,也請過居士的父親診脈,當時也是右脈浮大,說是女孩,結果生的是男孩。這次又診到這樣的脈象,就知道是男孩了。後來果然生了男孩。居士說:「脈書只記載常規,不能完全涵蓋所有的變化,這就是為什麼醫生要重視望、聞、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