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機

《石山醫案》~ 附錄 (5)

回本書目錄

附錄 (5)

1. 石山居士傳

後每帖漸加人參至五六錢,月餘而愈。

竦塘黃崇貴,年三十餘。病水腫,面光如胞,腹大如箕,腳腫如槌,飲食減少。居士診之,脈浮緩而濡,兩尺尤弱。曰:此得之酒色,宜補腎水。家人駭曰:水勢如此,視者不曰通利,則曰滲泄,先生乃欲補之水,不益劇耶?曰:經雲水極似土,正此病也。水極者,本病也;似土者,虛象也。

今用通利滲泄而治其虛象,則下多亡陰,滲泄耗腎,是愈傷其本病而增土濕之勢矣。豈知亢則害、承乃制之旨乎?遂令空腹服六味地黃丸,再以四物湯加黃柏、木通、厚朴、陳皮、參、術。煎服十餘帖,腫遂減半,三十帖痊愈。

侍御涇縣蕭君吉夫,年逾五十,患眩暈,溲澀、體倦、夢遺、心跳、通夜不寐,易感風寒,諸藥俱不中病。居士診之,脈或浮大,或小弱無常,曰:此虛之故也。丹溪云肥人氣虛,宜用參、耆,又云黑人氣實,不宜用之。果從形歟,抑從色歟?居士熟思之,色雖黑而氣虛,當從形治。

遂以參、耆為君,白朮、茯苓、木通為臣,山梔子、酸棗仁、麥門冬為佐,陳皮、神麯為使,煎服。晨吞六味地黃丸,夜服安神丸,逾年病安。

休寧程勇,年三十餘。久病癇症,多發於晨盥時,或見如黃狗走前,則昏瞀仆地,手足瘛瘲,不省人事,良久乃蘇,或作痰火治而用芩連二陳湯,或作風痰治而用全蠍姜蠶壽星丸,或作痰迷心竅而用金箔鎮心丹,皆不中病。居士診之,脈皆緩弱頗弦,曰:此木火乘土之病也。

夫早晨陽分,而狗陽物,黃土色,胃屬陽土,虛為木火所乘矣。經云諸脈皆屬於目,故目擊異物而病作矣。理宜實胃瀉肝而火自息。《本草》云泄其肝者,緩其中。遂以參、耆、歸、朮、陳皮、神麯、茯苓、黃芩、麥門冬、荊芥穗。煎服十餘帖,病減,再服月餘而安。

學士篁墩程先生,形色清癯,肌膚細白,年四十餘。患眩暈,四肢倦怠,夜寐心悸言亂,或用加減四物湯甘寒以理血,或用神聖復氣湯辛熱以理氣,又或作痰火治,或作濕熱治,俱不效。遣書請居士診之,脈皆沉細不利,心部散澀。曰:此陰脈也。脾與心必因憂思所傷,宜仿歸脾湯例加以散郁行濕之藥。

先生喜曰:真切真切。服數帖,病果向安。一夕,因懊惱忽變,急請診視。脈三五不調,或數或止,先生以為怪脈,居士曰:此促脈也,無足慮焉。曰:何如而脈變若此?曰:此必怒激其火然也。先生哂曰:子真神人耶!以淡酒調木香調氣散一匕,服之,其脈即如常。

汊口孫以德,形肥色紫,年逾五十,頸項少陽之分,癰腫如碗。居士診之,脈浮小而滑,乃語之曰:少陽多氣少血之經,宜補。若用尋常驅熱敗毒之藥,癰潰之後難免別患。彼以為然。遂煎參、耆、歸、術膏一二斤,用茶調服無時,蓋茶能引至少陽故也。旬余,癰潰而起。

白話文:

石山居士傳

一位病人服藥後,每次藥方都逐漸增加人參的用量,直到五六錢,一個多月後病就好了。

黃崇貴,三十多歲,患水腫,臉腫得像包子一樣,肚子大得像簸箕,腳腫得像槌子,食慾減少。居士診脈,脈象浮緩而濡弱,寸口脈尤其虛弱。居士說:這是因酒色過度造成的,應該補益腎水。家屬驚訝地說:水腫這麼嚴重,一般醫生都會用利尿消腫的方法,先生卻要補益腎水,不會加重病情嗎?居士說:《黃帝內經》說水極則似土,這正是這個病症的表現。水腫嚴重是本病,像土一樣是虛象。

如果用利尿消腫的方法治療虛象,會導致陰氣大量損失,利尿耗傷腎氣,反而會加重病情,增加水濕。難道不知道亢盛則為害,承制才能控制的道理嗎?於是讓病人空腹服用六味地黃丸,再用四物湯加黃柏、木通、厚朴、陳皮、人參、白朮。服用十幾劑藥後,腫脹減輕了一半,三十劑藥後痊癒。

涇縣侍御蕭君吉夫,五十多歲,患眩暈,小便澀痛,身體疲倦,遺精,心悸,整夜睡不着覺,容易受風寒侵襲,服用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居士診脈,脈象時而浮大,時而小弱,變化不定,居士說:這是氣虛造成的。丹溪翁說肥胖的人氣虛,應該用人參、黃耆;又說皮膚黑的人氣實,不宜用人參、黃耆。到底是根據體形還是膚色用藥呢?居士仔細考慮後,認為雖然膚色黑,但氣虛,應該根據體形用藥。

於是用人參、黃耆做君藥,白朮、茯苓、木通做臣藥,山梔子、酸棗仁、麥門冬做佐藥,陳皮、神曲做使藥,煎服。早晨服用六味地黃丸,晚上服用安神丸,一年後病情痊癒。

休寧程勇,三十多歲,長期患癇症,多在早晨洗漱時發作,有時會看到像黃狗一樣的東西從面前跑過,然後就昏倒在地,手腳抽搐,不省人事,很久才能恢復知覺。以前曾用治療痰火的方法服用芩連二陳湯,或用治療風痰的方法服用全蠍姜蠶壽星丸,或用治療痰迷心竅的方法服用金箔鎮心丹,都無效。居士診脈,脈象緩弱而略帶弦,說:這是肝木火克脾土的病症。

因為早晨屬陽,狗也屬陽,黃色屬土,胃屬陽土,胃氣虛弱被肝木火所克制。《黃帝內經》說諸脈皆屬於目,所以看到異物而發病。治療的原則應該是滋補脾胃,瀉肝火,火自然會熄滅。《本草綱目》說瀉肝火的方法是使肝氣平和。於是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陳皮、神曲、茯苓、黃芩、麥門冬、荊芥穗煎服。服用十幾劑藥後,病情減輕,再服用一個多月後痊癒。

篁墩程學士,身材清瘦,皮膚細白,四十多歲。患眩暈,四肢倦怠,夜裡睡覺心悸,說話語無倫次。曾用加減四物湯(甘寒)理血,或用神聖復氣湯(辛熱)理氣,又或者用治療痰火或濕熱的方法治療,均無效。於是寫信請居士診治,診脈沉細,不利,心部脈象散亂。居士說:這是陰虛的脈象。脾與心臟一定是因為憂思所傷,應該仿照歸脾湯的藥方,再加入疏肝行濕的藥物。

學士高興地說:真是太精確了!服用幾劑藥後,病情果然好轉。一天晚上,因為煩惱突然病情加重,急忙請居士診治。脈象三五不調,時而快時而慢,學士認為是奇怪的脈象,居士說:這是促脈,不用擔心。學士問:為什麼脈象會這樣變化?居士說:這一定是因為憤怒激動肝火造成的。學士笑着說:您真是神人啊!用淡酒調和木香調氣散一劑服用,脈象就恢復正常了。

汊口孫以德,體形肥胖,膚色紫紅,五十多歲,頸項少陽經絡部位長了個癰腫,像碗一樣大。居士診脈,脈象浮小而滑,於是告訴他說:少陽經絡氣盛血虛,應該補益。如果用普通的清熱解毒藥物,癰腫潰破後很容易引起其他疾病。孫以德認為有道理。於是煎熬人參、黃耆、當歸、白朮膏一兩斤,用茶調服,隨時服用,因為茶能引藥入少陽經絡。十幾天後,癰腫潰破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