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機
《石山醫案》~ 卷之中 (12)
卷之中 (12)
1. 疝腫
一兒八歲,㿗疝,陰囊腫脹,核有大小。予令燒荔枝核灰,茴香炒為末,等分,食遠溫酒調服二錢。不過三服愈。
一兒六歲,陰囊脹大如盞,莖皮光腫如泡。一醫為之滲濕行氣,不效。邀予診視,脈皆濡緩。
曰:脈緩無力者,氣虛也。經云膀胱者,津液之府,氣化出焉。氣虛不足,無能運化而使之出矣。宜升陽補氣可也。遂以人參為君,黃耆、白朮、茯苓為臣,牛膝、升麻、陳皮為佐,甘草梢為使,煎服一二帖,囊皺腫消,三帖痊愈。
白話文:
[疝氣腫脹]
一個八歲的男孩,患有疝氣,陰囊出現腫脹,腫塊時大時小。我讓他將荔枝核燒成灰,再將茴香炒熟磨成粉,兩者等量混合,飯後用溫酒調和服用兩錢。服用不超過三次就痊癒了。
另一個六歲的男孩,陰囊腫脹得像碗一樣大,莖部皮膚光亮且腫脹如同泡泡。一位醫生嘗試用滲溼和行氣的方法治療,但沒有效果。後來請我來診斷,我發現他的脈象都呈濡緩狀態。
我說:脈象濡緩無力,這是氣虛的表現。經文上說,膀胱是津液的府庫,其功能依賴於氣的轉化。氣虛不足,無法正常運化津液,使其正常排出體外。應當採用昇陽補氣的方式治療。於是,我以人參爲主藥,黃芪、白朮、茯苓爲輔藥,牛膝、升麻、陳皮爲佐藥,甘草梢爲引藥,煎煮服用一至兩劑,陰囊皺縮腫脹消失,服用三劑後徹底痊癒。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